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論

2021-01-17 讀匠

因為我自己想要享樂,所以編造了我無法抵抗欲望這個理由。


為什麼我會這樣思考,原因僅僅在於欲望的解決可以非常簡單。pornography甚至只是假借了欲望之名,其本身根本沒有解決欲望,甚至進一步加強了欲望。


所以阿德勒的目的論讓我始終把握住人生的主動性,並不是因為有什麼超自然力量讓我去看pornography,僅僅只是因為我有了想看的這種目的,所以我才去做了。


但是我現在對porn的看法不是一種抨擊的態度,因為我看到了尼採的一句話:One does not kill by anger but by laughter. Come, let us kill the Spirit of gravity. (人們通過笑,而不是生氣消滅邪惡。)

相關焦點

  • 目的論解釋及其合理性
    目的論解釋及其合理性 2016年05月17日 10: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建會 字號 內容摘要:目的論解釋及其合理性?
  • 目的論pk原因論:弗洛伊德說錯了
    目的論,帶給人們更多地可能性,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目的論,會帶來更多的成長。 當你渴了,你要喝水。這就是目的論。(有點好笑,是不是)渴了就要喝水解渴,解決這個問題。誰也不會發神經去考慮為什麼渴了。弗洛伊德提出的原因論,其實我們已經知道是什麼了。就是渴了,不去找水,去找原因。但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和問題時,普遍會想到自身的原因,各種各樣的不足。而不是很簡單的去以目的為導向,考慮要做成這件事情,要怎麼做呢?顯然光去想自身的原因,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
  • 目的論 - 顛覆傳統因果論的阿德勒心理學
    目的論是阿德勒心理學最大的特徵之一,它明確否定「心理創傷」,主張「任何經曆本身並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 所謂的心理創傷 – 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當然,需要提醒的一點,阿德勒並不是說遭遇大的災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類的事件對人格形成毫無影響。
  • 葉秀山 | 論康德「自然目的論」之意義
    人在本質上是一個自由者,以至善為自己的終極目的。在「目的論」意義上說,「道德—自由」的王國是一個單純的「目的王國」,它無需靠外在手段來實現,在這個意義上,「實踐理性」具有優越性。 關鍵詞:康德; 自然目的論; 《判斷力批判》; 普遍性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分兩個部分,其「審美判斷力批判」比「目的論判斷力批判」更為後世所看重,這種傾向,自有正當的理由。
  • 刑罰目的論-中國法院網
    它決定著刑罰體系和種類,以及刑罰的適用與執行,可以說刑罰目的是整個刑罰制度賴以建立的出發點和歸宿。(1)但是刑罰目的到底是什麼 ? 理論界可謂眾說紛紜。本文通過對中方刑法理論界對刑罰目的學說的評述,提出了刑罰目的層次論。  【關鍵詞】概念重構;評述;層次論;展望  一、刑罰目的概念之重構  刑法理論界對刑罰目的之界定有廣義和狹義說之區分。
  • 進化生物學應重視目的論問題
    直到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之後,這種局面才有所改善,不過並不徹底,體現在達爾文依然為「神學目的論」留有地盤。在達爾文之後,進化生物學家邁爾(Ernst Walter Mayr)徹底清算了神學目的論,提出「生物學目的論」或「經驗目的論」,並以此作為進化生物學的哲學基礎。然而,進化生物學屬於經驗科學,經驗科學的哲學基礎是非經驗的,因此,要說明進化生物學的哲學基礎問題,我們不得不回到康德的先驗目的論。
  • 原因論和目的論,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種是「原因論」,可以這樣理解,任何事情都要找個原因。比如說,我剛才生氣,對某人發了一次火。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對方做事情或者說話的時候,實在是不像話,我早就忍了很長時間了。也可能是因為自己喝醉了發火。也可能就是自己性格火爆,管不住自己,等等原因。
  • 闡釋學的蛻變與本體-目的論的建構
    因此,我們無意於像從前的闡釋學家那樣,僅建立本體論的闡釋學,或認識論的闡釋學、方法論的闡釋學以及價值論和目的論的闡釋學,而是執意於從本體到目的即理解的全過程來展開闡釋學的方方面面,並把它們作為文學闡釋學的哲學基礎。我們傾向於對從理解到陳述的全過程的追求和研究,傾向於首先讓過程論來呈示文學闡釋的諸種樣態,也傾向於在價值論和目的論方面檢驗文學闡釋的成敗得失,包括檢驗闡釋學史上的功過是非。
  • 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之爭
    為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促進人的發展,人們在選擇確立教育目的時,必須考慮社會和人的因素。(一)社會因素1.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2.社會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二)人的因素1.教育目的的確定要依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2.教育目的的確定要符合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變化3.教育目的的確定要符合不同類別的教育對象的不同需要然而,縱觀人們對教育活動的價值選擇,歷來有不同的見解和主張
  • 「原因論」和「目的論」,生活中你更偏向哪個?
    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原因論」和「目的論」?「原因論」提倡萬事尋求它的根源,也就是尋找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而「目的論」則完全相反,它提倡當下的「我」便是一切的結果,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對記憶的定義,這都是來自「我」的選擇,取決於我賦予過去什麼樣的意義,一切以「我」出發,這裡是起點,從而由「我」來決定事情的走向。
