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器官捐獻卡在「後顧之憂」上

2020-11-26 參考消息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題:別讓器官捐獻卡在「後顧之憂」上

新華社記者 羅爭光、崔靜

重慶一個小生命僅僅存活了33個小時,腎臟卻挽救了一名女士;安徽7歲的「她」捐出器官,河北7歲的「他」重獲新生……一個個案例溫暖人心,但低器官捐獻率的現實卻表明,只有消除捐獻者諸多「後顧之憂」,才能挽救更多瀕危生命。

我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1萬例。巨大供給缺口的背後,除了傳統倫理觀念的束縛,「醫學之外」的細節成為不容忽視的障礙。

首先,器官捐獻者和受捐者的隱私應得到充分尊重。按照國際慣例,對器官捐獻者、受捐者實行「雙盲」制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杜絕器官買賣,並避免雙方受到不必要的壓力和騷擾。但據報導,有捐贈者家庭被人質疑「買賣器官」,也有明星去世並捐贈角膜後信息被漫天炒作,捐受雙方家庭不勝其擾。關注器官捐獻,絕不是「窺探隱私」。

其次,在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緊缺的器官供體資源如何公正、公平地分配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一直是人們對器官捐獻的關切之一。為確保有限且珍貴的捐獻器官被合理分配利用,2013年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旨在最大限度排除人為幹預。未來,在嚴格保守捐贈人隱私的前提下,諸如供體數量、類型等諸多信息,應當進一步公開透明,便於社會監督。

愛不是單向的,受捐者要常懷感恩之心,社會也應當給予器官捐獻者家庭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對於捐獻者家庭,是否應當在設立專項器官捐獻基金的同時,建立長效機制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不要讓捐獻者家庭獻出大愛卻添新愁。

