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裂變與核聚變是兩個相反的過程,為何都能釋放能量?

2020-10-18 艾伯史密斯

核裂變與核聚變釋放能量,是以鐵-56為分界線的,鐵-56的比平均結合能最低,是所有原子核中最穩定的。


我們知道,氫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聚變,原子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裂變,核裂變與核聚變似乎是兩個相反的過程,為何都能釋放大量能量呢?

其中的原理與原子核的構成有關,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把質子和中子束縛在一起的力叫做強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是四種基本力中最強的,強度是電磁相互作用的137倍,是萬有引力相互作用的10^39倍。

我們來想像這麼一個過程,兩個天體因為萬有引力相互吸引而繞行,如果我們要把兩個天體分開,就需要藉助外力的作用使其相互遠離,這個過程需要輸入能量來克服引力勢能,所以兩個天體靠得越遠引力勢能越大。

我們可以類比原子核內的情況,以氦-4為例,質子和中子通過強力結合在一起,如果我們要把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完全分開,就需要輸入能量,說明質子和中子在完全分開的情況下,整體具有的能量更高。

反過來說,質子和中子相互結合時就會釋放能量,氫元素聚變為氦元素就屬於這種情況,由於強相互作用很強,所以強力變化導致的能量釋放也高,強力比電磁力強137倍,自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無法與核反應相比較。

於是核聚變就能釋放巨大的能量,但是要引發核聚變並不容易,因為強力的作用範圍非常小,原子核間必須克服質子的排斥力(電磁力),使質子間的距離達到強力作用範圍後才能結合,比較直觀的辦法就是增加原子核的撞擊速度和撞擊頻率,宏觀條件就是增加溫度和壓力。

但是隨著質子數的增加,會遇到一個大問題,就是強力的作用範圍很有限,而質子間的的電磁力還在疊加,於是隨著核子(質子和中子)數的增加,強力的作用在減弱,原子核反而變得不穩定,最後甚至無法形成穩定的原子核,其中的臨界線就是鐵-56。

於是小於鐵的原子,聚變會釋放能量,而高於鐵的原子,裂變也會釋放能量,但是重原子核內的強相互作用沒有輕原子核內的強,所以裂變釋放的能量沒有聚變高。

在物理學中,我們用結合能來表示把不同原子核分解為質子和中子時,需要輸入能量的大小,顯然核子數越多結合能也越高。

真正反應原子核穩定性的是平均結合能,也就是結合能與核子數的比值,原子核的平均結合能越高,原子核就越穩定,平均結合能越低,原子核就更容易發生聚變或者裂變,由於質量和能量是等效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用核子平均質量來描述。

