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 6月17日消息,科學家曾對人類精子進行了深入研究,因此,目前科學家對精子中存在一種未知結構感到非常驚奇。更令人驚訝的是,該結構可能導致人們不孕、流產和先天畸形。
另一方面,科學家們一旦更好地理解這種精子結構,可能有助於開發新型治療男性不育的技術方法,並且更多地了解人類早期胚胎發育。
最新發現的精子結構是一個中心粒,是由短小微管構成的桶狀結構。之前研究人員知道精子細胞包含一個中心粒,但是最新研究證實精子中包含兩個中心粒。
然而,最新發現的中心粒與之前的精子中心粒結構略有不同,因此研究人員稱其為非典型狀。美國俄亥俄州託萊多大學生物科學系託馬爾?阿維多爾?雷斯(Tomer Avidor-Reiss)教授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項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非典型中心粒從結構上和功能上存在畸形異常,可能是一些夫婦無法正常生育的根源所在。同時,這種精子結構可能對早期懷孕和胚胎發育缺陷具有一定影響。
此前研究人員認為精子僅含有一個中心粒,如果精子與卵子結合在一起,中心粒就能自我複製。這是因為卵子並不存在中心粒,受精卵需要兩個中心粒開啟胎兒發育生長。
研究人員強調稱,中心粒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需要構建細胞骨架(用於維持細胞外形結構),並完成精確的細胞分裂。通過了解中心粒在早期生殖階段的運行機制,科學家或許能夠確定是否這些結構與任何男性不育症或者後期胚胎發育問題有關。
雷斯說:「由於母親的卵子不提供中心粒,而父親的精子只擁有一個可識別的中心粒,我們想知道受精卵的第二個中心粒來自何處。我們使用先進技術和顯微鏡發現神秘的中心粒,它之前被忽視的主要原因是完全不同於已知中心粒,從結構和蛋白質成分上完全不同。」
這並不是近期才發現人類精子具有特殊結構,今年初,研究人員宣稱在人類精子尾部發現一種神秘螺旋結構,該結構可能促進精子遊動。目前,該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6月7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卡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