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皮:既能用樹皮做衣服 也能讓枯木逢春

2020-11-23 騰訊網

張樹皮的真名叫做張衛平,是西雙版納勐臘縣哈尼族僾尼人,是民間樹皮衣物製作的唯一傳人。初見他時,張樹皮穿著皮衣、帶著皮帽,一頭齊肩的發加上山羊鬍,完完全全的藝術家造型。他製作樹皮衣服已經26年了,雕刻臉譜、人像等根雕作品,別人出錢他都不賣,到目前,已經做了36年了。他說,他不是大人物,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他現在最想的是打造屬於自己的私人博物館。

用火燒出來的根雕

在秘境M60創意園,有一家叫做「張樹皮的店」,連著名叫「樹皮人家」的小餐館,這是由張樹皮開的店。在小店的門口,是一棵高6.5米的枯木,上面刻畫著造型迥異的臉譜,大大小小共有30張,據介紹,這是張樹皮為了園區免費雕刻的,這本是一棵已經空心的枯木,但是有了根雕的加持,枯木又開始逢春了。

店門口的門頭,都是木材雕刻而成的,在門口,也或者堆放或者懸掛著根雕作品,順著門進到房間裡,一路上都是根雕作品,絕大部分都是以人體雕像和臉譜等為主。據介紹,這些雕刻作品,都使用了張樹皮自創的火雕法。在對作品進行打磨之後,使用火開始燒,燒了之後使用在進行打磨處理。「一般人不敢燒,擔心燒壞了,但是我不怕。」張樹皮介紹。

所有的雕刻作品都是一個抽象的作品,源於現實但也高於現實。張樹皮在雕刻作品的時候,會先在腦海裡構思作品,然後在創作的時候又會根據靈感改變每一個作品,因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也不用於售賣。「以前有個美國人把錢放在我的桌子上,然後抱著這個人像就走了,我趕忙就衝出去追了,這樣堅持要買我作品的人還有很多,但是我捨不得賣。」張樹皮一邊向記者展示手裡抱著的一個人像,一邊介紹。那是一個使用箭毒木雕刻而成的「有頭髮」的人像作品,構思的巧妙正在於利用箭毒木的樹皮為人像做了一個頭髮的構思,很是精妙。

用樹皮製作衣服

店裡除了擺放著各種樹雕的面具臉譜和人體造型外,店裡的人體造型身上,還有用樹皮製成的衣服、褲子、草帽等,大多呈現出米黃色,料子厚實也很柔軟,房間裡的燈罩都是用樹皮做成的。

據了解,製作樹皮使用的樹叫箭毒木,箭毒木又叫「見血封喉」。本身樹木的汁液裡,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劇毒,一經接觸人畜傷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臟麻痺(心率失常導致),血管封閉,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在以前曾用來造毒藥、打獵等。

在製作樹皮衣服的時候,取長度適宜的一段樹幹,用小木棒翻來覆去地均勻敲打,當樹皮與木質層分離時,就像蛇脫皮一樣取下整段樹皮,或用刀將其剖開,以整塊剝取,然後放入水中浸泡一個月左右,再放到清水中邊敲打邊衝洗,經這樣除去毒液,脫去膠質,再曬乾就會得到一塊纖維層。用它縫製的衣服或筒裙,既輕柔又保曖,冬暖夏涼,深受當地居民喜愛。而且極易保存,不易損壞,此外,還能做染色處理。

「在做衣服的時候,最難的是找樹,因為箭毒木都生活在原始盛林裡,而且樹的相似程度很大,要把書皮和樹葉進行仔細對比才能加以區分。加上箭毒木也有分公母,我們一般使用的是公的箭毒木,耐敲打,母的箭毒木一不小心就容易敲壞。」張樹皮介紹。

張樹皮是一個「罪」人

因為張樹皮使用樹皮製作衣服,也遭到了別人的質疑,在利用樹皮製作衣服的時候,是不是會造成生態破壞、亂砍濫發呢?張樹皮表示這種樹的生命力很頑強,砍了之後,還會長出新芽並慢慢長大,越砍發展越茂盛。「我是不砍樹的,我使用的樹皮都是買來的。」張樹皮表示,「因為我也勸身邊的朋友不要過多的砍伐樹木,為此還得罪了好多人。」

