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的試管嬰兒技術藉助了基因晶片發揮作用,那它是把晶片植入到胚胎內嗎?8月15日上午8時,西安唐都醫院三樓8號手術室,我國第三例經基因晶片試管嬰兒龍鳳胎誕生。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奧秘。產婦張女士35歲,曾患雙側輸卵管梗阻,丈夫患男性弱精子症。2005年生下一個唐氏症候群並伴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出生不久不幸夭折。這次張女士生產,不管對於她及其家人,還是醫護人員,都顯得格外緊張。
產婦有個心願
能不能把男孩先接出來,哥哥妹妹叫著順口
進手術室前,張女士靦腆地問護士:「能不能把男孩先接出來,我想要哥哥妹妹這樣組合,叫著順口!」護士開導她說:「醫生開刀後,先摸到哪個就接哪個,其實姐姐弟弟的組合也挺好啊!」
張女士笑了。
15日上午8時30分,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王曉紅和主刀大夫肖西峰來到了手術室。一切準備就緒,肖西峰左手拿起剪刀,右手輕輕在孕婦的腹部壓了壓問:「疼不疼?」
「不疼」!
得到張女士清晰的回答之後,肖西峰開始了手術。
倆娃很健康
姐姐皮膚白些,弟弟更加活潑好動
在十多名醫生護士努力下,9時18分肖西峰右手輕輕從孕婦肚子裡取出了第一個女嬰,左手輕輕地在嬰兒的腳底拍了拍。孩子「哇」地發出了一聲清脆的哭聲。王曉紅快速走到手術臺旁,接過嬰兒,隨後用嘴咬住吸管的一頭,另一頭放在嬰兒的嘴裡,輕輕一吸,孩子口中的痰被吸出,哇哇的哭聲更加清脆響亮。
9時22分,一個男嬰也順利取出。這對龍鳳胎,女嬰重2460克,男嬰重2980克。姐姐皮膚更白皙一些,弟弟的體重要比姐姐重一些,而且更加活潑好動,兩個孩子發育正常,身體健康。
為啥用「基因晶片」技術
3次常規試管嬰兒技術助孕都失敗
手術臺上的張女士,看到這對兒女,流下了淚水。
7年前,張女士生下的缺陷兒不幸夭折。之後,張女生一直未能再孕。2010年,張女士在不同醫院進行過3次常規試管嬰兒技術助孕,都因為胚胎著床失敗或早產失敗。
2011年4月,張女士來到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經過生殖醫學中心醫生檢查發現,他們夫婦雙方染色體正常,但張女士雙側輸卵管梗阻,丈夫患男性弱精子症。生殖醫學中心經過分析,決定在臨床中使用最新的「基因晶片」技術。
去年12月,唐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為張女士在實施試管嬰兒過程中形成的7枚胚胎,運用基因晶片技術,排除了5枚染色體異常的胚胎,優選出2枚染色體正常的胚胎移植到張女士的子宮內,45天後通過B超監測,確定為雙胎妊娠。
聽聽專家解釋
「基因晶片」技術有這些奧秘
200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生物系的研究生王珺,在唐都醫院婦產科遺傳學實驗室做技術員,她成為「基因晶片」技術的執行者。
王珺說,篩選過程大內容有10多項,具體做法就是到胚胎發育第三天時,提取一個細胞,它的大小相當於一個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然後運用分子學手段,對這個細胞進行擴增,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一個小米粒的百分之一,擴增到100萬倍。然後進行雜交過濾,塗上螢光粉,經過計算機對基因晶片掃描處理,通過螢光粉的強弱反差來判斷。
一個像玻璃片一樣,尺寸為2.5cm×7cm的晶片上面有12800個位點,一次可以在基因晶片上對2個胚胎進行檢測。對一個胚胎的23對46條染色體進行DNA基因比對,可以看出幾號染色體多了或者少了。如果匹配了就是正常的,如果中間有不匹配的地方就說明有問題。
基因晶片具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同時檢測23對染色體數目異常;二、新鮮的胚胎移植,無需冷凍;三、精確度極高。
新技術如何應用
「基因晶片」技術不是適合每個人
唐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王曉紅說,基因晶片又稱DNA晶片,並不是把晶片植入胚胎裡,是指將大量探針分子固定於支持物上後與標記的樣品分子雜交,通過檢測每個探針分子的信號強度進而獲取樣品分子的數量和序列信息。
基因晶片試管嬰兒技術是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該技術能在胚胎發育到第3至5天時,一次性對其46條染色體進行篩查,排除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異常或帶有遺傳性疾病的胚胎,優選出健康胚胎放入女性子宮內。解決反覆試管嬰兒技術胚胎著床失敗、孕早期反覆自然流產或生育過染色體異常疾病患兒的患者生育問題。
對於不孕不育患者,也不是最先進的技術就是適合每一個人的。王曉紅說:「基因晶片技術適用於反覆流產,有畸形嬰兒病史的人。」
王曉紅說:「我國法律嚴禁給嬰兒做醫學性別的鑑定。張女生的胚胎裡有一男一女的胚胎非常好,按照法律規定,一般對於實行試管嬰兒的孕婦情況可以放置2-3個胚胎,我們嚴格遵守國家法律。」
這一項目從英國引進,一個基因晶片成本價在1萬元,僅這一例雙胞胎嬰兒就使用了4個基因晶片。
本報記者陳團結文/圖
知道一下
試管嬰兒的發展史
第一代試管嬰兒
在1978年由英國專家steptoe和E·dowrds定製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將精子和卵子置於體外利用各種技術使卵子受精,培養幾天後移入子宮,使女性受孕生子。
第二代試管嬰兒
第二代試管嬰兒是在1992年由比利時Palermo醫師及劉家恩博士等首次在人體成功應用卵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使試管嬰兒技術的成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三代試管嬰兒
近年來,在人工助孕與顯微操作的基礎上,胚胎著床前遺傳病診斷(PGD)開始發展並用於臨床,使不孕不育夫婦能喜得貴子。
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因女性因素導致的不孕;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因男性因素導致的不育問題;而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從生物遺傳學的角度,幫助有遺傳病的未來父母提供生育健康孩子的機會。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