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眾機械》網站2020年9月15日消息,目前,美國國防部正在調查機載電子設備所產生的強電磁信號是否與F-35飛機失事有關聯。
文章稱,美國五角大樓相關研發部門正在展開調查,以便查清這些在戰場上用來保護飛行員生命的電子設備是不是反而導致了他們產生定向障礙,並致使飛機墜毀。
目前,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資助開展一項關於軍事電子設備和空間定向障礙之間關係的研究,即飛行員確定其正確高度、姿態或空速的能力。
【F-35戰鬥機飛行員做訓前準備】
文章稱,在2019年4月的一次飛行事故中,空間定向障礙導致一名日本F-35A戰機飛行員駕駛飛機以近1100千米/小時的速度加速衝入太平洋。
報導稱,F-35戰機上布滿了各種傳感器,從機頭安裝的雷達到圍繞機身360度的分布式紅外探測系統。軍用飛機機載傳感器通常還包括無線電、控制系統以及其他數據形式,它們都會發射某種無線電或電磁輻射信號來影響飛行員的注意力。
文章稱,雖然這些功能高效有用,並能在危險情況下挽救飛行員的生命,但這些電子設備對人體是否有其他不為人知的、或未被確認的負面影響?
【日本稱F-35戰機墜毀與飛行員空間定向障礙有關】
正如《福布斯》網站刊發的文章所述,五角大樓想要找出答案。DARPA開展的「飛機駕駛艙電磁環境對飛行員神經系統的影響」(ICEMAN)項目將用於檢測電磁場和射頻信號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並確定它們是否是造成飛行員空間定向障礙的原因。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聲稱,從1993年到2013年,美國空軍飛行員因空間定向障礙共造成72起A級事故,造成101人死亡,65架飛機失事。該機構認為電磁場和射頻信號可能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包括任務飽和度、誤入歧途、自滿、空間定向障礙等。
【F-35戰機全身布滿多種傳感器,圖示為EOTS系統】
根據DARPA的說法,沒有人會真正監控駕駛艙內的電磁和射頻信號強弱分布情況,而且幾乎沒有防護措施來確保飛行員免受這些信號的幹擾。ICEMAN項目旨在通過安裝「能夠測量軍用飛機駕駛艙環境中的電磁/射頻信號強度」的傳感器來監測電磁及射頻信號分布情況。一旦傳感器安裝完畢,五角大樓就可以利用這些傳感器來監測並確認複雜電磁/射頻環境信號與飛機事故之間是否存在任何關聯。
文章稱,日本航空自衛隊將空間定向障礙歸咎於F-35墜機事件的主因之一。2019年4月,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35A戰機飛行員細尾敏織在與其他幾架F-35戰機一起聯合訓練時,突然失去聯繫。後經日本航空自衛隊確認,細尾敏織駕駛F-35戰機以1100千米/小時的速度直衝大海,飛行員根本沒有採取措施來規避相撞。
(作者:寧浦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