除了勸誡大家要愛護森林之外,張樹皮還在對收徒弟有嚴格的要求,就是不能過多生產,且用於出售。「這會增加環境負擔,一旦沾上利益就很容易讓人迷失自己。」張樹皮說,「因為我自己也不賣產品,所以來學的人基本都堅持不下去,因為沒有生活來源。我現在生活來源,基本都是靠我老婆在邊上開的餐飲店。」

「當時我不知道傳承這個事情,但是我老婆做事也是很麻利的,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做什麼都是一起做,現在好多年沒有做,以前她縫線技術很好,做的手鍊也很好看,我們的經濟來源都是靠我家老婆,我們現在搞了一個私房菜,我們老婆為了養活這個店鋪,而我的作品只是為了展示。」

想開屬於自己的博物館

張樹皮表示:「我的很多作品都被我收起來了,現在店裡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為我一心只想做自己的私人博物館。我把博物館建在了我在西雙版納的家裡,現在又改成了民宿的建築,大概在600㎡左右,現在還在布展中,因為現在沒有資金,只能慢慢去打造。」

張樹皮在打造博物館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打造,當一點不喜歡的時候,就會拆了重新弄。「我們村裡就有人問我是不是瘋了。」張樹皮說,「我做這些事,不是因為別人喜歡或者欣賞,而是因為我自己喜歡,我想把博物館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我沒有想過要當什麼藝術家,這是我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不是為了當名人,只是從小對藝術比較好奇,當聽到別人誇讚自己作品的時候,內心的自信就有了,知道自己做的東西是好的,還有人誇,然後就慢慢的越做越好。」

