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皮的真名叫做張衛平,是西雙版納勐臘縣哈尼族僾尼人,是民間樹皮衣物製作的唯一傳人。初見他時,張樹皮穿著皮衣、帶著皮帽,一頭齊肩的發加上山羊鬍,完完全全的藝術家造型。他製作樹皮衣服已經26年了,雕刻臉譜、人像等根雕作品,別人出錢他都不賣,到目前,已經做了36年了。他說,他不是大人物,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他現在最想的是打造屬於自己的私人博物館。
用火燒出來的根雕
在秘境M60創意園,有一家叫做「張樹皮的店」,連著名叫「樹皮人家」的小餐館,這是由張樹皮開的店。在小店的門口,是一棵高6.5米的枯木,上面刻畫著造型迥異的臉譜,大大小小共有30張,據介紹,這是張樹皮為了園區免費雕刻的,這本是一棵已經空心的枯木,但是有了根雕的加持,枯木又開始逢春了。
店門口的門頭,都是木材雕刻而成的,在門口,也或者堆放或者懸掛著根雕作品,順著門進到房間裡,一路上都是根雕作品,絕大部分都是以人體雕像和臉譜等為主。據介紹,這些雕刻作品,都使用了張樹皮自創的火雕法。在對作品進行打磨之後,使用火開始燒,燒了之後使用在進行打磨處理。「一般人不敢燒,擔心燒壞了,但是我不怕。」張樹皮介紹。
所有的雕刻作品都是一個抽象的作品,源於現實但也高於現實。張樹皮在雕刻作品的時候,會先在腦海裡構思作品,然後在創作的時候又會根據靈感改變每一個作品,因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也不用於售賣。「以前有個美國人把錢放在我的桌子上,然後抱著這個人像就走了,我趕忙就衝出去追了,這樣堅持要買我作品的人還有很多,但是我捨不得賣。」張樹皮一邊向記者展示手裡抱著的一個人像,一邊介紹。那是一個使用箭毒木雕刻而成的「有頭髮」的人像作品,構思的巧妙正在於利用箭毒木的樹皮為人像做了一個頭髮的構思,很是精妙。
用樹皮製作衣服
店裡除了擺放著各種樹雕的面具臉譜和人體造型外,店裡的人體造型身上,還有用樹皮製成的衣服、褲子、草帽等,大多呈現出米黃色,料子厚實也很柔軟,房間裡的燈罩都是用樹皮做成的。
據了解,製作樹皮使用的樹叫箭毒木,箭毒木又叫「見血封喉」。本身樹木的汁液裡,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劇毒,一經接觸人畜傷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臟麻痺(心率失常導致),血管封閉,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在以前曾用來造毒藥、打獵等。
在製作樹皮衣服的時候,取長度適宜的一段樹幹,用小木棒翻來覆去地均勻敲打,當樹皮與木質層分離時,就像蛇脫皮一樣取下整段樹皮,或用刀將其剖開,以整塊剝取,然後放入水中浸泡一個月左右,再放到清水中邊敲打邊衝洗,經這樣除去毒液,脫去膠質,再曬乾就會得到一塊纖維層。用它縫製的衣服或筒裙,既輕柔又保曖,冬暖夏涼,深受當地居民喜愛。而且極易保存,不易損壞,此外,還能做染色處理。
「在做衣服的時候,最難的是找樹,因為箭毒木都生活在原始盛林裡,而且樹的相似程度很大,要把書皮和樹葉進行仔細對比才能加以區分。加上箭毒木也有分公母,我們一般使用的是公的箭毒木,耐敲打,母的箭毒木一不小心就容易敲壞。」張樹皮介紹。
張樹皮是一個「罪」人
因為張樹皮使用樹皮製作衣服,也遭到了別人的質疑,在利用樹皮製作衣服的時候,是不是會造成生態破壞、亂砍濫發呢?張樹皮表示這種樹的生命力很頑強,砍了之後,還會長出新芽並慢慢長大,越砍發展越茂盛。「我是不砍樹的,我使用的樹皮都是買來的。」張樹皮表示,「因為我也勸身邊的朋友不要過多的砍伐樹木,為此還得罪了好多人。」
除了勸誡大家要愛護森林之外,張樹皮還在對收徒弟有嚴格的要求,就是不能過多生產,且用於出售。「這會增加環境負擔,一旦沾上利益就很容易讓人迷失自己。」張樹皮說,「因為我自己也不賣產品,所以來學的人基本都堅持不下去,因為沒有生活來源。我現在生活來源,基本都是靠我老婆在邊上開的餐飲店。」
「當時我不知道傳承這個事情,但是我老婆做事也是很麻利的,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做什麼都是一起做,現在好多年沒有做,以前她縫線技術很好,做的手鍊也很好看,我們的經濟來源都是靠我家老婆,我們現在搞了一個私房菜,我們老婆為了養活這個店鋪,而我的作品只是為了展示。」
想開屬於自己的博物館
張樹皮表示:「我的很多作品都被我收起來了,現在店裡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為我一心只想做自己的私人博物館。我把博物館建在了我在西雙版納的家裡,現在又改成了民宿的建築,大概在600㎡左右,現在還在布展中,因為現在沒有資金,只能慢慢去打造。」
張樹皮在打造博物館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打造,當一點不喜歡的時候,就會拆了重新弄。「我們村裡就有人問我是不是瘋了。」張樹皮說,「我做這些事,不是因為別人喜歡或者欣賞,而是因為我自己喜歡,我想把博物館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我沒有想過要當什麼藝術家,這是我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不是為了當名人,只是從小對藝術比較好奇,當聽到別人誇讚自己作品的時候,內心的自信就有了,知道自己做的東西是好的,還有人誇,然後就慢慢的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