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可致精子畸形!滬科學家發現不育新病因

2020-12-05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找到男性不育新病因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男性的生育能力都在持續下降,但導致男性不育的很多原因卻並不明了。上海科學家最近解開了其中一個謎團———中科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劉默芳課題組與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課題組合作,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昨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在人體製造精子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魚精蛋白緊緊壓縮、纏繞DNA,並將DNA裝進精子頭部。這個過程一旦出錯,造出的精子會變得畸形,而且根本不會遊動,自然也沒有鑽入卵子授精的能力。Piwi基因就在這個過程裡起著重要作用。而此前,科學家對Piwi基因突變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作用幾乎一無所知。

  劉默芳課題組與計生所、第一人民醫院等合作獲得了413例患有無精、弱精症的臨床病例,發現其中3例患者Piwi基因中控制蛋白穩定性的關鍵元件發生了突變。科研人員通過複雜的實驗追蹤到了Piwi蛋白控制精子發育的過程。原來,Piwi蛋白就像一個爪鉤,可以將組蛋白泛素連結酶RNF8扣留在細胞質中。而RNF8卻是一個重要的開關,當精子細胞開始形成時,它必須進入細胞核,將原本結合在基因組DNA的組蛋白替換成魚精蛋白。魚精蛋白能夠將來自父親的遺傳物質高度摺疊,並安全存儲於精子的頭部,確保遺傳物質被高效、高保真地傳遞給後代。

  劉默芳說,她們發現,Piwi基因產生突變後,它所產生的蛋白就不會在適當的時候降解消失,「爪鉤」不消失,RNF8也就不能及時從細胞質進入細胞核,最終導致魚精蛋白無法順利將DNA緊緊壓縮進精子頭部。

  「我們在電鏡下發現,Piwi基因異常的小鼠產生的精子,頭部的DNA果然是鬆散的。而正常精子的確是一個頭部緊實的『小蝌蚪』。」劉默芳說,根據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將一段多肽放進細胞,讓Piwi蛋白沒法阻撓RNF8的行動,果然精子又恢復了正常狀態。

  她說,今後或許可以篩選出小分子化合物,研製成藥物,為治療男性不育增添途徑。雜誌審稿人一致認為該工作「非常有趣」,它揭示了調控精子變形中組蛋白—魚精蛋白交換的重要機制,回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