作為一項代表著現代文明和先進生命觀念的社會公益事業,人體器官捐獻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機制的完善到觀念的轉變,都非一日之功。期待全社會共同關注並盡力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讓生命接力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人體器官捐獻卡首亮廣州
    昨天,在廣州舉行的國際標準器官捐獻及分流系統聯席會議上,印有上述宣言的我國首批器官捐獻卡正式亮相。據悉,捐獻卡將首先在深圳、武漢、廣州三地發行,屆時作為捐獻器官志願者的「身份證」。  昨天亮相的器官捐獻卡由深圳、廣州、武漢三地器官捐獻服務機構聯合頒發,全稱為「國際標準化器官捐獻卡」,與銀行卡一般大小,金色的卡片正面印有呈紅色心形彩帶的器官捐贈標誌及「愛心捐獻、傳遞生命」八個大字,反面則寫著「當我離去時,願將愛留在人間」醒目字樣,並印有深圳、武漢、廣州三地的器官、眼角膜捐獻諮詢熱線以及捐獻人親筆填寫的姓名及聯繫方式、直系親屬姓名及聯繫方式。
  • 我國器官捐獻卡首度亮相
    昨天,在廣州舉行的國際標準器官捐獻及分流系統聯席會議上,印有上述宣言的我國首批器官捐獻卡正式亮相。據悉,捐獻卡將首先在深圳、武漢、廣州三地發行,屆時作為捐獻器官志願者的「身份證」。  昨天亮相的器官捐獻卡由深圳、廣州、武漢三地器官捐獻服務機構聯合頒發,全稱為「國際標準化器官捐獻卡」,與銀行卡一般大小,金色的卡片正面印有呈紅色心形彩帶的器官捐贈標誌及「愛心捐獻、傳遞生命」八個大字,反面則寫著「當我離去時,願將愛留在人間」醒目字樣,並印有深圳、武漢、廣州三地的器官、眼角膜捐獻諮詢熱線,以及捐獻人親筆填寫的姓名及聯繫方式、直系親屬姓名及聯繫方式。
  • 器官在哪③|西班牙捐獻率第一的經驗:不明確拒絕就等於同意
    西班牙關於器官捐獻的法律被媒體稱為「全世界最激進的」,這也是西班牙成為全世界捐獻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以及器官走私現象較少的重要原因。 根據西班牙器官捐獻法的規定,在西班牙,所有公民都被視為器官捐獻者,除非公民本人在生前表達了相反的意願,這種意願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進行表達。
  • 張智霖籤署器官捐獻卡,對於器官捐獻,你還有多少誤解?
    其實對於一個人死亡之後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的舉動,大家是不是都覺得是善舉,其實在前陣子的娛樂新聞裡面,我們是可以知道香港明星張智霖是向記者們透露到,自己是籤下了捐獻器官卡,這一舉動也是讓外界對他高度是讚揚,其實除了明星會有捐獻器官的意識,在我們的身邊的平常人也是會捐獻自己的器官的。
  • 法國出臺「預先默認同意」器官捐獻制度 你怎麼看?
    從2017年1月1日起,法國的器官捐獻新法正式生效。根據新規,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瑞典根據瑞典器官捐獻法,願意捐獻器官的公民可在國家器官捐獻登記冊上登記,沒有登記但對器官捐獻態度積極的人可以隨身攜帶器官捐獻卡,如果死者生前沒有作出選擇,是否捐獻器官將由死者家屬決定。
  • 加拿大是否應該補償器官捐獻者?
    在發達國家中,加拿大登記在冊的器官捐獻者數量僅處於中遊水平。9月份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了一種可能的方法————採用經濟補償的方式鼓勵器官捐獻。可惜有證據表明這種措施效果並不好。加拿大在器官捐獻領域表現平平,雖不是最差的,但也無法和其他很多國家相比。目前,加拿大人們通過利他主義的精神成為活體器官的捐獻者,並且在捐獻時不求回報。
  • 無償獻血 激活器官捐獻卡 籤捐造血幹細胞同意書 18歲少年成年日送...
    他們介紹說:「別看樊思旭年紀小,卻已經是一名『老隊員』了,3年前就加入了團隊,和大家一起做公益。」  因為年紀小,又是第一次獻血,護士建議樊思旭先獻200毫升,可他卻堅持要獻400毫升,「沒事,你看我這體格,抽吧,400!」  看著鮮血從自己手臂上汩汩流出,樊思旭笑了,他知道,這些流出的鮮血一定會幫助到某個需要幫助的人。
  • 帶上科大訊飛翻譯機解除語言上的後顧之憂
    帶上科大訊飛翻譯機解除語言上的後顧之憂 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人踏上的國外遊行程,去國外領略一下異國風情,放鬆一下心情。但是很多人到了國外才發現,原來國外遊也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首先面對的就是語言關。不懂英語根本沒有辦法和歪果仁交流。而在出發之前一臺科大訊飛翻譯機則完全不一樣了,將所有的語言交流工作交給它,可以解除後顧之憂!
  • 只需十秒,你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嗎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不僅對於自己,也對於社會,某種程度上,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念大學時也發現,醫學院的同學上解剖課,需要教學標本,但數量相對緊缺。  登記前,我給老婆發了個消息,她很支持我。可能,這不太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和觀念,但我們都認為,社會和醫學的進步,都需要每個個體的努力和付出,哪怕只有一點點。
  • 新華網:千萬別讓器官捐獻又毀在紅會手裡
    人體器官作為稀缺資源,是各方爭奪對象。地方紅會是器官捐獻的第三方機構,掌握捐獻者資源。據報導,廣東、江蘇等多地紅會存在要求醫院認捐來換取器官捐獻資源的現象,一例器官甚至要捐10萬。醫院認為紅會對捐款帳目沒有做到公開,有為自己牟利之嫌。
  • 器官捐獻志願在線登記:無年齡限制可反悔取消
    「剛才在線進行器官捐贈志願者登記了喲!」一個熱情的標題,3月19日出現在網絡上。這位高興地向世界宣布自己小小舉動的徐宏寬先生,還驕傲地展示了《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證書》截屏圖。他的登記證書編號為:X0000000000051。  第二天,全國各大媒體及網站都公布了一個消息:昨日,國內首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啟動!
  • 小鳥從窩裡掉下來,主人的做法幫老鳥解決後顧之憂!
    小鳥從窩裡掉下來,主人的做法幫老鳥解決後顧之憂!來源:萌寵一家親 原標題:小鳥從窩裡掉下來,主人的做法幫老鳥解決後顧之憂
  • 青田:氣象「楊梅險」解果農後顧之憂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倩報導 對於「嬌貴」的楊梅而言,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都會造成減產減收,氣象指數保險讓果農不再有後顧之憂。
  • 成語典故——後顧之憂(外徵內政,齊頭並進才能前進)
    安徽太湖孝文帝像在皇帝南徵離開京都時候,幾位大臣找李衝聯合控告李彪。北魏平城明堂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對李衝的死很悲憫!
  • 你是否愛吃豬身上的這個器官?裡面含有大量寄生蟲,別再嘴饞了!
    導語: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豬肉已經不是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吃的食物,現在幾乎家家戶戶每天都會吃到,都說豬渾身是寶,豬肉不但可以炒著吃,包餃子吃等,它的其他部位也十分的美味,比如豬蹄,豬耳朵,豬尾巴等等,經過人們的加工後,非常美味,受到很多美食愛好者的喜歡,但是豬身上的這個器官,大家最好儘量不要吃
  • 雞身上三個器官,免費給也別要,或是「寄生蟲」的窩,你吃過嗎?
    但是有些人也會聽說,市場上見到的肌肉大部分都屬於速成雞,42天就已經長大成熟,這裡面含有的激素非常多,都是被激素催熟的,這樣的肌肉吃了之後不利於身體健康。其實很多商家在餵養雞的時候,確實會在雞飼料當中添加一定量的激素,但是直接給雞打激素是國家不允許的,這種雞肉也被稱之為不合格產品,基本不會流通到市場上,除非是小作坊生產的雞肉,答案是否和你想的有所不同?
  • 科學家發現了「新器官」間質?別逗了,這連新發現都不算!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了「新器官」間質?別逗了,這連新發現都不算!作者:Yuki小柒編輯:明天最近幾天,以「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為主題的眾多報導忽然席捲網際網路,一度登上熱搜榜首,還迅速衍生出了「最大器官」、「經絡證據」等等說法。
  • 扶貧,解了我後顧之憂——一位腫瘤患者的內心獨白
    談及自己,宋楊成坦言,之所以心態好,是因為被納入扶貧後自己已無後顧之憂,「2016年之前,我的天空是灰濛濛的。」  在一份由日照市嵐山區人民醫院出具的診斷報告上寫著:胰腺惡性腫瘤、腹腔淋巴結繼發惡性腫瘤、大網膜繼發惡性腫瘤、肺繼發惡性腫瘤、骨繼發惡性腫瘤。  指著屋裡放著的一副拐杖和一輛輪椅,宋楊成向記者談起自己的病情。  2017年,他的病情開始惡化,在床上躺了兩年多,身體最虛弱時,瘦到60多斤。後來病情好轉,他可以藉助輪椅、拐杖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