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合成化學對於製藥工業有多重要?

2021-01-21 X-MOL資訊


合成化學與其他旨在觀察和理解自然的學科最大的不同在於——自誕生之日(1828年維勒人工合成尿素)起就不斷的創造著新物質,為人類的衣、食、住、行、醫等等各個方面帶來巨大的變革和便利。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一代代合成化學家的創新和努力已經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我們的生命質量。面對這些非凡的成就,有人認為合成化學已經發展的足夠完善,達到頂峰難以更進一步,再大的投入也罕有相匹配的產出。以製藥領域為例,著名化學期刊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就曾發表社論,表示對合成人員前景的擔憂,他們發現僅在英國,製藥巨頭如GSK、Astra Zeneca和Pfizer就裁員了數千個合成研究員 [1]。最近來自美國默克(Merck & Co. Inc.)Global Chemistry部門的研究人員Kevin R. Campos、Paul J. Coleman等人聯名在Science 上發表題為「The importance of synthetic chemistry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的綜述,從多個方面分析了合成化學對製藥工業的重要性,並指出了未來有機合成和藥物研發具有一致的發展方向 [2]。

合成化學的發展是藥物發現創新的驅動力。圖片來源:Science


一、方法學創新對藥物發現和合成極為重要


進入21世紀的這近20年,儘管大多數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研究生物化學和材料的科學家,但對方法學的創新還是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肯定。例如不對稱氫化(2001年諾獎)、不對稱環氧化(2001年諾獎)、烯烴複分解反應(2005年諾獎)、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2010年諾獎)、過渡金屬催化C-X鍵構築、選擇性C-H官能團化、廉價實用的氟化/三氟甲基化等方法學極大的方便了化合物庫的建設、構效關係(SAR)研究以及合成工藝開發,為發現具有成藥性的化合物提供高效的支持。


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西格列汀(Sitagliptin)的工藝優化。美國默克最初是利用Mitsunobu反應引入手性氨基的,不僅原子利用率低,而且由於使用三苯基膦會產生大量副產物三苯氧磷。後來引入不對稱氫化技術([Rh(COD)Cl]2和t-Bu Josiphos),大大降低副產物的產生,同時使成本下降70%,並無工業廢水的排放 [3]。為此,美國默克西格列汀的化學工藝團隊榮獲2006年度「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考慮到不對稱氫化所使用的貴金屬銠是稀有貴金屬,生產成本受市場波動影響很大,例如從2006年初到2008年7月,銠的價格從每盎司3000美元就漲到每盎司10000美元。基於以上因素,美國默克和Codexis公司合作開發出人工改造的轉氨酶,直接將酮轉化成所需要的手性胺,避免了高壓反應和重金屬使用。2010年,美國默克再一次榮獲「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更綠色的反應條件獎」 [4]。

Sitagliptin工藝優化。圖片來源:Science


二、合成化學正在與其他科學融合促進藥物研發


事實上,合成化學在以其獨特的形式向前發展的同時,也在與其他科學進行互補、交叉或融合,推進生命科學基礎研究並把這些成果轉化為藥物,比如抗體偶聯藥物(ADCs)、蛋白質定點修飾物等。除了上文提到的人工轉氨酶外,利用特定功能的酶催化進行藥物合成也卓有成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更是頒發給發明「酶的定向進化」的弗朗西斯•阿諾德(諾獎弟子跟你聊聊「定向進化」那些事)。因此,生物催化作為藥物發現的一種工具、藥物代謝產物合成的一種有價值的方法以及實現結構功能快速模擬合成的工具變得越來越普遍。加大對生物催化的投入,可為合成化學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例如,近年很熱的腫瘤免疫靶點STING來說,其內源性激動劑2',3'-cGAMP是在環狀GMP-AMP合成酶(cGAS)作用下高效合成的。如果想要開發其類似物研究它們的構效關係,對傳統的化學合成來說極具挑戰,而利用cGAS催化則能快速構建化合物庫(Phil Baran攜手BMS的Science 巨作:顛覆性合成新方法,推動小核酸製藥技術革命) [5]。


