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銘院士:石油裡蘊含的寶藏

2021-01-15 金正縱橫油氣諮詢

王基銘,煉油、石油化工及工程管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等職,現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技委資深委員、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等職。他在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擁有40多年管理工作的豐富經驗,在長期的石化工程建設實踐中,提出了適合中國煉油化工工程建設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不斷推進工藝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率先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套技術應用到世界級石油化工工程。

王基銘院士:石油裡蘊含的寶藏

【摘要】

在關於國家工業實力的統計數據中,石油產量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自從被引入現代工業以來,石油結束了煤炭的獨霸地位,成為工業社會不可或缺的「血液」。通過分餾石油,人類得到了多種燃料和製造工業品的原料。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油田在走向枯竭,這與燃燒交通油料帶來的汙染一道,成為現代社會必須正視的危機。

石油產品,不僅僅是燃料

我們經常會在各種新聞媒體上看到關於石油的消息:關於石油的進出口協議、國際油價的漲跌、油井和油輪事故、為爭奪石油資源發動的戰爭……可以說,關於石油開採、運輸、保管和煉製的種種事項,牽動著世界各地數以億計的人們的心,因為石油是工業社會不可或缺的「血液」。

石油是以碳氫化物為主要成分的液態礦物,或者說,是一種流動或者半流動狀態的、可燃燒的、粘稠的液體物質。它在地下幾千米的深處,經歷了數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演化方才形成。從地下開採出來的石油,在沒有經過分餾和煉製之前,統稱為原油。石油中的化學元素主要有碳、氫、氧、硫、氮,其中碳和氫佔了95%~99%,剩下的氧、氮和其他的微量元素佔1%~5%。原油的相對密度一般是在0.75~0.79之間,因此,它能漂浮在水面上。原油具有豐富多彩的顏色,一般是不同色調的褐色,但也可能呈現出墨綠色或者接近於透明無色。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在學術界有3種不同的觀點。無機成因說認為,石油是由宇宙天體或者地下的碳氫化物,經過高溫高壓和複雜的化學作用,以無機的方式合成的;有機成因說則認為,石油是由史前時代大量的死亡生物,與礦物質一起隨著地殼的運動被埋入更深的地下,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由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轉化而成,並逐漸地被熔巖聚集成為油氣礦藏。第三種觀點是油氣成因的二元說,大體相當於前面兩種學說的混合,認為兩種成因都是可能的。

由於地殼運動的隨機性和各地區地質條件的千差萬別,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是極不均勻的。2016年,全世界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達到了2407.1億噸,主要分布在中東地區,佔了48%;此後,中南美地區佔了19%,北美地區佔了13%,非洲地區佔了8%,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境內佔了9%。2016年,中國石油的剩餘儲量僅為25.36億噸,只佔全球的1.1%,所以中國是一個貧油的國家。目前,中國的石油年產量在2億噸左右,佔世界產量的5%。但中國每年的石油消費量在6.5億~7億噸,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67%左右,也就是一大半石油要從國外進口。

儘管如此,中國仍然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因為石油製品已經滲透到了國計民生的很多個方面。我們最熟悉的石油製品是基於石油的各種燃料,它們是現代工業社會主要的動力來源。按照適用的範圍,這些燃料又可以大致分為以下5種:車用汽油、航空汽油等汽油,飛機使用的航空煤油,通常是船和大貨車使用的柴油,居民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氣,以及鍋爐使用的低品質燃料油。

除了這些被燒掉的石油製品,我們還可以從石油中提煉出潤滑劑、石蠟,以及其他一些化工原料和固體的產品。潤滑劑包括了潤滑油和潤滑脂,它們具有降低摩擦係數、減少磨損、傳遞動力、阻尼減震等功能,所以世界上所有的機械設備都需要依靠潤滑脂和潤滑油。這一類石油製品,在現代的工業中間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石蠟主要用在化工領域,生產蠟燭、蠟製品的玩具和化妝品。石油瀝青主要用作道路的鋪裝,以及房子的防水層。

石油也可以用來生產溶劑和石油化工的原料。以石油化工原料為源頭的石油化工工業,通過裂解得到一系列的中間體,以生產三大合成材料,也就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和塑料,以及合成樹脂、合成溶劑、塗料、農藥、化肥、燃料、醫藥等一系列與國際民生密切相關的重要產品。很多化工新材料,都是通過石油化工得到的產品。在提取了所有這些產品之後,石油剩餘的部分就是石油焦炭。它可以用作煉鋼、有色金屬冶煉的燃料,也可以製成石墨電極等工業產品。由此可見,人類的現代生活,就建立在石油之上。沒有石油,就沒有現代交通、現代農業,也沒有現代材料、醫藥、電子工業和其他很多高新技術。

