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裂變與核聚變

2021-02-15 縈理藍圖

我是夢見花,今天我們來談談核裂變與核聚變。


曾經有兄弟這樣問過我們,你不是說在這個宇宙能量就是愛嗎,為何有的時候仇恨,痛苦也能給人帶來動力跟能量?


於這個問題我們用核裂變與核聚變來解釋,我們知道核裂變是一種裂變反應,從奇蹟課程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分裂,而這種分裂卻能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到底是為何呢?


在上一次我們談到了時空的本質,如果你能明白時空的本質那麼核裂變會產生大量的能量就不難理解了。我們說過分裂成無數個體碎片的目的是為了逃避罪疚,而這種逃避將罪疚往外推會讓你感覺到暫時的安全感,就像你會覺得罪疚在別人身上而不在自己身上,自己是清白無罪的,這樣你確實會感覺到平安,喜悅,輕鬆。但是這個平安,喜悅,輕鬆是非常渺小的。分裂所體驗到的平安,喜悅遠遠沒有合一體驗到的強烈。


這個從核裂變與核聚變中便可發現,核裂變將一個大的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小的原子核以此產生能量。這個產生能量的過程跟你將罪疚往外推產生的平安,喜悅並沒有任何的不同。然而核聚變是將許多小的原子核聚集為一個,如此產生巨大的能量。這跟你與他人合一,所產生的平安,喜悅並沒有不同。那麼你應該知道,核聚變所產生的能量要遠遠大於核裂變。那麼同理分裂將罪疚往外推所體驗到的平安喜悅,遠遠沒有你與他人合一所體驗到的平安喜悅強烈。


如此你便會明白為何仇恨,痛苦會給你來帶動力,能量的緣故了。一個人因為仇恨將另外一個人殺害會體驗到快感,一個人高高在上將所有人踩在腳下會體驗到喜悅,這跟核裂變沒有任何的不同,而分裂所體驗到的平安,喜悅僅僅只是因為你將罪疚推出去而認為自己已經平安了,然而你不可能真的平安的,你所體驗到的平安也是渺小的,因為你所推出去的罪疚仍舊還是你在體驗,萬事萬物的背後都是同一個你在扮演。


在此之前我們也談到了無形無相是完美的融為一體,是完美圓滿的愛,那麼在物理學裡也有反物質跟正物質之間發生的湮滅反應,物質完全消失完全轉換成了百分百的能量。這種湮滅反應跟你收回形象回歸無形無相有些類似,不同的是湮滅反應只是破除了物質幻象還有能量幻象。


將罪疚推來推去豈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唯有你認出罪疚並不存在,你是清白無罪的,不再遺忘,不再逃避。認出一體性的自己,你才能體驗到上主一早就給予了你的完美圓滿的愛。

