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曹雲霞/復旦大學張鋒團隊 鑑定新弱畸精子症致病基因CFAP58

2020-11-30 合肥在線

8月12日,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張鋒教授團隊以長文形式,再次在國際著名遺傳學期刊《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IF:10.5)上發表題為《CFAP58雙等位基因突變導致人和小鼠精子鞭毛軸絲和線粒體鞘發育異常及弱畸精子症》的研究論文,充分證明了CFAP58基因突變可疑導致男性不育和雄性小鼠不育。

21世紀以來,全球不孕不育發病率逐年升高,已影響10%至15%的育齡夫婦。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不孕不育與心血管疾病、腫瘤列為當今影響人類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其中男性不育約佔40%至50%。男性不育常表現為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精子症或者多種組合形式,弱畸精子症是其中最常見類型之一,但是目前多數患者準確的病因未明。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MMAF)是一類嚴重的弱畸精子症,由於精子尾部的多種畸形導致精子活動能力和受精能力嚴重下降。目前的研究提示MMAF的病因多數與基因變異密切相關。

該研究通過對90例漢族男性MMAF患者進行全外顯子測序和遺傳學分析,發現5例(5.6%)MMAF患者攜帶有CFAP58基因的雙等位突變。研究者利用透射電鏡技術和多種分子生物學實驗發現,CFAP58基因突變患者由於精子尾部軸絲組裝異常和中段線粒體鞘發育異常而導致精子運動功能障礙和畸形,從而引起男性不育。為了進一步檢測CFAP58在小鼠精子鞭毛髮生過程中的作用,研究團隊還利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了Cfap58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並通過相關實驗發現,Cfap58基因敲除雄性小鼠完全不育,精子尾部表現為與患者一致的短尾、卷尾等MMAF表型。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項目等的資助。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單位和第一通訊單位,曹雲霞教授和復旦大學張鋒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安醫大一附院賀小進副教授、呂明榮副教授,倪小晴博士和李強碩士研究生,以及復旦大學劉春雨博士和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楊曉玉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據悉,曹雲霞教授團隊是目前國際上研究弱畸精子症的主要團隊之一,團隊前期研究成果如無頭精子症致病基因SUN5、PMFBP1,精子鞭毛軸絲相關基因CFAP65,鞭毛纖維鞘發育相關基因FSIP2,纖毛和鞭毛組裝過程中的蛋白轉運相關基因CFAP69、TTC21A、TTC29和精子中心體相關基因DZIP1等,為男性不育的診斷、遺傳諮詢和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作者:賀小進/呂明榮     通訊員:毛麗娟