如果世界上沒有石油產品,我們不僅無法驅動大部分現代交通工具,也無法修建現代化的瀝青公路,而且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會因此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假如沒有了石油,現代農業需要的化肥和設施農業(塑料大棚)需要的塑料薄膜、塑料滴灌管路將無法再生產。化學纖維的消失,會讓相當一部分現代化的衣料與人類告別。而現代家庭中的裝修材料,比如塗料、牆板、PVC管路等,也都需要石油方能生產。可以說,衣食住行這些人類基本的需要,都離不開石油;而我們無法接受一個已經被石油改變的世界回到原樣。

石油深度加工,二次開採寶藏

從地下開採出來的天然的原油,經過煉製加工成各種不同的石油產品的工藝過程,叫做石油煉製。石油煉製的第一道工序,是原油的蒸餾。原油經過預處理,脫鹽脫水之後,進入到常壓的蒸餾裝置。原油被加熱,利用各個餾分沸點不同的特點,把沸點不同的餾分分離出來,得到汽油、煤油、柴油、蠟油、渣油等餾分。通過蒸餾分離出來的餾分還不是最終的產品,這些餾分再進入到下遊裝置,進行深加工,經過調和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才能流通到市場上成為合格的石油產品。

經過粗加工得到各種不同的餾分的油之後,我們需要對這些半成品進行再次加工。在煉油廠裡,深加工的裝置主要有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加氫精制、渣油加氫、延遲焦化等。這些工序不僅可以改善成品的品質,其中一部分還可以喚醒「沉睡的資源」,提高石油的利用率。

催化重整的目的,是增加汽油的辛烷值。粗加工得到的汽油餾分,標號或者說辛烷值(抗爆性能)是很低的,達不到質量要求,必須通過催化重整,使得汽油分子結構發生變化,以提高辛烷值,並且得到苯和二甲苯這些化工原料,以及廉價的氫氣。一般來說,汽油的辛烷值越高,發動機就能以更高的壓縮比來提高發動機的功率,所以,高級轎車和使用汽油的飛機,通常需要用辛烷值更高的油品,比如一般民用加油站裡最昂貴的98號汽油。

催化裂化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將蠟油轉化成液化石油氣、汽油、柴油的過程。催化裂化裝置可以生產出比較高辛烷值的汽油,同時 又能製造液化石油氣和柴油這兩種重要的產品,因而是石油深加工裝置當中很重要的裝置。

加氫裂化裝置是將蠟油、渣油的重質油品,在高溫高壓和氫氣的條件下,採用合適的催化劑,轉化為汽油、煤油、柴油等輕質油品的加工過程。近幾年裡,為了適應加工進口的含硫原油,加氫裂化裝置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原油中的硫、氮、氧元素,對我們來說並不是有益的元素,因此需要去除,完成這項任務的,是加氫精制工藝。它是指加入氫氣並且保持一定溫度、壓力的條件下,使油品中的硫、氧、氮等有害雜質轉變為相應的硫化氫、水、氨而除去的做法。油品中的烯烴和二烯烴也在這個過程中達到飽和,使油品的質量得到改善。一般來說,需要經過加氫精制的油品主要有催化柴油、焦化汽油、焦化柴油,還有用含硫原油生產的汽油、煤油、柴油等。

渣油加氫裝置是將蒸餾以後,留在最底下、比較重的那部分渣油,通過加氫並且保持一定的溫度和壓力,生產出少量的石腦油和柴油。渣油加氫以後得到的尾油,又是很好的催化裂化的原料。

延遲焦化裝置是用來加工渣油的工藝,它可以通過深度的裂化反應,把渣油的10%轉化為液化石油氣,60%轉化為汽油、柴油、蠟油這些餾分,而留下來30%左右就是焦炭了。

烷基化工藝是增加高辛烷組份的工藝生產裝置,它可以將催化裂化裝置生產出的異丁烷、丁烯作為原料,通過烷基化生產出烷基化油。這是一種辛烷值很高、抗爆性能很好,而且硫含量又極低的液體,是清潔汽油優質的調和組份,可以用來調製出辛烷值更高的汽油。

異構化工藝也是生產高辛烷值組份的另外一種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的溫度壓力下,通過催化劑的作用,使汽油裡烷烴的分子重新排列,以提升汽油的辛烷值。這樣異構化的油一般是不含硫、不含芳烴、不含烯烴,辛烷值高,也是清潔汽油重要的組份。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汽油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汽油中硫、烯烴、芳烴含量的指標日益嚴格,因此烷基化、異構化的裝置發展得很快。

