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翻天覆地60年

2020-11-23 搜狐網

  主編:莊嚴 編導:王星燦 攝像:張小明

  昨天西藏各族各界幹部群眾2萬多人歡聚在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封建農奴翻身得解放,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並逐步呈現出文明、和諧的的發展前景。從今天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開始,我們用兩天的時間為您講述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這些成就背後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又是一個七月的清晨,樟木鎮在霧藹中醒來。101歲的次仁曲珍老阿媽像往常一樣,在自家的院子裡升起了五星紅旗。在這片綠樹成蔭的山坡上,老阿媽的紅旗已經飄揚了46個年頭。就在這個小山村,老阿媽經歷了苦難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那時老阿媽和95%的藏族人民一樣有著共同的身份:農奴,  

次仁曲珍 西藏自治區檀木鎮夏爾巴村村長

  次仁曲珍:吃不飽就是睡不暖就是這樣的,房子住的也不好,就是跟那個牛和馬一樣一起睡到那兒,不好過日子反正當牛當馬,

  當人類歷史的車輪前行到20世紀中葉,封建農奴制的西藏已是現代文明世界中殘存的中世紀孤島,政治黑暗,經濟凋敝、文化落後、民生困苦,令人觸目驚心。按照舊西藏的世俗法典規定,西藏社會被分為三等九級, 官家、貴族、上層僧侶三大領主雖然只佔總人口5%,但幾乎佔有了西藏所有的土地、草場、山林和牲畜,而佔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卻幾乎一無所有。  

格勒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

  格勒:舊西藏95%的人口是農奴,農奴階級也分很多等級。第一個人數比較多的等級,藏語叫「差巴」,就是支差的人,他們租領主的地自己種,同時還要為領主支差。比差巴地位低的農奴等級叫堆窮,堆窮就是小戶的意思,他也有一定的地但是很少。堆窮下面還有一部分人,數量不是很大,大概佔總人口的5%,他們自己一無所有,終身為貴族、領主勞動,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包括婚姻自由,這部分人叫「朗生」。

  坐落在西藏江孜的帕拉莊園,是舊西藏五大王族後裔帕覺拉康家族的產業之一。這個家族擁有33個類似帕拉莊園的農牧業莊園,還有10000多畝農田,7000多頭牲畜、役使農奴3000多人。當年帕拉莊園所在的班覺倫布村有40多戶人家,200多人口,其中70%是帕拉莊園的農奴。帕拉莊園有大大小小的房間82間,總面積5000多平米,高樓的對面就是朗生的院子。  

米瑪頓珠 原帕拉莊園的朗生

  米瑪頓珠:這些屋子是以前帕拉莊園家奴住的,這間屋子是我住的,裡面住著我、妻子和孩子三個人,吃穿都在裡面,生活非常艱苦。

  當年,米瑪頓珠和家人就睡在一個堅硬的土坯臺上,房子的空間還不足3平方米。當時這個院子住著14戶朗生共60多口人,他們分別從事織氆氌、織卡墊、餵馬、釀酒、裁縫等勞動。農奴幾乎沒有任何生產資料,被領主當作私有財產隨意支配、甚至用於賭博、抵債、贈送、轉讓和買賣。領種土地的農奴必須交地租,還要承擔很多沉重的徭役。舊西藏有一句諺語說:苛稅像牛毛,從生繳到死。小農奴要繳娃娃稅、長大了要交人頭稅,想去當喇嘛要交進廟稅,被送進監獄要交入獄稅,甚至連農奴死後家人還得去交收屍稅。農奴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大多數勞動成果都被剝奪了,許多租地種的農奴生活難地為繼,只能靠拾牛糞去賣來維持半飢半飽的生活。還有些人家每年有好幾個月每年以野菜為食,在這樣的壓榨下,所有的農奴都欠債,這樣的債越欠越多,祖祖輩輩都還不清。

  不堪重負的農奴被迫逃荒要飯,無數的人倒斃在路旁,拉薩、日喀則的城鎮中到處可以看到要飯的老人、婦女和兒童。西藏和平解放前不到三萬人口的拉薩竟然有四五千個乞丐。當年年青的《西藏日報》記者阿多就記錄下了這樣一條乞丐街。  

阿多《西藏日報》記者

  阿多:白天這裡見不到什麼人,就是殘疾人,瞎子其它的以外見不到人,都會要飯去了,晚上回來以後,就在這個地方。這個面積比較大,後面有好多空廠子,垃圾場、垃圾堆,什麼多得很

  記者:這一條街現在就主要是商業的對吧?

