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ll觸控液晶面板市場正面臨大的成長契機

2020-11-22 電子產品世界

  近日,NPDDisplaySearch發布報告顯示,隨著具有on-cell內嵌式觸控結構的液晶面板被中低檔智慧型手機廠商採用,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的出貨量在2014年上半年已經超過2000萬片。2013年全年on-cell的出貨量僅為470萬片,這預示著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市場正面臨著成長的契機。到2018年,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的出貨量預計將達1.29億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4726.htm

  NPD DisplaySearch研究表明,具有內嵌式觸控結構的面板包括i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以及on-cell內嵌式AMOLED面板等,這3項觸控技術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的比重已經有增高的趨勢。2012年,三者的總和出貨比重約20%,到2013年提升到29%,預計2014年有機會增加到32%。

  NPD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謝忠利表示:「總的來說,具有內嵌式觸控結構的面板在出貨量上將有所增長,但其未來的增長幅度會受到蘋果和三星的影響。蘋果是i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的最大客戶,三星則是on-cell內嵌式AMOLED面板的最大客戶,兩者在技術選擇和採購份額上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至於其他手機品牌,則開始對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技術表現出興趣,特別是針對新興的中低檔智慧型手機市場。」

  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越來越成熟,產品的差異化越來越不明顯,品牌廠商不斷地尋找新的技術、培養充沛的供應鏈,希望能夠更有效地掌握成本和規格。謝忠利表示:「一些品牌廠商像是摩託羅拉、華為等都相當積極地嘗試具有內嵌式觸控結構的面板;而新興的中低檔智慧型手機市場剛好給了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一個成長的機會。