潤滑油的生產工藝,也是一個有趣的領域。根據採用原油的不同,潤滑油產品的要求區別比較大。人們可能用溶劑法、加氫法或者混合法生產潤滑油,溶劑法是用溶劑脫掉餾分裡的蠟,再加上添加劑進一步精製,得到潤滑油的基礎油,這是一個物理過程。加氫法則是基於化學的加工過程,通過加氫裂化,異構化以後,再加氫精制得到潤滑油的基礎油。至於混合法,就是把兩個過程融合起來一起用,生產不同標號的潤滑油的基礎油。

這些生產出來的油品仍然不能直接投向市場,還需要經過調和的過程,也就是調和一定的組份,使油品的組成性質能達到質量標準。如今,高度自動化的煉油廠已經能自動進行油品調和,人們將計算機與分析儀器連接起來,根據組份質量指標自動進行計算,控制調和組份的比例、數量,最終得到合格的油品。

煉油產業,中國名列前茅

雖然中國是一個貧油國家,但在石油煉油方面擁有很高的水平。從全球來看,世界已經形成了亞太、北美、歐洲「三足鼎立」的煉油工業格局,而中國所在的亞太地區便是其中一極。

2016年,煉油能力排名前10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沙特、巴西、德國、加拿大。這10個國家的總產能是31億噸,佔全世界的63.3%。而世界煉油能力排在前十名的公司,第一名是美國的埃克森美孚,第二是中國的中石化,第三是荷蘭皇家殼牌,第四是中石油。其實,中石化的產能已經超過了埃克森美孚,這個排序是綜合下遊產業的結果。

中國煉油能力達到世界第二位的背後,是中國煉油工業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奮進徵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的30多年裡,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國用60多年的時間,趕上了發達國家煉油工業150多年發展的步伐。

中國煉油產業的布局日趨合理,基本形成了以東部為主,中西部為輔的梯次分布的格局,逐步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三角、環渤海灣三個煉油化工企業的集群,產業的集中度和資源利用的效率都有了顯著的提高。這3個煉化企業集群的原油加工能力,已經佔到了全國的67%;全國25座千萬噸級煉油廠當中,有17座分布在這3個集群裡。一些大型現代化煉油廠的自動化水平已經很高,有的正在向智能化工廠邁進,使煉油的效率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一些顛覆性的創新也正在醞釀之中,比如分子煉油即是其中之一。目前,石油工業是按照區分餾分沸點的方式來煉油的;但如果未來根據石油中不同成分的分子結構來煉油,就有可能簡化現有的煉油工藝,根據分子不同的反應,創造出新的分子,讓原油中的各種物質都能得到利用。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資源緊缺的現狀和對石油產品的巨量需求,將會鞭策中國的煉油工業越來越強。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