相關焦點

  • 農村常見的四種樹皮,既能賣錢,又能治病,別傻傻不知道
    我國是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特別是農村,遍地都是寶貝,吃什麼有什麼,而且個個都是寶貝,既能食用又能藥用。說到農村的野菜,人人都說出好幾個,對之還讚不絕口。除此外,就連農村的樹皮都能賣錢,價格還不菲,最重要的它還是治病的」能手「,很多人都不知道。1,杜仲樹皮。
  • ...鄉土文化節·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走過3000年滄桑的黎家樹皮布...
    據古代典籍記載,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島便出現了樹皮布,包括宋代《太平寰宇記》、元代《文獻通考》和清代《黎歧紀聞》等書籍中,均有海南黎族「績木皮為布」的記載。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鄧聰教授曾給「樹皮布」下了一個定義:樹皮布是一種無紡織布,是以植物的樹皮為原料,經過拍打技術加工製成的布料。
  • 世界上最奇特的島國,男女都不穿褲子,卻拿樹皮來做衣服
    世界上最奇特的島國,男女都不穿褲子,卻拿樹皮來做衣服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之上,70%都被海洋所包圍著,在海洋之上,除了七塊洲際大陸,之外,還散落著大大小小好幾萬個海島。它們如大海上的顆顆珍珠,各自散發著璀璨的光芒,帶給人們不一樣的風採。
  • 原始人類的進步表現之一:穿上了衣服,樹皮「功不可沒」
    穿衣服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但人類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穿上衣服呢?由於年代久遠,這個問題是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答案的,不過,衣服的這一事物的產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可以說,當人類懂得了穿衣蔽體,以衣取暖的時候,開始穿上樹皮樹葉製成的衣服,這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就都獲得了進步。衣服除了禦寒的功能,遮羞也是一個重要的作用。在改變人類的的布料出現之前,人類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加工。獸皮由於其舒適保暖,十分受人歡迎,但是由於狩獵付出的代價很高而且不易成功,獸皮並不能簡單的獲取,另外一個問題是,獸皮不透氣,人們在夏天穿著十分悶熱,不易行動。
  • 樹皮也能防癌?
    研究人員確認,從生長在印度及東南亞等地的婆羅雙樹科的樹皮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殺滅癌細胞的功效。實驗表明,在使用這種化合物後的72小時內就能殺死大約80%的癌細胞,特別是對大腸癌細胞的功效更為顯著。  與以往的抗癌製劑相比,這種化合物能有選擇性地作用於癌細胞,因而對人體的副作用能降到最小。它在預防癌症方面也有顯著效果。
  • 玄武巖:既能造飛機又能做衣服的石頭
    比如,消防隊員們在火海中衝鋒,他們的「盔甲」能夠隔熱、耐高溫;太空人們在太空遨遊,他們的「盔甲」能阻擋輻射;船舶在海中航行,它們的「盔甲」既有韌性,還能防腐;大橋架通南北,它們的「盔甲」堅固耐磨,還不沉重……製作這樣的「盔甲」,常見的金屬材料已然無法滿足上述使用要求。但一種高新纖維材料——玄武巖纖維卻能做到。
  • 能做衣服的石棉,真的是用石頭做的嗎?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各種衣服眼花繚亂,設計也齊全,衣服的材料也多種多樣。那麼,你聽說過用石頭做材料的衣服嗎?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劇中的人物穿著特殊材料織成的衣服,即使被火燒也會平安無事,也會因為火燒而變得越來越漂亮,很多人看到這一幕,都會覺得這是部雷人的電視劇。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樹皮布是一種無紡布,是以植物樹皮為原料,經過石拍或木槌工具打製成型以後製成的最古老的人類衣服原料。樹皮布見證了人類衣物從無紡布到有紡布的發展過程。我國漢代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的「榻布」,是有關樹皮布最早的文獻記錄。 樹皮布又稱納布、楮皮布、穀皮布等。
  • 兩周後,鶯飛草長,枯木逢春,真情流露,相思環繞,愛情升溫
    天蠍座與蠍子們相處,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為對蠍子們來說,無論做什麼事,他們都是無拘無束的,同時,他們也非常渴望自由,想要永遠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空中,而他們這樣的人,最討厭的就是被束縛,但不能否認,他們的內心也是十分渴望愛的。
  • 「黎族服飾始祖」樹皮布:消逝中的無紡文明
    「聽過用草或樹葉做成的裙子,但從沒聽過用樹皮做的衣服,那樹皮怎麼割下來啊?」「海南有這種東西嗎?我是地地道道海南人,怎麼從來不知道有樹皮布呀!」 筆者在海口市龍華鎮採訪了當地的一些村民,他們確是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然而當被問起樹皮布的時候,卻滿臉的新奇和疑惑。 就在筆者一臉失望之時,傳來了一個響亮的聲音。「我知道樹皮布,小時候我還見過呢。」
