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第一小提琴手——愛因斯坦

2020-12-04 無語者講故事

愛因斯坦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對音樂有很深的造詣。他學習小提琴的技巧不是通過正規的教程,而是通過莫扎特的奏鳴來學習的,他認為喜愛是最好的導師。

比利時王后伊莉莎白,在未出嫁之前是巴伐利亞公主,是愛因斯坦的老鄉,更是愛因斯坦的音樂之友。有一次,比利時皇家汽車司機奉命去火車站接愛因斯坦,司機在一等車廂門口等了好久,也沒有看見愛因斯坦的身影,只好空車返回。過了半個小時,愛因斯坦拎著心愛的小提琴,出現在比利時王宮。原來愛因斯坦不願意做一等車,他是坐三等車來的,這樣可以混在旅客之間,避免被人認出而造成麻煩。王宮裡已坐著三個人,在焦急地等待愛因斯坦——這位第一小提琴手,而王后陛下則是第二小提琴手,愛因斯坦到來後,優美的四重奏立刻在王宮中歡快的唱響。

1921年,愛因斯坦來到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天下午,他在布拉格大學作關於「相對論」的講演。愛因斯坦滔滔不絕的講著,什麼能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什麼時間和空間的彎曲,什麼長度和質量是隨著速度可變化的。會場裡鴉雀無聲,但實際沒有幾個人能聽懂。在演講會後的招待會上,愛因斯坦說道:「先生們!今天我已近講了很多關於『相對論』的話了,現在我為大家演奏一段小提琴名曲,這樣也許比較好懂一些,或者更有趣一些。」在這個討論二十世紀先進科學的學術會上,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用自己的小提琴奏出了美妙的古典音樂,與會者意外的獲得了別有風味的享受。愛因斯坦的演奏獲得了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1933年,納粹的陰影籠罩德國,作為著名的猶太人代表——愛因斯坦,不能回到德國,他和夫人登上開往他國的輪船。愛因斯坦憑欄遠望,心潮澎湃,他決定在輪船上開一場小提琴獨奏會,為受迫害的猶太人募捐。愛因斯坦揮動著熟練的琴弓,一會兒是激烈的跳弓,一會兒是深沉的和弦,一會兒又是婉轉的揉弦,一會兒又是鏗鏘的奏鳴。激蕩起伏的琴聲,表達出了愛因斯坦憤懣、無奈、堅強、不屈的心理。

