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有很多種:捲尺,直尺,水平尺……等等。而小學生用的常用尺子是直尺,應每個孩子備一把,方便直觀的進行學習和練習。
釐米
是測量長度的工具,尺子上的「釐米」就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釐米是較小的長度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釐米用「cm」表示,
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統一的標準去量,才能知道物體究竟有多長。可以用尺子來測量,用釐米作為測量單位測量物體時,測量時要把尺子的刻度0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釐米。
我們通過下面的例題來講解常見的幾種錯誤做法。
常見不當操作或錯誤:
(1).在測量時左端沒有對準刻度0而是對著1,但在填寫數據時又沒有減去這個1,導致結果偏大。
(2)測量時以右端為起點對齊,很容易忘記減數而導致結果錯誤。
(3)測量時尺子沒有放平,斜著放,因為所有的線中,直線是最短的,這也會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
這道潛能開題裡面,這位小朋友的解題思路很明確,值得表揚。
米
在長度單位裡,可不止釐米這一單位喲,它的朋友有很多,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其中的一個朋友:米。
在量比較長的物體時,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來表示。
1米=100釐米,反過來,100釐米=1米,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
在進行米與釐米的比較或加減換算時,必須先統一單位,將米轉化成釐米或將釐米轉化成米,看轉換成哪個方便轉換哪個,然後再去比較。
常見錯誤:沒有正確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只比較數的大小,而忽略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的不同。
線段
長度單位一般用在什麼地方?用在一些可以測量出長度的線上,即線段。它雖說只一條線線段,也有它自已的特點喲!
線段的三個特徵: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可以量出長度。它們是一條直直的線,這條線不能拉長,也不能縮短。
怎麼畫線段
1.先確定一個端點,左手按住尺子,讓刻度0與端點對齊。然後在對應長度處畫兩個端點,再把兩個端點連線。
2.以尺子的刻度0為起開始畫,是幾釐米的線段就畫到尺子上刻度幾的地方。
怎麼測量線段:
直尺的刻度0要對準線段的一個端點,線段的另一個端點對著幾就是幾釐米。
怎麼數有幾條線段:判斷一個圖形中有多少條線段,要抓住線段的三個特徵:直的、有兩個端點、可以測量出長度。數線段的技巧在於找到每條線段上的兩個端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數。要數出圖中有多少條線段,可先數單一的一小段,再數由較短的線段組成的稍長的線段,即二合一,然後數三合一......,然後把這些數相加的和,就是圖中的線段數。
常見錯誤:當一條線在線段三特徵缺一或缺二時,也認為它是線段。
來,來,來!下面給幾道題來試試身手,看對這個長度單位的了解到了第幾階段了。
如感覺有難度,評論區留言,會及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