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軍事新聞報導員

2021-01-20 中國軍網

當下,隨著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媒體快速發展,一個綜合運用文、圖、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傳播內容,並通過文字、聲音、網絡、通信等手段來傳輸信息的融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

面對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的深刻變化,軍事新聞宣傳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在新的傳播生態環境下,傳統軍事新聞工作者顯然已不能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要求,必須加快培養一批適應全媒體時代需求的全能型軍事新聞報導人才。選拔、培養優秀的軍事新聞報導員,不僅是做好基層部隊新聞報導工作的關鍵一步,也是打贏網際網路輿論鬥爭主動仗的重要步驟。

所謂全媒體時代新聞報導人才,是指具備突破傳統媒體界限的思維與能力,適應媒體融合特點規律,集採、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於一身的人才。全媒體時代的部隊新聞報導員,一是要掌握全面技術。除了需要具有基本的採訪、寫作能力外,還需要很好地掌握視頻技術、電視編輯技術、畫面語言敘事技巧、製作及動畫技術,才能適應全媒體的要求;二是要有全新的網際網路思維。「把媒介變成產品,將受眾當成用戶」,新聞報導員要能根據用戶的不同習慣和需求,用他們易於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設置議題、傳播信息、吸引受眾。要有新聞聚合頭腦,能根據各種媒體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特點,現場進行手機、電腦製作,對新聞進行不同編輯組合,並及時發布新聞,使新聞在不同載體上都能產生較好效應;三是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在採訪時,既要記錄又要攝影、攝像,需要被採訪人配合,否則,會錯過稍縱即逝的報導時機。因此,新聞報導員必須做好和被採訪人的溝通工作,以保證新聞文件的完整和畫面的精彩;四是要有過硬的戰鬥力。新聞報導員也是戰鬥員,出去採訪時,隨身得攜帶錄音筆、攝像機、照相機、筆記本,背包重量達十幾斤。採訪後,還要及時採制各種各樣的新聞產品,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發送到不同的媒介,體能消耗特別大,沒有過硬的戰鬥力就難以勝任本職。必須提高其運用現代傳播裝備實施滿負荷作戰的能力,增強在艱苦條件下連續作戰的能力。

部隊新聞報導員由傳統媒體人向全媒體軍事新聞人轉型,既是必須要邁過去的坎兒,更是一場革命。只有創新培養模式,才能引導新聞報導員成功轉型、華麗轉身。

加強政治意識培養。通過經常化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部隊新聞報導員的政治敏銳性,提高他們的政治站位。在全媒體時代,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報導思路不對,經過網絡傳媒的無限放大,就有可能演變成為一場輿論風波。因此,要培養新聞報導員把握輿論動向的能力,對一些重要事件、熱點敏感問題,能夠認真分析判斷,謹慎處理,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宣傳基調。

建立健全培訓機制。要針對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需要,組織軍事新聞報導員對多媒體運用進行訓練和培訓。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邀請有關媒體編輯、記者和有經驗的新聞幹事傳授技藝,幫助在職新聞報導員開闊思路,提升新聞業務能力,不斷提高新聞宣傳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有針對性地組織新聞報導員到院校培訓,或通過業務輪訓、跟班學習等形式,加強新聞報導員多媒體採訪、報導能力,讓他們了解全媒體基本概念、主要類型、傳播形態和發展趨勢,熟悉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的基本特點規律;熟悉報紙、雜誌、圖書、電視、廣播、新媒體等不同媒介形態之間融合的方法手段;同時,還要讓新聞報導員結合部隊的重大軍事行動,有針對性地進行實戰化演練,了解和掌握數字式攝像機、照相機、編輯機等新媒介的使用方法,了解和掌握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可視交互系統技術,了解有關電腦、網際網路、多媒體硬體和軟體的一般知識,並能熟練進行文字、表格、圖形處理和音頻文本、視頻文本的處理或修改。

