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再認識他久一點,便會知道,李葉飛對植物的熱愛堪稱痴迷,他曾經花費三年時間,確定一種鹿角蕨的名字,也曾經把餐盤裡的香草一份份挑出來,研究它們分別是些什麼……並非科班出身的他,無時無刻都在積累自己的植物知識,並把這些分享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植物星球」上,也由此帶動了十多萬粉絲。在杭州,他還和朋友一起經營著一塊地,種著《詩經》裡的植物,也辦著「親子農莊」,鼓勵人們周末時去種菜、認識植物。從媒體記者到植物酋長,李葉飛說,自己如今的夢想是尋回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復古植物帶給人們的樂趣。
李葉飛在英國皇家植物園。本文圖皆為 李葉飛 提供澎湃新聞:我們這個時代,像你這樣熱愛植物的年輕人並不太多。你是怎麼對植物產生興趣的?李葉飛:跟我以前的居住環境有點關係。我的老家在紹興鄉村,那裡的傳統住宅叫做臺門,是一種類似北京四合院的結構。裡面有一個大院子,院子分為兩部分,一半鋪設了石板,另一半是菜園,菜園邊往往就會種花,房門前的石凳旁也都會擺滿盆栽,總之各種盆盆罐罐都拿來種花了。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大人捨不得任何一個有用的容器,隨便什麼破臉盆啦瓦罐啦,都要拿來種花草。現在去鄉下,就不是這樣了,沒人有閒情養花種草,有空閒的人都在搓麻將。
我小時候倒是接觸過一些在當時的農村不怎麼常見的花草,第一次有人從外面帶來月月紅的時候,把全村人都驚著了,這種花竟然一種四季都開,而且花量極大,不過幾年時間,村裡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月月紅。在我小的時候,在上海工作的爺爺端回來一盆茉莉,太香了,沒想到歌曲裡唱的茉莉是確實存在的。
剛剛過季的木香花,可用來做木香花糖糕澎湃新聞:你對植物品種有偏好嗎?李葉飛:我愛畫畫,小學時候亂塗亂畫,到了初中愛上了國畫,有幾個書畫好友,其中一人有一本《芥子園畫譜》,我就照著畫。這本畫譜分山水和梅蘭竹菊,我對畫梅蘭竹菊特別有興趣,那個時候就開始在家裡種蘭和梅。紹興有種蘭的傳統,街頭偶有人賣蘭,我養過好長一陣。這一路下來,我對傳統文人所喜愛的花草更有興趣,其它植物的興趣相對淡一些,對於時興的多肉類植物幾乎零興趣。
但是,我對時髦的香草類植物有過一陣熱愛,對這些餐桌植物,比如迷迭香、百裡香、九層塔(羅勒)、香茅之類興趣濃厚。我去東南亞旅遊,在街市吃飯,常從菜裡挑出搭在裡頭的香草,試圖搞清楚這是什麼草,隨便一份泰國菜,我能將之中的香草一個個揀分出來。
澎湃新聞:對了,聽說你有個絕技,看一眼就能說出周邊花草樹木的種類,這是怎麼練成的?李葉飛:對於周邊植物的認知,我並非通過專業的學習,就是認一個識別一個,入門很難,一旦認識了十幾二十個,後面就很快了。很多同科屬植物,見過一個大概能判斷另一個。就像認人,認識了老王家的老三,見到老二也大致知道這是王家的人。我初入門有一個老師帶,在西湖邊的山水間走了大半天,一口氣記錄了幾十個植物,回來一個個認了一遍,就算是入門了,之後對植物的認識就有一個加速度。當時做了一個植物星球的微博,每見到一個,拍照,記錄,發布,堅持了好幾年,那就是我的圖文筆記。
2016年9月,李葉飛和朋友在沙漠裡種下的花棒苗。花棒的主要作用就是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根系往下扎的很深。另外它的幼嫩枝葉也可以作為駱駝和馬的飼料。澎湃新聞:你的植物星球公號也讓許多人重新認識到了周圍的花花草草,聽說現在除了做公號,你還有一些新的想法?李葉飛:植物星球最初就是我的植物筆記,微博上只能寫100來個字,配一兩張圖,正好。後來就有點不滿足於此,提出了一個很大的理想叫「讓城市農村化」,哈哈。然後我給自己定下了三個追求:植物科普、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參與珍稀植物保護。
