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裂變與核聚變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用核裂變與核聚變來解釋,我們知道核裂變是一種裂變反應,從奇蹟課程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分裂,而這種分裂卻能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到底是為何呢?在上一次我們談到了時空的本質,如果你能明白時空的本質那麼核裂變會產生大量的能量就不難理解了。
-
核裂變的由來及發展
將原子分開的過程稱為核裂變,是德國物理學家研究團隊在1938年發現的。核裂變能釋放大量能量,核電和原子彈都是對核裂變的應用。20世紀頭幾十年,微觀物理世界經歷了一次變革。此前,物理學家已經知道物質最小的組成部分是原子。他們認為原子就像撞球,光滑、無特色,且最重要的是,不可分。到20世紀30年代,物理學家對原子的形狀有了更好的認識,它們點也不像球。
-
為啥核裂變比核聚變易於控制?
原標題:為什麼核裂變易於控制而核聚變很難?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授權轉載。
-
核裂變與核聚變,秒懂!
核裂變形象點說就是原子核被轟擊炸開了,哈恩因此獲得了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發現核裂變現象,加上軸心國當時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世界最大的鈾礦,德國立馬成立了鈾俱樂部,開始研究原子彈的可行性。鏈式反應就是要讓核裂變中產生的這一堆新的中子,繼續撞擊其他鈾原子產生裂變。就像多米諾骨牌,每個鈾原子的裂變都會產生新的中子,繼續轟擊其他的鈾原子。
-
4228.關於生物核聚變核裂變的思考
2019.5.29我曾經認為核聚變只能發生在高溫環境中,核裂變只能發生在放射性元素中,生物只能在一定的常溫環境中生存,所以不存在核聚變核裂變。所謂生物環境也就是複雜化學環境,可能降低核聚變核裂變的臨界條件。人的體溫相對恆定,沒有經常性的核裂變發生,如何維持?所以,生物核聚變核裂變不能用一般條件衡量。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可以直接裂變為光子的化學元素不是很多,因此才有物質世界的相對穩定性。
-
從核裂變到可控核聚變,幾字之差卻是巨大鴻溝
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只要核反應前後有質量上的衰減,就會釋放巨大的能量,核裂變是較重的原子核分裂之後出現質量損失而產生能量,而核聚變則相反,是較為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而產生質量衰減,兩者一分一合,只是反應方式不同。 其中較容易實現的是核裂變,而核聚變就比較困難了,因此利用裂變能的核武器原子彈問世要早於利用聚變能的氫彈。
-
[思維拓展]講述-核裂變的產物及歷史
原子彈是一種利用核裂變原理製成的核武器。它是由美國最先研製成功的,具有非常強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爆炸的同時會放出強烈的核輻射,危害生物組織。 製造原子彈的材料是鈾235,它在天然鈾中只佔0.7%,其餘的佔99.3%的鈾238是製作原子彈的關鍵。1945年第一顆參與戰爭的原子彈爆炸於日本廣島(Hiroshima),時間為1945年8月6日。
-
一分鐘了解,核裂變情況,知道核能源的情況
一分鐘了解,核裂變情況,知道核能源的情況核裂變又稱核分裂,這是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的變化。裂變化只有一點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圖像鈾、釷和環等才能發生核裂變。核裂變的可以在沒有外來中子的情況下出現,這種核裂變稱為自發裂變,這是放射性衰老改變的一種,只存在於多少種較重的同位素中。不過大部分的核裂變都是一種有中子撞擊的核反應,反應物裂變成兩個或多個較小的原子核。核反應是依照中子撞擊的機制所產生,不就是依照自己發裂變化中,相對比較固定的指數衰減和半衰期特性所控制。
-
智慧使財富「核裂變」
有時候,一個創意,一個點子,一個奇謀,會促成財富的「核裂變」,甚至創造出驚世奇蹟,造就億萬富翁。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知識經濟時代,經營智慧是當今商場上最銳利的武器之一,誰擁有這個武器,誰就能無往不勝。大量生動的事實一而再地證明了這一點。
-
實現人造太陽計劃(一)——從核裂變到核聚變的原理變化及技術挑戰
在人類目前所發現的能源中,核能的能量密度是最大的,而核能的利用又分為核裂變和核聚變。利用核裂變的原理,人類製成了原子彈,利用核聚變原理,人類生產出了氫彈。從這兩種核武器所釋放出來的威力,我們就能看到核能的能量之大。通過愛因斯坦發現的質能方程E=MC我們也能計算出物質所包含的巨大能量。能順利的獲取到這個能量或許能夠永遠地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
-
核裂變的反應過程
鈾元素核裂變時還能產生更多的中子,更多的中子又去轟擊更多別的鈾元素,就形成了一觸即發的「鏈式反應」,無窮無盡也。就如同秦嬴政當時的設想,自己是秦始皇,然後他的後代一直都是皇帝,可謂是「萬古長青」。令秦嬴政沒想到的是:到了秦二世,就終止了。所以,鈾元素的「鏈式反應」,一定要可控,不然,還沒扔出去,就把自己先炸了。
-
看看核裂變,再看看核聚變,終於知道二者區別
核聚變與核裂變原理相反,是兩個很輕的核撞到一塊然後合併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從而釋放巨大能量。核裂變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核聚變是萬物歸宗合而為一。
-
核裂變還是核聚變
其次核裂變是一個自動的無限進行的反應,一旦開始裂變了,它就不停自己就開始裂變了,你不用維持它的反應條件。但是核裂變也有它的問題,首先它也是一個有限的能源,現在探明的儲量大概500萬噸都不到。第二個就是它很危險。一旦洩露了對人們就是致命的。2011年日本福島核洩漏,讓人們至今談核色變。另外就是它的核廢料的處理,因為核裂變的廢料它是有放射性的,它可以放射好幾百年好幾千年。
-
核聚變和核裂變對比,核聚變優勢頗多,為什麼核電站採用核裂變?
