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製售亂象後的醫藥中間體界定難題:致非法添加成潛規則

2020-12-04 澎湃新聞

權健事件引出了保健品市場亂象的一個側面,即誇大、虛假宣傳以及實踐中的疑似「傳銷」叢生;而保健品市場亂象的另一個側面則長期暗藏水下:生產環節的非法添加和製售假問題。

2018年,警方破獲了一起黑作坊冒用保健品批准文號,非法添加苯乙雙胍製成降糖保健品「仁合胰寶」的大案,涉案價值達12億元。

公安部治安局一名負責人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此案第一次從源頭上把非法製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上遊化工產品供應廠家給「打掉了」,也揭開了行業潛規則:一些化工企業以所謂的化工產品、醫藥中間體等為掩護,向下遊製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工廠提供原料。

近日,專攻醫藥領域的上海海上律師事務所劉曄律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醫藥中間體的定義模糊,「實際上成了灰色地帶,極少數企業以醫藥中間體之名,行原料藥之實。」

有基層食藥監管人員在《中國醫藥報》上發文稱,由於我國食品藥品監管法律法規對藥用化工原料的管理規定仍有待健全,刑事司法對藥用化工原料製售者的懲處力度又略顯單薄,導致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藥用化工原料成為行業一小部分人的「潛規則」。

上述文章建議,將當前化工企業生產的藥用化工原料全部納入原料藥範圍,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監管、懲處相關藥用化工原料製售者提供法律依據。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梳理發現,少數出口導向的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生產廠家違規內銷,已成為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的泛濫原因之一。

消費者舉報牽扯出假保健品大案

2018年5月,央視、央廣等多家媒體報導了上述特大網絡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消費者李先生身患糖尿病,在朋友介紹下,購買了宣稱「無毒副作用」的降糖保健品「仁合胰寶」,每盒100餘元。但是李先生吃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身體明顯不適,心裡發慌,與低血糖症狀相似。

李先生隨後向河北承德市食藥監部門投訴。經過檢驗,該產品中添加了化學藥品苯乙雙胍。

儘管苯乙雙胍曾被用於降血糖的臨床使用,但據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頒布《關於停止生產銷售使用苯乙雙胍的公告》(2016年第180號),認為苯乙雙胍可導致乳酸酸中毒,發生率較高,臨床價值有限,在我國使用風險大於效益,決定停止生產、銷售和使用,撤銷藥品批准證明文件。

至此,承德食藥監將線索移交給了承德警方,從而順藤摸瓜找到了多層經銷商,挖出了造假生產的「黑作坊」。

令人驚訝的是,所謂的「無毒副作用」的降糖保健品,實際上是摻雜了化學藥物苯乙雙胍的稻糠粉,再冒用「仁合胰寶」等保健品文號進行包裝售賣。從造假生產到批發、零售,每一個環節都存在暴利。

據「黑作坊」的造假者透露,其所添加使用的原料苯乙雙胍是從山東曲阜邁德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購買的,隨後警方抓捕了該化工企業的法人代表顏軍等4名犯罪嫌疑人。

至此,這起案件共抓獲75名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經營犯罪的化工廠1個,搗毀黑窩點黑工廠22個、制假流水線4條、生產設備27臺,查獲有毒有害食品15萬盒、化學原料1.3萬公斤,涉案價值達12億元。

據河北省政府官網的信息,此案被國家(食藥監)總局評為「2017年全國食品藥品稽查執法優秀案例」,承德市稽查局被國家總局授予「全國食品藥品稽查辦案突出集體」。

澎湃新聞檢索發現,類似的「黑作坊」添加具有降血糖作用原料製售假保健品的案件多有發生,但本案的特殊之處在於,將上遊「原料」生產商一併查獲。

公安部治安局一名負責人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此案偵破意義在於,第一次從源頭上把非法製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上遊化工產品供應廠家給「打掉了」,也揭開了行業潛規則:一些化工企業以所謂的化工產品、醫藥中間體等為掩護,向下遊製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工廠提供原料。

2018年12月28日,承德市雙橋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曲阜邁德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犯生產、銷售假藥罪,判罰300萬人民幣。而包括法定代表人顏軍在內的4名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3至10年不等,並被處以罰金。