完善等級評定體系。要打破軍人和非現役人員人才管理壁壘,對新聞報導技術崗位,結合使命任務,統一進行考評。要結合個人素質、工作成績進行等級評定,完善配套的保障措施,鼓勵新聞工作者參加相關職業資格考試,評聘相關職稱;推行年度考核和任職考評制度,優勝劣汰。

(作者系31640部隊政治工作部主任)

責任編輯:呂俊平 實習學員:劉小銘 

相關焦點

  • 復旦新聞學院推「2+2」模式 多培養複合型人才
    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上海市新聞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宋超在昨天下午舉行的「2012年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迎新大會」上宣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2級本科生專業教育將採取「2+2」模式,以適應媒介變化對複合型新聞人才的需求,這一變革也開了全國先河,成為中國新聞教育界的「創舉」。
  • 騰訊新聞發布首份傳媒人能力需求報告
    在大數據時代,從數據碎片中還原和挖掘內容的能力成為一個從業者的優勢。考慮到數據新聞、可視化新聞的廣闊增量與Python在數據可視化方面比較強大的功能,媒體未來對這方面人才有上升需求。
  • 火星時代教育就業管理部總監侯清華:培養市場需求的藝術和技術人才
    Q1:請先介紹一下火星時代教育的基本情況。  為了讓培養的人才可以和行業崗位無縫對接,在課程體系上,我們引入北美先進的藝術教育思想,每年也會邀請許多行業資深設計師,包括設計總監,作為客座講師,目前在校生有一萬多人,每年向行業輸送五萬左右的優秀學員。
  • 加強培養新聞專業學生的對話能力
    二、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他們積極參與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見證、推動了時代變遷。三、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的各項成果令人矚目。    但是,由於中國社會發展、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迅猛變化的現實,新聞傳播教育相應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其目的是,要培養更加適應時代的政治信念堅定、專業基礎深厚、業務能力突出的新一代新聞傳播工作者。
  • 貝爾科教王作冰: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需求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所以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需要「AIQ」。 i黑馬&火柴盒訊  11月15日消息,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上,貝爾科教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作冰發表了主題為《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的演講,從教育應該給人工智慧時代培養什麼樣的勞動力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如何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 銳讀丨推動軍事管理革命進入新時代
    習主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軍事管理革命是在順應時代潮流中開啟的,也要在把握時代脈搏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向前推進。科學認識和把握軍事管理革命,需要在新的時代坐標、新的時代命題中去思考和考量。
  • 淺析全媒體時代報紙新聞話語權的重構
    摘 要:本文以全媒體時代為研究背景,以當前報紙的發展現狀為切入點,論述報紙必須適應受眾獲取信息渠道的變化,以網際網路思維方式提高新聞話語權,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從而在媒介競爭中贏得生存和發展空間。
  • 軍事新聞輿論要不斷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國際話語權
    近讀《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一書(新華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越讀越受教益: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蘊含著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赤誠真摯的為民情懷、務實擔當的實踐要求,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戰鬥精神。
  • 初教機直上高教機:開啟飛行員培養新模式
    2019年11月2日,在首屆南昌飛行大會飛行表演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由航空工業洪都生產的初教6、K8和教10帶來的編隊飛行展示,三機同框創造了我國初級、中級和高級,三款不同時代、不同等級教練機首次異型編隊飛行的歷史,引發了現場觀眾和航空愛好者的廣泛熱議。
  • 軍隊藝術工作者談聚焦強軍實踐繁榮發展軍事文藝
    要學習把握習主席關於打造強軍文化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把服務官兵,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作為根本價值取向;把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打牢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道德根基作為核心任務;把激勵官兵的戰鬥意志,培養官兵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作為建設重點;把推進軍事文化創新、軍事文藝創作,生產大量的軍事文化文藝精品作為中心環節
