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中科院矽酸鹽所史迅研究員妙招—看化學式,判熱導率

2020-09-19 知社學術圈

熱導率是材料最基本的物理性能之一,更是熱電能量轉換等材料的核心參數,因此快速判斷和預測材料的熱導率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在半導體材料中,晶格熱導率(L)通常佔主導,其數值大小取決於從原子/晶格到晶粒等幾乎全尺度的結構特徵和多種物理作用過程。材料基因工程基於性能判據和高通量計算,為特定性能材料的篩選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然而,晶格熱導率涉及多種物理機制和過程,難以提出一種兼顧效率(簡潔直觀)與準確性(豐富內涵)的篩選判據,尤其是對結構複雜、種類繁多的新型化合物。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研究所史迅、陳立東研究員聯合上海大學楊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魏天然助理教授等,以近年來熱電、光電等領域備受關注的銅/銀基三元硫屬化合物為示範,基於73種材料的晶格熱導率數據和晶體學信息,提出了快速預測材料晶格熱導率的直觀判據——陰陽離子數失配度δ = (Ncation-Nanion)/Nanion)。作者以具有較大離子數失配的Cu4Sn7S16(d = -0.3125)複雜結構化合物為例,精細解析了材料的晶體結構和晶格振動模式,分析了低溫熱輸運性質,建立了表觀陰陽離子數失配與微觀結構畸變、晶胞複雜化以及熱導率的關聯,系統闡釋了該判據的科學內涵。接下來,作者基於此判據預測了一種結構未知的低熱導新材料Cu2Sn4S9(d = -0.33),並通過實驗進行了驗證。這一簡潔直觀的離子數失配判據很好地解釋了實驗現象,篩選出了新的低晶格熱導化合物,有望進一步推廣到其他複雜化合物體系,為低熱導化合物的快速篩選提供指導。


該文近期發表於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6: 81 (2020),英文標題與摘要如下,點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4-020-00355-x可以自由獲取論文PDF。

圖2陰陽離子數失配對熱輸運的影響示意圖

Figure 2. Effects of δ on thermal transport.


Number mismatch between cations and anions as an indicator for low 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chalcogenides


Tingting Deng,|| Tian-Ran Wei,|| Hui Huang, Qingfeng Song, Kunpeng Zhao, Pengfei Qiu, Jiong Yang,* Lidong Chen, Xun Shi*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ith the value being determined by nearly all-scal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multiple physical processes. Rapidly judging material’s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but challenging for the applications. The material genome paradigm offers a revolutionary way to efficiently screen and discover materials with designed properties by using accessible indicators. But such a performance indicator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quite difficult to propos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especially for the materials with complex structures such as chalcogenides. In this study, the number mismatch between cations and anions is proposed as a practical performance indicator for 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complex copper and silver chalcogenides, which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experimental data and find new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materials. Such a number mismatch brings about rich phenomena to affect thermal conductivity including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unit cell and the creation of chemical hierarchy, point defects, rattling modes and lone pair electrons.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rich-connotation performance indicator can be also extended to other complex materials to discover designe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相關焦點