生物催化合成新型環狀雙核苷庫。圖片來源:Science


另一方面,對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核酸、糖類等)結構、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它們在活細胞內的實時追蹤,是藥物研發的基礎,因此標記這些生物大分子就變得非常重要。過去常用的方法是用螢光蛋白標記,但只能做到蛋白兩端的標記無法定點標記,且螢光蛋白本身屬於大分子,可能會影響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或構象進而影響其功能。現在最先進的技術是生物正交反應(Bio-orthogonal chemistry),這就需要創新合成方法學以在活細胞內進行大分子的特異性標記,目前已發展的反應類型有金屬催化(如Click反應、鈀催化偶聯反應、釕催化烯烴複分解反應等)、光催化(如Photoclick反應)和無需催化劑(D-A反應和其他環加成反應)三種類型,對治療藥物的發現具有重要價值 [6]。

合成化學創新調控蛋白質修飾。圖片來源:Science


三、合成化學的發展方向


高通量實驗發展


在生物學中高通量篩選是發現先導化合物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這一概念(高通量實驗HTE)也被引入到合成化學中。利用這項技術,科學家能夠在短時間內並行進行成百上千個實驗來驗證設想,整體性地探索決定反應結果的各種離散變量(催化劑、試劑、溶劑、添加劑)和連續變量(溫度、濃度、化學計量學)的不同參數,使合成化學家得到指數級的數據,從根本上加速變革性合成方法的發現。以抗病毒利特莫韋(Letemovir)合成的關鍵反應——不對稱aza-Michael反應為例,化學家通過端對端的HTE工具在短時間內檢測了大量氫鍵催化劑,最終優化了這個反應 [7]。未來HTE將與其他先進的分析技術或生物測試技術聯用(如MISER、MALDI),可以加速甚至從根本上改變藥物發現的方式。

高通量實驗加速反應條件優化。圖片來源:Science


計算方法進化


計算化學、機器學習的發展與應用正在為合成化學帶來革命性影響,比如可以通過深度學習算法的應用來揭示新的化學反應,擴大對新化合物的獲取。例如英國格拉斯哥大學Leroy Cronin教授近期報導了像化學家一樣探索新反應的「AI」機器人(點擊閱讀詳細),通過機器學習和自動化合成實現了四種新穎的合成方法 [8]。另一個近期的例子,化學家利用量子化學方法密度泛函理論分析來設計新型催化劑催化核苷類化合物前藥的合成  [9]。在這個反應中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核糖3'-OH和5'-OH的選擇性問題。美國默克科研人員通過催化機理結合DFT過渡態分析在實驗前就預測了催化劑效率,成功的設計了催化劑實現了高區域選擇和對映選擇性合成(美國Merck公司Science:利用多功能催化劑立體選擇性構建磷手性中心)。此外,機器學習被用來成功地預測單個反應的性能,在預測合成路線、主要產品、副產品和最佳條件等方面都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藥物研發效率(時代拋棄你時,不會說再見——計算機設計合成路線連獲突破)。

計算化學模型開發新型催化劑。圖片來源:Science


展望


合成化學對於藥物發現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新的合成方法學的開發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小分子藥物的生成速度,同時也對那些常規合成難以企及的複雜結構大分子藥物的發現提供機會。未來最理想的狀態也許是可以通過分子編輯(molecular editing)工具在一個分子中任意的替換、添加、刪除或插入原子,屆時藥物發現的種種約束條件將蕩然無存,唯一的限制只是化學家的想像力!


未來雖遠但並非虛妄,但只有對合成化學持續投入,才有可能使我們接近並最終實現這一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Laird, Is there a Future for Organic Chemist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utside China and India? Org. Process Res. Dev., 2010, 14, 749

2. Kevin R. Campos, Paul J. Coleman,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synthetic chemistry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cience, 2019, DOI: 10.1126/science.aat0805.

