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手記|中越邊民跨境互動①來打工的越南人

2021-01-0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1967年,波蘭裔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田野日記在他去世後被公開出版,因其中言論與他在嚴肅著作中對當地人的態度反差巨大,而引發一場關於人類學家職業倫理和研究科學性的持久爭論。相比人類學家坐在書齋中完成的民族志文本,他們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隨手記下的筆記也許能夠更真實地留存「此時此刻」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引發學術性的思考。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我們期待通過講述田野故事,使讀者在收穫新知的同時拓展日常生活經驗的邊界。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papertydc@163.com,郵件標題請註明田野地點。

「走,我們買箱啤酒,上去找越南人聊聊。」師傅一聲號令,我們到當地的小賣鋪扛了一箱啤酒送到了山腳下越南人搭建的工棚裡,想去和他們了解一些關於越南務工人員來中國工作的情況。

寨子裡開小賣部的老闆告訴我們:「我家的東西三分之一都是越南人買的,早上呢,他們會來這裡買一些早點,平時呢,豬肉、大米、煙和酒(白酒和啤酒)都會來這裡買。」

「哦喲!你們買酒給越南人喝,他們就高興了!」店老闆說。

有句話是這樣形容我們雲南山地民族的:「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會喝水就會喝酒。」因此,想要和這些少數民族打交道,不會喝酒是不行的,酒是與人交流、建立關係最有效的方法。在這裡,人們都喜歡把酒言歡。

我們計劃把一箱啤酒扛到越南務工人員搭建的工棚,與他們互相接觸,大家互相認識,按照我們做田野的套路,酒過三巡之後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信息(前提是你還沒被灌倒)。

我們一行共4人,開玩笑地說,老師是唐僧,師兄是孫悟空,師姐不情願地成了八戒,而我扮演沙和尚。我們從昆明一路南下來到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壩灑鎮湖廣寨,這是一個以瑤族為主的村寨,目的是為了完成有關「中越邊民跨境互動」的調查。

這是我第四次做田野調查工作,最開始的那種新奇感和獵奇心態已經沒有了,而且我自己就是紅河本地人,對於家鄉並不陌生、方言交流也不是問題、生活的文化環境也是我熟悉的。但第一次要去接觸來自異邦的越南人,激動的心情總是有的。

瑤族村寨全貌

紅河瑤寨中的越南人

進寨子之前,我們向當地的唐書記詢問了這些前來中國務工的越南人是什麼民族。唐書記告訴我們:「這些來中國打工的越南人是瑤族,並且這些來中國打工的越南瑤族和寨子裡的瑤族是同一個支系,他們的語言是相通的,交流不是問題。」於是我們就想能不能找到合適的人為我們充當翻譯,以便我們去採訪這些越南人。

小明是瑤族寨子裡唯一的大學生,聽說我們要去訪問越南人,主動為我們充當了翻譯,這為我們與越南人的交流減輕了不必要的麻煩。同為瑤族又是同一支系,他們之間的語言交流應該不成問題。有了小明的幫忙,我們的調查得以順利進行。

越南務工人員住在一個漆黑簡陋的工棚裡,四周和房頂都是用大塊的石棉瓦搭建起來的,房頂不是很高,走進去就可以碰到頭頂,中間吊上一個黃色的燈用於照明。

我們去拜訪他們的時候,大概是傍晚七點半左右。那個時候越南人剛剛從田裡勞作回來,正準備做飯、換洗衣物。初次見面,這些越南人都略顯害羞,一直對著我們微笑,看到我們搬了一箱啤酒進去,才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

越南人居住的工棚

剛進去的時候,幾個年輕的越南女人正忙著洗衣服和做飯。幾個越南小夥收拾他們的堂屋,擺放了桌子和板凳安排我們坐下。他們就住在香蕉林的山腳,這樣可以縮短田間勞作來回往返的距離和時間。

這些越南小夥皮膚黝黑,穿著上身短袖,手臂上可以看出由於長時間勞作而凸顯的肌肉線條。他們個子不高,最高不過一米七,但是身體素質很好,寨子裡的人告訴我們:「別看越南人一個個矮小瘦弱的,但是幹起活來力氣很大。」