相關焦點

  • 從俄語翻譯到石油機械院士
    新式抽油機的改進工作進入關鍵階段,作為該項目的設計者,這位83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已經在現場盯了一個多月,忙著對設備的技術問題和生產參數進行完善。雖已進入耄耋之年,顧心懌卻依舊樂此不疲,奮戰在石油裝備領域工程技術、研究設計第一線。顧心懌原先是名俄語翻譯,研究石油機械算是「半路出家」。
  • 首位石油工程院士王德民
    論學業他沒有留洋深造的履歷,論資格也夠不上石油界的泰鬥,為什麼捷足先登?這個人就是在中國石油產量節節攀升的軌跡之中,一連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並躋身世界先進之列的採油新工藝、新技術而凸顯出的採油工程專家王德民。
  • 科普|國家寶藏之中國鑽井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央視節目《國家寶藏》,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件國寶今生故事的講述者並非考古學者、文博人員、專業講解員等,取而代之的是兩位「海油工匠」——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總工程師李中和高溫高壓項目經理羅鳴
  • 跑跑卡丁車在龍的宮殿裡搜尋寶藏位置 龍的宮殿裡搜尋寶藏地圖攻略
    跑跑卡丁車手遊在龍的宮殿裡搜尋寶藏怎麼玩?寶藏位置在哪?跑跑卡丁車手遊在龍的宮殿裡搜尋寶藏玩法有哪些?在跑跑卡丁車中龍的宮殿裡搜尋寶藏是新上線的一個活動,跑跑卡丁車在龍的宮殿裡搜尋寶藏怎麼玩呢?下面就趕緊跟 小編一起一睹為快吧!
  •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千億噸石油級別寶藏打開
    千億噸石油級別的寶藏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因此又稱為可燃冰,意為可以燃燒的冰。    可燃冰燃燒值高,而且清潔。試採現場指揮部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調查局「李四光學者」盧海龍說,因為壓縮程度高,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後可釋放出約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氣。
  • 月球「土」特產裡寶藏多:氦-3、古老月巖石、月海玄武巖
    其實表面一片荒蕪的月球有很多寶藏,這些被人類帶回地球的「土」特產也有不小的用途……月壤寶藏——氦-3當你來到月球,踏上美麗的月面,首先可以隨手收集一把腳下的月壤。月壤覆蓋在整個月球表面,是由巖石碎屑、礦物顆粒、玻璃、隕石碎片、粘合集塊巖等組成的鬆散堆積物。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高金森教授入選院士候選人!
    關注石油情報公眾號,在底部菜單「新消息」查看「中國石油又將有多家油田主要領導發生變動」「延長油田、長慶油田採氣廠
  • 地幔可能蘊含大量石油 能幫人類走過能源冰河期?
    新發現:地幔可能蘊含大量石油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科學新聞頻道日前報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迄今人們所知不多的地幔中可能含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在能源日趨緊張的今天,這一消息引起了各界關注,因為之前人們認為地幔「大概只是厚實的巖石層」,不大可能含有大量能源。  迄今為止,人們使用的石油都是從地殼中開採的。
  • 最帥院士王德民,為石油事業奮鬥50年,被贊現實版的「江直樹」
    最帥院士王德民,為石油事業奮鬥50年,被贊現實版的"江直樹"這位院士名叫王德民,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石油大學,王德民高考的時候成績近滿分,但是卻因為自己是混血兒還有社會環境的影響未被清華錄取,意外進入了石油行業,家境富裕的王德民畢業後選擇奔赴大慶,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名教授入選院士候選人!
    近日,山東省科協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工作小組辦公室發布「山東省科協擬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人選公示」並通過公示期。該公示稱,經山東省科協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專家委員會評審,共評選出11名擬向中國科協推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人選,分別是尹學軍、田原宇、宋明春、張訓華、張學義、陳玉民、胡三元、夏延致、崔洪芝、董雙林、董蒨。
  • 在石油行業裡能做什麼?
    其實,磁能不僅存在於喇叭和音箱裡,磁懸浮列車,甚至很多科幻大片裡……都有磁能利用的奇蹟。上海磁懸浮列車(圖片來自全景網)你或許不知道,如今,磁能在石油石化行業也派上了大用場!邁格鈉磁動力公司研發的永磁渦流柔性傳動節能技術裝置(圖片來自金融投資網)應用這一技術的傳動節能裝置已在中國石油的大慶油田、遼陽石化,中國石化的廣州石化等「上崗」了,讓石油和化工等裝置同時經受住了安全可靠與節能降耗的雙重考驗
  • 閔恩澤小傳:偷渡回國的夫妻院士,感動中國的石油催化劑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閔恩澤小傳:偷渡回國的夫妻院士,感動中國的石油催化劑之父1924年2月8日,閔恩澤出生於四川成都。他自幼受「忠厚傳家遠,讀書繼世長」的家風薰陶,待人忠厚,勤奮讀書。18歲時,他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
  • 人類遺傳密碼97%待解讀 蘊含大量創新機會
    人類遺傳密碼97%待解讀12月2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舉行的第一期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大講堂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表示,還有97%的遺傳密碼可以測出來但還沒有人能很好解讀,當中蘊含著大量原始創新的機會。陳潤生院士表示,這97%的遺傳密碼的突變也與疾病有關。
  • 「最帥院士」王德民,除了顏值在石油領域更牛,有顆行星以他命名
    今天講講被網友評為最帥院士的王德民院士。 ▲王德民 命運不公我不怕 如今王德民在北京石油大學任教,並且成為了中國的一名院士
  • 創新使我年輕:訪著名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圖)
    「石油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儘管這是一次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正常調整,但人們還是把更多目光投向了仍佔據著中國陸上石油「半壁江山」的大慶。  大慶還有多少油?怎樣才能把大慶油田的每一滴地質儲量儘可能地變成可採儲量?  而這,也正是著名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46年來每天都在孜孜以求、不斷超越的一個夢想。
  • 「最帥院士」王德民,成績近乎滿分無緣清華,最後成就一名石油人
    他為我國的石油工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促進了中國石油的基本自給,他就是「最帥院士」王德民。2016年4月12日,210231號小行星就是以他名字來命名,能為小行星命名,這在國際上是公認的至高的榮譽,這在我國能夠獲得如此殊榮的人屈指可數。「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是對王德民院士一生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