  阿多:商業,下邊全是商業。變化是很大的。

  張慶黎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

  張慶黎:51年和59年和西藏就是這個狀況。

  記者:我知道這兩張照片是在書記的家裡,今天早上他特別從家裡把這兩幅照片帶過來了。同樣的角度,這是差不多是60年的變遷,大家可以仔細地從這個對比一下,同樣的角度,您為什麼會把這兩幅照片掛在您的家裡呢?

  張慶黎:不要忘了舊西藏的那黑暗,那種殘酷,比如就比中世紀還殘酷,還黑暗,翻天覆地。你看現在老百姓祥和的生活,那個鴿子,花園,過去老百姓沒有資格,到廣場,好地方沒有資格去。

  張慶黎:你好了,你好了,幾歲了,我抱抱,行嗎?這麼好,這麼重。

  記者:叫什麼名字?

  張慶黎:男孩,女孩?

  孩子母親:男孩子。

  記者:我們看到這裡有一個旅行團,朋友們都在這裡留影紀念。

  張慶黎:哪裡的?

  旅遊團:北京人。

  張慶黎:我也是北京人。

  記者:西藏美不美。

  旅遊團:美。

  60年前,西藏是貴族領主的天下,農奴們為領主勞動,一無所有、甚至沒有人身自由。現在的西藏山明水秀,雪域高原正發散出耀眼的光芒。這樣巨大的變化是怎樣一步步發生的呢?

  時間倒回六十年前,1951年註定成為西藏歷史發展的轉折點,和平解放的陽光透過雪域高原厚重的陰霾。那一年,在林芝縣扎西崗村,當時還在為領主支差的喬畢和村民們注意到,村莊裡來了一群穿著綠衣服的陌生人。  

喬畢 西藏自治區林芝縣扎西崗村村民

  喬畢:他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當時很害怕。

  這群人被藏民們稱為金珠瑪米,他們在雪域高原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它穿透陰霾,為水深火熱之中的藏族同胞們帶來希望的陽光。

  喬畢:解放軍剛到這裡來的時候,他們帶了很多糧食、菜、罐頭什麼的,我們上山砍柴,把那種林子裡的蘑菇,找解放軍換大米,菜吃。那時候他們這裡幾乎都沒有什麼醫院可以看病什麼,也是因為解放軍來了以後,給我們看病,打針,送藥。

  1959年民族改革的春雷響徹在雪域高原。這一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大會一致通過了《關於西藏全區進行民主改革的決議》。

  車明懷 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主任

  車明懷:西藏的人民主改革大體分兩步進行:第一步以「三反雙減」為內容,即反叛亂、反烏拉差役、反人身奴役和減租減息,日喀則未叛亂地區實行的是「雙反雙減」;第二步就是分配土地,廢除封建農奴主階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實行勞動人民也就是百萬翻身農奴的個體所有制。

  翻身農奴燒毀了農奴主剝削壓迫農奴的各種契約,廢除了高利貸,分到了土地,有的人在地裡轉了又轉,看了又看,白天在地裡勞作,晚上在地裡睡覺,當年已經年近半百的次仁曲珍也終於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次仁曲珍 西藏自治區檀木鎮夏爾巴村村長

  次仁曲珍:舊社會的話,那個土地還要上稅比較厲害,現在自己當主,自己當主,然後不需要什麼上稅什麼的那些,很高興。

  格勒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

  格勒:我們為什麼把民主改革當作西藏現代化的開始,因為它相當於一個歷史的轉折。土地第一次按人分給每家每戶,

  民主改革解放和發展了西藏的社會生產力,西藏連續六年豐收增產,到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藏族勞動人民在明媚的雪域陽光中當家作主。也就在這一年,吃飽飯,穿暖衣的次仁曲珍第一次在院裡子升起了五星紅旗

  次仁曲珍:當時她把那個旗當做毛主席的命一樣,她這樣說,她就是這樣當這個旗,她一直放在心上。

  到1976年,西藏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實現了進入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性飛躍。從那一年起,喬畢家開始經歷更大的改變,一些從未見過的稀奇物件陸續進入了他們的生活。

  旺久 西藏自治區林芝縣扎西崗村村民

  旺久:整個通莊基本上都用上了電燈。覺得很奇怪,底下也沒有什麼火苗什麼的,但是它的亮光很大,當時就是一個好奇心理,覺得特別奇怪,沒有用火或者什麼的,大家它的那個亮度特別大。