在我們進行採訪的過程中,同我們交流的都是這些越南小夥,其他幾位越南婦女們都不怎麼說話,除非你問她們,才會主動與你交流,顯得很靦腆。

越南小夥與我們交流

這群來中國務工的越南人一共有8位,都是來自越南同一個寨子的,越南語叫做「man fo lang」(lang就是寨子的意思)。據他們介紹,全村大概有一千人左右,位置在紅河對岸,大概翻過一座山之後就可以找到,距離越南老街省很近的位置。

這8個人都是親戚,年齡最大的大媽有54歲,最年輕的也是20歲出頭。幾個年輕男子來中國務工已經一個月左右,而大媽和幾個年輕的婦女只來了五六天的樣子,對這裡的情況不是很熟悉。這些前來中國務工的越南人都已經結婚了,在越南有了家庭,生了孩子。其中一位越南婦女告訴我們,她最大的孩子已經有7歲了,最小的也有3歲了。越南早婚早育的現象很普遍,雖然他們看上去年齡和我們相仿,甚至比我們小几歲,但都已經是一兩個孩子的父母了。

「我們是坐船(偷渡)過來的,沒有去過中國其他地方打工,賺錢之後又偷渡回越南老家。我們來中國這邊打工,他們不會趕我們走。」這些越南人說。

中國的工資比越南高

寨子裡需要越南人來做工,幫著種香蕉、收香蕉、管理香蕉,以及種菠蘿等。據寨子裡的人跟我們介紹,以前他們會請紅河州元陽、金平等地的哈尼族、壯族來幫助他們種植香蕉,但是現在由於用工價格提高了,元陽、金平的哈尼族和壯族覺得這樣不划算,就不怎麼來這裡打工了,所以寨子裡的農戶大多僱傭了越南人來幫助他們管理香蕉林。但一般情況下,中國人不會請越南人割橡膠,因為越南人割膠的技術達不到中國這邊的要求。

越南人沒有人在中國學技術回去種香蕉,因為越南的人均土地有限,他們也沒有雄厚的資金承包土地去種香蕉。他們來這裡只是為了賺錢,增加個人收入。一般白天去做工,晚上回到棚子裡休息、洗衣、吃飯、玩手機等。

這些越南人告訴我們:「在中國這邊打工,一天有70元人民幣的收入,在越南打工大概一天賺20萬元越南盾,約合人民幣57元左右,中國的工資遠遠比我們越南要高,所以我們來這邊打工,更划算。」他們清晨上山幹活,中午回工棚吃午飯,下午又去地裡繼續勞作。

翻譯小明告訴我們:「越南人來中國的務工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中國這邊給的工資比越南高一些;二是因為中國的活計比越南多,不像越南那樣單一,在中國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

當老師問到:「你們是如何來到這裡的?」這些越南人告訴我們:「來中國務工的途徑一般是相互介紹,如果有一個越南人來中國的某個寨子,情況熟悉之後就介紹其他的越南老鄉過來中國,介紹人收取一些中介費。越南man fo lang那邊的瑤族知道中國這邊有個瑤族村寨,因此他們跟中國這邊的瑤族寨子聯繫,說我們大家想過來這邊打工。」大家都是瑤族,有親戚關係和人員往來,所以務工的越南人就經常來中國這邊務工。

老師又向他們詢問:「你們來這邊打工,會購買一些中國的商品回去越南嗎?」他們說:「一般不會購買中國的商品回越南,來中國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把錢帶回去,在越南建房、裝修、買糧食、化肥和農藥等貼補家用,自己沒有太多的閒錢去購買其他。」並且還說:「包括手機也是從越南那邊帶過來的,並不是中國產的,中國的商品太貴啦,我們買不起。」接著他們告訴我們:「以前,越南那邊的通電狀況不是很好,到了晚上都沒有電,現在條件稍微好一點了,中國人幫助越南拉了很多電線過去,現在晚上可以通電了。」

