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秘第六集
你或許知道,此刻正有一輛SUV大小的小型探測器正在火星表面緩慢的運行,它是一個孤獨的行者,無人打擾,只有靜默的無線電在空間中傳播,或許此刻他正在用雷射分析石頭,也可能在挖掘採集礦物樣本,也許他正在調整攝像頭為科學家提供火星表面的最佳視角。
2012年,好奇號登陸火星,那年小編高二,從雜誌上看到了這個牛哄哄的火星探測計劃,如今七年已過,小編大學畢業都好幾年了,好奇號還在火星上工作,當初為「好奇號」取名的小女孩也已經長大成人,時光卻一去不返了。

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到達火星已經7年了,從2012年登上火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一直在尋找火星水的歷史。水是何時首次出現在火星上的,是否曾經孕育過生命在長達7年的探索中,好奇號擴展了我們對火星的進一步認識,他的發射成功為新一代更先進的核動力機器人火星車前往火星尋找生命跡象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好奇號作為NASA火星科學實驗室計劃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已經和他的前輩機遇號與勇氣號有所不同,好奇號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了解火星上的水發生了什麼。在我們的地球上,幾乎是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的存在,而我們的火星卻是一個乾燥與死亡籠罩的世界,只有兩極上的冰川才證明那裡確實存在水。火星是否一直是如此的乾燥與寒冷呢?是否在幾百萬年前,那裡也曾有過大量的液態水,也曾孕育過偉大的生命?

勇氣號與機遇號這對兄弟探測器曾在火星為我們發回過大量寶貴的證據,它們一直在試圖尋找火星上的液態水,機遇號工作了15年,他如今已經與人類徹底失聯了,15年的探測工作使他在火星表面行進了45公裡以上,超過了一個完整的馬拉松,在2004年的時候,NASA曾經宣布過機遇號可能發現了一個曾經存在於水下的地區,他發現了一些小球狀的巖石結核,這種巖石結核必須是在有水存在的環境中才能形成,與此同時,機遇號還發現了亞硝酸鹽,赤鐵礦和黃鉀鐵礬等化學沉積物,這些物質也是必須在有水的情況下才能夠形成。這些證據都明確地告訴我們,火星上曾經長時間的存在過液態水。

但是火星表面曾經存在的水是否多的足以創造出生命呢?我們不得而知,而這就恰恰就是好奇號的任務了。它不僅需要找到液態水存在的證據,還需要知道液態水存在過多長的時間,有多大的規模,以此來推測生命曾經存在的可能性,同時為日後的載人登陸提供寶貴數據積累。好奇號的任務繁重且神聖。
好奇號於2012年8月6號抵達火星,它相對於前輩180公斤的質量來說,其重量足足是5倍以上,達到了驚人的900公斤,因此他採用的登陸方式也有所改變,如此大的質量,軟著陸是唯一的選擇,以往的氣囊硬著陸完全不適用於如此大的質量。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下集小編將介紹好奇號這輛人類科技的結晶到底有多麼的了不起,作為第一輛核動力火星車,他到底搭載了那些高科技設備,有什麼具體的功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小編,第一時間獲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