相關焦點

  • 男性不育的遺傳學病因——不得不重視的基因突變
    雙側輸精管缺陷雙側輸精管缺陷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種先天性畸形,是阻塞性無精子症的一個重要病因。80%先天性雙側輸精管缺陷患者中均存在CFTR基因(囊性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因子)突變,但其餘20%的致病機理尚不清楚。
  • 上海生科院等發現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HIWI蛋白泛素化修飾降解的關鍵元件D-box,發現有3例病人在此元件中存在雜合性基因突變,且發現此類突變可來源於基因自發突變,也可從母親遺傳獲得。這項研究成果首次證明Piwi基因突變可致男性不育,並為這類不育症的早期分子診斷及臨床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策略。
  • 精子頭尾連接異常、尾巴畸形,專家發現弱畸精子症新致病基因
    上海專家發現導致人類弱畸精子症的新致病基因TTC21A,將為更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帶來福音。那麼,男性的生育力究竟是由精子的哪些指標決定的呢?張鋒教授指出,精子頭部、尾部以及頭尾連接處的異常都會影響精子的遊動能力,進而有可能導致男性不育。比如,在臨床中有一種弱畸精子症,它的臨床表現為精子尾部形態異常,精子運動能力下降。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基因突變是弱畸精子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 科學家發現男性精子鞭毛形態異常及男性不育相關基因突變
    精子缺陷是男性不育的直接原因,包括精子數量減少、能動性降低和形態異常。研究表明超過80%的男性不育是由精子能動性受損引起的,而精子形態對精子移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缺陷的精子形態涉及精子頭部、頸部、中段或尾部的多種表型。其中,精子鞭毛的多發形態異常(MMAF)包括捲曲、彎曲、不規則、短或/和缺失,以及超微結構缺陷。這些因素能導致精子形態異常和活力降低。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研究人員發現男性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相關基因突變,文章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男性生育能力相關基因,基因突變將致「無精子症」
    2017年5月2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一類與男性不育直接相關的基因被發現。該基因Piwi (Hiwi)的三種突變,均會導致男性不能產生成熟的、有活力的、合格的精子,即「無精子症」,造成男性不育。該研究成果或將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轉機。
  • 基因突變與精子發育存在因果關係
    由國際著名專業學術期刊Oncogne(《癌基因》)創刊人、原主編PremReddy教授主編,美國SAGE出版集團出版發行的專業學術月刊Genes and Cancer(《基因和癌症》)1月27日正式上網發行,引起科技界廣泛關注。
  • 我科學家揭示基因致男性不育 入選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具體如下: 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男性不育是當前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Piwi基因在男性睪丸組織中呈現特異性表達,但該基因在人類精子發生及男性不育中的作用鮮為人知。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劉默芳研究組和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組合作,從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篩查發現了一類Piwi基因突變,並通過小鼠模型證明了此類突變導致雄性不育和揭示了此類突變導致雄性不育的分子機制,並基於此設計幹預策略,有效恢復了突變小鼠的精子活性。該研究首次證明了Piwi基因突變導致男性不育,並為此類男性不育症的精準醫療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策略。
  • 男性不育的遺傳原因
    精子發生障礙的遺傳因素——基因突變   科學家們估計由遺傳因素導致的精子發生障礙約佔75%,除去其中少數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還有很多患者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在以小鼠為模型開展的研究中,有400多個基因被證明是精子發生所必需的,其基因失活會導致小鼠精子不能發生或發生減少。這提示,基因變異確實能夠導致精子發生障礙。
  • ...大學曹雲霞/復旦大學張鋒團隊 鑑定新弱畸精子症致病基因CFAP58
    8月12日,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張鋒教授團隊以長文形式,再次在國際著名遺傳學期刊《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IF:10.5)上發表題為《CFAP58雙等位基因突變導致人和小鼠精子鞭毛軸絲和線粒體鞘發育異常及弱畸精子症》的研究論文,充分證明了CFAP58基因突變可疑導致男性不育和雄性小鼠不育。
  • 基因突變如何導致不育 上海科學家首次發現致病機理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劉默芳研究組與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組合作研究,經過6年的努力,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並深入揭示了其致病機理,為相關男性不育症的早期分子診斷及精準醫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 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重要機制
