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論解釋及其合理性

2020-12-04 中國社會科學網
目的論解釋及其合理性

2016年05月17日 10: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建會

字號

內容摘要:目的論解釋及其合理性?筵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李建會物理科學的解釋框架是因果論的或機械論的,而生物學的解釋框架除了因果論的解釋之外,還存在著功能論的或目的論的解釋。對於功能論解釋和目的論解釋,有人會認為不是科學解釋,應當從科學中清除。笛卡爾認為,終極因是不存在的,我們必須根除一切目的論語言,甚至包括在解釋比如生長和行為這樣一些生物過程以及在討論適應性結構時都應如此。生物學的這些解釋與物理學的純因果解釋的明顯不同之處在於,這些解釋都是功能性的或目的性的,而這種功能往往是出於某種目的的功能,並且這種目的依次又與某種更大的目的相聯繫。而生物學的功能論解釋和目的論解釋是以在後的功能、目的或目標解釋在先的生物過程或狀態的。

關鍵詞:伽利略;目的論解釋;物理科學;因果;生物體;功能論;目的性;神學;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李建會;發育

作者簡介:

  物理科學的解釋框架是因果論的或機械論的,而生物學的解釋框架除了因果論的解釋之外,還存在著功能論的或目的論的解釋。對於功能論解釋和目的論解釋,有人會認為不是科學解釋,應當從科學中清除。笛卡爾認為,終極因是不存在的,我們必須根除一切目的論語言,甚至包括在解釋比如生長和行為這樣一些生物過程以及在討論適應性結構時都應如此。伽利略也認為,科學研究回答的應當是「怎麼樣」的問題,而不應當是「為什麼」的問題。伽利略之後,力學開始大踏步地前進。伽利略的運動學經牛頓發展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實現了物理科學的第一次大綜合。隨後,關於聲、光、電、磁、熱的物理學以及關於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化學也發展起來。19世紀出現了物理科學的繁榮。在這個背景下,孔德曾滿懷信心地聲稱:援引目的對自然進行解釋,只不過是人類幼年時代的思維方式,這種知識僅僅處於人類知識的「神學階段」,而真正科學的知識是「實證階段」的知識。

  可是,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隨著生物學的成長和壯大,生物學家霍爾丹無可奈何而又含蓄地說:「目的論對於生物學家來說就像是他的一個情人,他離不開她,卻又不願讓人們公開看到他們在一起。」可事實上,生物學家們不再因為運用目的論的語言而感到不安,相反他們卻毫不猶豫地運用它來解釋生物學的一系列現象,呈現出一種向亞里斯多德式目的論復歸的趨勢。這可以從當代生物學文獻中明顯地看到,並提供另一種合乎自然規律的目的論解釋。只要我們打開一本生物學著作,不論是關於分子生物學的還是關於進化生物學的,生物學家在解釋一件事的存在和發生的原因時,常常說它是「為了某種目的」、「為了某種功能」、「為了某件可能發生的事」,等等。例如,他們把植物的葉面朝向太陽解釋為是為了接收更多的光能,又把接收光能解釋為是為了植物合成有機物質和貯存能量,等等。

  生物學的這些解釋與物理學的純因果解釋的明顯不同之處在於,這些解釋都是功能性的或目的性的,而這種功能往往是出於某種目的的功能,並且這種目的依次又與某種更大的目的相聯繫。這些解釋回答的是這樣的問題:「X是為了什麼?」或者根據某種過程回答:「為什麼X這樣起作用?」

  在物理學家看來,解釋一個事件就是要找到這個事件發生的原因,而原因在時間上一般都是在先的。物理科學之所以在解釋物理過程時不使用目標或功能,是因為這些目標和功能是在應當解釋的過程之後獲得的。而生物學的功能論解釋和目的論解釋是以在後的功能、目的或目標解釋在先的生物過程或狀態的。因此,生物學尋求的是生物事件的後在目標,而物理學尋求的則是物理事件的先在原因。