澎湃新聞注意到,一審判決中,河北省食藥監局出具的認定意見書成為法院認定邁德森公司生產、銷售假藥的有力證據。

據判決書,警方查獲的邁德森公司產品樣本經河北省藥品檢驗研究院檢出鹽酸苯乙雙胍、鹽酸二甲雙胍成分。河北省食藥監局出具的認定意見書認為,該產品含有化學藥品成分,而邁德森公司未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未取得藥品批准文號,遂按假藥論處。

承德市食藥稽查局出具的情況說明稱,鹽酸二甲雙胍、鹽酸苯乙雙胍是《中國藥典》2015版收錄的藥品,且邁德森公司在網站上對上述兩種藥品進行過藥品作用的宣傳,所以鹽酸二甲雙胍、鹽酸苯乙雙胍屬於原料藥,應按照《藥品管理法》規定按照藥品管理,生產企業必須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批准文號後才能進行生產、銷售。

醫藥中間體與原料藥「重合」之爭

值得注意的是,判決書中載明,顏軍等犯罪嫌疑人多次提及邁德森公司生產的是醫藥中間體(鹽酸二甲雙胍、鹽酸苯乙雙胍),並非是按照藥品GMP管理認證的原料藥,因此並不需要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

《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製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藥品等。

在我國,原料藥實行註冊管理制度,即生產、銷售原料藥的企業,需要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並且通過《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認證。

據中青報,原料藥指的是藥物當中的有效成分,這些成分只有經過一定的製備,才能成為臨床應用中的藥品,按類別大致可分為維生素類、抗生素類、激素類和特殊原料藥四大類。

工商資料顯示,成立於2005年的曲阜邁德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屬於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經營範圍包括精細化工產品、醫藥中間體、植物提取物(以上項目均不含危險化學品)及貨物進出口。

承德市食藥稽查局認為,醫藥中間體指的是藥品在合成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化工原料或者化工品,與原料藥不存在重合關係。藥品生產企業取得出口資質並籤訂出口買賣合同,可以在不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生產、銷售藥品,但不能在國內銷售,只能按照合同規定全部出口。

然而,澎湃新聞獲取的一份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律應用研究中心出具的專家論證法律意見書,認為邁德森公司及顏軍不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

意見書中,專家們認同醫藥中間體的定義,即指藥品在合成過程需要用到的化工原料或化工品。專家們強調,在普通化工廠生產的醫藥中間體達到一定級別,可被用於藥品合成,因而可能存在與原料藥的界限如何界定的問題。

意見書稱:迄今為止,我國尚無任何法律法規或技術規範明確界定醫藥中間體化合到什麼程度就可以被認定為原料藥,也沒有明確的規定說某種成分含量達到什麼程度就是原料藥,藥品監督部門亦無具體規範對此予以劃分。

意見書上簽字確認參與此案論證研究的專家包括: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松年、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明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梁根林、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劉金友和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王平。

專家們認為,生產、銷售假藥罪是明知是假藥而故意生產、銷售的行為,其犯罪對象必須是藥品,而邁德森公司生產的鹽酸苯乙雙胍等產品的定性,需要根據企業生產、銷售用途來予以界定。

意見書闡述,藥典所收載的品種具有藥品屬性,但並非其唯一屬性,如乙醇、木糖醇、甘油等都在《藥典》中,但究竟是屬於食品、化工品、藥品需要根據企業生產、銷售的用途來定。

如果生產後直接用於醫藥用途,可界定為原料藥;如果作為化工品進行交易,由藥廠進行後期的提純加工處理,最後用於醫藥用途,那就是工業產品。

一審判決書載明,購買產品用於非法製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買家、邁德森公司銷售人員等均稱產品為「醫藥中間體」、「化工原料」、「藥用成分」,且表示邁德森產品的主要用途是為了貿易出口。

意見書還提及,即使企業在網上宣傳產品具有降糖作用,也不能作為認定邁德森公司在生產銷售藥品的依據。類似於,如果有人銷售時宣稱白菜、芹菜有降壓功能,並不能因此就認定銷售白菜、芹菜就是銷售藥品。

但一審法院並未採納專家意見,顏軍家屬稱已提出上訴。

藥用化工原料領域管理盲區帶來的潛規則

澎湃新聞諮詢多名律師,意見也並不統一。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斯偉江認為,在邁德森一案中,被告作為生產、銷售原料的對象,在法律規定比較模糊的情況下,實際上不具有違法性認知。

