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的弱精子症發病機制

2021-01-16 健康一線視頻網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組織胚胎學系劉明兮課題組與貝勒醫學院Martin M. Matzuk課題組、大阪大學Masahito Ikawa課題組等共同解析了一個精子運動調節基因TCTE1,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不孕不育困擾著15%的育齡夫婦,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健康問題。在不孕不育的發病中,約有一半來自男性,其中18%的出現了精子運動障礙,被稱為弱精子症(asthenozoospermia)。因此了解精子的運動調節過程也成為了解決男性不育的一個關鍵。  

精子的運動依賴著一種特化的纖毛結構——鞭毛。花榮和Julio M. Castaneda等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一個多物種保守的基因TCTE1,該基因位於小鼠和人保守的一個不育症關聯基因組區域,與衣藻(Chlamydomonas)鞭毛中微管連接蛋白-動力蛋白調節複合體(nexin-dynein regulatory complex, N-DRC)蛋白編碼基因DRC5序列相似。  

通過基因敲除模型研究,發現缺失了TCTE1的精子向前運動能力下降,並且隨著培養時間延長,運動障礙越發明顯。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TCTE1的缺失並不導致精子鞭毛超微結構的改變。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TCTE1的缺失改變了精子鞭毛中代謝酶的含量,降低精子ATP產生,從而影響了精子運動。結果提示TCTE1在哺乳動物中發揮著代謝調節基因的功能。該研究發現一種由代謝調節基因異常導致的新的弱精子症發病機制,為未來進一步的臨床診療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原標題:PNAS:科學家發現新的精子運動調節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重要機制
    [video: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重要機制]  在劉默芳研究組的前期研究中,他們發現小鼠PIWI(MIWI)/piRNA通過類似miRNA或siRNA的機制,在小鼠後期精子細胞中介導mRNA降解和清除。
  • 精子頭尾連接異常、尾巴畸形,專家發現弱畸精子症新致病基因
    這項新的研究被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將為更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帶來福音。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供圖精子,是男性獨有的生殖細胞,對於人類來說,它是繁衍後代的必要環節之一。然而,生活中我們卻發現因男性精子質量問題導致不孕不育、反覆流產、新生兒先天畸形的家庭並不少見。
  • 嚴重弱精症和完全無活動精子的原因是啥?
    今天帶來的是一例基因變異導致的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的病例分享。在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發現。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但是今年,科學家們利用高速3D顯微鏡首次確認了,精子是旋轉式的遊動前進的,而且鞭毛的擺動也不是對稱的,這裡是一個示意圖。
  • 整合素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
    1 LDH 發病機制  椎間盤是一種由周圍纖維環、上下軟骨終板以 及中央髓核組成的特殊結構,在緩衝及轉移脊柱負 荷、負擔脊柱所受壓力和保證脊柱活動性及穩定性 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6]。LDH 的發病機制尚不明 確,其發生發展與髓核細胞凋亡、椎間盤的基質重塑 等有關[7]。
  • 揭示出一種新的沉默印記基因機制
    在精子或卵子中關閉這些被稱作印記基因(imprinted gene, 也譯作印跡基因)的基因的一個拷貝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拷貝不被關閉,發育障礙和神經障礙就能夠產生,或者在生命後期,癌症就可能出現。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讓這些印記基因沉默的一種新方法:通過化學手段標記組蛋白。組蛋白有助讓DNA在細胞核中緊密纏繞著。
  • 揭開基因印跡之謎 科學家研究罕見遺傳病發病機制
    罹患貝克威斯—韋德曼氏症的兒童出生時體格異常大。他們非常容易患兒童腎癌和肝癌。和原始侏儒症一樣,這種症候群也出了囊胞性纖維症、血友病、家族黑蒙性白痴症等孟德爾疾病的範疇,該病緣於患兒父母體內存在異常基因組序列,並將其傳遞給後代。   恐怕還需要很多年,科學家才能讀懂原始侏儒症和貝克威斯—韋德曼氏症的運行機制。
  • 基因突變可致精子畸形!滬科學家發現不育新病因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找到男性不育新病因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男性的生育能力都在持續下降,但導致男性不育的很多原因卻並不明了。上海科學家最近解開了其中一個謎團———中科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劉默芳課題組與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課題組合作,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
  • 人造精子是誰的「福音」—新聞—科學網
    近日出版的Cell Report雜誌顯示,來自美國幹細胞生物學&再生醫學研究所和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成功地由人類皮膚製造出了精子前體細胞,這一技術的實現將使男性不育症的診斷和治療獲得新的辦法。 人造精子由來已久 關於人造精子的研究由來已久。
  • 「科研資訊」鑑別出參與人類不孕不育症發生機制的關鍵基因
