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戰場的「虛擬大腦」,五角大樓如何打造軍用AI

2020-11-25 騰訊網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C4isrnet網站9月1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人工智慧部門正在研究一種工具,能夠整合全領域聯合作戰行動,美軍高層也試圖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在戰場上獲得優勢。

據報導,美國國防部聯合人工智慧中心(Joi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enter,JAIC)在今年啟動了一項計劃。根據該計劃,JAIC將為美軍指揮系統提供人工智慧輔助功能,以幫助各部指揮官加速決策。

美國國防部很早就希望在作戰指揮系統中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

JAIC代理主任南德·穆爾查丹尼(Nand Mulchandani)表示,上周JAIC參與搭建的戰鬥指揮系統進行了一次重大測試。為實現聯合全域指揮作戰能力,JAIC 「大量」參與了美國空軍戰鬥管理系統建設。穆爾查丹尼強調,JAIC能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將情報收集環節與指揮決策環節連接起來。

9月10日,美國國防部首席信息官( CIO ) 德納·迪希(Dana Deasy)在美國國防部人工智慧研討會(DoD AI Symposium)上表示,JAIC正在研發的「作戰認知助手」能夠輔助美軍指揮官進行決策,並「通過AI技術預測並分析來推動更高效的決策」。最終,JAIC希望該系統能將這些能力整合進美軍指揮系統中,為各軍種聯合作戰提供一個更緊密的作戰框架。

報導指出,要想達到美軍軍事化AI的最終設想,「數據」是目前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迪希近日表示,他目前正努力修改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的戰略草案,試圖把「數據」列為作戰的首要任務。在同一天進行的網絡會議中,迪希再次強調了數據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報導還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足夠的數據存儲量和開發平臺。 JAIC最近授予德勤一份價值超過1億美元的合同,用於開發聯合通用基礎平臺(Joint Common Foundation platform)。並且委託微軟建立「戰鬥雲」讓美軍的機密數據儲存在「雲端」,並實現了高速存取,該項目最多將在10年內花費美軍100億美元。