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加入QQ群:奇蹟藍圖·縈理

群號:234492451

與你攜手回歸上主的懷抱。

相關焦點

  • 核裂變與核聚變,秒懂!
    核裂變形象點說就是原子核被轟擊炸開了,哈恩因此獲得了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氫彈的原理靠核聚變,就是核裂變的逆過程。原子彈的核裂變是中子轟擊在元素周期表裡靠後的重的原子,轟出兩個輕的原子和一堆中子,且反應前後有質量虧損,這部分質量轉化成能量,釋放出光和熱。
  • 核聚變和核裂變對比,核聚變優勢頗多,為什麼核電站採用核裂變?
    文/玉濁清 核聚變和核裂變對比,核聚變優勢頗多,為什麼核電站採用核裂變?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科學成果展現在人們面前,並且促進了科學的進步,同時也使整個國家都有了大方向的規定。
  • 4228.關於生物核聚變核裂變的思考
    2019.5.29我曾經認為核聚變只能發生在高溫環境中,核裂變只能發生在放射性元素中,生物只能在一定的常溫環境中生存,所以不存在核聚變核裂變。最讓我吃驚的是居然有人正在研究生物核聚變,所謂光合作用沒有隱藏光子向化學元素的轉變嗎?所謂生物環境也就是複雜化學環境,可能降低核聚變核裂變的臨界條件。人的體溫相對恆定,沒有經常性的核裂變發生,如何維持?所以,生物核聚變核裂變不能用一般條件衡量。
  • 從核裂變到可控核聚變,幾字之差卻是巨大鴻溝
    核能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核裂變、核聚變和核衰變,其中能為人類提供大量能量的是裂變能和聚變能。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只要核反應前後有質量上的衰減,就會釋放巨大的能量,核裂變是較重的原子核分裂之後出現質量損失而產生能量,而核聚變則相反,是較為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而產生質量衰減,兩者一分一合,只是反應方式不同。
  • 看看核裂變,再看看核聚變,終於知道二者區別
    核能的利用主要有核裂變、核聚變和核衰變三種形式!核衰變基本是自發性的,不需要給體系提供額外的能量,與前兩者有很大不同!核裂變目前是人類利用核能的主要形式,從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人類首個核反應堆開始,到後來美國轟炸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再到現在的核電站,這些都是核裂變的產物。
  • 實現人造太陽計劃(一)——從核裂變到核聚變的原理變化及技術挑戰
    在人類目前所發現的能源中,核能的能量密度是最大的,而核能的利用又分為核裂變和核聚變。利用核裂變的原理,人類製成了原子彈,利用核聚變原理,人類生產出了氫彈。從這兩種核武器所釋放出來的威力,我們就能看到核能的能量之大。通過愛因斯坦發現的質能方程E=MC我們也能計算出物質所包含的巨大能量。能順利的獲取到這個能量或許能夠永遠地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
  • 核裂變還是核聚變
    後來人們又發明了核能,核能分兩種,一種是核裂變,一種是核聚變。核裂變其實好處是很多的,首先就是它的效率非常高,而且技術難度不高,現在已經大範圍使用了。比如核電站,核動力潛艇等等。其次核裂變是一個自動的無限進行的反應,一旦開始裂變了,它就不停自己就開始裂變了,你不用維持它的反應條件。
  • 核裂變與核聚變是兩個相反的過程,為何都能釋放能量?
    核裂變與核聚變釋放能量,是以鐵-56為分界線的,鐵-56的比平均結合能最低,是所有原子核中最穩定的。我們知道,氫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聚變,原子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裂變,核裂變與核聚變似乎是兩個相反的過程,為何都能釋放大量能量呢?
  • 一文讀懂核裂變和核聚變,它們有什麼不同
    太陽發出的就是是典型的聚變能量,它不斷地將氫的同位素轉化為氦,發射光和熱的光譜。 所以,分裂大原子會產生能量(核裂變),結合小原子也會產生能量(核聚變)。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是裂變反應的3-4倍。
  • 核裂變VS核聚變
    原子核在發生核裂變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稱為原子核能,1千克鈾-235完全裂變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爆炸時釋放的能量,也相當於2700噸標準煤完全燃燒釋放出的能量。原子彈爆炸實驗  核裂變是1938年發現的,但核裂變的研究成果第一個用途是被用於製造威力巨大的原子武器——原子彈。
  • 磁場約束核聚變—託克馬克裝置
    在通電的時候託卡馬克的內部會產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的溫度,以達到核聚變的目的。相比其他方式的受控核聚變,託卡馬克擁有不少優勢。2006年9月28日,中國耗時8年、耗資2億元人民幣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而成的新一代熱核聚變裝置EAST首次成功完成放電實驗,獲得電流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EAST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成並真正運行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早在1933年,即發現核裂變現象五年前,人類就發現了核聚變。雖然核裂變比核聚變發現得晚,但是很快就實現了核裂變爆炸。
  • 核聚變與核裂變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
    人類利用核能是從核裂變開始的,從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人類第一個核反應堆開始,到後來美國轟炸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再到現在的核電站,這些都是核裂變的產物。核裂變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其實就是用中子去轟擊裂變材料的重原子核,這些重原子核被轟擊後會分裂為二到三個輕原子核,同時還會釋放出二到三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轟擊其他的重原子核,這樣一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釋放了巨大的能量,這種過程被稱為鏈式反應
  • 能源歸途:核聚變
    了解核裂變原子彈和當前核能發電是最為常見的核裂變應用形式。核裂變,又稱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鈾核或鈽核)分裂成2個或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的一種反應形式。聚焦核聚變太陽之所以能發出巨大的光和熱,是因為其內部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從而釋放出大量的聚變核能。核聚變又稱「核融合」、「熱核反應」,與核裂變不一樣,它不是重原子核的分裂,而是由質量輕的原子(主要是指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在超高溫條件下,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較重的原子核(氦)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核聚變
    核反應通常分為三類:衰變、裂變、聚變。衰變一些元素的原子,特別是放射性核素是不穩定的,原子核會自己釋放出粒子,並變成另一種元素,這種現象就是衰變。衰變的應用很廣泛,例如,碳14衰變可以用於考古定年,鈷60用於輻射育種和輻射治療,鋂241用於煙霧報警器等。
  • 2020高考核聚變和核裂變的知識點
    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核聚變燃料可來源於海水和一些輕核,所以核聚變燃料是無窮無盡的。 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  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可控核聚變,以期望利用核聚變來發電,核聚變可能成為未來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就是典型的核聚變。
  • 永續動力—核聚變
    核聚變(nuclear fusion),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核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意味著什麼?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例,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那麼什麼是核能、核裂變和核聚變呢?所謂核能是指核裂變能的簡稱。它包括重核裂變與輕核聚變。重核裂變是指一個重原子核,分裂成兩個或多個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鏈式反應,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如人們所熟悉的原子彈就是利用了U_235核裂變的原理。
  • 核二三事 | 淺談核聚變
    核聚變(Nuclear Fusion),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是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將兩個較輕的核(主要是氘和氚)結合形成一個較重的核和一個較輕核(或粒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在此過程中,物質沒有守恆。因為有一部分正在聚變的原子核的物質被轉化為光子(能量)。
  • 從原子彈到核反應堆再到核聚變:未來的新能源探索
    再說說核聚變核裂變雖好,但想想如果那個控制核裂變速率的裝置發生故障,那核反應堆不又變成原子彈了嗎?雖然真實的核反應堆是有多重保險的,但想想車諾比和日本核電站爆炸這些事,不免讓我們對可控核裂變產生懷疑:到底能不能控。
  • 核聚變電站失控,會不會發生什麼災難?
    什麼是核聚變?既然要討論核聚變電站,我們就先要了解什麼是核聚變?1932年澳洲科學家馬克·歐力峰(MarkOliphant)率先發現兩個較輕的原子核可以融合為一個較重的核,並且在融合過程中產生質量虧損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