  和電流一起進入西藏的,還有改革開放的春風。

  旺久:從70年代禱1984年,都是人民公社,公社解放後家裡面有9口人,分了50畝田地,還有21頭牲畜。

  同全國一樣,西藏的改革開放也是從落實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實行生產責任制開始的,甚至比內地的農牧區的措施更加開放更加靈活。早在1980年,西藏自治區在全國率先對全區農牧民一律免徵農業稅,比全國免徵農業稅提前了25年。

  旺久:原來的話每畝地都要上交一定的糧食,一下子免掉了,心情特別激動,特別高興

  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西藏經濟加快了發展速度。進入20世紀90年代,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加快改革開放和代化建設步伐的口號,而西藏自治區的經濟基礎與內地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如此薄弱的經濟基礎,如果僅僅依靠西藏自身的努力,實現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全國經濟體制力求保持一致的目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 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實行「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新的對口援藏方式,對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那曲雙湖特區地處藏北草原縱深地帶,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西藏最艱苦的地方之一。

中國石油

天然氣集團已經派出六批幹部到這裡進行對口支援。  

王輝 中國石油第五批援藏幹部

  王輝:去雙湖根本沒有路,都是戈壁灘、草原和沼澤地,陷車、挨凍是經常的事。每出入一次雙湖,都是生死考驗。中石油的援藏幹部,克服種種考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紮實工作,艱難起步。

  1999年6月,中央政府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為了把西藏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向新的階段,同時為了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2001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為西藏制定了比西部大開發更為優惠的政策。2001年,國務院批准青藏鐵路作為西部大開發「四大標誌性工程」率先立項,西藏人民的幸福天路在西部大開發的滾滾熱潮中全面啟動。到2010年,三縱兩橫六個通道骨架公路將全面建好,暢通無陰的國、區道幹線公路成為連接祖國內地、通向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通道;西藏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國內周邊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及尼泊爾的航空網絡,進出西藏的空中通道十分便捷,為小康西藏建設架起了空中彩虹;在構建綜合能源體系的過程中,自治區加快以水電為重點,包括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發電在內的能源建設。基礎設施越建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記者 王小丫:我到過西藏很多次,認識很多基層的幹部,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識,無論是當地的幹部還是從外地來支援西藏的援藏幹部,他們都把發展當地的經濟、改善農牧民的生活和生存的環境、保護環境作為他們重要的工作,而這個也是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首要工作和核心工作。那麼整個自治區上上下下能夠達成這樣一致一個共識,形成一鼓凝聚力,這是基於怎樣的一種出發點?  

張慶黎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

  張慶黎:發展和穩定始終是西藏的兩件大事。在這裡怎麼樣把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起來,讓老百姓儘快地兜鼓起來,日子能過得好起來,我們感到這是我們的責任,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在西藏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就失去了執政的這種權利,所以從我們實踐中來講,發展是第一要務,還得要注意必須要還得抓穩定,抓和諧。如果西藏不穩定,天天亂鬨鬨的,達賴分裂集團天天折騰,我們再防範不夠,那麼發展也搞不起來,就影響了發展,所以我們想就是反分裂,維護祖國穩定,統一,也必須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只有這兩手,第一要務,第一責任,都抓好了,我說西藏老百姓才算過上好日子,

  王小Y:這60年來西藏取得了特別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全國人民,全世界人都看到了有目共睹,如果書記請您用一個字來形容這個變化,您會用哪個詞?

  張慶黎:我用四個字來表示,「翻天覆地」,我去年的GDP507億,和51年比,增長了113倍,人均GDP17319塊,增長了43倍。第二點,城鄉面貌發生很大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去年是4138塊,比51年增長了117倍。第三條,生態環境保持良好,我們拉薩等主要城市一年的空氣優良率全部在95%以上,全國咱們CCTV評比118個從城市全國,幸福感知數最高的城市是五年連續評,拉薩有四年居全國第一,捧來了金牌。

  王小丫:是的,這個節目是我們中央二套做的《經濟生活大調查》。

  張慶黎:第四,基礎設施,可以說突飛猛進。另外我們的社會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老百姓怎麼感慨呢?哎呀,他說中央對西藏太關心了,我們想到的就辦了,沒想到的也給辦了,他說當父母的也不過如此啊。

  王小丫:其實剛才您說到的這些變化,大家都看到了,無論是全國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都是有目共睹的,您怎麼評價這些來之不易、難能可貴的這些成就?