在與我們的交談過程中,越南人也感慨和羨慕中國這邊的生活。這些越南務工人員說:「中國這幾年發展得很好。我們喜歡在中國,如果有條件也想留在中國。」

正在勞作的越南工人

僱主羅女士告訴我們:「我家經常請越南人來幫忙幹活,以前紅河元陽那邊的哈尼族也會請來幫忙,但是哈尼族覺得不划算、錢給的少,最後哈尼族都到廣東打工去了,只能請越南人來幹活嘍。」

羅女士說:「相比紅河元陽的哈尼族,越南人來湖廣寨能做短期工,也可以做長期工,支付的工錢也比紅河元陽的哈尼族更便宜。」

「做短期工,我一天給他們70塊錢(人民幣),有些越南人是夫妻兩個一起過來打工,一天可以賺150元。如果是做長期工,按香蕉坨數來計算工錢,距離近的,扛一坨香蕉我一天給他們一塊錢,距離遠的,我一天給他們三到五塊錢。或者,也可以按照公斤來計算,一斤香蕉五角錢。」

據羅女士介紹,做長期工,細分活計來看,需要完成套袋、拉繩、包裝、搬運香蕉等活計,還需要管理香蕉地。「這些越南人到寨子裡務工一段時間之後,基本的種植技術就比較嫻熟了,培育出來的香蕉果形也很好,並且越南人還可以同時為幾家僱主打工,多掙幾份錢。」

農戶們的香蕉林

對越南打工者的印象

這些越南的務工人員跟農戶們的關係相處融洽。如果有空的話,越南人也會和湖廣寨的農戶們一起玩,尤其是四五十歲那一輩的人,並且越南人也會約湖廣寨的人去越南那邊玩。湖廣寨農戶辦婚嫁、紅白喜事,如果是熟悉的越南人、自家的幫工,也會邀請他們來參加。但也不是經常這樣,畢竟大部分越南人不是熟人,最多也就是僱主和僱工的關係,互相需要而已。

寨子裡的農戶對來做工的越南人也有一些負面的評價。比如,他們經常會幹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小賣鋪的老闆娘告訴我們:「電纜、銅絲、摩託車、雞鴨鵝經常被偷。寨子裡面的人我們都知道大家的秉性,就是這些越南人偷的。你辛辛苦苦養的雞,被他一口氣全部偷走、偷去賣,我們一個雞要賣五六十塊錢一隻,越南人把這些偷來的雞拿到集市上二三十塊錢就倒賣掉了,你說氣人不氣人!」。

