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對音樂有很深的造詣。他學習小提琴的技巧不是通過正規的教程,而是通過莫扎特的奏鳴來學習的,他認為喜愛是最好的導師。
比利時王后伊莉莎白,在未出嫁之前是巴伐利亞公主,是愛因斯坦的老鄉,更是愛因斯坦的音樂之友。有一次,比利時皇家汽車司機奉命去火車站接愛因斯坦,司機在一等車廂門口等了好久,也沒有看見愛因斯坦的身影,只好空車返回。過了半個小時,愛因斯坦拎著心愛的小提琴,出現在比利時王宮。原來愛因斯坦不願意做一等車,他是坐三等車來的,這樣可以混在旅客之間,避免被人認出而造成麻煩。王宮裡已坐著三個人,在焦急地等待愛因斯坦——這位第一小提琴手,而王后陛下則是第二小提琴手,愛因斯坦到來後,優美的四重奏立刻在王宮中歡快的唱響。
1921年,愛因斯坦來到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天下午,他在布拉格大學作關於「相對論」的講演。愛因斯坦滔滔不絕的講著,什麼能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什麼時間和空間的彎曲,什麼長度和質量是隨著速度可變化的。會場裡鴉雀無聲,但實際沒有幾個人能聽懂。在演講會後的招待會上,愛因斯坦說道:「先生們!今天我已近講了很多關於『相對論』的話了,現在我為大家演奏一段小提琴名曲,這樣也許比較好懂一些,或者更有趣一些。」在這個討論二十世紀先進科學的學術會上,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用自己的小提琴奏出了美妙的古典音樂,與會者意外的獲得了別有風味的享受。愛因斯坦的演奏獲得了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1933年,納粹的陰影籠罩德國,作為著名的猶太人代表——愛因斯坦,不能回到德國,他和夫人登上開往他國的輪船。愛因斯坦憑欄遠望,心潮澎湃,他決定在輪船上開一場小提琴獨奏會,為受迫害的猶太人募捐。愛因斯坦揮動著熟練的琴弓,一會兒是激烈的跳弓,一會兒是深沉的和弦,一會兒又是婉轉的揉弦,一會兒又是鏗鏘的奏鳴。激蕩起伏的琴聲,表達出了愛因斯坦憤懣、無奈、堅強、不屈的心理。
小提琴成了愛因斯坦科學生涯中的終身伴侶,她為這位科學家驅散了憂鬱和喧囂,驅走了混亂和邪惡,她為科學家增添了美麗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