  張慶黎:之所以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一,得益於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政策好,對西藏的特殊的傾斜、關照和支持。第二,得益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全國大家庭,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支持西藏。第三,中央跟西藏確定了一整套符合西藏實際的治藏方略,指導思想。另外我們還有很重要一條,就是實實處處就是得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走群眾的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就是堅持以人為本,讓人民能夠過好日子。

  西藏和平解放之後,人民解放軍和進藏工作人員按照中央政策,大力興建公路、銀行、學校、現代工廠等基礎設施,同時採取多種措施幫助農牧民發展生產,開展社會救濟,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打破了西藏社會長期封閉、停滯的局面。60年來,農牧民的日子過好了,發展的後勁也更足了。

  長期以來,西藏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區,交通不便嚴重製約西藏的發展。中共十六大以後,中央根據新的歷史條件,明確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2006年中央政府制定了加快

西藏發展

、維護西藏穩定的40條優惠政策,青藏鐵路開通,一條天路讓西藏的經濟發展步伐加快。

  張慶黎:這一幅是十一五,我們從06年1月1號向全區各族人民承諾經過五年的努力,使全區現在住房條件比較差的140萬人,都住上安全實用的房屋。

  王小丫:我注意到特別的細,包括農牧民自求,援藏補助,縣補助,第十補助,自區補助,絕對貧困戶,其他貧困戶,遊牧定居,興邊富民,農房改造,特別細。

  張慶黎:都是全部分解到戶,我說一具體就落實,一落實就有壓力。只有有了壓力才有動力。

  喬畢的兒子旺久在2005年利用政府的補貼蓋起了現在的這幢新房子,開起了家庭旅館,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今天,「國旗老阿媽」像往常一樣在自家的院落裡升起了一面鮮豔的國旗。這位歷經滄桑的世紀老人用時間守望著她的信仰,她相信,五星紅旗會永遠飄揚在雪域高原,飄揚在每一位藏族人民心裡。

  王小丫:當我們在談論西藏發展的時候,時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走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之路,您能不能為我們解讀一下,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之路是怎麼樣的?

  張慶黎:我們這樣來細化的、分解的。就是有一個路子,要探索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路子,之路。第二句話,要大力實施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大戰略,一條路子,一條戰略,培育一批特色產業,最後達到什麼目的呢?要逐步,要最後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王小丫:最後還是回到了人民身上。

  張慶黎:對,最後。所以這樣加起來,說起來就是這就是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我們堅信,現在機遇很好,只要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深入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特別是做好結合的文檔,抓好落實的工作,十分珍惜中央的關懷,十分珍惜全國的資源,十分珍惜歷史經驗,十分珍惜大好形勢,十分珍惜寶貴經驗,撲下身子,艱苦奮鬥,艱苦困難幹下去,一個團結、民族、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西藏,一定會屹立在世界東方,讓說我們這兒不行,那兒不行的人在旁邊愁眉苦臉吧。  

半小時觀察:西藏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團團長習近平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大會上用了「六個重要」來闡述西藏的戰略定位,他說:「西藏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

農產品

基地、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他還提出,加快發展,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關鍵,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表示,西藏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著力解決好西藏各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阻擋,我們相信,西藏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好,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收看,明天我們為您講述援藏幹部的故事。您有什麼好的線索和建議可以發至我們欄目的QQ83083,稍後,請繼續關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的其他節目,再見。

()

