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愚直」的人,終成大器

2020-12-04 IDG資本官方

IDG君寫在前面:

本文摘編自稻盛和夫最新作品《成法》。稻盛先生領導過三家全球頂級企業。無論是京瓷,還是後來的KDDI和日本航空公司,這三家企業的經營都達成了令人驚嘆的成果。

但仔細觀察稻盛先生引領這三家企業走向輝煌的過程,就會發現,其間充滿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本書書名《成法》則道出了稻盛先生的「成事之法」,即心懷強烈而純粹的利他願望,以燃燒般的熱情,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最終成就偉業。

書中內容包括「成就事業的原理原則」,「思考命運、人生和工作的思維方式」,「如何磨鍊心性」...但是從頭至尾貫穿其間的,都是「利他」這一哲學理念。可以說,本書的全部內容都是基於「利他自利」這一邏輯模型。只有理解了這個邏輯模型,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稻盛先生所闡述的語言的真諦。

《成法》

日 稻盛和夫 著

成就新事業,必須具備「無賴」精神

無論是經營、做學問還是從事藝術和科學,若想做出某項新成就,就不能遵循前例,否則就無法成功。

想要成就新事業,必將經受各種苦難。但是,重要的是沿著自己認為正確的而且是以強烈的願望所描繪的道路勇往直前,堅持到底,絕不妥協。

稻盛先生說:「必須具備某種『無賴』精神」。

說起「無賴」,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粗鄙、旁若無人、無法無天的人物形象。但是,稻盛先生說的「無賴」,是不依賴於比自己強大的人或事物,認識到除了自己,其他無可依靠,然後通過不斷向自己內在探求,讓真正的創造成為可能。

在開始挑戰某項新事業時,人容易出現「欠缺這樣或那樣」的心態,往往一拖再拖,遲遲不肯邁出第一步。但是,挑戰新事物,或是從事誰都沒有做過的事業時,本來就沒有前例可循,所以起步階段一無所有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願望強烈到無論如何都要實現,就會去思考如何才能實現,就會透徹地、具體地思考所需的人才、技術、資金、設備以及如何調配這些資源。對於心中強烈的願望和夢想,只有透徹思考到每個細節,目標才能夠實現。

這時,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或許周圍的人會問:「有勝算嗎?」或許還有人出於好意勸你停下腳步。

但是,成就新事業這件事本身就是孤獨的。如果顧慮周圍人的擔心,因他人的擔憂而止步,就無法成就新事業。與別人的擔憂相比,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強烈願望及思維方式。

稻盛先生在閱讀《南洲翁遺訓》(攝影:菅野勝男)

徹底投入,直到「做到」為止

平時,我們在工作中難免會從客戶那裡接到一些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

這時,如果我們說「做不到」,那麼一切將到此為止。和對方的關係也會就此結束。拒絕是容易的,但不斷拒絕,最終將被視作無能之輩。如果一家企業的員工儘是這樣碌碌無為之輩,又談何經營?

然而,一旦回答「做得到」,就必須拿出結果,否則就不會有下一次機會。要想方設法將「做得到」的「謊言」變為現實,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最關鍵的就是持續付出徹徹底底的努力,直到實際「做到」為止。

不是隨隨便便的努力,而是徹底投入,直到「做到」為止。

創辦京瓷不久,稻盛先生接到了一個複合式水冷水管的製造訂單。但是,當時京瓷只製作過小型產品,從未做過複合式水冷水管這麼大的產品。而且,該水管構造複雜,當時京瓷既沒有經驗,又沒有生產設備。

但稻盛先生被對方的熱情打動,最終點頭,回答「能做」,將這個訂單接了下來。既然接下了訂單,就不能對客戶食言。

由於尺寸過大,以當年的技術,要想使產品均勻乾燥,可謂極其困難,導致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後在反覆試錯的過程中,稻盛先生甚至決定抱著這根水管睡覺。他在爐子附近找了一個溫度適合的場所,躺在那裡,輕輕地抱著水管,整個夜晚慢慢轉動,防止它出現變形。他就試著用這個方法烘乾水管。

稻盛先生回憶,那時的他「想方設法要讓這個產品長大成人」,仿若一位期望孩子成長的父親。

結果複合式水冷水管被成功製造出來,京瓷順利地完成了訂單任務。

「抱著自己製造的產品睡覺」——我們是否能帶著這樣的愛去工作?工作的醍醐之味就存在於這些地方。

成功也是考驗

描寫日本中世紀盛極一時的平氏家族盛衰的《平家物語》,有一段著名的話:「祗園精舍之鐘聲,奏諸行無常之音。沙羅雙樹之花色,表盛者必衰之道。驕者必敗,恰如春宵一夢;猛者遂亡,好似風前之塵。」

這本書在開篇之後,列舉了中國歷代君王及日本武將的事例,他們都曾榮極一時,卻因為不採納忠言、不自省吾身、不思天下太平,結果都走向滅亡。

這就好比一個人通過拼命努力獲得了成功,之後卻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自高自大、不可一世,那麼他的成功必不能長久,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當得到他人豔羨不已的幸運或成功時,多數人或許會覺得那是自身努力的結果,因此應該得到與此相應的酬勞,進而追求更大的成功,追求報酬、地位、名譽等欲望進一步膨脹,很快變得傲慢不遜。

但是,一個人最初的成功真的只歸功於他自己的努力嗎?

