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可以用於其他生物,而不能用於人類,人類會落後嗎?

2020-12-05 靜思學苑科學號

猶記得2019年過年前,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違反法律和倫理道德,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和各界的強烈譴責。

基因編輯的這對雙胞胎名叫露露和娜娜。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CCR5)經過修改,她們出生後就能天然抵抗愛滋病HIV病毒。這一消息迅速激起軒然大波,震驚了全世界。

一,我們為什麼要反對基因編輯?

有人會說基因編輯可以改善人的免疫力,從而減少犯病。有人說基因編輯可以使人更加強大,猶如綠巨人。有人說,經過基因編輯,人或許能進行光合作用,曬曬太陽就管飽……

真的,好處太多了,不勝枚舉!

但是我們全世界所有國家為什麼明令禁止基因編輯用於人類自己呢?這齣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原因有二:

一是基因編輯將造成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如果放開基因編輯,那麼以後孩子的基因是否優良,就不一定取決於父母親的基因了,很可能跟錢權掛鈎。誰的權力大,誰的地位高,誰錢多,誰的孩子會更優秀。

這顯然加劇了人類的不平等。而且階級固化將更難以打破。發展到最後,或許就會出現超人類和普通人類的區別。禁止通婚將會加劇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因為他們之間基因差異非常大,很可能導致生殖隔離,即此時他們就不再是一個物種。一個物種奴役另一個物種的例子比比皆是,普通大眾或將成為奴隸,更甚至與畜牲無異。

這顯然是一個可能的發展趨勢。而我們普通大眾將徹底成為弱勢群體。

二是基因編輯的不可控。目前的手段並不能精準修改哪一個基因。又由於細胞內各種代謝活動實在複雜,很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導致編輯的嬰兒出現各種不可預料的變異,當然變異絕大多數是有害處的。

二,為什麼說基因編輯和基因工程有不可控的因素?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基因工程操作過程,一邊再分析,哪地方不可控。

以讓大腸桿菌產生人胰島素為例,來看看多不靠譜。

1,我們要找到目標基因,比如人胰島素基因。它就在我們體細胞的細胞核中。而且人約有40000個基因。我們要使用剪刀(DNA限制性內切酶,下面稱限制酶)把目標基因剪切下來。可惜,每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特定的DNA序列,再從中剪開。因此這一步,你顯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切下來哪些基因片段!

2,再用同樣的限制酶切開質粒(小型的環狀DNA),這樣是為了讓它們的切口都一樣,可以自然而然地互補粘合在一起。

然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溶液和含有質粒的溶液混合,以期望目標基因和質粒組合在一起。

下一步就是把粘合在一起的兩段或以上的DNA(或許是我們期望的目標基因和)用DNA連接酶(針線)將它們縫合在一起(催化磷酸二酯鍵形成)。這樣重組質粒就做好了。很顯然,這個過程,是很看運氣的。當然,只要處理的量夠大,所得的重組質粒中也會有大量我們需要的那種含有目標基因的質粒。

3,下一步就是轉化了。用鈣離子使大腸桿菌成為感受態細胞,這樣它才能吸收溶液中的重組質粒。當然,大腸桿菌吸收了哪一種質粒,這個得看天意。還是要以量取勝,材料處理的多了,得到我們想要的那種能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數量就上來了。

4,之後就是不停地一代一代地篩選,哪群大腸桿菌能產出胰島素,就要哪群,不產生胰島素或產生的比較少的大腸桿菌就淘汰掉。

從以上操作過程可以看出,基因工程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雖然現在技術更加成熟,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但不合格的大腸桿菌比例仍然佔大多數。

基因編輯也是一種基因工程,要比上面的方法更加精確。但是也能定向控制個體的性狀。

如果把大腸桿菌換成嬰兒呢?是不是特別殘忍?人類能對嬰兒做到「優勝劣汰」嗎?

顯然是不能的。

三,基因編輯用於動植物等其他生物,而不由於人類,可能導致什麼?