上海海上律師事務所劉曄律師則認為,醫藥中間體的定義模糊,從藥學本源來看,如果生產、銷售的產品是被利用了其降血糖的功效,那麼就應當被認為是藥品,「醫藥中間體實際上成了灰色地帶,企業以醫藥中間體之名,行原料藥之實。」

澎湃新聞梳理也發現,一些出口導向的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生產廠家違規內銷,已成為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的泛濫原因之一。

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另一起類似的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二審判決書(落款時間為2016年)顯示,被告人從多家生產醫藥中間體、原料藥的上遊企業購買雙駕雙胍、格列美脲等添加原料,製售假冒保健品。

2015年9月,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對此進行專題報導,記者暗訪了其中一家上遊企業——天津太平洋化學製藥有限公司,該公司銷售經理稱,如果是國內企業需要進行資格審核,但出口國外的那一部分則不需要,買家要求不開票的情況就認為是走出口。

相關辦案人員指出,類似層出不窮的案件,暴露了原料藥銷售環節存在的漏洞,以及執法部門缺乏打擊相應制假售假行為的應對監管措施。在上述案件中,銷售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的廠家並未被另案處理。

江蘇省揚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處華靜嫻2016年發表在《中國醫藥報》上的一篇《藥用化工原料監管亟待加強》文章提及,其所在的監管部門近年來破獲了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西地那非類系列案件。非法添加的枸櫞酸西地那非中間體屬於藥用化工原料,由於我國食品藥品監管法律法規對藥用化工原料的管理缺乏規定,刑事司法對藥用化工原料製售者的懲處力度又略顯單薄,導致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藥用化工原料成為行業「潛規則」。

枸櫞酸西地那非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與降血糖功能的藥用原料一樣,是製售假保健品行業較為熱門的添加原料品種。

上述文章建議進一步完善《藥品管理法》第一百條中關於藥品的定義,將當前化工企業生產的藥用化工原料全部納入原料藥範圍,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監管、懲處相關藥用化工原料製售者提供法律依據。

同時,還建議實行藥用化工原料目錄管理,依用途明確監管部門;實行生產企業備案制度,將藥用化工原料生產企業納入監管範圍。

復旦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教研室此前發表的一篇針對國內外原料藥監管差異的分析文章也提出,國際上遵循的ICH(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相關規定,明確了原料藥或藥物活性成分(API)起始物料應為構成原料藥的主要結構單元,並且給出了原料藥生產的GMP管理切入點。

而我國在化學藥品註冊中並未對工藝的起始點作出規定,各種中間體都能在市場上買到,企業往往選擇短工藝路線進行申報。個別不法原料藥生產企業外購化工原料進行精製,改頭換面後變成了合法的原料藥,客觀上為化工原料提供了 「藥用市場」。

簡言之,國際上雖然並未要求對原料藥進行註冊管理,但是製藥企業上遊的任何原料供應商,均被納入了API的監管範圍;而在我國,如果在註冊原料藥時,選用了化學反應末端的成品作為原料藥,實際上反應前段的諸多中間產品,即使同樣具有藥物活性成分,也都無法被納入原料藥監管,而是僅作為化工產品管理。