  • 張樹德:學習恩格斯為無產階級軍事科學奮鬥的革命精神 為新時代...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登】  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首席專家、研究員 張樹德  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恩格斯在理論上為改變唯心主義和形上學在軍事思想領域中佔統治地位的局面,為行將到來的無產階級暴力革命提供了理論指南,奠定了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的第一塊基石
  • 傳媒人能力需求報告:人才聚集北上廣,「一專多能」媒體人更吃香 |...
    「服務公共傳播」倡導的是不再囿於為專業媒體培養人才,而鼓勵為正在興起的、更加廣泛的、多元主體的社會非媒機構的公共傳播業培養人才。」「網際網路+企業」對傳媒人才需求首當其衝。電子商務、教育行業和生活服務三個崗位需求量比較大的行業。各個城市對其的需求量基本變化不大。傳媒學界 & 業界專家人才觀新時代的新聞教育不能丟掉根本,也要不斷嘗試前沿。
  • 後疫情時代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健康中國的戰略需求和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加之本次疫情對國家經濟社會和人民健康帶來的巨大影響,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發展提出了迫切需求,而相關的公共衛生教育與人才培養是最基礎性和根本性的工作。 後疫情時代的公共健康人才培養需求 公共衛生和公共健康的英文均為Public Health,但公共衛生往往被理解為一個行業(主要指衛生健康)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社會系統的概念。為此,筆者將嘗試從公共健康的角度進行討論,其中公共衛生人才是討論的主體。 首先,需從行業模式向社會模式轉變。
  • 第五屆中國數據新聞大賽決賽暨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教育研討會成功舉行
    9月26日,第五屆中國數據新聞大賽決賽暨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教育研討會在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創新港涵英樓隆重舉行。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成進、西安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廉宏偉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
  • 馬航新聞發布會記者手記: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
    從3月14日開始,新華社派駐吉隆坡的記者李豫川和報導員張立參加了馬航每日例行的新聞發布會。18日晚,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再次電話連線前方記者,打聽他們獲得的最新信息和感受:18日中午,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舉行了新聞發布會。黃大使說,中方已對飛機上的中國大陸乘客進行了詳細的背景調查,基本可以排除中國乘客的嫌疑,但是依然需要等全部調查結束後,才能最終確定。
  • 推動行業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旋轉門」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一鵬 通訊員 林雯 陸豔  高校人才培養和行業需求存在一定脫節,是我國很多行業多少都存在的現象。對於氣象行業來說,由於開設氣象專業的高校少、分布不均,畢業生人數遠不能滿足部門和行業需求,更是此現象的一個縮影。  如何讓應屆畢業生儘快滿足氣象行業需求,有效充實行業人才隊伍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下簡稱南信大)與各省氣象局試點建立的生源地實習機制,正在為這一難題尋找解決途徑。
  •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西法大模式」:固本培元 法新結合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孫江教授作為唯一一所受邀發言的省屬院校代表,以《固本培元 法新結合——打造新時代卓越傳媒人才的特色化培養模式》為題,提出地方性院校在當今媒介環境下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探索思路。 難題:多元融合下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困局 「如何辨別、如何驗證、如何表達、如何傳播、如何取信於人?」
  • 【全球新軍事革命】「戰區聯合作戰」是世界軍事課題
    作為時代的產物,全球興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新軍事革命。戰區聯合作戰,是全球軍事強國一直在研究和實踐的軍事課題。那麼,戰區聯合作戰究竟是什麼?它又對世界軍事形態和各國軍事戰略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長江新聞號》評論功能已上線一個月!每天可入選優質內容10條,一周內點讚最多的評論,將獲贈中國空軍為《長江新聞號》獨家定製的珍藏版【空軍紀念封】呦!
  • 童志鋒:以地方需求為導向培養「非訴」法律人才
    成立於2002年的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積極回應社會需求,專門設置了「非訴法律人才實驗班」,有針對性地開展「非訴」法律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效。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於2002年成立。
  • 如何在「後真相」時代堅守新聞真實
    「後真相」時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資訊時代對媒體和公眾發起了挑戰。媒體和媒體人如何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後爭相」時代堅守新聞真實,值得深思。一、簡析「後真相」時代當川普贏得總統大選時,謊稱自己的投票比希拉蕊少200萬票,是因為非法移民參與了投票。當他的謊言被戳穿後,卻辯護說他是按照自己掌握的材料做出這個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