或許也歸功於那些在他們不名一文時出資支持他們的人,或許也歸功於那些和他一起朝著目標拼命努力的同事或下屬。當他忘記了這些人的存在,認為一切都歸功於一己之力的剎那,這個人就敗給了「成功」這一考驗。

一些排擠他人、拼命鑽營的人看似成功,但是事實絕非如此。這些人正是那種陶醉於眼前的成功,驕傲自大,忘掉謙虛,最後不免「摔跟頭」的人。他們不明白成功也是考驗,最後往往落入失敗的境地。

真正的成功者大多內在擁有火一般的熱情和鬥志,在現實中卻是謙虛而內斂的。

戰勝了成功的考驗才是真正的成功。

人生的「六項精進」

稻盛先生經常說,人生的終極目的就是磨鍊心靈乃至靈魂,並建議每天都要實踐「六項精進」。他說,這是作為人度過美好人生的最低限度的條件。

第一條:「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這被放在了第一條,原因是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如果希望度過精彩的人生,將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就必須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拼命工作。我們首先要明白,如果沒有這一條,人生不可能成功。

第二條:「要謙虛,不要驕傲」

這裡的謙虛,不僅針對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同時指明了「即便是小企業主,也必須在人生中從始至終保持謙虛的態度」。中國的古代經典《陰騭錄》中有「惟謙受福」之語,所有獲得幸福的人都是謙虛的。

第三條:「要每天反省」

抑制自身的惡念和利己心,讓心中善的部分不斷發芽長大,這就是「反省」。儘可能地對自己日常的言行進行反省和改正。只有每天反省,人格才會得到鍛鍊,心靈才會得到磨礪。

第四條:「活著就要感謝」

人不可能獨自存活於世。我們從小就得到父母、兄弟姐妹及朋友的幫助。長大成人、步入社會後,我們在職場中也能得到上司或下屬等各種各樣的人的支持。而且,我們的生命之所以能維持,靠的是這個地球上的森羅萬象。

如果能擁有一顆因此而產生感謝、因此而感受到幸福的心靈,人生就會變得富足、滋潤和美好。

第五條:「積善行,思利他」

只要能對「自己被賦予了生命」這一事實產生感謝,就自然能以善良和關愛之心待人。這種利他的努力是極其重要的。

《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積累善行,即利他之行的人家,一定會有好報。就像這樣,你付出的善將會形成循環,最後回歸到你自己身上。

第六條:「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事業失敗時,人難免悶悶不樂,憂鬱煩惱。但是,就像成語「覆水難收」一般,既成的事實不可能改變。與其一味地懊悔、煩惱,還不如思考失敗的原因,下定決心不再犯相同的錯誤,朝著新的事物邁進,這才更為重要。

堅持愚直的人生態度,

才能抓住改變一生的機遇

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能力的優劣便已決定,這是殘酷的現實。那麼平凡的人是不是就絕對沒法成為非凡的人?

談及才能,一般人都認為才能越高越好。對於企業來說,如果有許多才華橫溢的人加入,業績理應增加,企業也能得到大發展——這是一般人的想法。

稻盛先生回憶,京瓷還是中小企業的時候,他也滿心期望才華橫溢的人加入企業。他坦誠地表示,也曾輕視那些頭腦有些遲鈍的人。

但是,經驗告訴他。越是有才幹的人,就越容易持才傲物、驕傲自負,對其他員工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結果公司內部氣氛也變得糟糕起來。同時,因為這些人有才幹,對事物判斷迅速,動不動便改弦易轍,不肯踏實努力,結果人生反而逐漸走向下坡路。

相反,那些頭腦雖然有些遲鈍但人品不錯的人,即便遇到苦活累活也默默埋頭苦幹,成功地發展了個人能力,成長為能幹的優秀人才,這樣的事例不在少數。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持續雖然重要,但如果每天不知反省,僅僅是重複同樣的事情,那麼它就不具備絲毫意義。

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後天勝過明天,哪怕一點點也好,不斷找出可改進之處,持續改良改善,不斷迭代更新。