  • 生命有目的嗎?——生物學研究為什麼擺脫不了目的論
    目的是什麼?它們是用來打架的嗎?它們是為了吸引異性嗎?它們是用來控制熱量的嗎?這種語言來自於目的論,telos在希臘語中是結束的意思。它是關於事物目的或目標的語言,也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最終原因,這是物理學斷然拒絕的東西。對於大多數科學家來說,恆星的意義是什麼,或者分子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但當我們談到生物時,似乎很難擺脫目的論的想法,這些目標是由它們的進化方式提供的。
  • 如何運用「目的論」改變對方的行為?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阿德勒心理學中的一個理論——目的論,我才恍然大悟。我們大多數人思考問題的模式往往是按照因果順序的,當一件事情產生的結果不符合我們的期待,人們往往會去尋找「原因」。這就相當於解釋了目的論——他就是衝著「遲到一點點」這個結果,才會在之前磨磨蹭蹭。後來,我們驗證了這個猜想,小陳說:「因為我不想要等你們,所以乾脆遲到一點點,這樣咱們就剛好都能到齊啦。」
  • 都是被欺負,兩個孩子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原因論還是目的論?
    這兩個小男孩兒的表現,詮釋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02 「原因論」和「目的論」,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讀在說這兩個理論之前,簡單介紹一下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很多人對弗洛伊德的名字比較熟悉,他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大師,精神分析學說的奠基人,也可以說是心理學的奠基人。
  • 目的論世界及其瓦解(「經典與時代」人文學科青年工作坊)
    本期簡介我們所身處其中的宇宙是否具有存在的終極目的?我們的人心與人生是否擁有生存的目的與意義?目的問題,不但是關涉宇宙與人心的重要議題,同樣也是各個文明傳統所必須要回答與安頓的問題。本期議題1.古希臘與基督教世界的目的論之爭2.從中世紀到近代:目的論的動力化3.康德與德國古典哲學:目的論的現代復興4.尼採、海德格爾與目的論的崩解5.中學傳統中目的論的破與立主辦方
  • ──康德論歷史的目的
    ──康德論歷史的目的這種歷史觀預設了一個非決定論的觀點,故不屬于波普爾所批評的「歷史預定論」;但是就它承認人類史之可以預測,它預設了一個目的論的觀點。在《在世界公民底觀點下的普遍歷史之理念》一文中,康德提出的第一條定理便是目的論原則:「一個受造物的所有自然稟賦均註定有朝一日會有完全且合乎目的的開展。」這大致相當於「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俗語的意涵。
  •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論的新發展
    任何社會的生產都有一定的目的,生產目的體現了社會生產關係的本質。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問題,也是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根本體現。因此,重新正視與明確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2年,習近平同志在擔任總書記伊始就十分明確地宣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生產的目的和歸宿。
  • 論端腦的最終目的,不認同的朋友不要噴
    在漫畫中已經說了,端腦計劃的最終目的是維持兩個宇宙的平衡,就像人的左右腦一樣,達到兩個宇宙永遠存在 不再發生毀滅和再生的循環,最終使兩個宇宙中的文明可以永遠的無憂無慮的存在下去。而在漫畫中還說了離左宇宙的毀滅還有50億年,大家設想一下50億年以人類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到了那個時候想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早就進入實際應用中了吧!那時候的人類早就能在宇宙中自由翱翔了吧!為什麼維持兩個宇宙平衡的事不能讓人類來做那?
  • 教孩子目的論,遠離可憐人設
    弗洛伊德的心理創傷論是「原因論」,阿德勒的理論就是「目的論」。弗洛伊德覺得,人之所以痛苦,之所以犯錯是因為過去的事情,有因才有果,所以錯不在你。阿德勒卻認為,錯就在你,決定你行為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的經歷,你怎麼賦予經歷意義。就拿家境貧寒來說,不同的人就有不同行動。
  • 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屬於,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主要是通過句子的描述來考察屬於教育目的的哪個理論,或者問持有該觀點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偶爾也會出定義性的選擇題,尤其是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的概念,需要大家重點備考(一)宗教本位論(非重要考點,了解即可)1.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
  • 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
    一、考情介紹教育學中教育目的這一章整體來看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因此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也是以客觀題備考即可,主要考察每一種理論的觀點和代表人物以及出自每一位代表人物的名言之類的句子。下面我們對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的知識點進行簡單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