還有消息指出,美國陸軍為縮簡訊息戰反應時間,令人工智慧更快速做出響應,新建立了兩座衛星地面站。能將過去花費數個小時上傳或下載的數據,縮短至數分鐘完成。

數據傳輸是美軍AI作戰大問題,即使AI能夠快速完成分析,但上傳與下載需要進一步優化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環球網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打造ICU「大腦」和「左膀右臂」 虛擬臨床指揮中心助力全球防疫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6日報導:在第三屆進博會上,GE醫療中國首發「妙如」虛擬臨床指揮中心解決方案(即Mural),為ICU延伸出「大腦」和「手臂」。
  • 國內外軍用仿真技術發展現狀概述
    美國在環境仿真方面,研製了各種運動仿真器,如高精度飛行仿真轉臺、加速度模擬器、真空模擬器等,建立了逐步完善的各種實體模型資料庫、戰場環境(如地形、地貌、海洋、大氣、空間等)資料庫,並用虛擬實境技術,建立虛擬仿真環境、虛擬戰場環境等,以支撐其各種仿真的需要。
  • 美軍TALON 軍用作戰機器人已投入戰場,戰爭機器人將是未來的主流
    戰爭機器人將會是未來的主流機器人作戰一直以來都是各國研究未來戰爭的重點,作為世界上第一種戰鬥機器人,美國福斯特-米勒的魔爪機器人已在美軍參與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執行了數以百計的作戰任務,今天武器大講堂和大家分析下這款全新的作戰武器-美國Foster-Miller TALON 軍用作戰機器人。
  • 颱風來時誰在指揮?來看看杭州應急指揮大腦如何工作
    但颱風來臨時,是誰在指揮整個城市的防臺抗臺工作呢?上個周末,記者走進杭州市應急管理局的應急指揮大廳,體驗了一次防臺抗臺的應急指揮大腦。步入應急指揮大廳,16個分屏幕構成的全彩LED屏映入眼前,足足有兩米高左右,大屏幕面前設有54個坐席,供杭州市氣象局、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城管局等相關部門會商時使用。
  • 軍用無人機的用途及發展趨勢
    可以預言:在21世紀戰場上,人們將面臨日益增多的無人機,軍用無人機將會重塑21世紀的作戰模式。   軍用無人機具有結構精巧、隱蔽性強、使用方便、造價低廉和性能機動靈活等特點,主要用於戰場偵察,電子幹擾,攜帶集束炸彈、制導飛彈等武器執行攻擊性任務,以及用作空中通信中繼平臺、核試驗取樣機、核爆炸及核輻射偵察機等。
  • 機甲戰士身懷「十八般武藝」,軍用地面機器人戰場各顯神通
    各國軍用地面機器人發展到了哪種程度?俄軍地面機器人和無人機把相關位置信息傳送給指揮中心。很快,武裝分子的據點被炮彈精準覆蓋。久攻不克的高地,在機器人參與戰鬥後,短短20分鐘就被拿下。在整個敘利亞戰爭中,論規模這只是一次不起眼的戰鬥,卻開啟了地面機器人「組團」作戰的先河,凸顯了正在崛起的機甲戰士的重要價值。
  • 鑑賞戰場千裡眼——軍用望遠鏡
    自從軍用望遠鏡發明以來,就得到了「戰場千裡眼」的美譽,從裝備之初,就被作為軍官「三件寶」(望遠鏡、指北針、地圖)中的老大。望遠鏡不僅是實用工具,還是軍官身份和指揮權的象徵。1945年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投降時,在交出手槍、指揮刀的同時,還被我方要求交出望遠鏡。
  • 巴彥淖爾市全力建設應急指揮中心打造「智慧應急」中樞大腦
    建成後將逐步接入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城市安全領域感知網絡數據,全面提升巴彥淖爾市應急管理指揮保障、風險監測預警、智能輔助決策、輿情引導能力,最終實現我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一、打造一張圖的「智慧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作為應急管理的「大腦」,在災害事故發生時,「大腦」越智能,越能快速高效精準合理地調配各種應急力量和資源。
  • 揭秘:機場核心「大腦」如何指揮飛機起降?
    原來,飛機從起飛到降落的全過程,都由這個塔臺來監控指揮。昨日,由湖南機場管理集團團委主辦的「不一樣的暑假」青少年機場暑運志願服務活動的志願者們,開始機場體驗之旅,記者隨同他們一起來到黃花機場塔臺參觀,為您揭秘指揮機場正常運行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 如何像《星際迷航》裡的讓-盧克•皮卡德艦長那樣指揮飛船?
    如果你曾夢想過親自指揮一艘星際飛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傑森•布裡尼(Jason Briney)一輩子都是《星際迷航》的骨灰級粉絲,在大約兩年前他開始利用Unreal Engine 3製作「企業號」飛船的虛擬實境場景。
  • 美軍打造讀心"頭盔" 無需語言手勢直接大腦交流
    五角大樓投入了630萬美元研究「人工心靈感應」,試圖打造一款讀心頭盔,戴上它之後,士兵無需語言和手勢就能通過大腦直接進行交流。雖然這一技術遠未成熟,但已經有人開始擔憂,它將被用於監控操縱公眾的思想,侵犯個人隱私。
  • 指揮交通之後,阿里雲ET城市大腦開始指揮無人機