更進一步,哪怕只是如螞蟻般微小的一步,只要是向前,便是前進。

如此日積月累,就能拉開巨大的差距。

只有堅持這種愚直的人生態度,人才能抓住改變自己一生的機遇。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一個人能否成大器,就看是否有一個特徵,越早知道越好
    我一直對日本人沒啥好感,總認為他們喜歡「裝腔作勢」,但在讀過稻盛和夫的書後,他的一句話卻讓我「頓悟」了!不過,最近在讀了一個日本人的書後,我的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日本人就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日本非常有名的一個人,他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他在日本的地位就相當於任正非在中國的地位一樣,是很多企業家的精神教父!
  • 稻盛和夫的幾十本書,到底有什麼區別?
    稻盛和夫談經營:創造高收益與商業拓展稻盛和夫談經營:人才培養與企業傳承首次出版於2017年7月關鍵詞:招聘、人力資源、企業發展推薦理由:稻盛先生親自建議的稻盛哲學學習方式:認真體悟他在任職時期的企業經營問答內容
  • 稻盛和夫:真正塑造人格的,是經歷的挫折與苦難
    稻盛和夫不是生來就是經營之聖,因為他具有這些不斷進取、思考和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行動,成就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27歲赤手空拳創立京瓷。52歲創立KDDI,均發展為世界500強企業。78歲加入日航,僅一年讓破產重建的日航扭虧為盈,創造日航史上最高利潤紀錄。初中不幸染上肺結核稻盛和夫出生於破產家庭,初中升學考試失敗,接著就染上了肺結核。
  • 當你負債纍纍,連親戚都看不起時,牢記稻盛和夫的「變形蟲」思維
    這個世界企業家很多,但是像稻盛和夫這樣成就這麼大的企業家屈指可數。馬雲曾三次拜訪稻盛和夫,任正非說:「你們不了解稻盛和夫,我們比不上他。」稻盛和夫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創辦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日本首相的再三邀請下,挽救瀕臨倒閉的日航,堪稱世界奇蹟。
  • 稻盛和夫:再厲害的人也逃不出這三條原則,這就是我的經營哲學
    稻盛和夫被世人稱讚為「日本經營之神」,這樣的說法估計太多人聽到過,一生創辦兩家世界500強,退隱商界13年,臨危受命拯救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一年多的時候扭虧為盈,創造了日本航空歷史上最大的收益。這樣的壯舉,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可以說是「神來之筆」。而稻盛和夫在成功拯救了日本航空公司之後,說了一句話:「即便是我離開了,日航依然可以正常運行。」
  • 稻盛和夫:關於人生,我的6點建議
    他就是稻盛和夫,連馬雲,也曾3次登門拜訪稻盛和夫老先生,向他請教經營之道。 都說學習最好的辦法是請教前輩,所以這篇文章,阿胖帶來了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人生智慧,關於人生,他給到了特別重要的6點建議,特別是年輕人,更要關注,因為這6點建議深刻理解了,能夠讓年輕人們遠超同齡人!
  • 相隔500年的兩個人,稻盛和夫與王陽明,卻在演繹同樣的經典
    稻盛和夫與王陽明,一個是日本20世紀的經營大聖,稻盛哲學創辦人,一個是中國明代(15世紀)思想家與軍事家,心學創辦人。王陽明是軍事家,卻沒有軍事巨作留下,他一生無敗績,屢戰屢勝,有人問王陽明,這都是靠什麼取勝的,"心學",心學居然能夠教會人打仗。
  • 堅持不下去時,牢記稻盛和夫的「變形蟲」思維,任正非:學到了
    稻盛和夫是日本商業的一個「傳奇」,他創建2家世界500強,帶領日本企業擺脫受制於人的困境,零薪資管理瀕臨倒閉的日航,在短短1年內就扭虧為盈,重返世界200強。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影響全亞洲,任正非、馬雲、孫正義、張瑞敏等著名企業家都受其影響。
  • 稻盛和夫和妻子睡覺,仇富者用高音喇叭在屋外臭罵,他的反擊絕了
    稻盛和夫,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哲學家和企業家合二為一之人。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在78歲時,在日本政府的邀請下毅然出山,負責拯救即將破產、欠債2.3萬億日元的日本航空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下,稻盛帶著「稻盛哲學」與「阿米巴經營」來到日航。
  • 稻盛和夫:關於如何凝聚員工的心,我有9點建議
    稻盛和夫是當代日本著名企業家,他與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被並稱為日本「經營四聖」。其中,稻盛和夫是目前唯一在世的一位。稻盛和夫不僅是日本的經營之聖,同時也是世界的經營之聖。在商界,他成為眾多企業家推崇和膜拜的對象,因為他一生中把兩家公司帶入了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列,一家是京瓷公司,另一家是KDDI電信公司。
  • 有些笑容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職場崩潰不妨學學稻盛和夫的智慧
    我主張你無妨去學一學稻盛和夫的處世哲學。稻盛和夫是日本的「運營四聖」之一,他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還在78歲高齡時臨危受命,將接近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妙手回春,這件事也被稱為企業運營史上的奇蹟。如此成功的稻盛和夫應該是出身豪門,或終身走運吧?
