紀錄片《卓越的恩格斯》帶你深度了解第二小提琴手

2021-01-15 紀錄中國docucn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註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我很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200年前,於大洋彼岸,於蒙昧之中,誕生了偉大革命的導師、不朽豐碑的偉人、自謙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

他與馬克思共同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恩格斯的一生,是為人類解放奮鬥不止的一生,是為改造世界戰鬥不息的一生,是為追求真理攀登不已的一生。

200年風雨如晦,他的思想雖歷經歲月更迭,一直到今天仍都在熠熠生輝。是什麼給予了這種思想超越時間的力量?是什麼讓他被世人永久追念?

紀錄片《卓越的恩格斯》給出了答案。

一部定位時空的「打卡地圖冊」

說完故事容易,說好故事難。

如何把偉人故事說透、說好,成為了擺在每個紀錄片工作者面前的難題。

為了解決這道難題,《卓越的恩格斯》創造性地借用了時下潮流的打卡地圖理念,通過「定位時間坐標+定位空間坐標」的雙重打卡方式為觀眾緩緩拉開展示恩格斯生命歷程的捲軸。

這幅打卡地圖,不僅是空間地圖,也是時間地圖。

從1820年恩格斯誕生,到1841年恩格斯入伍;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布,到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從 1883年馬克思去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

《卓越的恩格斯》把若干重要的時間節點串成了一條時間進度條,一端連著起點,一端連著終點,中間穿插著無數有關恩格斯的大事年表,讓觀眾像在觀看電視劇一樣擁有了追劇感。

從德國伍珀塔爾市、不萊梅、柏林、科隆,到英國曼徹斯特、倫敦,再到法國巴黎、布魯塞爾,瑞士……

從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大街到布魯塞爾同盟路7號、曼徹斯特海德路252號、倫敦瑞琴特公園路122號、英國海濱小城伊斯特本……

每提及一個地區,紀錄片都會用動漫地圖來再現恩格斯遷移的軌跡,除了展示當時的照片、手繪圖片或影像資料,還會著墨展示如今的風景畫面,譬如運用航拍等拍攝手法帶領觀眾打卡現在的恩格斯故居、馬克思故居、羅浮宮、雷讓斯咖啡館、天鵝飯店、倫敦塔橋等知名景點。

《卓越的恩格斯》以恩格斯的生命歷程為主線,通過有形的空間地圖與隱形的時間地圖,以空間打卡與時間打卡的方式,帶領觀眾回顧恩格斯卓越的一生,其間輔以文獻物證、風光變換,喚醒觀眾沉睡的記憶。

這種一邊打卡一邊看紀錄片的方式化枯燥為有趣、化呆板為活潑,更契合當下觀眾的視聽消費習慣,為觀眾創造了可以不斷塗鴉的想像空間。

一部全知視角的「光影啟示錄」

太多的資料記下了偉人的豐功偉績,文字、圖片、數字、音頻、視頻,各種媒介都留下了有關偉人的記錄。

但難題緊隨而來,如何從卷帙浩繁的資料文獻中挖掘閃光的歷史碎片?如何從千篇一律的媒介作品中脫穎而出,找到能夠與觀眾同頻共振的契合點?如何避免掛一漏萬敘述不周?

紀錄片《卓越的恩格斯》推陳出新,運用360度全知視角,於不斷變換的光影中還原歷史、講述故事。

這種360度全知視角體現在三方面:

一則是歷史文獻的還原。歷史文獻勝於一切雄辯。紀錄片再現了大量恩格斯的手稿、繪畫與漫畫作品,用以佐證恩格斯的人生經歷與成長之路。也引用了諸如《伍珀河谷來信》《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經典作品中的論述。

沒有一盤散沙毫無章法地堆砌偉人的成就,《卓越的恩格斯》選擇從小的切入口,代入史實和文獻資料,引導觀眾見微知著。

一則是對於細節的考究。如當解說詞提到「從巴門教堂傳出的,依舊是中世紀的鐘聲」 」時,輔以洪亮悠揚的鐘聲配樂;當提到「棉花大亨們擁有巨額財富,廣大工人卻處於悲慘的境地」時,配以當時反映受剝削童工的圖畫。

這些對於細節的考究和打磨,使紀錄片更具歷史厚重感,也使其更具說服力和沉浸感。

一則是他者視角的凝望。紀錄片既引用了馬克思對好友恩格斯的評價:「要我丟開你不管,哪怕是一分鐘,都是純粹的幻想。你永遠是我的最知心朋友,正像我希望自己是你的最知心朋友一樣。」

也有來自當今學者如閆志民、豐子義等人的評價,紀錄片借用他者視角凝望恩格斯,賦予故事客觀性與真實力,也使恩格斯的人物形象更具血肉、更加豐滿。

在360度全知視角帶領下,紀錄片在不斷切換的畫面中完成對恩格斯形象的勾畫以及對他事跡的講述。而更重要的是在敘述當中,觀眾也會有所收穫、有所啟示。

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因此,馬克思主義能夠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