近日,一位相關研究者向澎湃新聞表示,過去我國為了鼓勵化工企業出口業務,在實際監管過程中不乏寬鬆的情況,國內擁有大量生產API或醫藥中間體的化工企業。近年來,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大,小型化工企業不斷關閉,原料藥監管逐步與ICH管理進行接軌,未來或有所改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醫藥、農藥中間體?什麼是中間體?
    中間體是精細化工產品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類型,其實質是一類「半成品」,是生產某些產品中間的產物,比如要生產一種產品,可以從中間體進行生產,節約成本,從被廣泛用於醫藥、農藥、塗料、染料以及香料的合成。在醫藥領域,中間體是醫藥行業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用於藥品合成工藝過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產品,一句話,用來生產原料藥的。而農藥中間體同樣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農用原材料結合在一起的中間介質。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農藥中間體。
  • 醫藥中間體振動篩的類型有哪些?
    醫藥中間體振動篩都有哪些類型呢?所謂的醫藥中間體,實際上是一些用於藥品合成工藝過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產品。這種化工產品,不需要藥品的生產許可證,在普通的化工廠即可生產,只要達到一些的級別,即可用於藥品的合成。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提升中間體的品質就需要使用篩分設備。那麼醫藥中間體振動篩都有哪些類型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醫藥中間體振動篩的種類。
  • 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謹防保健品騙局,保健品市場亂象函待解決
    在經濟和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養生保健意識逐漸增強,促進了保健品行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圍繞著保健品產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涉及種類多,影響範圍廣,所以保健品市場亟待管理和規範。很多保健品營銷者通過贈送小禮品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參加保健品的體驗、宣傳會議以及所謂保健知識的講座,對老年人進行洗腦,利用老年人的從眾心理利用託兒的手法進行卻誘,一些營銷者發動「親情攻勢」,為了推銷保健品,給予了老年人超過兒女的關懷,讓老年人產生「不買些產品實在不好意思」的感覺。
  • 醫藥中間體廠家價格誠信互利
    醫藥中間體廠家價格誠信互利, 第部分:我們共同讓醫藥中間體展會更有價值在中國,重複辦展和低水平競爭嚴重製約了醫藥中間體展會的價值發揮,只要某個題材好,大家都爭相舉辦,以至於醫藥中間體展會質量和展品範圍重複現象嚴重,這導致醫藥中間體展會的性價比直線下降。小編將為大家逐個醫藥中間體展會進行介紹。在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召開。
  • [路演]中欣氟材:形成以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新材料與電子化學...
    中欣氟材董事長陳寅鎬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含氟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目前公司產品已涉及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行業等領域。未來公司將專注於所涉及產品領域,加大對新產品的開發,積極拓展公司產品鏈,形成以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新材料與電子化學品為核心的三大業務板塊的發展方向。
  • 玫琳凱合法直銷的「面具」背後:保健品「包治百病」
    保健品市場亂象,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去年底,總部位於天津,擁有合法直銷牌照的權健公司,因為涉嫌傳銷犯罪和涉嫌虛假廣告犯罪,被有關部門查處。今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部委宣布,在全國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將依法嚴厲打擊虛假宣傳、虛假廣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等擾亂市場秩序、欺詐消費者等各類違法行為。但就在這嚴打期盼,莆田的鄭先生告訴記者,他發現,一家全國知名直銷商「玫琳凱」,有些經銷人員涉嫌虛假宣傳,把一些玫琳凱的產品,包裝成了神乎其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這是真的嗎?
  • 視界醫藥中間體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國際行業巨頭為了搶佔利潤的至高點,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將自身精力集中於微笑曲線兩端——研發及終端產品,而將中間體及原料藥等生產環節向外轉移,這樣,全球化的分工模式已經形成。隨著中國精細化工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中國承接產業轉移的產品種類與市場份額呈現逐步增大趨勢。在精細化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中間體是非常重要的一類品種,也是中國承接轉移的主要環節。
  • 二手車交易亂象叢生 「調低裡程表數」成為行業潛規則
    【內容提要】二手車交易依然亂象叢生。其中,人為調動裡程表數似乎成為行業潛規則。消費者向《天天315》爆料,花費9萬元在大連易車精品店購買了一輛二手車。銷售員承諾這輛車是從沒過戶過的一手車,只行駛了6萬公裡,一直在正規4S店保養。
  • 本立科技IPO:深耕醫藥中間體 拓展產業鏈布局
    來源:時刻頭條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全球醫藥和農藥等行業蓬勃發展,隨著國際分工和合作深入,生產向中國、印度等地轉移,憑藉成本優勢和完善的產業鏈,我國化工中間體行業發展較快。公開資料顯示,本立科技主要從事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新材料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安徽皓元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奠基典禮隆重舉行