平均結合能就如一個在重力作用下的小球,小球越在靠近谷底的地方越穩定,越靠近山頂越不穩定,當小球從山頂滑落到谷底時,在重力作用下勢能就會做功,在原子核中也是類似的,原子核平均核子質量降低,就會釋放能量,所以核聚變與核裂變都會釋放能量。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核聚變與核裂變是兩個完全相反的過程,為什麼都會釋放能量?
    這將導致:(1)鐵以下的原子,聚變會釋放能量;(2)鐵以上的原子,裂變會釋放能量;核子質量原子一般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平均核子質量降低,虧損的質量將以能量形式釋放;(2)比鐵大的元素,發生裂變,平均核子質量也降低,虧損的質量也以能量形式釋放;(3)圖像上還可以看出,氫核的平均核子質量,大於重元素的平均核子質量,所以聚變虧損的質量大於裂變虧損的質量,釋放的能量自然就更高;
  • 核裂變與核聚變,秒懂!
    1938年哈恩(1879-1968)發現用中子轟擊鈾235,這回核素可不是小範圍波動了,會生成兩個元素鋇和氪,和3個中子,並釋放大量能量。這就不是衰變了,就是核裂變。這些重原子在中子轟擊下會炸開成兩個更輕的原子,如碘、銫、鍶,和一堆中子。但這兩個更輕的原子和一堆中子加起來都沒有重原子重。因為過程中會損失質量,這些虧損的質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出光和熱。
  • 核裂變與核聚變
    曾經有兄弟這樣問過我們,你不是說在這個宇宙能量就是愛嗎,為何有的時候仇恨,痛苦也能給人帶來動力跟能量?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用核裂變與核聚變來解釋,我們知道核裂變是一種裂變反應,從奇蹟課程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分裂,而這種分裂卻能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到底是為何呢?
  • 實現人造太陽計劃(一)——從核裂變到核聚變的原理變化及技術挑戰
    在人類目前所發現的能源中,核能的能量密度是最大的,而核能的利用又分為核裂變和核聚變。利用核裂變的原理,人類製成了原子彈,利用核聚變原理,人類生產出了氫彈。從這兩種核武器所釋放出來的威力,我們就能看到核能的能量之大。通過愛因斯坦發現的質能方程E=MC我們也能計算出物質所包含的巨大能量。能順利的獲取到這個能量或許能夠永遠地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
  • 從核裂變到可控核聚變,幾字之差卻是巨大鴻溝
    核能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核裂變、核聚變和核衰變,其中能為人類提供大量能量的是裂變能和聚變能。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只要核反應前後有質量上的衰減,就會釋放巨大的能量,核裂變是較重的原子核分裂之後出現質量損失而產生能量,而核聚變則相反,是較為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而產生質量衰減,兩者一分一合,只是反應方式不同。
  • 看看核裂變,再看看核聚變,終於知道二者區別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繁衍了500萬年之久,幾乎把陸地上能掏到的能源都給掏盡了,現在又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浩瀚的海洋深處!但海洋資源再豐富也會有個度,人類不「自救」不找到新出路,未來要面臨的還是無解的死局!而核能似乎是破解死局的有利武器!
  • 核聚變和核裂變對比,核聚變優勢頗多,為什麼核電站採用核裂變?
    文/玉濁清 核聚變和核裂變對比,核聚變優勢頗多,為什麼核電站採用核裂變?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科學成果展現在人們面前,並且促進了科學的進步,同時也使整個國家都有了大方向的規定。
  • 2020高考核聚變和核裂變的知識點
    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  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核聚變燃料可來源於海水和一些輕核,所以核聚變燃料是無窮無盡的。 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  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可控核聚變,以期望利用核聚變來發電,核聚變可能成為未來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就是典型的核聚變。
  • 永續動力—核聚變
    核聚變(nuclear fusion),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核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
  • 一文讀懂核裂變和核聚變,它們有什麼不同
    少量的質量可以給我們提供大量的能量。我們能用從質量變化中得到的能量做什麼?很明顯,我們可以用就這些能量加熱水並產生蒸汽。是的,這通常就是這些反應堆所做的——它們產生蒸汽來帶動渦輪機發電。 上面的例子研究了當我們把東西拆開時質量的變化。當我們把氫和氘(就是氫加上一個額外的中子)結合在一起時,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 核裂變VS核聚變
    核裂變反應        在自然界中,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釷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個中子以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兩個到三個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別的原子核接著發生核裂變並使過程持續進行下去。
  • 核聚變與核裂變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
    人類利用核能是從核裂變開始的,從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人類第一個核反應堆開始,到後來美國轟炸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再到現在的核電站,這些都是核裂變的產物。核裂變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其實就是用中子去轟擊裂變材料的重原子核,這些重原子核被轟擊後會分裂為二到三個輕原子核,同時還會釋放出二到三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轟擊其他的重原子核,這樣一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釋放了巨大的能量,這種過程被稱為鏈式反應
  • 4228.關於生物核聚變核裂變的思考
    2019.5.29我曾經認為核聚變只能發生在高溫環境中,核裂變只能發生在放射性元素中,生物只能在一定的常溫環境中生存,所以不存在核聚變核裂變。難道不是某些化學元素裂變為光子的過程嗎?碳元素的熔點高達攝氏3727度,氫氣的燃點只有攝氏570度左右,一般燃燒現象很有可能是氫元素裂變為光子的過程。網上收集各種物質的燃點,煤油的燃點只有攝氏80度,可見碳氫化合物的燃點低於氫氣的燃點。那麼,它們的形成溫度呢?
  • 太陽那麼高強度的核聚變反應,為什麼不會失控?
    大家都知道,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和氫彈爆炸的原理有一定的相似性,為何氫彈瞬間燃爆,而太陽可以持續釋放能量呢?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概念來形容,那就是可控性。簡單來說,氫彈爆炸屬於不可控的核反應,而太陽內部的核反應屬於可控的核聚變。
  • 科技視界 | 中國距利用"核聚變能"還有多遠
    其實,核聚變並不複雜,它是指氫原子核反應時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只要聚攏兩個氫同位素原子,用壓倒性的力量把它們撞在一起;兩個原子核克服了它們之間天然的排斥力實現融合,就能發生核聚變,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是在現實中,其發生反應的條件比重原子核發生的核裂變要苛刻得多。  根據科學構想,核聚變主要有冷核聚變與熱核反應兩種方式。
  • 核聚變發電,在我們這一代人能成為現實嗎?
    為什麼需要核聚變可控核聚變一定是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核聚變是太陽和恆星的力量——通過結合氫和氦等光元素釋放大量能量
  • 這種釋放能量的方式比核聚變強幾十倍,或許是未來飛船的動力來源
    我們都知道原子彈的釋放能量的方式為核裂變,而氫彈釋放能量的方式為核聚變,就連我們在太空當中各大恆星都是利用核聚變釋放能量的。因此可見,核聚變的方式釋放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質能方程,在每一個化學反應的背後都損失著一定的質量。
  • 核聚變和核裂變都能獲得能量,能否根據這個原理造出「永動機」?
    有關核聚變和核裂變反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簡單地講就是,核聚變就是指我們把一堆輕原子用力「捏」在一起,讓它們變成更重的原子,而核裂變就是指我們用力將重原子「掰開」,讓它分裂成較輕的原子。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意味著什麼?
    核能、光能、磁能、反物質能都是人類可以長久使用的能源。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誰在哪個能源領域取得突破,誰就佔領了科技制高點,軍事制高點和航天制高點。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例,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
  • 能源歸途:核聚變
    大多數同位素的原子核都是不穩定的,會自發地放出電磁輻射或粒子,而轉變成另一種原子核,或過渡到另一種狀態。了解核裂變原子彈和當前核能發電是最為常見的核裂變應用形式。核裂變,又稱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鈾核或鈽核)分裂成2個或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的一種反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