200年過去,恩格斯仍被世人懷念,這不僅是因為他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更是源自他對人類生存與發展這一命題的不懈問詢與關切。他不僅關注遼闊蒼穹,也關注蒼穹之下的每一個微小個體;不僅關注世界格局的演進,也關注普羅大眾的解放。

他的心裡裝有一個世界,也裝有無數的人。

恩格斯書寫了人類的歷史,而紀錄片《卓越的恩格斯》書寫了他的歷史。

是致敬,也是緬懷。

相關焦點

  • 「第二小提琴手」的偉大
    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創始人,曾多次以「第二小提琴手」來謙虛定位他在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然而恩格斯這一自我定位引發了國內外對於他思想貢獻和歷史地位的不同認識甚至誤解。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重溫恩格斯的理論貢獻,還原恩格斯的思想肖像,對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德國舉行多種活動紀念
    【環球時報報導】  「德國掀起『恩格斯熱』!」德國電視一臺3日報導稱,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從恩格斯的故鄉伍珀塔爾到柏林,都在舉行紀念活動,各種紀念品、書籍暢銷,恩格斯紀錄片熱播。《柏林日報》感嘆道,「恩格斯仿佛又回來了。」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及其科學意義
    例如,在第二國際時期,伯恩斯坦便把恩格斯打扮成資產階級的實證主義科學家並以此來反對馬克思的辯證法,盧卡奇則從辯證法的角度認為恩格斯在歷史理解上低於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並為後來西方馬克思主義和西方馬克思學貶低恩格斯打開了一道錯誤的大門。對恩格斯的謬見和歪曲,除了受政治立場影響的意識形態偏見,都與沒有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有兩個創始人這個事實有關。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體系建構者一方面須忠實於理論創立者的思想原貌,從錯綜複雜的闡述中釐清基本脈絡、歸納主要意旨、概括重要邏輯;另一方面要訴諸大眾化的語言形式而又不能降低思想的深度。為此,恩格斯做了大量的工作,他通過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第二、三卷,撰寫與發表《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自然辯證法》《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一系列著作,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首次完整建構。
  • 何毅亭: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恩格斯不愧為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在23歲時就獨立寫出被馬克思稱為「天才大綱」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在28歲時與馬克思共同完成那部深遠影響人類發展進程的《共產黨宣言》。這些是多麼的不同尋常!恩格斯不愧為一位義薄雲天的偉大戰友。他曾被「千年思想家」馬克思視為「第二個我」,卻始終自謙為「第二小提琴手」,認為自己和馬克思共同創立的學說用馬克思的名字命名理所當然。他竭盡所能無私資助馬克思的生活,保障他順利進行理論創作,在馬克思逝世後又嘔心瀝血整理和出版他的遺著,由此不得不放棄自己鍾愛的《自然辯證法》的寫作,以至這部書只能遺憾地留給後人一部草稿。
  • 【深度報導】「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自然辯證法》與現代科學...
    北京師範大學董春雨教授著重論述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有機結合問題,即「兩科」的聯盟,以及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包括《反杜林論》的哲學意義和人文高度。董教授強調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是建立在 19 世紀自然科學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的,但同時又超越了當時的自然科學,這充分顯示了哲學的意義和價值,恩格斯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起了一個光輝的典範,其思想的高度和深度是無可否認的。
  • 恩格斯對馬克思的科學評價及其現實啟示
    恩格斯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過馬克思,對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卓越才華、崇高精神和巨大影響給以最高評價。恩格斯高度評價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和世界影響,指出:「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應當歸功於他;現代運動當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於他的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沒有他,我們至今還會在黑暗中徘徊。」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發表講話,稱馬克思為「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 故事:第一小提琴手——愛因斯坦
    王宮裡已坐著三個人,在焦急地等待愛因斯坦——這位第一小提琴手,而王后陛下則是第二小提琴手,愛因斯坦到來後,優美的四重奏立刻在王宮中歡快的唱響。1921年,愛因斯坦來到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天下午,他在布拉格大學作關於「相對論」的講演。愛因斯坦滔滔不絕的講著,什麼能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什麼時間和空間的彎曲,什麼長度和質量是隨著速度可變化的。
  • 紀錄片《萬物滋養》第二季,易被自然感動的人,味蕾才能抵達遠方
    2018年1月28日,《萬物滋養》第一季剛上線便受到多方面好評,在豆瓣拿下8.1分的好評,大家紛紛稱這部紀錄片為:「國內首部截屏式紀錄片。更多《萬物滋養》第二季活動體驗5月7日 #Nature We#境·味自然——《萬物滋養》第二季首映發布分享會5月7日,仲夏之夜,紀錄片《萬物滋養》第二季首映發布分享會,讓我們與本片主創及自然旅行達人共同開啟 「大自然列出的健康美食餐單」。
  • 10部值得刷五遍以上的紀錄片,帶你了解這個星球