    有機體組織中的大部分細胞都是通過體細胞分裂(有絲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這是一種連續的循環,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誘發這種轉變的分子機制,而控制這種轉變也是生殖醫學研究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一個問題。Kei-ichiro Ishiguro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熊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參與減數分裂的特殊蛋白質,利用質譜法,研究人員識別出了一個關鍵基因,其或許在減數分裂上扮演著開關的角色,其能標記減數分裂發生(Meiosin);Meiosin基因擁有一種非常罕見的特性,其旨在生殖腺減數分裂開始前的特定時間會被激活
  • Nat Commun:鈣在帕金森症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2018年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研究者們發現大腦中鈣的水平的上調會導致毒性物質團塊的形成,而這則是帕金森症的發病標誌。在這項由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研究中,作者發現鈣能夠介導神經末梢細胞膜微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對於大腦神經信號的傳遞,同時也影響了帕金森症發病關鍵蛋白alpha-synuclein的活性。大腦中鈣水平的過高或者alpha-synuclein蛋白水平的過高都會觸發腦細胞死亡的鏈式反應。
  • 丈夫患弱精子症女子基因晶片試管嬰兒誕下龍鳳胎
    產婦張女士35歲,曾患雙側輸卵管梗阻,丈夫患男性弱精子症。2005年生下一個唐氏症候群並伴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出生不久不幸夭折。這次張女士生產,不管對於她及其家人,還是醫護人員,都顯得格外緊張。  2011年4月,張女士來到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經過生殖醫學中心醫生檢查發現,他們夫婦雙方染色體正常,但張女士雙側輸卵管梗阻,丈夫患男性弱精子症。生殖醫學中心經過分析,決定在臨床中使用最新的「基因晶片」技術。
  • 最新發現精子中桶狀結構可能是不孕不育的根源
    網易科技訊 6月17日消息,科學家曾對人類精子進行了深入研究,因此,目前科學家對精子中存在一種未知結構感到非常驚奇。更令人驚訝的是,該結構可能導致人們不孕、流產和先天畸形。
  • 科學家發現精子中一個來源於28SrRNA的新小RNA
    5月10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生物學雜誌》(J Mol Cell Bio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張永蓮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 sequence of 28S rRNA-derived small RNAs is enriched in mature sperm and various somatic tissues and possibly
  • 危重出血性疾病發病機制新發現和關鍵治療技術的創新及推廣
    針對以上情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張曉輝教授帶領團隊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開展「危重出血性疾病發病機制新發現和關鍵治療技術的創新及推廣」研究,項目組歷時11年,對危重出血性疾病進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多項危重出血性疾病關鍵治療技術,推廣到全國超過 90 家血液中心應用,在實施與應用推廣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 ...深入理解罕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或有望幫助闡明機體胰島素產生的...
    2020年1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克塞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罕見類型的糖尿病進行研究揭示了胰島素產生的分子機制;研究者表示,揭示為何嬰兒會患上一種罕見類型的糖尿病或能闡明一種新型的生物學通路,並幫助理解胰島素產生的原理
  • 科學家在精子細胞中發現新結構,會導致不孕、流產和嬰兒出生缺陷
    科學家們在精子細胞中發現一個以前未知的令人感到驚訝的結構。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新發現的結構可能會導致女子不孕、流產和嬰兒出生缺陷。,研究人員就可以開發新的治療男性不育的方法,並了解更多關於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知識。
  • 「新發現」地中海飲食結合得舒飲食有助於延緩帕金森症發病,對女性...
    近日,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由地中海飲食(MeDi)結合得舒飲食(DASH)而催生的MIND飲食有助於延緩帕金森症發病,尤其是對女性而言。同樣,得舒飲食(DASH)最初是為了減少心血管疾病而設計的,但也被發現可以促進認知健康。儘管與地中海飲食相似,但得舒飲食還包括了堅果、瘦肉和限制糖/鈉的攝入量。
  • 人造精子卵子研製成功 有望十年內根除不育症
    中新網7月25日電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昨天,一位知名的科學家發表聲明,由於人工精子卵子的研製成功,醫學界有望在十年內根除不育症。安南託森,澳大利亞Monash生殖和生長發育學會不育症專家在倫敦的科學媒介中心說,具有生殖功能的人工精子和卵子不久將研製出來。
  • 科學家根據精子的運動規律,寫出一個神奇的數學公式
    該研究團隊可謂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雞尾酒團隊,他們發現精子的尾巴能夠創造一種律動來推動精子向前運動,也能夠以一種協調的方式將精子的頭部向後拽或是向旁邊偏轉。研究的另一部分則是流體運動分析,因為成功的受精意味著有一個精子成功地通過在流體(生物液體)中的運動到達卵細胞,那麼精子在流體中的運動就是十分關鍵的研究了,當然此類研究也比較複雜。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的光孤子波
    以加州理工學院的Kerry Vahala為首的應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光孤子波,這種波會緊隨在其它傳播的孤子波後面,就像是搭著其它波的順風車並從其它波中汲取能量。  孤子是像一個像粒子一樣的局域波:當它們穿過空間時,它們保持它們的形狀和形態,而不是像其他波一樣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