文/玉濁清 核聚變和核裂變對比,核聚變優勢頗多,為什麼核電站採用核裂變?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科學成果展現在人們面前,並且促進了科學的進步,同時也使整個國家都有了大方向的規定。
-
德最先發現核裂變,為何先造出核彈的是美?看美使用了啥手段
如此大威力的武器令人震撼,而發現核裂變現象的專家更是不一般,能把這種新能源應用於軍事領域,是武器發展的一大進步。美國是率先引爆原子彈的國家,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首個發現核裂變現象的卻是德國專家。1939年初,德國兩名專家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的論文,這一發現引起了很多國外科學家的重視。
-
核裂變的另一種形式:阿爾法射線,量子隧穿效應起到了關鍵作用
提到核裂變,通常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威力恐怖的原子彈或者核發電站,原子彈與和核發電站的運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利用中子去轟擊重金屬的原子核,中子的轟擊導致其原子核發生分裂並且產生中子,產生的中子接著轟擊重金屬原子核使裂變發生持續下去,核裂變反應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這是物質質量轉化為能量的一種形式
-
核裂變與核聚變是兩個相反的過程,為何都能釋放能量?
我們知道,氫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聚變,原子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裂變,核裂變與核聚變似乎是兩個相反的過程,為何都能釋放大量能量呢?平均結合能就如一個在重力作用下的小球,小球越在靠近谷底的地方越穩定,越靠近山頂越不穩定,當小球從山頂滑落到谷底時,在重力作用下勢能就會做功,在原子核中也是類似的,原子核平均核子質量降低,就會釋放能量,所以核聚變與核裂變都會釋放能量
-
她是奠基「核裂變」理論的物理學家,卻拒絕了曼哈頓計劃
這一歷史表明,邁特納和弗裡施是世界上最早從理論和實驗中知道原子核裂變可以釋放出極其巨大能量的科學家。據說邁特納將新發現告訴玻爾後,玻爾為自己錯失了良機而頓足不已:「啊,我們真蠢呀!」當時玻爾是如此的激動,幾乎耽誤了他前往美國的輪船。到美國後,玻爾把消息告訴了芝加哥大學的恩利克·費米 (Enrico Fermi) 。隨後,1942 年費米就在美國建立了世界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
-
日本擁有核裂變鈽29.5噸 近一年消耗量幾乎為零
原標題:日本擁有核裂變鈽29.5噸 近一年消耗量幾乎為零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內閤府11日向原子能委員會提交報告,截至2012年底,日本在國內外擁有29.5噸核裂變鈽,與上年的29.6噸相比基本持平。2012年大部分的核電站停止運轉,鈽熱發電所用的鈽鈾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消耗量未有增加。
-
一文讀懂核裂變和核聚變,它們有什麼不同
然而,這種鈾-236是不穩定的,會分裂成碎片,給我們核裂變。更妙的是,它還能產生額外的中子來分解更多的鈾。當然,我們也可以用鈽和釷來做。 但核聚變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必須讓兩個帶正電的原子核足夠靠近來讓它們融合。而帶正電的原子相互排斥。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有超高的原子能才能使這些東西發生核聚變。高能粒子就是問題所在。這就是為什麼核聚變是還是困難的,而裂變相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