    塑造綠色醫藥工程引領創新科技未來2020年8月22日,皓元醫藥旗下全資子公司安徽皓元藥業有限公司的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奠基典禮,在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項目施工現場隆重舉行。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皓元醫藥是研發創新驅動型企業,研發進展及成果顯著,多年來已儲備了充足的可產業化產品。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和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順應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對公司現有主營業務、技術研發能力全面提升,皓元醫藥規劃在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打造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項目總佔地面積131.79畝,年產121.095噸。
  • 山東斯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甾體類中間體
    一、建設項目名稱及概要  (1)項目名稱  山東斯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甾體類中間體及原料藥項目  (2)項目概要  山東斯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主要從事甾體類中間體新產品及相關原料藥的研發、中試生產。
  • 百億生物發酵醫藥中間體項目落戶訥河
    黑龍江日報7月27日訊 26日上午,青島八方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訥河市總投資103億元的生物發酵醫藥中間體項目舉行籤約。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孫珅,副省長程志明出席籤約儀式。此次籤約的總投資103億元的生物發酵醫藥中間體項目,是以玉米、大豆、酒精為主要生產原料,以生產合成類維生素為主,主要生產生物發酵、合成類原料藥,年產量可達8萬立方米。項目選址於訥河市拉哈鎮,佔地面積約5000畝,總建設期4至6年,全部投產後年產值預計可實現120億元。拉哈鎮歷史悠久、工業要素完備,是近年來訥河市重點打造的工業小鎮。
  • 皓元醫藥科創板:攻克「艾日布林」化學藥物工業合成難題
    招股書顯示,皓元醫藥主要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業務方面,皓元醫藥通過一體化創新模式實現了原料藥研發全產業鏈的貫通。
  • 連雲港傑瑞藥業-專業從事抗腫瘤原料藥、醫藥中間體以及製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抗腫瘤原料藥、片劑、膠囊劑、凍乾粉針劑、非最終滅菌小容量注射劑CMO/CDMO服務;醫藥中間體定製生產服務;原料藥、製劑聯合申報;國際市場合作開發、產品出口......目前,公司可生產包含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及製劑各類產品數十種,已獲生產批准文號產品十餘種。公司擁有高素質且經驗豐富的管理與技術團隊,匹配卓越的研發、質量、生產、安環等體系能力,在央企背景強大資源運作能力的牽引下,已逐步走向行業前端。
  • 泰安新泰市:山東易天健化工有限公司醫藥中間體項目進展順利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9日訊位於新泰市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內的山東易天健化工有限公司醫藥中間體項目是2020年全省第一批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總投資3.6億元。目前,項目進展順利。項目系新泰華為工貿有限公司抓住全省化工企業「入園」機遇,與江蘇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資建設。
  • 康惠製藥擬收購虧損企業51%股權 布局高端醫藥中間體業務
    雖然收購標的處於停產在建、業績虧損狀態,但康惠製藥表示,公司看重其良好的研發能力及醫藥中間體專有技術,未來順利投產,將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積極影響。山東友幫由來新勝與苗喜民2004年共同投資成立,致力於高端醫藥中間體產品研發,主要產品包括抗血癌藥物中間體、抗C肝類藥物中間體、心腦血管藥物中間體等,主要運營模式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醫藥中間體生產、CRO(委託合同研發)及CMO(委託合同生產)。經多次股權轉讓及增資後,來新勝持有該公司100%股份。
  • 東亞藥業:成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行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東亞藥業經過多年發展,依託其研發優勢、商業渠道、先進的合成技術、完整的生產體系和較強的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公司現有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公司同時加強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新藥的研發,加快向高端原料藥及製劑領域發展的步伐,以技術創新驅動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最終致力於成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行業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 瑞聯新材:已將技術應用延伸至醫藥中間體領域 成功拓展了醫藥CDMO...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的業務包括:OLED材料、液晶材料和醫藥中間體CDMO業務。公司作為國內極少數同時具備規模化研發生產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業,在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同時,公司已將技術應用延伸至醫藥中間體領域,成功拓展了醫藥CDMO業務,已構建「核心產品突出、梯度層次明晰」的醫藥中間體產品結構,2019年醫藥CDMO業務毛利貢獻佔比約28%。
  • 博瑞醫藥一季報淨利增111% 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銷售均有不小增幅
    「2020年第一季度,博瑞醫藥業績大幅增加,主要還是2019年企業主要產品銷售情況良好趨勢的延續所致,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係不大。」博瑞醫藥董秘王徵野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所有產品,在2020年第一季度,銷量都有不小的增幅,沒有哪種產品特別突出。博瑞醫藥主要從事高技術壁壘的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和製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業務,主要產品為為抗真菌類,抗病毒類和免疫抑制類藥物。
  • 這屆315晚會沒有保健品行業,網友:這不科學啊!
    自去年權健事件發酵後,又接連曝出河北華林酸鹼平生物科技公司涉嫌傳銷、山西運城保健品涉嫌詐騙等保健品行業亂象。儘管各地已經對行業開啟整頓動作,不少網友仍期待315晚會的曝光能引起更大範圍的關注,從而讓更多人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