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釋放能量的方式比核聚變強幾十倍,或許是未來飛船的動力來源

2021-01-08 優秀故事講述者

我們都知道原子彈的釋放能量的方式為核裂變,而氫彈釋放能量的方式為核聚變,就連我們在太空當中各大恆星都是利用核聚變釋放能量的。因此可見,核聚變的方式釋放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質能方程,在每一個化學反應的背後都損失著一定的質量。

雖然說他們損失的質量可以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核裂變當中損失的質量大約在萬分之九左右,而在和巨變當中損失的質量為7‰。 但是有沒有一種更高效率地釋放能量的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宇宙當中,有一種釋放能量方式,它的質量和能量的轉化率為百分之百。

也就是說,如果利用這種物質製造成炸彈的話,它的威力要比氫彈還要強大好幾百倍。如果說這種物質一旦利用在軍事上,它將會是一個毀滅性武器。雖然說人類現在的科技還不足以毀滅地球,但是如果當人類真正掌握了這種技術,就真正可以輕而易舉的毀滅地球了。

那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什麼呢?就是正反物質的湮滅。我們都知道在宇宙當中存在著無限的正物質,但是同樣的科學家也證實了在宇宙當中也存在著無限的反物質。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正反物質的湮滅他們將會完全轉化為能量,也就是說,他們的轉化率為百分百。當然了,這種實驗結果只存在於實驗室當中,目前沒有任何人將它轉移到現實中來,但是相信有一天我們的科學家能夠將這種技術完全掌握,並應用到我們的失火當中。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一個人拿著一塊正物質,一個人拿著一塊反物質,當這兩物質相撞時,發生這反物質的相對湮滅,這兩塊物質就會完全的消失,消失的無影無蹤,全部以能量的方式釋放出來。是不是有一絲變戲法的感覺呢?

只不過這個戲法變得確實是有點大了,當然了,這種研究並不是利用在武器上,而是在利用在各大領域的發動機上。比如說以後的宇宙飛船,可能就會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推動,或者說我們為人類發電也會使用這種地技術,科學是武器也是利器。它可以毀滅人類,同樣也可以造福人類。還是希望我們人類能夠將所有的科學技術利用在造福人類的方向上吧。