    PIWI/piRNA複合體通過沉默基因組中的可移動性遺傳元件,維持了生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同時還可以在轉錄後水平負調控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  為了探究這一新發現的翻譯激活機制是否的確參與了精子細胞中的基因表達,他們首先分析了小鼠精母細胞和單倍體精子細胞中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質表達,發現MIWI/piRNA靶基因受控於「轉錄-翻譯解偶聯」調控,並證明MIWI
  • 精子不安分守己,偏要鬧基因突變
    >精子不安分守己,偏要鬧基因突變2009-06-30 10:19:26出處:太平洋親子論壇作者:佚名>  精子發生的遺傳性疾病可分兩大類,一類叫染色體非等倍體性,另一類叫基因突變。第二類還包括有三種情況,即調控精子發生的特異基因突變、調控性腺發育的基因突變和體細胞常染色體基因突變。  染色體非等倍體性是指細胞染色體數量異常、不平衡或染色體結構異常。無論是性染色體非等倍體性還是常染色體非等倍體性,均可導致生精障礙,引起男性不育症。
  • 嚴重弱精症和完全無活動精子的原因是啥?
    今天帶來的是一例基因變異導致的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的病例分享。在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發現。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在我們中心複查了精液常規,顯示精子濃度小於2百萬/ml,未見活動精子。我們就給這對夫婦下了診斷。但是我們的醫生還是很敏感的,看到無活動精子,就到精液分析室問了一下,發現確實是精子尾部畸形比較明顯。會不會就是前面說的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呢?為了佐證我們的判斷,給這個患者抽了外周血,做了一個基因檢測,結果顯示該患者孟某某存在DNAH1基因的純合錯義突變,致病,遺傳自攜帶雜合突變的父母。
  • 「人造精子」有望成為重大疾病研究「加速器」
    記者從昨天舉行的第289期東方科技論壇上獲悉,中國科學家們已經利用這種「人造精子」,成功繁殖出可供基因科學家各取所需的實驗小鼠,這將大大縮短科學們尋找並驗證複雜致病基因的周期,加快對癌症等複雜疾病和人類重大出生缺陷的研究。複雜疾病和人類重大出生缺陷等是我國當前面對的主要疾病負擔,明確其病因對於早診早治至關重要。近年來,基因測序技術突飛猛進,成本大幅下降,大量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被發現。
  • 調查顯示1%男性患無精症,中科院新成果有望帶來治療轉機
    5月26日上午,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所劉默芳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男性不育患者體內,發現了一類與男性生育能力有關的基因突變——Piwi基因的D-box突變。該研究成果的論文於2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
  • 基因突變可驟減精子遊泳能力 有望開發男避孕藥
    核心提示:英國劍橋大學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從基因角度找到一種阻止精子遊泳的方法,有望在掌握一種新的男性避孕藥方面獲得關鍵性突破。 據《每日電訊》10月10日(北京時間)報導,英國劍橋大學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從基因角度找到一種阻止精子遊泳的方法
  • 首個"卵子透明帶缺失"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卵子,試管嬰兒,精子,缺失...
    原標題:首個「卵子透明帶缺失」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據《勞動報》報導: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現在全世界範圍內已出生試管嬰兒500萬例以上。昨天,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輔助生殖醫學科滕曉明研究團隊發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通過基因測序,該院成功誕生世界首個「卵子透明帶缺失」試管嬰兒。
  • 新冠肺炎可致男性不育?俄羅斯科學家做出權威解答
    【南方+12月23日訊】據俄羅斯媒體12月23日報導,諾夫哥羅德州立大學和聖彼得堡國立兒科醫科大學的俄羅斯科學家指出「重症的新冠肺炎可導致男性不育」。新冠肺炎的男性患者康復後,男性生殖細胞及其身體活動的定量指標平均下降了一半到兩倍。參與該研究的3名重症患者接受了新冠肺炎治療,在重新檢查後發現他們完全沒有生殖細胞。但是,科學家尚未弄清楚這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
  • 不育 專家教你自測睪丸是否正常
    他介紹,醫生在接診男性不育的患者時,診療的程序第一步是手診,即手觸診患者睪丸,觀察軟硬質地和大小形態;第二步是做精液常規,檢查精液是否異常;然後是做陰囊彩超,性激素6項,以及染色體等相關檢查。  睪丸病變可引起男性不育或男性性功能減退,嚴重者可引起無精症的發生。劉博士每個月的門診患者估計有400多人,因此估算,他一年就要摸4000人次的男性睪丸。
  • [男人那點事]男人在什麼時候精子質量最好
    男人的精子素質在30歲時達到最高峰,然後持續5年到35歲為止,以後則素質下降。美國科學家已發現,35歲是男性精子質量的一道分水嶺。超過此年齡段的男人,精子出現基因變異的比率大大增加,該發現可能也正是35歲以上男性生育率直線下降的最佳解釋。哪個季節的精子質量較高研究人員發現,男子精液質量的變化可能與季節有關。研究發現,畸形頭的精子多見於秋季而不是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