當我們拜訪完這些來中國務工的越南人,時間已經將近晚上的八點半左右了。村幹部把我們安排在一個姓吉的農戶家住下。

尋著當天訪談到的關於越南人的線索,我們打算第二天一早去拜訪寨子裡與越南人有親戚、朋友關係的農戶,向他們了解具體的情況,為我們下一站去往越南做準備。

相關焦點

  • 中越也陷入「政冷經熱」 日媒:越南懂管控糾紛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導 外媒稱,2014年,中國和越南圍繞南海主權問題的對立尖銳化,但並未達到讓兩國經濟關係徹底冷卻的程度。這是因為在越南出現反華遊行等情況時,中國並未採取禁止部件出口等舉措,而越南方面也對反華遊行進行了制止。
  • 中越戰爭都過去了40年,為什麼越南沒動靜?原來他們丟了一樣東西
    中越戰爭都過去了40年,為什麼越南沒動靜?原來他們丟了一樣東西著名理論家楊絳說過:「所有的選擇都要付出代價,沒什麼選擇是十全十美。上世紀70年代末期,越南多番騷擾我國邊境,給我國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為了保護邊境的安危和邊民的安全,我國最終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對越南發起了反抗。我們都知道,越南只是一個地域面積很小的國家,之所以他們敢和我國作對,主要還是因為有蘇聯的幫助,上世紀70年代,由於我國和蘇聯關係的交惡,蘇聯便開始支持越南,企圖用越南來阻遏我國的發展。
  • 田野調查手記|怒江白族「剩男」:無婚可結,何來留守婦女
    相比人類學家坐在書齋中完成的民族志文本,他們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隨手記下的筆記也許能夠更真實地留存「此時此刻」的經歷和感受,進而引發學術性的思考。對於公眾而言,閱讀這些異鄉故事和記憶片段也將是一場新奇而刺激的文字旅行。由此,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開設「田野調查手記」專欄,主要刊發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田野調查手記。
  • 中越戰爭之法卡山戰役:最後活下來的戰士相擁而泣,場面感人
    中國主力部隊撤回國內後,越南的軍隊繼續在邊境上興風作浪,頻繁騷擾我國邊民,對此,中國軍民予以堅決還擊,中越邊境衝突,時間長達數十年。  向我方發射炮彈2300餘發,殘殺我國邊民,損壞邊民房屋,導致數萬群眾流離失所。  法卡山所處地勢非常重要,誰要控制住了法卡山,誰就能控制周圍數十公裡的土地,這對於維持邊境的穩定和確保邊民的正常生活顯得異常重要。  越南佔領了法卡山,給中國的邊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影響,中國就有必要對其迎頭痛擊,還我邊民安寧。
  • 凍肉走私鏈調查:中越邊境每500米設一個走私點
    重慶當地媒體2014年12月報導稱,此案的17個犯罪嫌疑人是家族式的,包括父母子女、女婿等,還包括一個越南人(在逃)。海關經過詢問得知,這批牛肉來自印度口蹄疫區,系走私進入。其後,田宇便會安排走私人員過境到芒街市與越南人共同開櫃點貨,並且同時將櫃號、數量以簡訊方式告知國內的接應者。在北崙河的另一側,走私者將準備好鐵殼船以備搬運。  5月6日,澎湃新聞記者在芒街邊境地區看到,越南一側的北崙河河岸平緩,河道最窄處僅有10米,幾乎每500米就有一個走私點。
  • 第一次邊境排雷:促進中越邊境繁榮穩定
    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 題:第一次邊境排雷:促進中越邊境繁榮穩定新華社記者梅世雄、解放軍報記者黃超2016年6月4日,雲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掃雷三隊一班下士程俊輝,在執行中越邊境第三次較大規模排雷任務時光榮犧牲
  • 德天瀑布是東南亞最大瀑布,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能買到越南商品
    德天大瀑布被譽為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位於廣西西部,歸春河上遊,距崇左市大新縣60公裡,中越邊境,它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浩蕩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邊境的界河,歸春河發源於廣西靖西縣的高山,起初它流向越南,在越南拐彎後,返回廣西大新縣。
  • 中越邊境珍稀野生動物遭烹殺 集市上現公務車(圖)
    媒體報導  多種保護動物成了盤中餐  這個集市在中越邊境3號界碑處。從昆明驅車到江城縣需9個小時,從縣城再向邊境50多公裡,便到了這本為邊民設立的貿易通道。  當地人介紹,這個集市在趕集日形成了一個自由貿易街,一半屬於中國,一半屬於越南,中越兩國邊民互相往來,而在中國境內集中了20多家餐館。一家餐館老闆介紹,這些餐館所佔的簡易平房是大約在3年前由一家開發公司建成,他們只需每月支付1000元,就可以把一整個鋪面租下來。  普洱市江城縣與越南、寮國兩國接壤,是雲南唯一與兩個國家接壤的縣城,有著「一眼望三國」的說法。
  • 田野調查:經驗與誤區