相關焦點

  • 可控核聚變能成為未來汽車的動力來源嗎?
    可控核聚變在未來實現民用化,成為替代化石燃料的能量來源,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人類的文明想要發展到更高的水平,這一步也是必然之路。人類現在已經可以實現核聚變反應,那就是氫彈爆炸,其本質反應是氫的兩種同位素——氘和氚,發生核聚變反應。
  • 美開啟「氘—氚」核聚變研究 能量將放大500倍
    核聚變研究進入全新階段。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15日消息稱,美能源部下屬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日前在其世界最強輻射源——「Z機」(Z machine)裝置內開啟了氘—氚受控核聚變實驗。當未來氘—氚比例達到50∶50時,它所產生的能量將是現有最大能量的500倍。 受控核聚變若能成功,幾乎能使人類擺脫能源危機的困擾。
  • 核裂變與核聚變是兩個相反的過程,為何都能釋放能量?
    核裂變與核聚變釋放能量,是以鐵-56為分界線的,鐵-56的比平均結合能最低,是所有原子核中最穩定的。我們知道,氫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聚變,原子彈的爆炸原理是核裂變,核裂變與核聚變似乎是兩個相反的過程,為何都能釋放大量能量呢?
  • 未來或許存在4種宇宙飛船,人類實現其中一種,星際航行不再是夢
    未來或許存在4種宇宙飛船,人類實現其中一種,星際航行不再是夢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越加深入,我們就會對宇宙廣袤無垠充滿敬畏。人類文明相比於整個宇宙而言真的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人類文明想要得到更大的發展,只有衝破地球的束縛,進入宇宙中才有可能。
  • 原來夸克也能聚變,能量釋放比氫核聚變還大8倍,夸克彈會出現嗎
    我們都聽說過核聚變,卻很少有人聽說過夸克聚變,其實夸克聚變是比核聚變級別更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核聚變是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釋放形式,將來人類還可以通過可控核聚變實現電能供給。氫核聚變是目前人類在核物理領域中能夠做到的最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比同等質量的核裂變的能量釋放要大10倍,但是同等質量之下,夸克聚變釋放的能量要比氫核聚變還要大10倍。
  • 能量的本質是什麼?人類未來能否實現可控核聚變?
    能量是我們現代工業文明所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我們從什麼地方獲得能量,我們用能量做什麼,以及我們如何處理獲取能量後產生的廢物,這些對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的未來至關重要。然而,能量是物理學中最令人費解的物理量之一。下面就說下能量的本質,什麼是能量的「聖杯」以及核聚變的未來!能量的本質是什麼?
  • 核聚變在它面前不算啥,這種炸彈若製造出來,威力比氫彈強百餘倍
    如今我們人類的技術能夠實施的最大的能量釋放方式就是核聚變了,至於它能釋放出多大的能量?看看氫彈的威力就知道了,目前還沒有任何炸彈能與氫彈的爆炸威力相比,我們也可以再抬頭看一看我們頭頂的太陽,它也是以核聚變的方式在向外釋放能量,每秒鐘就有80多億顆廣島原子彈的爆炸能量釋放出來。
  • 反物質產生的能量是核聚變的50倍,人類能否利用這個能源?
    或許反物質可以,因為它的產能比核聚變要高50倍。電影《流浪地球》描述的是未來的人類面臨太陽演變成紅巨星的危機,為了不讓地球被逐漸膨脹的太陽給吞噬掉,人類啟動了「流浪地球」的計劃。憑藉著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他們在地球向陽的一邊安裝上了上萬臺行星發動機,正是靠著這些發動機的推動地球才能逐漸遠離太陽。
  • 掌握可控核聚變能實現什麼?能讓我們走出銀河系嗎?
    引言: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太陽能夠幾十億年如一日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究其原因就是它內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是一種比核裂變反應更高效、所需原料更少的產能方式,掌握了它能夠給人類帶來什麼呢?
  • 核聚變是不是人類在地球上唯一能讓我們離開星系的能源?
    在前幾篇文章我們說到過核聚變是獲得原子能的一種方法,通過輕核聚合而引起原子核結合能變化。核聚變所需的燃料是氘,在地球上的儲量是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核聚變沒有放射性,所以相對目前原子能利用的核裂變,更加安全和潔淨。核聚變是未來能源利用的有效方案。在這裡就不作詳細解答了!
  • 永續動力—核聚變
    核聚變(nuclear fusion),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核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
  • 中國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先世界,未來依靠核聚變能飛出太陽系嗎?
    未來的能源革命有沒有可能改變這個現狀呢?核聚變反應按照目前的科學理論,人類能夠實現的能源最高的利用是可控核聚變反應。要了解可控核聚變之前,我們就得先搞懂核聚變反應。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所謂的核聚變指的就是原子核的融合,也被稱為核融合。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證明核聚變的可行性也許要不了這麼久——我們也必須加快步伐,才能在計劃未來的能源時將核聚變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與太陽能、天然氣與核裂變等其它發電方式不同,核聚變無法先用微縮模型進行研發、再成比例地放大。核聚變在實驗階段就需要大規模開展,並且相關設備也需要花很久來準備。但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人類必須設法獲取充足、清潔的能源。如果不在核聚變這種最具前景的能源上想辦法,就未免太愚蠢了。
  • 最強能源加強500倍!美國啟動氘-氚受控核聚變
    核聚變研究進入全新階段。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15日消息稱,美能源部下屬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日前在其世界最強輻射源——「Z機」(Z machine)裝置內開啟了氘—氚受控核聚變實驗。當未來氘—氚比例達到50∶50時,它所產生的能量將是現有最大能量的500倍。
  • 聚變飛船,飛船中的戰鬥船,哦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徵服宇宙,各項性能優越的飛船是必不可少的。而隨著聚變的發展,聚變飛船成為了可能。,並釋放能量的過程。自然界中最容易實現的是氘與氚的聚變,這種反應在太陽上已經持續了50億年。可控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關於人造太陽的具體知識,與核聚變的發展史,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寫過,這裡就不具體闡述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 「核能領域」最熱門理念:稠密等離子焦點,一種廉價的核聚變方式
    由於,現已知核聚變反應所需要的物理條件通常比較極端,這是實現核聚變作為一種實用能源所面臨的首要挑戰。其中包括1億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和天文數字般高的壓力,必須保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淨能量輸出。如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做的努力主要是利用超高功率雷射和微波發生器、粒子束、巨型超導磁體系統和其他先進技術的大型昂貴實驗設施。
  • 科學家發現比核聚變還可怕的「夸克聚變」,但難以被研製成武器!
    人類目前掌握的能量釋放效率最高的方式是核聚變反應,但是核聚變和核裂變卻廣泛應用於氫彈和原子彈,成為懸在全世界民眾頭上的利劍;當然裂變反應也已經用於核電站、核電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那麼,還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能量釋放方式呢?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比核聚變威力更大的反應方式——夸克聚變。
  • 麻省理工公布SPARC核聚變進展:可達10倍能量輸出
    ▼能源是人類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核聚變可能是終極解決方案,誰能實現這個技術,意義不可估量。MIT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日前公布了一個重要進展,其SPARC核聚變項目被證明為可行的,可輸出10倍的能量。核裂變、聚變在中學物理上就學過了,前者是大核分裂成小核釋放能量,後者是小核變成大核釋放能量,太陽就是核聚變,將氫原子聚變成氦原子,每秒燃燒6.2億噸氫。這兩種技術用在武器上就是原子彈、氫彈的區別,後者的威力大了10倍不止,而用在民用領域,那就是核電站的區別,目前的核電站還是基於裂變的。
  • 人類必須放棄化學能火箭:核聚變為終極目標(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副主任約翰·格倫斯菲爾德認為人類必須研製出核聚變動力的火箭,傳統的化學能火箭不適合進行星際旅行,即便是在太陽系之內的行星際飛行,核動力火箭將提供更快的速度和強大的能量源,也可以解決登陸其他行星時所遇到的能源問題。
  • 核聚變與核裂變是兩個完全相反的過程,為什麼都會釋放能量?
    這將導致:(1)鐵以下的原子,聚變會釋放能量;(2)鐵以上的原子,裂變會釋放能量;核子質量原子一般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因為它們之間的強相互作用,會因為相對論效應(質能方程),產生額外的相對論質量。如此一來,不同原子的中子數和質子數不同,強相互作用存在差異,就會反映到核子的相對論質量上;對於每種原子的平均核子質量,就能反應每種原子的相對論質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