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蟬鳴、鬥蛐蛐、瞧蟈蟈……28日,一場與昆蟲有關的自然探險在伊河岸邊的伊水遊園內舉行,這是「晚報自然課堂」的第四期活動。這一期活動都有哪些精彩內容?我們一起來瞧瞧。
孫平博士(左一)給大家講昆蟲知識
通過放大鏡觀察昆蟲
夏日,不絕於耳的蟬鳴,總讓我們不自覺地哼起那首老歌《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歡暢的蟬鳴,是屬於夏日的別樣「音樂會」。
聽蟬鳴、鬥蛐蛐、瞧蟈蟈……28日,一場與昆蟲有關的自然探險在伊河岸邊的伊水遊園內舉行,這是「晚報自然課堂」的第四期活動。這一期活動都有哪些精彩內容?我們一起來瞧瞧。
1 數量
昆蟲都屬節肢動物門,該門動物佔地球表面動物數量的80%
在28日的「晚報自然課堂」第四期活動中,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博士孫平耐心、細緻的講解,為參與活動的孩子們打開了了解昆蟲世界的神奇大門。
原來,我們口中常說的昆蟲,都屬於節肢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約有120萬種現存動物,佔地球表面動物數量的80%。我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都屬於節肢動物門。
孫平說:「如果再細分,我們常見的六條腿的蟲,又屬於昆蟲綱。昆蟲綱既屬於節肢動物門,也是整個動物界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個綱。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現在已知的昆蟲約有100萬種……」
一路走一路找昆蟲,遇見了在尋找食物的螞蟻,孫平又開講了:「大家都知道瓢蟲吃蚜蟲,那誰會保護蚜蟲呢?」
「不知道……」
「是螞蟻。」
「老師,螞蟻為什麼要保護蚜蟲?」
「因為蚜蟲尾部的分泌物,對於螞蟻來說,是可口的『飲料』,也是幼蟻成長的天然營養品,為了保住自己口中的美味,螞蟻會幫蚜蟲趕走它們的天敵。」
2 趣說
夏日「音樂會」的成員有哪些?蟬、蟋蟀、蟈蟈、紡織娘
想到公園、郊外聆聽夏日昆蟲「音樂會」,怎麼能不先來認識一下賣力表演的「歌手們」呢?
●蟬
特點:「唱歌」時間最長,每天可以「唱」12個小時
蟬,就是我們常說的知了。只有雄知了會叫,雌知了是沒有這個功能的。
它不是用嘴巴叫。知了的發聲器官位於腹背交接處,那裡有一個包著角質外殼的小孔。它的發聲原理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腹部的收縮、振動產生聲音。
像現在這樣陽光明媚的夏日,知了從早上七八點開始,每天可以「唱」12個小時。
一隻知了,一生有3個階段,卵、若蟲、成蟲。
入夏,藏在土裡五六年的知了猴(知了小時候還在土裡時,一般叫知了猴),一隻只出洞,爬到樹上羽化,長出翅膀,金蟬脫殼,就算是成年了。
成年後的知了,最要緊的是辦一件大事——配對。配上對,雌知了就可以產卵了。
●蟋蟀
特點: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歷史
蟋蟀又稱促織、蛐蛐,雄性善鳴、好鬥。
蟋蟀利用翅膀發聲,在蟋蟀的右翅上有一個像銼一樣的短刺,左翅上有一個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
●蟈蟈
特點:鳴蟲中體型較大,鳴叫聲音響亮
蟈蟈,學名螽(zhōng)斯,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有綠色、綠中帶白、紫紅色等多種顏色。雄性螽斯的雙翅摩擦,鳴叫聲音響亮,音量大大超過蟋蟀。我國是螽斯科種類較豐富的國家之一。
●紡織娘
特點:叫聲猶如織女在試紡車
雄性紡織娘的前肢能摩擦,發出「沙沙」或「軋織軋織」聲,猶如織女在試紡車,因此得名「紡織娘」。
3 貼士
刺蛾幼蟲身上有帶毒剛毛,夏季外出看昆蟲光噴花露水可不行
孫平說,夏季到公園、郊外看昆蟲,除了要警惕不要被蜜蜂、馬蜂等蜇到,還有一種常見的毒蟲也需要多留意,它就是刺蛾幼蟲,俗稱「洋辣子」。
孫平說,這種幼蟲身體上長有大量帶毒的剛毛,一旦與人的皮膚接觸,剛毛會刺入毛孔,引起皮膚發炎、腫脹等。
另外,進入草叢、樹林中觀察昆蟲時,建議穿長袖長褲,並適量在衣服或身體上噴灑專業的驅蟲藥,光噴花露水在野外作用甚微。
相關連結
如何參與「晚報自然課堂」?
若您家中有6歲至12歲的小朋友,趕緊來給他們報名吧!
您可關注「微動洛陽」微信公眾號(weidongluoyang),將孩子的姓名、年齡及電話號碼發送至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