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元醫藥科創板:攻克「艾日布林」化學藥物工業合成難題

2021-01-20 金融界

來源:時刻頭條

近日,據上交所官網信息,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皓元醫藥」)科創板IPO獲得上交所首輪問詢。據悉,這家企業曾完成艾日布林的工業合成,而艾日布林的工業合成被譽為合成界的珠穆朗瑪峰。

招股書顯示,皓元醫藥主要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

業務方面,皓元醫藥通過一體化創新模式實現了原料藥研發全產業鏈的貫通。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利用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已經取得的市場積累,更加便捷地獲取得客戶、快速切入市場。與此同時,利用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的技術儲備,直接進入到工藝優化和中試環節,藉助技術平臺優勢快速實現生產供應。這種獨特的業務模式,使得皓元醫藥的產品和技術在行業中能夠保持領先優勢。

化學製藥全過程中不同的細分階段,對相關企業有著截然不同的專業需求,而皓元醫藥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特色原料藥和中間體」兩大業務版塊恰恰適應於化學製藥的不同階段。藥物發現研究階段包括疾病機理研究、靶標發現、先導化合物和候選化合物發現;在藥物發現研究階段,藥物化學佔據主導地位,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和服務的快速響應與供應,可以加快藥物開發者選定臨床前候選化合物的速度;當藥品研發進入臨床至藥品上市階段,工藝化學的重要性更加明顯,藥物開發者更加關注生產效率和成本,合成工藝開發與優化、原料藥註冊申報等技術服務能力以及規模化生產能力是相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料藥和中間體領域包含了一個特殊的賽道——高難度藥物合成業務,此類業務產品線中的產品多數結構複雜、手性中心多,涉及難度較大的合成工藝。目前,行業內公認製備難度較大的品種包括艾日布林(19個手性中心)、曲貝替定(7個手性中心)、MMAE(10個手性中心)、MMAF(9個手性中心)等,其中艾日布林號稱化藥合成界的珠穆朗瑪峰。

放眼全球,成功開發艾日布林原料藥的企業屈指可數,最主要的原因是艾日布林的工業化生產極其困難。艾日布林為海綿B的合成類似物,是一種新型抗微管劑,已證明其對多種腫瘤具有治療活性;研究表示,在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過程中,艾瑞布林是唯一一種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化療製劑;該產品研發成功後,經濟效益顯著。1986 年,日本科學家Hirata和Uemura從海綿 Halichondria okadai中分離出了一種只包含C、H、O原子的聚醚大環內脂類化合物。工業界把這種結構極其複雜的天然產物命名為軟海綿素B(Halichondrin B),艾日布林是迄今用純化學合成的方法研製並生產的結構最複雜的藥物, 分子中含有 19 個手性碳原子, 是由簡單的工業原料經 62 步反應合成的。

截至目前,艾日布林依然被醫藥工業界視為採用純化學合成方法生產的、結構最為複雜的非肽類藥物,這也是其被稱為化藥合成界珠穆朗瑪峰的原因。據公開資料,目前除原研藥企業日本衛材以外,全球範圍內攻克艾日布林合成和工業生產難題的企業僅有恆瑞醫藥、博瑞生物醫藥和皓元醫藥等極少數的幾家公司,艾日布林的產業化生產能力是衡量醫藥企業化學合成以及工業化生產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家製藥企業技術能力和研發實力的絕對體現。