    認識你生活的星球最好的途徑有三種:旅行、讀書、紀錄片。每一部紀錄片都是對客觀存在的世界進行藝術性的展現,觀看好的紀錄片,能夠震撼到你的生活,引人思考,讓你重新省察自己的生命。推薦十部堪稱頂級的紀錄片,可以讓你開闊視野和增長見識,認識這個你從小一直生存的星球。一、《人類星球》《人類地球》一部能夠震撼靈魂的作品。
  • 恩格斯重要思想以前可能忽略了
    多少年來,國內國外理論界流行著「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立說」「恩格斯晚年放棄了革命」「恩格斯晚年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等種種誤解。學者們對此進行了集中批駁。  現在新的資料中可以看到,恩格斯對《資本論》三卷的創作,特別是《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編輯出版,同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克思曾經向恩格斯提議,他們應該作為《資本論》第一卷的合著者而共同署名。  讀+:學界對恩格斯晚年研究得多,過去的研究也有遺漏嗎?  顧海良:恩格斯晚年,我們自己以為研究得比較深入了,但實際上還不完全是這樣的。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
    恩格斯早於馬克思開展了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恩格斯中學未畢業時,就被父親送到營業所當學徒和辦事員,之後又到英國經商。親身感受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現象,深深捲入社會經濟活動實踐,加之對大量經濟學著作的閱讀,促使恩格斯開始思考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1839年,恩格斯發表了第一篇政論性文章《烏培河谷來信》,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揭示了工人在資本主義工廠勞動中的非人生活,標誌著恩格斯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萌發。
  • 這部BBC巨製史詩級科幻紀錄片,帶孩子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最近播出的BBC紀錄片《行星》,就為我們上演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歷史大劇。BBC《行星》 總共有5集,在豆瓣上有9.5的高分。這部紀錄片和以往的宇宙知識類的紀錄片不同,《行星》不是在跟你講複雜的天文知識,而是把八大行星當成了人物角色,講述行星自己的生命故事。
  • 周深帶你遊貴陽,肖戰帶你看重慶,綜藝+紀錄片有多特別?
    《奇妙之城》是把綜藝與紀錄片兩種形式融合後的全新嘗試,邀請了周深、吳磊、肖戰、白宇、許魏洲、王曉晨6位藝人深入全國6座城市,通過探尋城市中生活者的日常和深度體驗的感受,展現不同城市的奇妙之處。
  •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由於馬克思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卓越貢獻和對地主、資產階級無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動勢力詛咒他,驅逐他。他不得不攜持家小四處轉移,其生活困難有時達到難以想像的地步。1850年3月底,隨馬克思一起流亡倫敦的燕妮寫信給好朋友約瑟夫·魏德邁時,描繪了她當時的生活情況:「因為這裡奶媽工錢太高,我儘管前胸後背都經常疼得厲害,但還是自己給自己孩子餵奶。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日 重溫總書記引用過的偉人論述
    今天是弗裡德裡希·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日。圖為恩格斯像。 新華社發  這位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馬克思一起為批判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類爭取解放的鬥爭,提供了最強大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曾被「千年思想家」馬克思視為「第二個我」,卻始終自謙為「第二小提琴手」。列寧在評價恩格斯的理論貢獻時曾這樣說:「不研讀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也不可能完整地闡述馬克思主義。」
  • 十部豆瓣高分風光紀錄片,帶你縱覽祖國大好河山
    今天帶大家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光無限。給大家推薦幾部高分風光好紀錄片,讓我們足不出戶也能飽覽五湖四海、四時風光。1、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指的是現在中國西部甘肅省的中段,西起烏鞘嶺,東至星星峽。它是亞歐板塊運動形成的天然大通道,南倚祁連山,南北溝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東西連接著黃土高原和塔裡木盆地。
  • 公元182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的壯麗人生起點
    父親教授給他的比學校課程更為豐富,既有德文、算術和圖畫等基礎課,而且更注重實踐教育,父親經常帶他參觀展覽、遊覽古蹟,講述歷史故事、分享各地風俗要聞,還常常在睡前給他朗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作品。同時,鄰居威斯特華倫公爵也經常給他講述希臘故事和莎士比亞戲劇等。這種自由啟發式教育使得馬克思視野開闊、知識廣博,富有正義感並同情人間疾苦。
  • 豆瓣9.5分紀錄片,帶你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但是就算確實有生命的存在,也只是些簡單的生命,其它任何行星都無法孕育出如你我的生命,不會有地球這樣的環境。」當影片中的講解人布萊恩·考克斯坐在空曠而荒蕪的隕石坑前,凝視著腳下那一株植物,是這樣描述火星的生命存在。
  • 恩格斯晚年放棄共產主義理論?毫無根據!請勿污衊!
    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廣泛傳播於西歐一些國家。)鼓吹民主社會主義的人往往引經據典,「言之鑿鑿」,他們說「晚年的恩格斯變成了民主社會主義者,這才是成熟了」。如果在這以前你讀過許多篇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讀過《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和《哥達綱領批判》這些名篇,你就更要記牢這93個字,因為這93個字把這三大名篇否定了,把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否定了,把整個共產主義理論體系否定了。」事實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