    所以筆者在與孫飛宇合作的《作為意義探究的深度訪談》一文中強調的是在訪談現場(或者說田野調查現場)的全方位的觀察,至於參與性觀察的作用——通過建立「我群關係」 和信任關係來獲取真實信息,社會學的田野調查則可以通過對某地的追蹤調查來實現。
  • 「雲發布」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實現邊民互市跨境結算全流程電子化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 實習生 餘青豔)8月27日,記者從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形成一批具有雲南特色的重大改革創新成果,比如開啟一、二級市場規範邊民互市模式,實現邊民互市跨境結算全流程電子化。
  • 中越戰爭爆發的真實原因是什麼,為何後來越南官方不再提了
    中越戰爭爆發的真實原因是什麼,為何後來越南官方不再提了   文/詩雨論歷史   三十八年前中越兩國爆發戰爭,雖然這場戰爭持續時間僅有一個多月,但是之後又因為這場戰爭所衍生出來的中越邊界衝突時有發生,一直持續了十年左右,
  • 南寧海關在中越邊境連續查獲三起走私瀕危動物及其製品大案
    這批涉案的暹羅鱷是由國內貨主在越南組織貨源,再交由通關保貨團夥利用鐵殼船經中越界河北崙河,從我國一側的非設關地碼頭偷運走私入境 掌握了走私路徑和具體時間後,海關隨即展開集中抓捕行動,現場查扣涉案運輸工具鐵殼船一艘,重型貨車2輛,抓獲涉案人員16名, 其中14名為非法入境的越南籍人員。
  • 牛津博士金山田野調查①︱與流動兒童的293天
    作為我在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項目的一部分,我於2017年8月25日至2018年6月14日在上海市金山區進行了田野調查。這篇報告是我田野調查經歷的總結,包含了我在這段時間內收集的數據以及從中獲得的初步見解。但它顯然不是一篇學術文章,一篇博士論文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分析作為基礎。
  • 帶著問號行走在「田野」中
    【田野手記】我們走訪的家庭,絕大多數都是困難程度較深的家庭,相當一部分被認為是村裡最困難的。我們發現,即使享受了低保和其他救助,他們依然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根據記者對以往資料的查詢情況,在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的監督工作中,採用「田野調查」形式應當是一次新的嘗試。到「田野」中去【田野手記】我們共走訪119個家庭,除了特意選擇的少數低保退出家庭和貧困邊緣家庭外,多數都是本村村民公認的困難程度較深的家庭。他們緣何貧困?
  • 中越戰爭為什麼會爆發,越方損失多少?越南教授用數據給出了真相
    直到2019年,越南一教授經過研究當年的歷史,用真實數據給出了真相。79年中越戰爭,越方是受害者?2019年,對於中越兩國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天,因為這是中越戰爭的四十周年紀念日,象徵著兩國"相愛相殺"的漫長輪迴。
  • 基于田野調查促進東北亞研究
    主張通過保護和培育代表性傳承人來傳承場域,並遴選富有內涵、有益身心的傳統體育項目實現創新性發展。  中央民族大學郭躍在題為《俄羅斯人在琿春的社會互動與文化適應》的發言中表示,根據作者的田野調查發現,分析在吉林琿春的俄羅斯人的生活狀況,討論相關現象及作用,進而分析交流方式對東北亞區域一體化建設的影響。
  • 魏小安談田野調查與田野工作
    深度了解老北京,也和不少老北京聊天,常常被誤認為是規劃局的,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我們這裡是不是要拆遷了?晚上回來,則是系統翻閱北京地方史志。這是我進入旅遊行業之始,後來才知道,這樣的工作方式叫做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方式是近代從西方引進的,開始在社會學和人類學領域,費孝通先生的《江村調查》和《瑤山調查》是系統採用這類方法形成成果的先驅。
  • 「趨向:社會理論、田野經驗與應用實踐」學術工作坊側記
    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口岸、邊民互市點,以及歷史進程中形成的跨越邊界的通道和走廊,使得國家對邊境地區的治理與民眾逃離控制的策略共生共存。因此,更應將邊境地區視作一個特殊的地理單元與社會文化空間,進而探討國家權力、全球及地方力量的博弈以及與之相關的邊界過程。同樣在中國西南邊境,雲南民族大學李雲霞副教授探討了中老邊境地區阿卡人的「小敘事」。
  • 技術轉移成功案例二:越南小夥「阿歡」 依靠中越太陽能科技合作...
    中國—東協技術轉移成功案例二  越南小夥「阿歡」:依靠中越太陽能科技合作摩託變豪車  越南胡志明市黃忠南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老闆大家都叫他「阿歡」),目前是越南國家較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經營範圍涉及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工程、太陽能發電、保溫材料等高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