  • 看點丨樹皮也能當筆,景泰這種畫讓人刮目相看
    樹皮筆畫以樹皮為筆作畫,繪畫風格自然樸實、恬靜素雅、清新悅目,具有獨特的魅力。據李氏家譜記載,李氏先祖明清時期即是地方極具影響的民間繪畫藝人,其先祖受木匠、磚匠鏤刻花板、花磚的啟迪,結合木匠用木片在木料上畫榫方、畫線的做法,改用木片嘗試構線,發現線條剛勁挺拔、細膩勻稱,極具特色。
  • 樹皮,有什麼用?
    一個東西能不能作藥,這個藥有沒有效,都是靠一次次試錯,試出來的。傳說神農氏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那不就是在試錯嗎?但問題是,試錯,是需要思路,需要啟發的。總不能說,見到一個人肚子疼,肚子脹,就把天地萬物都讓他試個遍,那有多少人也不夠你試呀。這時候,我們看樹皮這個東西,裹在樹幹外面,和我們身上這層肚皮的意思,好像有點像。
  • 農村這樹有劇毒 傳說中毒者走上九步會斃命 樹皮常被農民製成衣服
    見血封喉的乳汁和種子可以入藥,能強心、催吐、瀉下、麻醉、解熱,常用於治療淋巴結結核、痢疾。見血封喉的樹皮非常厚,富含細長柔韌的纖維,農民用它可以製成床上褥墊,既舒適又耐用,用上幾十年依然具有良好的彈性,用它製成的衣服或筒裙既保暖又輕柔,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
  • 中國古人的智慧——用世界最毒樹的樹皮製作貼身之衣
    樹皮布的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時代,在先祖們還沒有掌握棉紡織技術時,人們用樹皮製作成墊單、衣服、腰帶等生活製品,由《東觀漢記》可知,在漢朝時,人們就用樹皮製冠,樹皮布見證了人類從無紡布到有有紡布的歷史。古代的黎族人民多用楮樹樹皮捶成布來製作衣物,已故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黃運英老人曾介紹,見血封喉樹是製作樹皮布的最佳樹種,用這種樹製作成的樹皮布不僅經久耐洗,而且柔軟、白淨。要把樹皮製作成衣有七個步驟,扒樹皮、修整、將樹皮放在水中浸泡脫膠、漂洗、曬乾、拍打成片狀和縫製。儘管工序繁多,但用的工具並不多,主要有鉤刀(砍刀)、木槌、木棒等,其中以錘打工具最為重要。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用劇毒樹木製貼身之衣
    樹皮布是一種無紡布,是以植物樹皮為原料,經過石拍或木槌工具打製成型以後製成的最古老的人類衣服原料。樹皮布見證了人類衣物從無紡布到有紡布的發展過程。我國漢代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的「榻布」,是有關樹皮布最早的文獻記錄。樹皮布又稱納布、楮皮布、穀皮布等。
  • 臺灣樹皮編刻職人李永謨:化大自然的腐朽為神奇
    化腐朽為藝術」樹皮編刻職人:李永謨 不因身障而氣餒 靈巧雙手做草編  曾經連續三年獲得臺灣工藝獎及英國國際發明展雙金設計獎的樹皮編刻家——李永謨,他用靈巧的雙手,將大自然的廢棄物化腐朽為神奇,讓樹皮、枝葉以另一種形態再生,讓它們以精緻、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形象,重新展現在大家面前。
  • 雷劈不死的千年古樹,傳聞樹皮能抗癌,卻號稱「死亡之樹」
    令我感到好奇的是:許多紅豆杉的樹皮都殘破不全。原來曾經有外國科學家聲稱:從紅豆杉樹皮中提煉出來的紫杉醇具有抗癌功效。坊間更是傳聞:用紅豆杉的樹皮泡水,能夠「治癒癌症」,所以一些紅豆杉才「慘遭毒手」。然而實際上:直接用紅豆杉樹皮泡出來的水含有劇毒!所以,紅豆杉在西方也被稱為獻給死神的「死亡之樹」。
  • 樹皮之美 豔若雲裳
    它們就像女人一樣,一心追求著適合自己身材的漂亮衣服——樹皮。世界樹木種類眾多,樹皮亦絢麗多彩,讓我們徜徉於林木之間,一起發現樹皮之美。        樹皮是樹木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植物形態解剖學知識,樹皮由外到內包括外表皮、周皮和韌皮部。外表皮是樹木最外部的死組織,由角質化的細胞組成。周皮是由木栓層、木栓形成層和栓內層組成,周皮形成後,外表皮就會脫落。
  • 你能想到這麼好看的坐墊!居然是用舊衣服做的嗎?製作過程很簡單
    他們企圖運用自己靈光一閃的腦洞以及特立獨行的風格去打造一個與世俗眼光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我就是其中一員,改造舊物對於我來說,已經成癮了,什麼東西在丟掉之前一定想一下有用否. 說起舊物改造還是從三年前開始,那時家裡缺什麼東西,我都會去買,現在再缺東西,我常常會琢磨家裡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改造,達到替代它的效果。舊物改造也激發了我的DIY情結,今天我就教大家做一款非常漂亮的墊子!而且製作過程非常簡單!
  • 你見過樹皮布做成的衣服嗎?這項非遺技藝被聯合國列入「急需保護」
    原標題:你見過樹皮布做成的衣服嗎?這項非遺技藝被聯合國列入「急需保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黎族先民就懂得用棉花纖維製作衣服,西漢時期已有精美的「廣幅布」被作為「歲貢」的珍品,海南島也因黎錦成為了中國棉紡織業的發祥地。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