小提琴成了愛因斯坦科學生涯中的終身伴侶,她為這位科學家驅散了憂鬱和喧囂,驅走了混亂和邪惡,她為科學家增添了美麗與和諧。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愛因斯坦 · 小提琴
    大科學家和大偵探都和音樂有著不解之緣,比如愛拉小提琴但技術實在欠佳的福爾摩斯,還有我們下面將要講到的能擔任第一小提琴手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
  • 小提琴故事——愛因斯坦和小提琴
    比利時王后伊莉莎白,生活樸素,思想開通,不擺架子,平易近人,鍾愛小提琴,極愛邀約好友愛因斯坦一同演奏,愛因斯坦呢,只要出行比利時,都要抽空去拜訪她。有一次,比利時皇家汽車司機奉王后之命去火車站迎接愛因斯坦教授。司機在頭等車廂門口等愛因斯坦下車,可所有的旅客走光了也沒有見到愛因斯坦的影子。司機只好空車回宮,向王后報告說教授並沒有來。然而,半個小時後,愛因斯坦手拎心愛的小提琴,來到王宮。原來愛因斯坦坐的不是一等車,而是三等車。他深知,這樣可以混在三等車的乘客中,避免被人認出來造成麻煩。
  • 愛因斯坦和小提琴的故事
    今年,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擁有的小提琴在Bonhams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516500美元。像愛因斯坦近期拍賣的其他許多重要物品一樣,投標人熱情抬高了價格。這把小提琴是由哈裡斯堡交響樂團的琴師奧斯卡·H·斯蒂格製作的,他在1933年將小提琴提交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將這個樂器贈予小提琴家勞倫斯·希伯斯,此後這把琴便一直為希伯斯家族所有。
  • 愛因斯坦與他的小提琴
    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愛因斯坦小提琴在紐約拍賣
  • 愛因斯坦的故事
  • 【中國科學報】大科學家 小提琴手
    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對吳承康來說亦是如此,他的音樂修養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他在航天領域中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說起回國後的業餘生活,吳承康回憶道:「中科院文藝活動最活躍是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愛好音樂的年輕人多,我們組建了樂隊,演奏《長徵組歌》、毛澤東詩詞等音樂作品……」在當時的中科院樂團中,吳承康是首席小提琴手。
  • 愛因斯坦的小提琴即將拍賣,他拉了一輩子
    愛因斯坦的信件手稿等這兩年是拍賣熱點,2017年,有愛因斯坦親筆籤名的「吐舌照」拍了12.5萬美元。1922年得知獲諾貝爾獎後寫的有關幸福的信箋拍了130萬美元。2018年3月7日,愛因斯坦親筆所寫的關於相對論的信件,拍出了10.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5.73萬元)。另一張愛因斯坦對一位年輕女子表達傾慕的手寫字以6100美元成交。
  • 每日閱讀 | 《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的故事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1905年,當他創立著名的科學研究成果狹義相對論時,愛因斯坦才只有二十六歲,他提出過光子假設,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接下來我們就來聽聽愛因斯坦成長中的故事吧。時間追溯到1879年三月十四日, 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南部一個古老的城市。
  • 《愛因斯坦迷路的故事》
    《愛因斯坦迷路的故事》愛因斯坦——大發明家他有一次在回家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走著走著突然發現自己迷路了就給助理打了個電話「你好,請問能告訴我愛因斯坦博士他家的住址嗎?」我現在迷路了請幫我查下我家的地址」後來就有人問愛因斯坦「您這麼聰明的人怎麼連自己家的住址都不知道呢?」
  • 紀錄片《卓越的恩格斯》帶你深度了解第二小提琴手
    我很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200年前,於大洋彼岸,於蒙昧之中,誕生了偉大革命的導師、不朽豐碑的偉人、自謙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他與馬克思共同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恩格斯的一生,是為人類解放奮鬥不止的一生,是為改造世界戰鬥不息的一生,是為追求真理攀登不已的一生。
  • 我們:愛因斯坦的故事
    我們:愛因斯坦的故事 END 這裡是解情小鋪,一個收羅感人故事的地方
  • 不讓愛因斯坦談相對論的頒獎大會?諾貝爾獎與愛因斯坦荒誕的故事
    百年以來,獲獎的過千人百人中,各類大牛,故事層不出差。但是這些舉世矚目的任務中,愛因斯坦是獲得諾貝獎的名人中,和諾貝爾獎故事最多的人。同時,愛因斯坦還與中國發生了一些故事,他是為數不多曾幫助過中國的外國科學家,能算是中國人的朋友了。一、未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前,就在離婚協議中與妻子分割諾貝爾獎金的人。
  • 愛因斯坦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
    畢導發現,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1922年提名他的人卻是最多的。他吐槽到:「1921年在14個人的提名下,愛因斯坦終於獲獎了。問題是,1922年居然還踏馬有人繼續提名愛因斯坦!而且提名者比1921年還多啊!你們是不是不看新聞啊……還是經紀公司請來給愛因斯坦刷票的?不過1922年之後,突然再也沒有人提名愛因斯坦了……為什麼呢?
  • 「第二小提琴手」的偉大
    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創始人,曾多次以「第二小提琴手」來謙虛定位他在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然而恩格斯這一自我定位引發了國內外對於他思想貢獻和歷史地位的不同認識甚至誤解。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重溫恩格斯的理論貢獻,還原恩格斯的思想肖像,對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 羅伯特·威爾遜2019年版《沙灘上的愛因斯坦》限時免費
    有人說,大部分演出夾雜著既為人熟悉、又令人吃驚的內容,試圖拆解我們說故事的觀念,迷惑觀眾的眼睛和耳朵。格拉斯在接受巴黎美國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瑪格麗.阿仁特.薩菲爾(Margery Arent Safir)的訪問時,曾警告說:「作品和我們平時看待邏輯的方式迥然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強加的路數—最好不要有任何路數。
  • 愛因斯坦與中國科學家擦肩而過:一個遺憾的故事
    明白按: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在上海收到瑞典領事館正式通知,他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的是,愛因斯坦的這次旅行,只是途徑上海,他的最終目的地是日本。愛因斯坦與中國擦肩而過,與中國科學和中國科學家擦肩而過,這背後,是一個充滿遺憾的故事。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的故事
    但是記者再問:「那愛因斯坦呢?」肯定所有的讀者會異口同聲:「當然啦,他是著名的科學家,相對論的締造者呀。」這位堪與牛頓比肩的科學巨匠,全名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成名之前不為人知的故事。1879年3月14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
  • 科學網—你不知道的愛因斯坦手稿的故事
    書中收錄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基礎》這一論文的全部手稿複製摹本,附有論文的全部譯文,並加上了逐頁逐段的注釋、它的歷史語境以及對未來的影響。 愛因斯坦現有哪些手稿、存在哪裡、保存過程有什麼故事,現摘錄書中《手稿的魅力》一文,一展愛因斯坦手稿曲折和傳奇。標題為編者所改。 在人類歷史中,重要文獻的手稿以及名人信件和著作的印刷品比比皆是,唾手可得。
  • 愛因斯坦的血肉愛情
    ,是個快樂的中產家庭少女,米列娃知性,清冷,終日埋首於實驗室和圖書館,瑪麗與他同年,米列娃則長他四歲,瑪麗是個金髮美少女,而米列娃則是個樣貌平平的跛子——我看過愛因斯坦的情書集,那真是一大陀一大陀花團錦簇的廢話,充滿了濃鬱的人工甜味,像電影院門口賣的苞米花,第一口,甜美的讓你想讚美上帝,慢著,再嘗一口吧——接著你就想打擊造假,愛因斯坦本人並不信任抒情氣質,但他成功的用這些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話麻醉倒了瑪麗
  • 今年暑假,我讀了《愛因斯坦的故事》這本書
    今年暑假,我讀了《愛因斯坦的故事》這本書,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愛因斯坦好學上進、鍥而不捨的精神讓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愛因斯坦小時候智商不高,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笨蛋,而且由於他是猶太人,更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和鄙視,但他的好奇心很強,碰到問題會不斷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