相關焦點

  • in-cell與on-cell觸控技術最新進展及應用
    預估2013年in-cell佔整體觸控面板市佔率將達10.8%、on-cell市佔率則為12.5%,合計in-cell及on-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2013年市佔率將逾23%。隨著出貨量持續成長,預估到2014年,in-cell及on-cell內嵌式觸控技術合計市佔率可能接近24.9%。
  • 臺灣觸控面板趨勢:On-cell/全貼合/新材料
    市場研究機構NPDDisplaySearch指出,主要3大觀察重點與發展趨勢包括:On-cell嵌入式液晶觸控面板發展情況、觸控面板模組全貼合(opticalbonding)需求變化,以及取代ITO的新材料量產進程等等。
  • 大尺寸觸控面板生產技術與應用趨勢
    此技術適用於1~100寸的液晶面板上,支援10點觸控以及觸控筆、雷射光筆等多樣化的應用,並獲得Windows 10觸控認證。  而在Out-cell外掛式方案中,G/G用於大於10寸的觸控產品,在更大尺寸(17寸),受限於G/G先天上結構上的厚度限制,廠商習慣以較單純的OGS(One Glass Solution)作為大尺寸觸控屏幕的解決方案。
  • 打造輕薄觸控模組 OGS/In-Cell精簡感應層結構
    【導讀】:隨著外掛式(Out-Cell)和On-Cell觸控產品大量採用投射式電容技術,擴大多點觸控的生活化應用。自此開始,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漸成市場主流,故本文僅就此一技術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做介紹。     然而,隨著外掛式(Out-Cell)和On-Cell觸控產品大量採用投射式電容技術,擴大多點觸控的生活化應用。自此開始,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漸成市場主流,故本文僅就此一技術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做介紹。
  • 新工藝新材料引發觸控面板行業質變
    大尺寸觸控面板平均每寸報價下探到1.5~1.7美元,相比目前每寸1.9~2美元的均價,降價幅度高達15%~20%。  受制於價格戰,觸控產業企業營收紛紛波動。以傳統觸控面板全球第一重鎮臺灣為例,2014年第二季臺灣觸控面板產值約為597億元新臺幣,相較於2014第一季的488億,成長了為22%;但2013第二季的668億產值相比較,則衰退了11%。
  • 什麼是In-cell及On-cell(in-cell/on-cell),將觸摸面板功能與
    觸摸面板和液晶面板的一體化包括「In-cell」方法和「On-cell」方法。In-cell是指將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On-cell是指將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間的方法。  如果能使原本外置的觸摸面板部件與液晶面板實現一體化,便有可能實現面板的薄型化和輕量化。
  • 觸控面板製程之化學二次強化的應用與製程問題討論
    前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5797.htm  隨著科技進步,觸控面板製程技術演進日新月異,對於中國而言,2012年是智慧型手機爆發年成長的一年,根據統計2012年中國手機廠商設計與製造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可望突破2億隻。
  • 全球領先的LTPS液晶面板在崑山誕生
    全球領先的全高清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在崑山誕生。9日上午,友達光電(崑山)有限公司第六代TFT-LTPS(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在崑山舉行點亮儀式,展示了在崑山生產的第一片5.5寸全高清LTPS液晶面板。此舉標誌著全球第三條、全國最大的LTPS生產線開始投產,今年10月將開始量產。
  • 深天馬研發in-cell引爆股價 觸控顯示上演三國殺
    in-cel概念令股價爆炒  in-cell技術即是指將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研究最初的設想就是面板薄型化和輕量化。得益於in-cell技術,在9月13日的發布會上,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5厚度僅7.6mm,重量112g,而iPhone4S的厚度為9.3mm,重量為140g.
  • On-cell/In-cell將成全貼合觸顯一體化終極方案|廈門天馬微電子...
    觸摸面板和液晶面板一體化包括In-cell和On-cell兩種方法。In-cell是將觸摸面板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蘋果iPhone 5因使用了In-cell技術,將厚度降低為7.6mm,比iPhone4S的9.3mm要薄出1.7mm,而On-cell是將觸摸面板嵌入到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間的方法,廣為三星手機和諾基亞Lumia旗艦系列採用,同樣降低了屏幕的厚度。
  • TCL就申請了一項名為「雙cell液晶顯示模組及電視機」的發明專利
    在前幾日的TCL引領大屏時代品鑑會上,副總裁張少勇曾表示,在大屏時代中TCL不會通過犧牲畫質來降低成本。眾所周知,當屏幕越大其畫面的細節就會越不精緻,那麼TCL是怎麼解決這一問題的呢?為此TCL就申請了一項名為「雙cell液晶顯示模組及電視機」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910241258.3),申請人為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圖1圖1是本專利提出的一種雙cell液晶顯示模組,它主要包括第一液晶面板100、第二液晶面板200以及背光模組300這三個部分。背光模組300處於該雙cell液晶顯示模組中的底層,它可以發光,主要用來提供背光源。
  • 友達崑山第6代LTPS液晶面板廠成功點亮首片5.5"FHD面板 華為傳音來站臺
    ,展示崑山廠產出的第一片5.5吋Full HD LTPS液晶面板,為友達在大陸的長期布局締造重要裡程碑。友達崑山廠擁有領先的一條龍生產優勢,製程涵蓋前段TFT array及彩色濾光片、內嵌式(in-cell)觸控、中段cell以及後段模塊等,將生產高階智慧手機面板、內嵌式觸控面板及筆記本電腦面板等產品。友達崑山廠生產的玻璃基板尺寸為1500x1850 mm(毫米),初期規劃之玻璃基板月產能為2萬5千片。
  • 液晶面板廠更青睞以Open Cell代替成品面板
    ——液晶面板廠對於電視液晶模組的出貨有不同的方式。觀察目前電視液晶面板市場,以半成品方式,也就是不安裝背光燈的Open Cell逐漸受到青睞。據了解,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多數電視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因而選擇採購不含背光板的半成品來取代面板成品。這種Open Cell,是以液晶面板、濾色鏡及偏光板等元件組裝而成的半成品。
  • 江豐電子大型液晶面板產業用濺射靶材及機臺部件項目將開工
    02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去年6月份,合肥江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大型液晶面板產業用濺射靶材及機臺部件生產項目」一期工程舉行項目開工儀式,如今,該項目投產正進入倒計時。    江豐電子董秘表示,合肥江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大型液晶面板產業用濺射靶材及機臺部件生產項目」是為就近服務公司主要客戶而設立,一期工程將建成批量生產大型液晶面板(LCD)G6、G8.5、G10.5代的靶材成品生產線和相關零部件維護及製造生產線,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
  • 這輪液晶面板價格上漲不是健康的市場周期,而是意外的疫情效應
    受到大尺寸液晶電視相對以往更為便宜、但是小尺寸漲價明顯的影響,雙十一期間70英寸以上彩電銷量翻番,55英寸及其以下產品市場佔比則下降近2成。大屏君雖然不認為中小尺寸價格上漲是消費者更多選擇大尺寸產品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均衡的終端價格波動」的確對彩電消費市場結構比有一定影響。液晶面板為何突然價格洶湧漲價的原因無外乎是「供給需求不平衡」。
  • ITO導電膜VSITO玻璃 誰是觸控市場先鋒
    觸控面板市場正隨著多樣化的應用市場而不斷成長。而市場的大幅成長,也使得觸控裝置的標準化問題更型重要。琦芯科技總經理許國誠便認為,觸控輸入設備標準化的時代已經來臨。  觸控市場成長,其重要零組件之一的ITO導電膜市場當然也跟著一枝獨秀,預期觸控面板用的透明導電膜市場將大幅成長。
  • 液晶面板怎樣切割_液晶面板切割工藝
    液晶顯示面板是液晶顯示器的重要元器件,在製造或使用液晶顯示面板時,可能會出現D規不良的液晶顯示面板以及報廢的大尺寸面板,如何將原本價值低微的不良品或報廢品改造成價格較高之良品,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將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切割成小尺寸液晶顯示面板時存在三大技術難題:   1、原液晶顯示面板中的不良玻璃切割後切口洞開存在液晶漏失;   2、切割時會切到TFT晶體,造成底部切割處迴路短路導致畫面顯示時出現線條不良;   3、原液晶顯示面板中的玻璃已帶有偏光片,切割時因有偏光片,切割刀輪無法直接接觸到玻璃表面,需要將偏光片撕除後露出玻璃方可切割,而撕除偏光片不但造成材料成本浪費
  • 觸控多元並進:GFF、on/incell三分天下
    ——儘管觸控面板產業2014年被預期仍將面臨產能供給過剩、價格看跌、競爭激烈環境,不過,就技術類型來看,2014年可能仍將延續觸控技術多元化發展格局,呈現「人人有機會」態勢、不至於由某大廠獨拿市場。
  • 二次強化技術突破 OGS觸控滿足筆電變形設計
    在高度全平面貼合技術的良率提升,以及Windows8作業系統帶動下,消費性觸控電子產品市場需求逐漸浮現,OGS觸控面板商機已在2012下半年爆發,不論大、中、小螢幕尺寸的行動裝置,產品均已大量使用OGS,但OGS面板廠獲利關鍵點在於壓低OGS模組生產成本,簡化生產製程站別數量和導入低價材料元件。
  • 液晶面板價格跌破成本線,各面板廠電視面板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
    一方面,由於液晶面板價格跌破成本線,OLED面板的價格劣勢更加突出,OLED推廣遇阻。另一方面,Micro LED和Mini LED新產品相繼推出,新技術能否挽救液晶面板的頹勢引發行業熱議。  在電視面板大尺寸化趨勢的推動下,面板廠繼續加速高世代產線的布局。例如,2018年京東方月產能為120片的在合肥投資的a-si10.5代線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