植物科普我做的很早,現在已經很多人也都在做了,所以科普這一部分我逐漸淡化,因為從2010年到現在,該講的也都講了,我也不想重複。想要初步了解身邊植物的,翻我公號的歷史記錄,溜達一圈就入門了。
公益這塊呢,有人叫我我就參與。過去兩年一直在參與騰格里沙漠的一個鎖邊林項目。在當地新形成的生態環境下,對植被做一些調研認知。
現在的植物星球主要是實踐植物與生活的美好關係。我把科普那部分也納入在這個範疇,因為如果那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與生活沒有產生關係,是不能引起大家的興趣的。比如香草類植物,喜歡的人很多,就是因為它們與美食的關係。梅、蘭、菖蒲之類與傳統文藝有一層關係,更多是審美上的關係。這樣的植物星球會更有意思一點。
最初做植物星球的時候,真是沒什麼粉絲,倒是有幾個當時還不是朋友的朋友,在微博上呼喊,意思是「雖然小眾,但是真的很有意義」,我至今感念他們,注意當時大家都認為談植物,實在是太偏門了,那是退休老頭老太的愛好。可現在呢,十五萬粉絲,粉絲群裡大部分是年輕人,女性佔了74%。它也不那麼小眾,熱愛植物的群體在快速增長。
李葉飛在騰格里沙漠澎湃新聞:植物和生活應該有一種怎樣的美好關係?李葉飛:就是要培養知行合一的季節感,什麼時候賞什麼花、吃什麼美食、過什麼樣的日子,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並因此安排自己的生活節奏。二月天氣有些微轉暖,便知道梅花要開了,三月有杏花鬧枝頭,四月賞櫻,見紫藤開花,做點藤蘿糕吃,又見木香花也開著,加些木香花瓣入糕點,五月薔薇月季玫瑰開了,正好做玫瑰糖,再晚一點梅子也結了,就泡青梅酒。過這樣的日子,不用刻板地看書看日曆,自然就能感受到時日的流逝。
根津美術館的日本紫萁澎湃新聞:你會在旅行中刻意加入關於植物的行程嗎,甚至為了某種植物安排一次旅行?李葉飛:我的旅行很多,每年去很多地方,主線就兩條,一條是博物館、藝術館,另一條是菜市場、植物園,前一條是認識這個地方過去的生活和環境,後一條是認識這個地方現在的生活和環境。我五月打算去英國,就只在倫敦呆十天,博物館、切爾西花展和花園就是我這次旅行的全部。
上一次去英國的時候,還真有一個目的,就是去皇家植物園看世界上最小的睡蓮盧安達睡蓮,我寫過一篇文章「世界上最小的睡蓮被偷了」。只是那次去植物園,進了水生植物區,竟然沒有找到。
另外我也喜歡去日本,喜歡那些古老的寺院和庭園,一家一家走,半天一個園子,極慢。東京根津美術館的秋冬季庭院,有非常漂亮的蕨類植物,葉片細看像羽毛一樣,有紋理,有著金黃的色澤,應當是日本紫萁。
美術館的庭院,不是我們在日本寺院常見的枯山水,也不是苔蘚為地面的庭園,不是那種禪意的園子,它是一座自然的日式庭園,濃縮的山水風貌,非常富有野趣。要是五月鳶尾花開的時候,紫色的蝴蝶花在池塘和溪溝兩側盛開,應該是庭園最漂亮的季節,庭園裡應該也是擠滿了賞花的人。
佘山羊奶子,果子還沒有變紅澎湃新聞:這個季節正是春遊的好時候,針對上海周邊的植物旅行,你有什麼推薦嗎?李葉飛:如果是上海周邊的話,佘山上有一種以佘山為名的「佘山羊奶子」,以及嘉定有一個紫藤園正是時候。明年記得去世紀公園看梅花,顧村的櫻花就不用我多說了。上海植物園和辰山植物園值得常去,很難得上海有兩個植物園,還有幾個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
多說幾句佘山羊奶子,這種植物的花期是秋冬季,花沒什麼特色。它的黃金時節在四月,果子成熟了,顏色紅通通的,結得一樹都是,才好看。果子的樣子呢,像是縮小了百倍的獼猴桃,果上還留著完好的花,花瓣收縮合起來,如一個釘子。常有人上山盜挖羊奶子的樹樁,製作盆景。
澎湃新聞:你旅行時拍了許多花花草草,你個人在拍攝植物上有什麼訣竅嗎?李葉飛:拍攝花草最簡單了,沒有什麼門路,就是看到好看的,把照相機對上去咔嚓就好了。我講這個話,很多人都說我等於沒講,其實這是大實話,拍人還要看人怎麼站手怎麼擺,花草不會動,只有你人心動,對上去按快門就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