相關焦點

  • 皓元醫藥新專利助力囊性纖維化治療藥物研發
    該發明提供了一種新類型的中間體並用以合成Ivacaftor,合成路線新穎,操作簡便,收率高,安全性好,環境友好,成本低,有利於工藝化生產。皓元醫藥是一家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目前正在申請科創板上市。
  • 皓元醫藥四年未予變更股東登記,技術創新能力遭質疑
    【環球網 記者 陳超】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
  • 以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打造科創企業 皓元醫藥陷產品專利之爭
    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皓元醫藥)科創IPO之路折戟最後一關。11月9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99次審議會議中,皓元醫藥被宣布暫緩審議。皓元醫藥表示,「公司依託於藥物研發產業鏈前端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緊跟生物醫學和醫藥研發的前沿進展並把握髮展趨勢,對藥物研發市場需求進行前瞻性研究和儲備項目開發。」「公司產品和服務貫穿藥物活性成分的研發階段和生產階段,形成了「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特色原料藥和中間體」一體化。」
  • 產品涉第三方專利 皓元藥業IPO被暫緩審議
    本報記者 夏治斌 曹學平 上海報導11月9日,上會接受審核的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皓元醫藥」)沒能順利闖過最後一關,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99次審議會議中,被宣布暫緩審議。《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發審委要求皓元醫藥針對未獲得授權並處於第三方專利期內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銷售予客戶的情形,說明公司是否符合《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的發行條件。科創板上市被暫緩審議對公司經營有何影響,皓元醫藥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關於「暫緩審議」,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結果公告中已出具審核意見。
  • 南開大學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中化新網訊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雜環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組成環狀骨架結構的一類化合物。
  • 安徽皓元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奠基典禮隆重舉行
    塑造綠色醫藥工程引領創新科技未來2020年8月22日,皓元醫藥旗下全資子公司安徽皓元藥業有限公司的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奠基典禮,在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項目施工現場隆重舉行。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皓元醫藥是研發創新驅動型企業,研發進展及成果顯著,多年來已儲備了充足的可產業化產品。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和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順應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對公司現有主營業務、技術研發能力全面提升,皓元醫藥規劃在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打造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項目總佔地面積131.79畝,年產121.095噸。
  • 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原標題: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導讀]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
  •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 中國科學家破解氮雜環化學合成「重要難題」
    中新社天津8月2日電 (張道正吳軍輝)記者2日從南開大學獲悉,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含有氮原子的環碳骨架是許多醫藥、農藥和功能材料分子的核心組成結構。體積更小的小環含氮骨架因其具有獨特化學反應活性,一直是有機化學研究的熱點課題。同時,它們對小分子藥物的研發意義重大。然而,其極高的「環張力」讓化學家們頭疼不已,化學合成困難重重。
  • 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 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結合的策略
    天然產物全合成主要包括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化學合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 年Wöhler 實現尿素的合成,隨後的一個多世紀時間裡,天然產物全合成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化學家們不斷挑戰結構複雜的天然產物,完成了包括維生素B12、海葵毒素等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全合成工作。
  • 原創 | 合成化學在製藥工業中的重要性
    歷史上小分子藥物如嗎啡、阿司匹林來自自然界。雖然自然界有很多奇妙的藥物,但是這些藥物多半是宿主在生物演化過程中為了自我保護合成的、並不是為了治療人類疾病,你需要的類似物自然界未必有。如果遇到天災如罌粟遭蝗蟲襲擊大面積銷毀則藥物供給就成了問題。當然有些藥物沒有天災也天然產量有限,如紫杉醇。所以人工合成無論從擴展化學空間到保證供應鏈穩定都十分重要。
  • 凱賽生物衝刺科創板IPO或成國內合成生物產業化第一股
    如果凱賽生物如期完成此次發行,而已上市的科創板公司中IPO首發價最高的公司是昊海生科89.23元/股。照此估算,凱賽生物如願募資後,市值預計超46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凱賽生物是目前第一家申請科創板IPO上市的合成生物產業化公司。
  • 醫藥用PEG龍頭鍵凱科技「趕考」科創板:技術太超前 市場應用有限
    《科創板日報》(鄭州,記者王平安)訊,日前,鍵凱科技提交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在招股說明書中,鍵凱科技自稱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高純度和低分散醫藥用聚乙二醇(簡稱PEG)及活性衍生物生產商之一,填補國內空白,是全球市場主要參與者。
  • ...撥動」氫原子的「魔法棒」 南大科研團隊實現烯丙醇高效綠色合成
    本報訊(記者 姜凝)只需巧妙「撥動」一個烯烴的氫原子,便攻克了長期以來的烯丙醇類化合物高效綠色合成難題。昨天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學院葉萌春課題組克服了傳統生產烯丙醇類化合物過程中反應利用率低、成本高、環境汙染大、反應產物不可控等問題,發展了以廉價的金屬鎳和苯基硼酸共催化的烯基化反應,從而在烯丙醇的經濟、高效、綠色合成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 北京大學雷曉光教授:推動人類文明的合成化學
    入駐化學加,推廣快人一步 導讀 合成化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合成化學在生活及醫藥方面的應用有哪些?合成化學面臨的瓶頸和挑戰是什麼?未來論壇青創聯盟的成員、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雷曉光教授為大家講述合成化學。
  • Science重磅:上科大免疫化學所饒子和團隊攻克結核病半世紀難題
    其中,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科研團隊六年攻堅,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複合體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了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於該靶點的精確分子機制,這也是乙胺丁醇問世半世紀以來,科學家首次從分子水平上破解這一抗結核「傳統老藥」的抑菌機制,為解決結核病耐藥問題、研發新型抗結核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我國科學家利用常規化學方法首次實現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首次實現了抗瘧藥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使青蒿素可以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造福數億患者。但高興之餘,人們發現如何進行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形成規模化生產卻成了世界性的難題。幾十年過去了,各國科學家都努力破解難題卻見效甚微。由於天然植物中青蒿素含量很低,使得該藥生產成本很高,藥價昂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感染瘧疾患者多達3至5億人,將近100萬人因缺乏有效藥物救治而死亡。張萬斌教授介紹,目前青蒿素的來源全部從中藥材黃花蒿中提取。
  • ...團隊欲用AI破解藥物遞送難題,專屬藥物即將申報IND丨專訪劑泰醫藥
    另外一名創始人王文首博士是 MIT 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科學家,博士後期間主要研究高分子生物材料合成及其在醫療器械和藥物控制釋放的應用,曾聯合創辦基於機器學習的高精度 3D 列印公司。目前,他在劑泰醫藥擔任 COO,負責 AI 算法與實驗平臺的結合。
  • Science:合成化學對於製藥工業有多重要?
    Coleman等人聯名在Science 上發表題為「The importance of synthetic chemistry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的綜述,從多個方面分析了合成化學對製藥工業的重要性,並指出了未來有機合成和藥物研發具有一致的發展方向 [2]。
  • 科學網—青蒿素實現常規化學方法高效合成
    青蒿素實現常規化學方法高效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