  生物體是由各種具有特定功能的組織、器官和系統構成的整體,在這個統一體中,生物體的各個部分相互作用,統一協作,保證了生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雅克·莫諾在《偶然性與必然性》一書中把目的性看作是生命的三大屬性之一(其他的兩大屬性分別是:自主的形態發生和繁殖的不變性)。生物學中令人驚異的目的性現象是胚胎發育。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不僅每個器官和肢體仿佛都依據一個計劃,依據一個即使在幹擾和障礙面前仍能達到的目標發育,而且組成它們的組織和細胞也以明顯的指向目標的方式分化和發育,有時甚至再生。生物學家關心的客體具有目標、目的和功能,因此,在解釋這些客體時,援引它們無疑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李建會)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進化生物學應重視目的論問題
    即,這一問題只能在宗教信仰的範圍內得到回答,而無法從科學視角給予理性解釋。在此背景下,人們關於不同物種特別是對人本性的理解帶有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直到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之後,這種局面才有所改善,不過並不徹底,體現在達爾文依然為「神學目的論」留有地盤。
  • 科學實在論與宗教的合理性——比較與反思
    在這裡我指出波普是希望他的規範性科學哲學是能證立科學的實踐是合理性的(至少大體如是),所以若他的科學哲學最終不能達成這一目的,那他的理論就有困難了。很多人循此方向批評波普,他們指出波普對歸納法的否定與科學實踐不符,因事實上科學理論的證立很多時會使用歸納法。波普若單用演繹法,很難證立科學是在逼近真理。
  • 目的論世界及其瓦解(「經典與時代」人文學科青年工作坊)
    目的論世界及其瓦解(「經典與時代」人文學科青年工作坊) 2020-11-20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論當代科學哲學動態先驗論路徑的實用主義闡釋及其超越的可能性
    這種純粹實用闡釋仍難以真正勾勒出科學進步與合理性的內在理性邏輯,只有最終回歸感性的科學實踐之中,我們才能將科學理論的結構及其相應實踐活動的一致性和同構性展現出來,進而全面揭示當代科學哲學發展的新可能性。
  • ...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的相關性以及評估定價的公允性的說明
    首鋼股份:董事會關於評估機構的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的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的相關性以及評估定價的公允性的說明 時間:2020年12月01日 09:05:35&nbsp中財網 原標題:首鋼股份:董事會關於評估機構的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的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的相關性以及評估定價的公允性的說明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關於評估機構的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的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的相關性以及評估定價的公允性的說明 北京首鋼股份
  • 闡釋學的蛻變與本體-目的論的建構
    因此甚礎本休論以分析我(親在)的生存狀態為內容,不像傳統本體論只討論各種抽象範疇的規定性及其相互關係。「基礎存在論把存在論即存在者狀態上與眾不同的存在者即此在作為課題,這樣它把自己帶到了關鍵的問題即一般存在的意義這個問題面前來了。從這種探索本身出發,結果就是:現象學描述的方法上的意義就是解釋。此在現象學具有詮釋的性質。
  • 生命有目的嗎?——生物學研究為什麼擺脫不了目的論
    中提到的,當代哲學家託馬斯·內格爾(Thomas Nagel)也陷入了困境,因為他在2012年出版的《心靈與宇宙》(Mind and Cosmos)一書中提出,我們需要用目的論的理解來解釋生命的本質及其進化。有些人認為,這種揮之不去的目的論語言表明,生物學根本不是一門真正的科學,而只是觀察和事實的集合。另一些人則認為,大自然表面上的目的性給上帝留下了空間。
  • 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之爭
    為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促進人的發展,人們在選擇確立教育目的時,必須考慮社會和人的因素。(一)社會因素1.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2.社會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二)人的因素1.教育目的的確定要依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2.教育目的的確定要符合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變化3.教育目的的確定要符合不同類別的教育對象的不同需要然而,縱觀人們對教育活動的價值選擇,歷來有不同的見解和主張
  • 從認識論到生存論——走進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
    摘要: 懷疑論作為「一種有教養的意識」,凝聚著眾多思想流派及其思想家的智慧。在認識論的視野中,人們從懷疑論在人類認識及科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和產生根源兩方面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作了充分的論證,但是人類的日常生活、科學存在及科學成功發展的事實與理性邏輯的同一性卻在實際上堅定地消解了懷疑論存在的一切合理性,從而使在認識論視野中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所作的一切努力成為徒勞。
  • 本體論及其應用(上)
    本體論最初是哲學的一個分支,處理現實世界的本質和組織。它試圖回答「什麼是存在」,「什麼屬性能夠解釋存在」等問題。亞里斯多德把本體論定義為關於存在的科學。與其他具體科學不同,這些具體科學都是研究一類事物及其相關信息,本體論研究的是「所有存在事物及其相關屬性」。這可以稱為「一般本體論」,相對應的是那些面向具體領域的各種特定本體論。
  • ──康德論歷史的目的