3. Andrew M. Clause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mmonium Chloride as an Effective Promoter of the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a β-Enamine Amide. Org. Process Res. Dev., 2006, 10, 723

4. Christopher K. Savile; et al.; Biocatalytic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Chiral Amines from Ketones Applied to Sitagliptin Manufacture. Science, 2010, 329, 305

5. K. W. Knouse et al., Unlocking P(V): Reagents for chiral phosphorothioate synthesis. Science, 2018, 361, 1234

6. S. Bloom et al., Decarboxylative alkylation for site-selective bioconjugation of native proteins via oxidation potentials. Nat. Chem., 2018, 10, 205

7. C. K. Chung et al., Asymmetric Hydrogen Bonding Catalysis for the Synthesis of Dihydroquinazoline-Containing Antiviral, Letermovir. J. Am. Chem. Soc., 2017, 139, 10637

8. J. M. Granda, L. Donina, V. Dragone, D.-L. Long, L. Cronin, Controlling an organic synthesis robot with machine learning to search for new reactivity. Nature, 2018, 559, 377

9. D. A. DiRocco et al., A multifunctional catalyst that stereoselectively assembles prodrugs. Science, 2017, 356, 426


(本文由Synthon供稿)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原創 | 合成化學在製藥工業中的重要性
    雖然自然界有很多奇妙的藥物,但是這些藥物多半是宿主在生物演化過程中為了自我保護合成的、並不是為了治療人類疾病,你需要的類似物自然界未必有。如果遇到天災如罌粟遭蝗蟲襲擊大面積銷毀則藥物供給就成了問題。當然有些藥物沒有天災也天然產量有限,如紫杉醇。所以人工合成無論從擴展化學空間到保證供應鏈穩定都十分重要。最早的合成藥物來自另一個化工產業,早期的磺胺類抗生素來自染料工業。
  • 化學合成類製藥廢水如何處理
    漓源環保為您簡單介紹化學合成類製藥廢水處理技術。隨著我國製藥工業的發展,製藥廢水也成一種嚴重的汙染源,對於製藥廢水處理也應該被重視起來。 物質和抑菌劑,不利於微生物生存繁殖。
  • 《AI+化學與製藥》論壇:有AI就不搬磚,化學逆合成也可以借鑑Alpha...
    通過運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基於化學反應數據的學習,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化學家進行合成路線的設計和中間體化合物的選擇,極大地減少設計需要的時間。這對於藥物的研發、圍繞著藥物和中間體化合物進行的專利保護、以及藥物的生產效率都有著重大的意義。非常高興和大家分享人工智慧在生物醫藥特別是化學合成領域的應用。為什麼做化學合成呢?因為化學合成在整個生物醫藥和製藥領域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化學合成類製藥行業工藝廢氣VOCs排放特徵與危害評估分析
    化學合成類製藥行業工藝廢氣VOCs排放特徵與危害評估分析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VOCs前沿  作者:李嫣 王浙明等  2016/6/18 9:18:20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以浙江台州6家典型化學合成類製藥企業為代表,對其排放工藝廢氣中的
  • 浙江頒布《化學合成類製藥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 嚴控VOCs排放
    北極星VOCs在線訊:浙江省近日頒布實施《化學合成類製藥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這是我國首個針對化學合成類製藥設定的大氣汙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全省有過半縣級城市出現超標天次,1~10月全省設區市臭氧平均超標率達9.4%。「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尤其是臭氧指標在部分區域和時段不降反增。」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盧春中表示,大氣汙染物中的VOCs將源頭指向化學藥品原料藥生產企業。浙江省是重要的原料藥生產基地之一,原料藥在全省醫藥工業約佔一半比重。
  • 皓元醫藥科創板:攻克「艾日布林」化學藥物工業合成難題
    據悉,這家企業曾完成艾日布林的工業合成,而艾日布林的工業合成被譽為合成界的珠穆朗瑪峰。招股書顯示,皓元醫藥主要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
  • 麻省理工發明快速合成蛋白質的自動化方法,加速生物製藥行業發展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和組織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在生物製藥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許多蛋白質可被用於研發治療糖尿病、癌症和關節炎等疾病的藥物。但是,人工合成蛋白質是一個十分複雜、耗時的過程,在生物學上,多個胺基酸通過肽鍵連接形成多肽,多肽經過多級摺疊後形成蛋白質。如何快速合成蛋白質?
  • 《Nature》為什麼要化學合成?
    化學家合成天然產品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們有用。從頭開始做分子,而不是刻意地從罕見的生物中提取,這可能會更便宜。19世紀70年代的合成染料靛藍的出現導致了藍草(槐藍)栽培的崩潰就是一個典型的歷史實例。今天,對於製藥工業來說,大多數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路線太複雜以至於不被使用。
  • 北京大學雷曉光教授:推動人類文明的合成化學
