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報導 湖南大學新任校長趙躍宇前不久面對3000多名學生正式宣布,在校長任期內不以個人名義申報新的科研課題,也不再新招收研究生。他表示,自己在教學科研方面的捨棄,是希望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校管理,努力成為一名職業化的校長。「不親自帶學生,是為了帶好全校所有的學生;不做課題,是為了全校的老師能夠更好地做課題」。
對於大學校長是否應該放棄科研,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微博)指出,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大學校長應該是學術上的佼佼者,但問題是,學校的管理與做學術都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很難同時把兩方面都做好。更重要的是,校長等學校行政領導做學術,可能出現通過行政權力謀取學術利益的現象。「評價一個大學校長好壞的標準,不應該是學術做得好不好,而應該是他管理的大學的業績優劣。」那麼,在這方面美國大學的做法如何?
美國大學校長:高薪水高挑戰
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去年12月發表的一篇文章《校園內收入差距擴大》中指出,「2009年,(美國)有36位校長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上」,在該刊分析的519位大學校長中,「總報酬的中位數是385909美元」。這個數值離美國總統年薪40萬美元已相去不遠,近一半校長薪資不低於總統。
作為一份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美國大學校長高薪有其合理性。伯克利加州大學前校長克拉克·科爾曾在《大學之用》一書中寫道:「在美國,人們期望大學校長成為學生的朋友,教職員的同事,校友的可靠夥伴,站在校友們一邊的明智穩健的管理者,能幹的公眾演說家,同基金會和聯邦機構打交道的精明的談判人,同州議會交往的政治家,工業勞動及農業界的朋友,同捐助人進行交涉的富有辯才的外交家,教育的優勝者,各專門行業(尤其是法律和醫學)的支持者,新聞發言人,地道的學者,州和國家的公僕……」根據美國教育理事會2006年對3396位大學校長的調查,在《美國大學校長》(2007年版)中列出了大學校長的主要活動,其中,籌集資金預算/財政管理社區關係戰略規劃是佔去大學校長時間最多的工作內容。
校長作為大學的直接領導者,在大學組織活動中負直接領導責任,對大學的長遠規劃與發展起核心的作用,但藉助美國大學內部的權力體系,校長的權力也能得到一定製衡。美國大學校長的主要職責很明確,即籌集資金,引進高層次人才,並負責學校的戰略制定。
2009年美國校長薪酬排行榜
私立院校排序:
排序 大學 總薪酬(美元)
1 德雷塞爾大學 4,912,127
2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3,821,886
3 太平洋大學 2,357,540
4 西北大學 2,240,775
5 範德堡大學 1,890,274
6 山州立大學 1,843,746
7 倫斯勒理工學院 1,771,877
8 斯沃斯莫爾學院 1,756,293
9 耶魯大學 1,627,649
10 查普曼大學 1,542,270
數據來源:《高等教育紀事》
公立院校排序:
排序 大學 總薪酬(美元)
1 俄亥俄州立大學 1,323,911
2 德克薩斯大學系統 750,000
3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746,738
4 密西根大學系統 728,504
5 猶他大學 723,595
6 馬裡蘭大學系統 716,744
7 德拉瓦大學 698,682
8 華盛頓大學 694,697
9 中佛羅裡達大學 673,500
10 喬治梅森大學 633,631
數據來源:《高等教育紀事》
有人質疑,校長作為非營利機構的領導者,應不應該拿如此的高薪?他們究竟在做什麼樣的工作?
美國獨立大學院校協會公共信息部門有關負責人則指出,美國大學校長待遇攀升是近幾年的趨勢,而這主要是因為人才難覓。他認為:「大學校長這份工作在過去25年產生了劇烈變化。擁有必要的技能,又願意接受這個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通常是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時的工作的候選人很少。大學校長的薪水大部分是通過市場價格研究而來,反映了供求關係。高等院校必須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計劃來吸引合格的領導人。」
背景
美國大學內部的權力體系
董事會:是美國大學的最高決策和最高權力機構,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對外關係和資產財政等。董事會成員很多由校外非教育非學術人員擔任,成員的構成較為多樣化,因此決策制定時會權衡各利益群體的利弊。
評議會:是美國大學提出和制定學術政策的重要機構,由教授或以教授為主的學術人員組成,幾乎包攬了學術事務的決策權。而校長的學術權力體現在教學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學生管理等方面。
校長:是大學的權力中心,但一要對董事會負責,接受董事會的質詢任命與罷免,二要遵從評議會程序的制衡。
中國大學校長:有限的薪酬VS無限的責任
在大學建設與發展的中樞作用上,中美大學校長無異。但與美國校長為大學吸納「精兵強將」獲取充足經費的主要職責不同的是,中國的校長有著「無限」的職責:不僅是大學的法定代表人,還需全面負責本學校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主持校長辦公會議或者校務會議,負責擬訂學校發展規劃,組織教學科研活動,擬訂內部組織機構方案和人事任免,擬訂和執行年度經費預算等學校事務,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等等。
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曾在2010年「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上說,中國大學校長要管學生生活學生住宿學生食堂教師住房教職員工子女入託,這些「還必須得管」,不然可能就會出現不利於學校發展的事件,「中國的大學校長可能是最累的校長」;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也對此表示,中國大學校長「什麼事都要管」,他認為這樣「分散了我們很多精力」……
耶魯大學校長理察·萊文在《大學工作》一書「序言」中寫道:對任何一所大學的校長來說,壓倒一切的目標是,吸引和培養第一流的師生。
在他看來,大學校長是一個需要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業,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旁顧其他的事情。因此,作為美國常青藤聯盟學校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和一位學有專長的學者,理察·萊文在擔任耶魯大學校長期間沒有帶過一個研究生,也沒有掛名領銜做過一個具體的科研項目。在參加北京「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演講時,他表示,大學校長一定要具有能夠展望大學發展方向和提升大學品質的願景,能夠制定遠大而且可以實現的目標,能夠將大量時間集中在主要的行動上。作為一校之長,其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確保教授始終能夠刺激學生,確保教學工作不被忽視,確保學術研究繼續保持繁榮。因此,他放棄了學術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的管理中去。能夠在有限的職責內發揮出最大的功用,也正是大學校長含金量之所在。(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