    ──康德論歷史的目的這種歷史觀預設了一個非決定論的觀點,故不屬于波普爾所批評的「歷史預定論」;但是就它承認人類史之可以預測,它預設了一個目的論的觀點。在《在世界公民底觀點下的普遍歷史之理念》一文中,康德提出的第一條定理便是目的論原則:「一個受造物的所有自然稟賦均註定有朝一日會有完全且合乎目的的開展。」這大致相當於「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俗語的意涵。
  • 目的論 - 顛覆傳統因果論的阿德勒心理學
    有個小故事挺有意思,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理解阿德勒著名的「目的論「。說的是有一天母親和女兒在大聲爭吵。正在這時候,電話鈴響了起來。「喂喂?「慌忙中拿起電話的母親聲音中依然帶有一絲怒氣。但是,打電話的人是女兒學校的班主任。意識到這一點後,母親的語氣馬上變得彬彬有禮了。就這樣,母親用客客氣氣的語氣交談了大約5分鐘之後掛了電話,接著又勃然變色,開始訓斥女兒。
  • 葉秀山 | 論康德「自然目的論」之意義
    人在本質上是一個自由者,以至善為自己的終極目的。在「目的論」意義上說,「道德—自由」的王國是一個單純的「目的王國」,它無需靠外在手段來實現,在這個意義上,「實踐理性」具有優越性。 關鍵詞:康德; 自然目的論; 《判斷力批判》; 普遍性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分兩個部分,其「審美判斷力批判」比「目的論判斷力批判」更為後世所看重,這種傾向,自有正當的理由。
  • 目的論
    所以阿德勒的目的論讓我始終把握住人生的主動性,並不是因為有什麼超自然力量讓我去看pornography,僅僅只是因為我有了想看的這種目的,所以我才去做了。但是我現在對porn的看法不是一種抨擊的態度,因為我看到了尼採的一句話:One does not kill by anger but by laughter.
  • 目的論pk原因論:弗洛伊德說錯了
    目的論,帶給人們更多地可能性,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目的論,會帶來更多的成長。 當你渴了,你要喝水。這就是目的論。(有點好笑,是不是)渴了就要喝水解渴,解決這個問題。誰也不會發神經去考慮為什麼渴了。弗洛伊德提出的原因論,其實我們已經知道是什麼了。就是渴了,不去找水,去找原因。但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和問題時,普遍會想到自身的原因,各種各樣的不足。而不是很簡單的去以目的為導向,考慮要做成這件事情,要怎麼做呢?顯然光去想自身的原因,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
  • 刑罰目的論-中國法院網
    它決定著刑罰體系和種類,以及刑罰的適用與執行,可以說刑罰目的是整個刑罰制度賴以建立的出發點和歸宿。(1)但是刑罰目的到底是什麼 ? 理論界可謂眾說紛紜。本文通過對中方刑法理論界對刑罰目的學說的評述,提出了刑罰目的層次論。  【關鍵詞】概念重構;評述;層次論;展望  一、刑罰目的概念之重構  刑法理論界對刑罰目的之界定有廣義和狹義說之區分。
  • 山西路橋:董事會關於評估機構的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的合理性...
    山西路橋:董事會關於評估機構的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的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相關性以及評估定價公允性的說明 時間:2020年11月25日 20:20:43&nbsp中財網 原標題:山西路橋:董事會關於評估機構的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的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相關性以及評估定價公允性的說明山西路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關於評估機構的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的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相關性以及評估定價公允性的說明 山西路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市公司」)擬發行股份購買山西省高
  • 論真理的範圍性——範圍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五,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範圍論,這就是:科學理論僅僅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才是正確的,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是不存在的。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範圍論能夠對已有理論所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作出合乎客觀事實的解釋。本文就是從範圍論的視角,對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長期爭論的科學理論的真理性問題作出自己的解釋。
  • GSEA分析合理性討論
    正是因為跟第一作者充分的溝通,才了解到為什麼當時他們的晶片數據沒有生物學重複,作者的解釋是:樣本數量的選擇根據研究的內容、目的和晶片對於文章的重要性來看。他們是從小鼠淋巴結中分離的基質細胞,從小鼠的淋巴結中獲取足夠量的基質細胞來做晶片,每組用了50隻小鼠,是個混合樣本。
  • 寧通信B:獨立董事關於評估機構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合理性、評估...
    寧通信B:獨立董事關於評估機構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的相關性及評估定價公允性的獨立意見 時間:2020年11月27日 00:52:02&nbsp中財網 原標題:寧通信B:獨立董事關於評估機構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的相關性及評估定價公允性的獨立意見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關於評估機構獨立性、評估假設前提合理性、評估方法與評估目的的相關性及評估定價公允性的獨立意見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