相關焦點

  • 精子頭尾連接異常、尾巴畸形,專家發現弱畸精子症新致病基因
    上海專家發現導致人類弱畸精子症的新致病基因TTC21A,將為更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帶來福音。3月28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張鋒教授課題組以「TTC21A基因缺陷導致弱畸精子症」為題,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五年影響因子10.1)在線發表了由張鋒教授、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以及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Pierre F. Ray教授共同牽頭的男性不育多中心研究成果。
  • 本月上新!點擊就看復旦家最新上架的科研成果
    上新啦!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近期又取得了數項成果和突破。小編為你整理了2020年8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來看看吧!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金鐘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藍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藍鵲生物)以及廈門大學等團隊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一種編碼SARS-CoV-2病毒樣顆粒的COVID-19 mRNA疫苗在小鼠中誘導強烈的抗病毒樣免疫反應》的研究成果。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就在兩個月前,另一款同樣基於改造及修飾患者自體造血幹細胞進行治療的基因療法已順利在我國完成一例臨床試驗。上海交通大學發現調控水稻穎殼細胞形態關鍵基因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教授薛紅衛課題組與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作研究鑑定了一個重要的微管調控蛋白OsIQD14,其通過影響微管動態變化進而調控穎殼細胞形態及種子形態。
  • 復旦大學王磊/桑慶團隊發現人類卵子成熟障礙新致病基因並探索了...
    2016年,復旦大學王磊研究團隊在NEJM上首次發現人類卵子MI期成熟阻滯為新孟德爾顯性遺傳病、發現了第一個突變基因TUBB8並闡明了機制。雖然TUBB8突變能解釋30%左右的卵子MI期阻滯患者,但仍有大量患者原因不明,表明存在其他新致病基因。
  • 男性不育的遺傳學病因——不得不重視的基因突變
    雙側輸精管缺陷雙側輸精管缺陷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種先天性畸形,是阻塞性無精子症的一個重要病因。80%先天性雙側輸精管缺陷患者中均存在CFTR基因(囊性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因子)突變,但其餘20%的致病機理尚不清楚。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降解技術新概念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不可成藥
  • 王磊/桑慶團隊發現人類卵子成熟障礙新致病基因並探索了幹預策略
    2016年,復旦大學王磊研究團隊在NEJM上首次發現人類卵子MI期成熟阻滯為新孟德爾顯性遺傳病、發現了第一個突變基因TUBB8並闡明了機制。雖然TUBB8突變能解釋30%左右的卵子MI期阻滯患者,但仍有大量患者原因不明,表明存在其他新致病基因。
  • 學術頭條:輝瑞新冠疫苗早期試驗結果積極,人類還有一個未知的祖先...
    根據她的團隊,BNT162b1是基於一種被稱為信使RNA的遺傳密碼,當它遇到新冠病毒時,幫助啟動身體的免疫反應。 實驗性新冠疫苗有效預防感染新冠的小鼠患上肺炎,由一種溫和病毒製成 近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實驗性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感染COVID-19病毒的小鼠患上肺炎。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的新概念 | 對話科學家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來自專輯細胞出版社Trends綜述生命科學Life science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
  • 復旦大學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小型基因編輯...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近期又取得了數項成果和突破。小編為你整理了2020年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醫學研究院王磊、桑慶團隊發現人類卵子成熟障礙新致病基因並探索幹預策略  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王磊和副研究員桑慶團隊聯合國內多家生殖中心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新概念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不可成藥」靶點藥物研發新技術撰寫綜述文章《降解技術的新概念》(Emerging New Concepts
  • 科學家發現原發性家族性腦鈣化症新隱性致病基因
    近日,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陳萬金、王檸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熊志奇團隊合作,發現並鑑定了MYORG是原發性家族性腦鈣化症(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Y染色體可以逃脫消失的命運,日本流行...
    8月6日發表在《遺傳學趨勢》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講述了一個名為「持久Y假說」的新理論,研究認為,Y染色體的未來是安全的,因為它攜帶著對成功進行男性減數分裂至關重要的『劊子手』基因,通過這樣做保護Y染色體不會消失。
  • 復旦大學團隊發明「分子膠水」,為亨廷頓病治療帶來新曙光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與丁澦課題組和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費義豔課題組等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開創性地提出基於自噬小體綁定化合物(ATTEC)的藥物研發原創概念,並巧妙地通過基於化合物晶片和前沿光學方法的篩選,發現了特異性降低亨廷頓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為亨廷頓病的臨床治療帶來新曙光。
  • 多學科交叉打造藥物研發新概念 復旦大學多學科團隊合作為亨廷頓病...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與丁澦課題組和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費義豔課題組等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開創性地提出基於自噬小體綁定化合物(ATTEC)的藥物研發原創概念,並巧妙地通過基於化合物晶片和前沿光學方法的篩選,發現了特異性降低亨廷頓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為亨廷頓病的臨床治療帶來新曙光。
  • 山大生殖團隊新成果:腫瘤易感基因BRCA2突變導致卵巢早衰
    3月14日,權威科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篇題為「BRCA2雙等位基因突變導致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BRCA2 in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的通訊文章,為腫瘤易感基因BRCA2突變導致卵巢早衰提供了新證據。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刊登了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題為「An emerging role for cyclic di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 and nanoRNase activities inMycoplasma bovis: Securing survival in
  • ...復旦大學董愛武團隊與麻錦彪團隊合作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
    【前沿進展】復旦大學董愛武團隊與麻錦彪團隊合作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 2020-11-2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人科學家張鋒教授團隊終獲CRISPR基因編輯專利權
    麻省理工學院張鋒教授團隊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ennifer Doudna教授團隊歷經5年的「專利權爭奪大戰」,終於在美國時間2018年9月10日塵埃落定,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
  • 復旦團隊繪製中國乳腺癌人群基因突變圖譜
    記者今天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時5年,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中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譜,並對該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地解讀與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