    指揮交通之後,阿里雲ET城市大腦開始指揮無人機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18-10-08 摘要:上海臨港國慶上演科技版「海灘救護隊」,ET城市大腦指揮無人機自動巡邏
  • 你也能指揮 「企業號」,粉絲帶你體驗《星際迷航》
    原標題《如何像《星際迷航》裡的讓-盧克·皮卡德艦長那樣指揮飛船?》,IT之家編輯酌情修改。如果你曾夢想過親自指揮一艘星際飛船,那麼下文公布的一段視頻至少可以在感覺上過把癮。你可以感受到「企業號」上迷宮般的過道,以及從舷窗向外眺望的景象。
  • 3D雷射掃描:塑造未來戰場新態勢
    自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一直致力於運用3D雷射掃描技術研發虛擬戰場環境——基於真實戰場環境的三維地貌模型系統,從而提高坦克協同訓練的效費比。此外,3D雷射掃描技術在3D列印和逆向工程等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美國一家公司就曾使用3D雷射掃描儀成功製作了F-15戰鬥機模型。2010年,融合了雷射掃描、影像數據和多種定位定姿數據的3D雷射掃描技術進入到實際應用階段。
  • 五角大樓:可能是艙內電磁場害了他
    文章稱,美國五角大樓相關研發部門正在展開調查,以便查清這些在戰場上用來保護飛行員生命的電子設備是不是反而導致了他們產生定向障礙,並致使飛機墜毀。目前,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資助開展一項關於軍事電子設備和空間定向障礙之間關係的研究,即飛行員確定其正確高度、姿態或空速的能力。
  • 功勞卓著的俄軍「仙女座-D」指揮系統
    如果把單個作戰單元比作四肢,那麼指揮系統就是大腦,下達各種決策與指令。伴隨科技的融合與戰法理論的創新,各類戰場信息數目也呈現指數級增長,單純依靠人腦對戰場態勢進行分析決策已難以實現,各類輔助決策進行大數據分析的系統也逐漸應運而生。俄羅斯一直重視自動化指揮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先後研製和列裝了諸如「謝涅什」、「貝加爾」、83M6E及「稜堡」、「多面手」等著名指揮系統。
  • 研發軍用機器人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
    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會議的「殺手機器人禁令運動」 日前,韓國科學技術院於近期開設了人工智慧研發中心,目的是研發適用於作戰指揮、目標追蹤和無人水下交通等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 如若對軍用殺人機器人定義為「不需要人類幹預,或者只需要遠程要求,即可在戰場上完成軍事行動的自動機械」的話,自動炮臺、掃雷機器人、軍用無人機均可以包括在內。而且,這類事物活躍在戰場上的時間遠比人們想像中長,機器人「殺人」,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 二戰時期,德軍曾經研製過一種名為「歌利亞遙控炸彈」的反坦克武器。
  • 五角大樓建造背後的秘密(組圖)
    五角大樓坐落在美國華盛頓附近波託馬克河畔的阿靈頓鎮,是美國國防部所在地。從空中俯瞰,這座建築成正五邊形,故名「五角大樓」。  1941年11月,建築工人在五角大樓的工地上。1941年初,希特勒控制了歐洲大部分,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迅速壯大的美國陸軍部(存在於1789年至1947年)急需一座新的指揮基地,於是五角大樓開始動工。
  • 美軍藉助聚合科技打造未來戰場"超級戰士"(圖)
    聚合的目標:打造未來戰場「超級戰士」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一方面驅散了戰場迷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戰場載荷,特別是信息超載問題,使人的認知能力成為作戰鏈條中一個相對脆弱的環節。而且,在代謝工程的協助下,「超級戰士」的戰場損傷修復也將大大超出今天的想像。此外,藉助於生物醫學狀況監測項目,「超級戰士」能對自身有更精準的監測與控制,並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實現與傳統武器的有效連結。最後,依託增強現實性工程,「超級戰士」或許將從功能簡單的指令接受與執行者,轉變為集信息感知、傳遞及處理為一體的「複合終端」及「智能終端」,從而整體優化作戰指揮網絡的反應速度、應變能力及決策效率。
  • 騰訊超級大腦發布!三張智能網絡,打造AI in All通用作業系統
    但一年之後,騰訊對此關係論有了更直接的實踐,並正式宣布推出騰訊超級大腦。馬化騰表示,騰訊超級大腦將率先在醫療、城市、工業、金融和零售等5個行業展開,目標是幫助各行各業和各地政府打造自己的超級大腦。藉助騰訊超級大腦,騰訊的「連接器」和「智能助手」的定位,也開始有新目標,騰訊會打造3張網絡——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Pony隱而未宣,但一個打通虛擬和現實、連接各行各業的通用作業系統,正在徐徐展開。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