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愛做夢的人情急下也會開口說夢話,當你一覺醒來,被朋友或家人提醒晚上「嘴沒閒著」的時候,有沒有心虛過?怕自己說了什麼不該說的?很遺憾,你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睡眠》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你在睡夢中的「言論」可能比醒著的時候更消極、更無理。研究人員發現,說夢話的人說「不」的次數是他們清醒時的4倍,甚至於髒字脫口而出的情況是清醒時的800多倍。
夢話更有冒犯攻擊性
為了研究夢話,法國的研究人員讓230名成年參與者連續一到兩個晚上在睡眠實驗室中「過夜」,記錄下了近900句夢話。實際上,對於經常做夢的普通人來說,說夢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屬於「小概率事件」。之所以能記錄下900句夢話,研究人員解釋道,正是因為大部分參與研究的人都有著某種特定類型的睡眠障礙,或者異態睡眠,比如夢遊、說夢話、磨牙等。
研究人員記錄下這些夜間「插曲」,為的是對其進行分析,包括是囉嗦還是沉默不語,說話的語氣如何,用詞是否禮貌,有沒有侮辱性言語。接下來,研究人員從形式和內容上將這些「言論」和日常對話相比較。結果發現,59%的睡夢言論都不知所云,甚至聽上去不像是種語言,其中就包括了喃喃自語、輕聲低語或大笑。
不能理解的暫且不提,研究人員接下來開始分析能聽懂的。令人吃驚的是,裡面有不少帶冒犯和攻擊的話:24%的夢話含有負面內容,22%的夢話裡帶有粗俗的字眼,而且近10%的夢話都含有表達「不」字含義的詞語。相比之下,當大家清醒的時候,話中帶「不」字的只佔了2.5%。
另外,髒字也是經常出現,露面概率最高的髒字甚至出現比例佔到了2.5%。要知道醒著的時候這個詞只佔了口語中的0.003%,二者相差了800多倍。總的來說,睡覺時說過的所有小短句中10%都含有不敬的言語。
夢話展示不討喜一面
為什麼大家的夢話這麼消極?這個發現可能反映了所謂的「危機模擬學說」。這個理論是對夢的功能的一種解釋,它認為夢是一種模擬機制,用來「訓練」人們為清醒時可能發生的威脅做準備,並提出了夢境的進化意義。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巴黎薩伯特慈善醫院的神經學家伊莎貝爾·阿努爾夫說,儘管研究對象都是法國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法國人比其他國家的人更粗魯。事實上,這項研究也反映了來自國外的有關夢話的趣聞軼事。如果從語言上分析,阿努爾夫說,雖然在睡覺時說的話可能更具有攻擊性,也更令人討厭,但是保留了正確的語法,也遵循了日常的談話模式,包括話語間的停頓和在一句話中使用單詞的數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綜合癲癇中心神經科睡眠與癲癇部門主管卡爾·巴齊爾並沒有參與該研究,對於研究結果,他表示,說夢話比預期的更加「複雜」。另外,他對於在睡眠所有階段都存在著「更高級的腦功能」這一觀點表示了支持。事實上,睡眠中使用的短語大部分都語法正確,表明和清醒時相同的神經系統在工作。而大量的喃喃自語表明,仍有一些運動性抑制在起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大腦在阻礙肌肉運動。
研究人員認為,大腦功能的複雜程度能夠幫助科學家更深入地了解為什麼做夢以及夢的過程。只不過,研究過程可能非本意地展現出了我們睡覺時不那麼討人喜歡的一面。陳小丹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