相關焦點

  • 人民是創造西藏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特別是1959年,通過平息叛亂和民主改革的鬥爭、使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性跨越。所以,民主改革使西藏的百萬翻身農奴真正成了西藏的主人,並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參加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  西藏和平解放50年來,西藏各民族人民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無私援助下,通過全區260多萬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在這短短的50年裡使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
  •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和平解放後,在中央政府的努力下,西藏結束了內部長期混亂和紛爭,初步打破了西藏社會長期封閉停滯的局面,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出現新氣象,發生新變化。按照《十七條協議》,1951年10月解放軍入藏,1952年成立西藏軍區,擔負起保衛國家邊疆的任務。中央通過設立西藏工作委員會在拉薩及各地建立分支機構並開展工作。
  • 讓西藏社會發展更具可持續性的公共政策
    在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的中遊發展農業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此外,可以鼓勵當地居民在荒地上植樹種草,讓他們更能體會到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重要性。  中國五大牧場之一就在西藏,擁有佔全國草地資源21%的8207萬公頃的自然草地,覆蓋了西藏面積的68.11%。在全國18種類型草地中,西藏有17種。因此,西藏需要好好保護草地並維持生態平衡。
  • 《西藏的現代化發展》(2001年11月)
    據不完全統計,僅噶廈(舊西藏地方政府)徵收的差稅種類就達200多種。農奴為噶廈和莊園主支的差,佔農奴戶勞動量的50%以上,高的達到70%至80%。60%以上的農牧民背負著沉重的高利貸債務。  ――等級森嚴,政治壓迫極端野蠻。舊西藏流行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將人分成三等九級,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和維護人的社會政治地位的不平等。
  • ——定西市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亮點回眸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定西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奮力前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各項事業有力推進,脫貧攻堅穩步前進,民生生活持續改善,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精準施策持續推進脫貧攻堅  作為「十三五」時期的「一號工程」,脫貧攻堅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跑全省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回望這一年,濟南主動融入、服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
  • 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讀出信心與活力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又一份靚麗成績單!3月16日,2019年常州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火熱出爐。「2019年,全市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好勢頭,大部分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標增幅保持在全省前列。一個個亮眼數據背後,烙印了常州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展示出了常州轉型發展的強大韌勁,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保障。」市統計局負責人表示。
  •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時代背景
    「十四五」時期,我國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調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續影響期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這三個百年大局相互疊加、交互作用,塑造了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錯綜複雜的時代背景。
  • 西藏林芝將打造世界生態旅遊區
    談到近年來林芝旅遊產業的發展情況,林芝地區旅遊局局長王軍興奮地說,目前,林芝已成為我區僅次於拉薩的第二大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十三五」期間,將以建設「世界生態旅遊區」為核心,把林芝建成西藏生態旅遊中心、全國旅遊目的地和西藏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的組成部分。
  • 西藏太陽能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西藏,每當夜幕降臨,廣布在西藏廣袤土地上數不清的太陽能路燈與璀璨的星空相輝映,照亮雪域的夜空,也點亮人們的生活,太陽能產品和技術應用的背後是生活在西藏這片土地上人們的選擇。世界屋脊,陽光普照。西藏,這塊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全世界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之一,有著得天獨厚的太陽能資源優勢。
  • 新中國成立70年山丹縣發展成就巡禮---霍城鎮經濟社會發展篇
    凝心聚力促發展  砥礪前行創佳績霍城鎮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 十八大以來,霍城鎮到處閃耀著亮點,一項項惠民政策相繼落實,一件件民生工程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群眾的夢想逐步變為了現實,群眾臉上滿意的笑容就是最好的佐證。
  • 統計局: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鑄輝煌 經濟發展譜新篇——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 國家統計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開啟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新時期財力的增加對我國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減小城鄉差距、切實改善民生、有效應對各類衝擊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 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的西藏記憶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 供圖中新網拉薩5月25日電 題: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的西藏記憶作者 張偉5月25日是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西藏登山隊成立60周年。
  • 印度東北部社會經濟狀況及發展趨勢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社會文化...
    印度東北部社會經濟狀況及發展趨勢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社會文化調查 任 佳 蔣昂妤 摘要: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出的一條連接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的陸上「絲綢之路」,與歷史上的南方絲綢之路是同一個走向。
  •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
    原標題: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跑全省2020●270 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50億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62%、提高10.5個百分點●23件民生實事全完成「十三五」
  • 5年近350億元資金支持助西藏發展
    據各部委、省市援藏指揮部統計數據,2016年以來,各對口支援部委、省市和企業累計籤約援藏項目在此基礎上實施的經濟援藏、智力援藏、科技援藏、企業援藏、就業援藏以及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有力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
  • 西藏民航開通航線120條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隨著近日西藏航空拉薩—紅原—綿陽航線正式開通,西藏民航開通航線數量已達120條,通航航線數量實現新的歷史性突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民航旅客出行需求驟降,2020年上半年,西藏民航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僅達到去年同期70%、60%左右。在這種形勢下,民航西藏區局積極配合西藏自治區財政廳完成2019年航線獎勵審核工作,下達西藏民航發展基金19918.1萬元,幫助航空公司渡過難關。
  • 西藏民航開通航線達120條
    中國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區管理局9月2日公布最新數據,西藏民航開通航線數量達120條,通航航線數量實現新突破。另外,通航城市60個,執飛客運和貨運航空公司共11家。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藏民航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僅達到去年同期的70%、60%左右,航空公司經營陷入困境。
  • 黃曉勇:加大石油戰略儲備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黃曉勇:加大石油戰略儲備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5月13日15:00   新華網北京5月13日電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黨委書、國際能源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教授13日做客新華網專家、學者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系列訪談第六場,就能源安全和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話題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
  • 探尋「社會保障之謎」: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辨析
    關鍵詞 社會保障;經濟發展;社會保障之謎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幾十年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從一個象徵性的制度安排演變成現代國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制度,在抵禦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團結、保障社會秩序三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保障規模的擴大,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需要重視社會保障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但是不同學者的研究結果卻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