  • 從破產到血賺1800億,稻盛和夫拯救日航方式絕了,任正非自認不如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怕他晚節不保。但所有人都沒想是,在稻盛和夫的帶領下,僅僅1年多的時間日本航空就再次重獲新生。2011年, 日本航空的純利潤高達1866億日元。如此一來,即便稻盛和夫離開日航,這家企業也能蓬勃發展。說起稻盛和夫,他的出生其實也極其平凡,起點一點也不高,但最終卻成為了「經營之聖」。在27歲時,他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京瓷,僅僅用10年時間就把1個小工廠做的了時間500強企業。另外在52歲的時候,稻盛和夫創辦了第二電信公司,之後這家公司也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而這家公司和此前的行業也完全沒有聯繫。
  • 當你負債纍纍,窮得連親戚都鄙視,牢記稻盛和夫的「變形蟲」思維
    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經營之聖」,他白手起家,在27歲創立京瓷,之後又創辦了電信企業KDDI,兩家企業現為世界五百強,他還曾用424天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堪稱行業奇蹟。如果說一次偶然的成功是僥倖,但三次成功的經歷則說明稻盛和夫已經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觸類旁通。
  • 稻盛和夫:運氣不是偶然,一個人只要夠努力,就能和宇宙取得聯繫
    在很多人眼裡,工作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能吃上飯就是勞動的價值,是工作的首要意義。當然,這並沒有錯,絕大多數人工作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每天期盼的都是假期和獎金。而稻盛和夫卻認為:工作是幸福人生的鑰匙,是治病良藥,能召喚好運氣。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怎麼不早說?
    有一次稻盛和夫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他說了一個題外話,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說一個家庭越窮,買的東西反而越多,然而富裕的家庭卻見他們多少東西。稻盛和夫的話將社會的現實毫無保留地揭露,確實,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物品,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
  • 稻盛和夫:要想成功、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需要有這三點品質才行
    500強企業,那麼這個人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而稻盛和夫他卻能創辦兩家世界500強公司,並且還是領域完全沒掛鈎的,那麼他的能力可見非同一般了。在2010年的時候,正欲退休的稻盛和夫卻接到了,日本政府的請求信,信中言說,先生,日本的翅膀要斷了!其實,是因為當時由於管理不善,連年虧損,導致日本航空瀕臨破產。
  • 78歲再出山,救日航於危難之中,稻盛和夫:我這一生,從心而行
    同年,78歲的稻盛和夫已潛心佛學十數年,不沾世事。為了挽救懸崖邊上的日航,時任日本首相的鳩山由紀夫懇請稻盛和夫出山相助。就在所有人都對此不抱期望的時候,稻盛和夫卻欣然應允。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了京瓷。那個時候,這還是一家不起眼的街道小工廠,幾乎沒有跟其他競爭對手抗衡的能力。
  • 稻盛和夫的人生成功方程式:能力*熱情*思維方式,如何正確解讀?
    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人生=能力*熱情*思維方式熟悉稻盛和夫的朋友,應該都接觸過稻盛和夫的這個方程式,或者說,至少明白稻盛和夫到底在講什麼。小務虛在2年前事業迷茫的時候,曾經如饑似渴的閱讀稻盛和夫的所有書籍,我深度堅信他的這些人生哲學,他的這個方程式裡面,熱情我們可以參考一下23-24章節的去甲腎上腺素,看看去甲腎上腺素是如何可以提升人的覺醒度,從而提升我們的熱情。
  • 稻盛和夫88年的人生答案:就2個字
    《心》最讓我意外的是稻盛和夫似乎也追究到了人生意義的那個終極關鍵點,他並沒有明確指出,但是我在他的第一章節中,看到了一些蹤跡。即他在第一章節討論「感謝」這個話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如果你讀他這本書,只是把感謝這個主題簡單的讀過去,那你沒讀懂稻盛和夫,更沒讀懂人性!
  • 稻盛和夫:成大事的人有3個特徵,看似不起眼,關鍵時卻有大作用
    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KDDI,65歲出家將自己的股份全部送給員工,78歲還俗出任破產日航CEO,這就是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人生。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說:我們都不如稻盛先生,只有追隨的份。稻盛和夫之所以這麼受人敬佩,不僅是因為他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行為,令眾多企業家,學者嘆服。從平民子弟到經營之聖,88歲的稻盛和夫將自己一生的所學所思都寫在了自己的書裡,想讓社會上的年輕人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彎路,獲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