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皓元醫藥)科創IPO之路折戟最後一關。11月9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99次審議會議中,皓元醫藥被宣布暫緩審議。
消費日報財經頻道記者注意到,上交所對皓元醫藥出具的《關於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以下簡稱問詢函)中,針對皓元醫藥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 產品的專利問題頗為詳細。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記者表示,科創屬性是要經得起推敲,不是靠自己胡編濫攥,所以上交所是要求上市公司把自己的產品用能夠得到學術界公認的方式解釋清楚,對其科創屬性的含量進行充分披露。「如果其專利的含金量不足,就不能上科創板,但對公司日常經營沒什麼影響。」沈萌補充道。
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
兼具高毛利率與科創屬性
皓元醫藥以「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科創企業」用心,可謂良苦。根據招股書,皓元醫藥在描述其模式創新性的時候,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字眼頻頻出現。皓元醫藥表示,「公司依託於藥物研發產業鏈前端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緊跟生物醫學和醫藥研發的前沿進展並把握髮展趨勢,對藥物研發市場需求進行前瞻性研究和儲備項目開發。」「公司產品和服務貫穿藥物活性成分的研發階段和生產階段,形成了「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特色原料藥和中間體」一體化。」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為何皓元醫藥把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視若珍寶?這要從兩者的科創屬性及高毛利率說起。如果將工具化合物、分子砌塊和原料藥和中間體分行業研究,分子砌塊,位於最前端,是用於設計和構建藥物活性物質從而研發的小分子化合物,是研發的重要物料之一。目前A股分子砌塊龍頭企業——藥石科技,2019年開發合成了近2000個有特色的分子砌塊,毛利率約為51.59%。工具化合物位於合成路徑處於分子砌塊後端,具有一定生物或藥理活性的小分子。
2017年至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皓元醫藥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7.71%、68.29%、70.70%,藥石科技分子砌塊近三年綜合毛利率為51%-62%,由此可以推算工具化合物的毛利率約在60%以上,高於分子砌塊毛利率。
相比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中間體和原料藥則為更後期,主要用於臨床研究、上市藥物、仿製藥等後期,毛利率相對而言更低,九洲藥業等上市公司中間體和化學原料藥毛利率約為30%-40%。報告期內,皓元醫藥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8.44%、34.78%、38.83%,也在行業水平內。
以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
打造科創企業行得通嗎?
以「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打造科創企業,皓元醫藥要想走通此路,需要看其業績及具體經營狀況。
根據招股書,皓元醫藥主營業務可分為兩大類,具體包括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從業績貢獻來看,報告期內,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貢獻了近六成收入,且所佔比重逐年遞增;而原料藥和中間體收入佔比逐年遞減。
從營收看,皓元醫藥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8125.49萬元、1.51億元和2.36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為46.71%、50.41%和58.49%;原料藥和中間體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270.96萬元、1.48億元和1.67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為53.29%、49.59%和41.51%。
從毛利率看,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毛利率高達七成,報告期內,分別為67.71%、68.29%、70.70%,最近三年逐年遞增;原料藥和中間體毛利率約為三成,2017年-2019年毛利率分別為38.44%、34.78%和38.83%。
從數據來看,皓元醫藥分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確是公司的業績引擎。但是,具體到經營數據,皓元醫藥卻遮遮掩掩,含糊其辭。
首先表現在對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的產銷情況的描述。從招股書來看,報告期內,公司銷售額前十大且有較為穩定銷售的產品,均為中間體系列和原料藥產品。對此,皓元醫藥表示,公司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產品種類繁多,單一產品的銷售收入較低,產品的收入較為零散,原料藥和中間體中單一產品的產銷量數量級則高於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因此報告期內公司單一產品銷售收入較大的主要品種均為原料藥和中間體系列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在招股書中,皓元醫藥將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合二為一,並未披露各自產品的名稱、成本和利潤情況。另外,投資者們也無法了解到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的具體生產、銷售、技術等情況。反而,皓元醫藥招股書中對原料藥和中間體系列產品濃墨重彩,進行了產業運營情況的描述。
由此來看,皓元醫藥以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打造科創企業的美夢,似乎並不具說服力。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記者表示,科創屬性是要經得起推敲,不是靠自己胡編濫攥,所以上交所是要求上市公司把自己的產品用能夠得到學術界公認的方式解釋清楚,對其科創屬性的含量進行充分披露。
分子砌塊與工具化合物
種類與專利之爭
皓元醫藥對主營業務避重就輕的態度,自然引起了上交所的問詢。在問詢函中,關於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問題頗為詳細。尤其在專利問題上,引人關注。
根據招股書,皓元醫藥稱目前自主合成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已超過1萬種,上交所要求其結合同行業公司,說明公司化合物庫種類數和專利數是否相匹配、自身專利對應的化合物種類數及其佔比等問題。
(圖片來源:上交所問詢函)
根據皓元醫藥回復,公司在售的化合物種類約為1萬種,專利僅為9項,佔公司工具化合物產品種類比例僅為0.09%。同時,皓元醫藥表示,經過分析比較,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種類數與專利數量之間不存在必然關係,且公司專利數量佔該類產品數量的比例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無重大差異,相關情況符合行業慣例。
(圖片來源:皓元醫藥回復函)
值得關注的是,皓元醫藥尚在專利保護有效期的產品數量佔比不足30%。據了解,皓元醫藥目前存在專利保護且在有效期內的產品數量佔比約為27%,專利保護已過期的產品數量佔比約為62%,不存在專利保護的產品數量佔比約為11%。
對於是否存在專利侵權風險,皓元醫藥則回復稱,在美國、中國等銷售地均存在「安全港條款」,即利用存在第三方專利的產品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及獲得改過藥物所需要的的行政審批的信息而進行的合理相關行為,不視為侵權。
所以,皓元醫藥認為,公司工具化合物的銷售主要面向製藥廠商、科研單位及院校等,機構並僅供其做科學研究及藥證申報使用,屬於「安全港條例」規定的不屬於侵犯專利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