    在人類利用合成化學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其中有很多裡程碑式的工作,比如說像Woodward他完成了維生素B12非常複雜的工作。這標誌著人類可以不依賴於生命體,製造出自然界中存在的最複雜的有機分子。但是在近期有很多製藥工業的發展依賴於合成化學。所以合成化學經歷了將近兩百年的發展,為人類社會的文明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 《科學》雜誌:可編程合成材料
    合成,英語:Synthesis,通常表現為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操縱的一步或多部、可靠、可被重複應用的過程,由德國化學家阿道夫·威廉·赫爾曼·科爾貝首次提出。合成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也是製藥、生化、材料等產業重要的基礎。
  • Science:當乘風破浪的「Flow」遇上蛋白質合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而且,蛋白質和多肽類藥物在製藥領域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基於生物學方法或化學方法的蛋白質合成已經成為了學術界和工業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反應控制,讓化學合成更簡單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侯雪龍為負責人,包括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永貴、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正在內的項目組對有機化學反應中的選擇性控制進行了探索。他們圍繞影響有機反應選擇性的若干重要因素及規律,在有機合成方法學、反應選擇性控制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均取得了重要進展。
  • Science:國際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
    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等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研究工作由該研究團隊聯合包括維也納工業大學、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巴黎薩克雷大學等國內外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
  • 小分子,大功能:Science 發表焦寧研究團隊氮化反應新突破
    該研究首次利用常用溶劑硝基甲烷,以「級聯活化策略」對其進行活化,在重要化合物醯胺及腈的合成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12/04/science.aay9501 醯胺及腈類化合物是重要的基本化學品,被廣泛應用在材料、農藥、醫藥、生命等領域中。
  • 青蒿素首次人工高效合成 昆明製藥接洽新技術
    蹚這趟「渾水」的華立藥業(現名華智控股)、昆明製藥(600422,收盤價17.17元),也嘗盡了苦頭。值得注意的是,華立藥業和昆明製藥同是華立集團旗下公司。  不過,青蒿素首次實現常規人工化學高效合成的消息,像是一枚重磅炸彈,在這個沉寂多時的行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 合成創造美麗世界 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上科大舉行
    有機化學學科迅速發展,不僅體現在合成方法學上的不斷創新,而且在具有重要生物活性複雜天然產物的合成、新結構的創製和新功能的發現方面也屢有斬獲,在化學生物學研究、新藥分子發現、新材料創製、大宗化學品的綠色製造方面不斷取得重大突破。
  • 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製藥工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徵求...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製藥工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徵求意見稿)》。本標準規定了製藥工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排汙單位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的基本情況填報要求、許可排放限值確定、實際排放量核算和合規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監測、環境管理臺帳與排汙許可證執行報告等環境管理要求,提出了製藥工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汙染防治可行技術要求。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C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 Science:重大進展!體外蛋白合成新技術可媲美細胞中的天然核糖體
    論文通訊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副教授Brad Pentelute說,「你可以設計出具有卓越生物功能的新蛋白變體,這一點可通過使用非天然胺基酸或特定的修飾來實現,當你使用自然界的分子儀器製造蛋白時,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在這篇論文中,這些研究人員表明,他們可以用化學方法製造出多個長達164個胺基酸的蛋白鏈,包括酶和生長因子。
  • 製藥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7823—2019)
    本標準規定了製藥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監測和監督管理要求。製藥工業企業或生產設施排放水汙染物、惡臭汙染物、環境噪聲適用相應的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產生固體廢物的鑑別、處理和處置適用相應的國家固體廢物汙染控制標準。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 新工藝減少化學合成中對稀有金屬的需求
    藥品、塑料和許多其他化學產品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為了製備這些產品,化學家們經常在合成的各個環節使用催化劑(通常以稀有金屬為基礎)。雖然稀有金屬催化劑非常有用,但由於供應有限,從長遠來看,其使用是不可持續的。合成化學家們需要一種替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