  • 一瞥知冷暖:看化學式,判熱導率
    熱導率是材料最基本的物理性能之一,決定了材料的應用方向和領域,在熱電能量轉換、熱障塗層等領域,熱導率更是核心參數之一;同時,材料的熱導率取決於從原子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日,上海矽酸鹽所副研究員仇鵬飛,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上海大學教授楊炯等合作,發現了一種具有本徵極低晶格熱導率和
  • 上海矽酸鹽所等相變過程中材料熱導率研究取得進展
    目前材料熱導率的測試技術已相當成熟,特別針對塊體材料,熱導率相關參數的測量均已有國際和國家標準,以及成熟的商用儀器。相變是很多材料具有的一項特性。相變材料在固態存儲、光電開關、能量轉換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眾所周知,發生相變時,材料和環境之間存在顯著的能量交換,會與熱量的傳遞強烈耦合。因此,材料相變過程中熱導率的理解和測量顯然不同於絕熱條件下的情形,是一個未知而又非常基礎和重要的科學問題。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類液態熱電材料服役穩定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副研究員仇鵬飛、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美國西北大學教授G.針對這一瓶頸問題,自2012年開始,陳立東和史迅帶領的熱電團隊提出在固態材料中引入具有「類液態」特徵的離子來降低熱導率和優化熱電性能,成功突破了晶格熱導率在固態玻璃或晶態材料上的限制,進而發現了一大類具有「聲子液體-電子晶體」特徵的新型高性能(ZT~2.0@1000 K)類液態熱電材料體系
  • 柔性電熱技術新思路,上海矽酸鹽所揭示Ag2(S,Se)的熱電性能構效關係
    研究所史迅研究員、陳立東研究員、仇鵬飛副研究員聯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章貞教授課題組系統研究了Ag2(S,Se)固溶體的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揭示了Ag2(S,Se)固溶體中化學組分、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為兼具優異柔性和高熱電性能的無機熱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新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相關研究成果以Honeycomb RhI3 Flakes with High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for Optoelectronic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王發坤和上海矽酸鹽所博士研究生張壯,共同通訊作者為上海矽酸鹽所研究員黃富強和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翟天佑。
  • 上海嘉定區委考察上海矽酸鹽所嘉定園區
    杲雲一行先後參觀了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碳化矽晶體項目部、BGO晶體研發與生產線、碳化矽陶瓷及複合材料實驗室、中科院特種無機塗層重點實驗室以及嘉定新園區二期建設工地,認真聽取科研人員的介紹,詳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與所領導和科研人員深入交流加快推進上海市戰略新興產業有關工作的建議與措施。
  • 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上海矽酸鹽所黨委書記、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主任劉巖與深圳市光和精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籤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轉讓協議,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此次合作中,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將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轉讓費共計人民幣1億元,上海矽酸鹽所技術團隊提供三年的技術支持。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所自2006年起就和索尼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專門從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發。十年磨一劍,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以及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該成果已達到中試規模。標準化125×125mm?單電池認證效率達到9.7%,組件認證效率達到9.2%。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宋力昕、副所長王東等出席講壇,講壇由王東主持。王東代表上海矽酸鹽所向成會明作客第十七期「東生講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並簡要介紹了講壇設立的相關背景。  報告會後,宋力昕代表上海矽酸鹽所向成會明贈送了紀念證書,成會明為「東生講壇」第十七期講座籤名留念。  成會明,炭材料科學家,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1984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工系,1987年、1992年在金屬所獲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先進炭材料的研究。
  • npj:中科院物理所王志俊特聘研究員發現—對稱性保證外爾聲子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王志俊特聘研究員與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傅華華教授合作,在對玻色系統中230個空間群做了系統的分析之後,完整地給出了可以出現二度簡併準粒子的空間群號和對應的高對稱k點。這些二度簡併點都被相關的對稱性釘扎在固定的k點 (對稱性保護的外爾點)。
  • 上海矽酸鹽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聯合舉辦
    此次研討會是繼去年上海矽酸鹽所承辦的第一屆與清華大學材料系雙邊學術交流會後,雙方的第二次交流,參與單位擴大至天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助理孫靜、科技一處處長王東、清華大學材料系黨委書記潘偉、主任張政軍、天津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崔振鐸、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劉昌勝等5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 上海矽酸鹽所600mm長BGO大單晶問世
    600mmBGO大單晶是上海矽酸鹽所正在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空間科技先導項目,開展了空間暗物質探測器用超長BGO單晶技術攻關工作。通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上海矽酸鹽所的BGO晶體在尺寸和質量方面已經趕上國際競爭對手的晶體,具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享有較高的國際聲譽。
  • 上矽所:高導熱氮化矽陶瓷研究取得一系列進展
    目前,常用的氧化鋁基板熱導率低、氮化鋁基板可靠性差,限制其在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中的應用。氮化矽陶瓷基板具有高強度、高韌性、高絕緣、高熱導率、高可靠性及與晶片匹配的熱膨脹係數等優點,是一種具有綜合性能的基板材料,應用前景廣闊。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曾宇平團隊對高性能氮化矽陶瓷材料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