理論上,我們人類科學家可以把任何生物的任何基因,加以修改,並且可以導入其他物種的細胞中進行表達。

因為基因工程過程的不可控,我們也不知道改造的生物會出現哪些變化。

或許有一天會出現比人力量更強、智商更高的動物也說不定。人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進化」,我們不停地改造著其他生物,卻唯獨不能改造自己。恐怕別的生物的進化加快了,人類還在按照之前的速度。

這最終的結果會不會導致我們人類的霸主地位被其他生物取代呢?我想這個概率還是存在的。

相關焦點

  • 基因組編輯技術尚不能安全用於人類
    2020-09-07 05:25:12 來源:科技日報原標題:多國科學家強調:基因組編輯技術尚不能安全用於人類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日前報導,一個由多國科研機構組成的國際委員會3日發表報告稱
  • CRISPR首次編輯人類基因項目將啟動,用於治療失明
    如果Editas執行該計劃,那麼這項研究將是CRISPR編輯人類DNA的首個例子。CRISPR技術發明至今僅有三年,但精確性和廉價性使其傳遍全球生物學實驗室。如今科學家們已使用它來編輯猴子等動物,至於用來編輯人類基因,還存在很大的爭議。
  • 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基因編輯技術先驅,人類會成為變種人嗎
    現代人類能生存在地球上是經過數百萬年的漫長進化而來,人類的基因也一直在突變和進化。而基因突變是有巨大風險的,如果不被自然選擇就會被淘汰掉,生物界大概只有2%左右的基因突變最後適應了環境生存了下了。所以自然選擇是一個非常爆烈殘酷的過程!現在人類掌握了基因編輯技術是福音嗎,人類可以通過這項技術選擇和改變基因。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將用於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
    BIOON/ --最熱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或許很快就可以被用來研究人類胚胎了,近日,來自英國的監管委員會將去評估敲除日齡胚胎發育基因所引發的效應,來自科瑞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Kathy Niakan討論了該項目背後的基本原理,同時他們還希望這項調查有一天或將改善人類的不育療法。
  • 從「生命解碼」到「基因編輯」,「完美人類」會誕生嗎?
    健康、聰明、美麗……這些人人嚮往的優良品質,能夠完美集成在一個人身上嗎?在生命之初的胚胎階段,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能夠完善基因的表達和功能,減少先天性疾病、顯現優質性狀,甚至「完美人類」的誕生都有可能。一些先鋒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在未來十年內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當然,涉及人類基因的研究必須經歷嚴格的倫理審視。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不能「為所欲為」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 (趙永新 趙竹青)2月15日零點(華盛頓時間2017年2月14日11時),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人類基因編輯這一技術利器不能「為所欲為」,必須「按規矩行事」,嚴格遵守相關原則和標準。
  • 為什麼要阻止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完美的基因不好嗎?
    去年基因編輯嬰兒曾引發熱議,以基因技術敲除某段基因,使得嬰兒天生具備抵抗愛滋病的能力,但是其實是很冒險的,基因編輯過程中要用到內切酶,雖然能夠切除目標基因,卻仍不能控制對其餘基因的影響,這就可能造成具備某方面有基因缺陷的兒童,他們未來結婚生子就可能讓這種缺陷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擴散,危害到更多的人群。而賀建奎也因為這一冒險且倫理學審核不完備的試驗受到了處罰。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可用於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基因編輯技術,希望通過基因編輯對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DNA進行針對性、精確性的改變,以保護並恢復全球生物多樣性。因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仍存在技術障礙。目前的技術還難以實現對珊瑚的每個細胞進行相同的編輯,並使其具有遺傳效應。其次,CRISPR基因編輯也不能完全保證只編輯目標基因,若對錯誤的基因進行編輯,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基因編輯後的珊瑚也可能會對棲息在珊瑚上的其他物種造成傷害。
  • 人類基因編輯實驗的法律規制
    〔1�〕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11月29日發表組委會聲明,強調在現階段不應允許生殖細胞編輯的臨床試驗,任何這樣的行為都是不負責任的。〔2�〕在此事件之前,在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實驗先例中,被編輯的生殖細胞都沒有用於生殖臨床。
  • 美首批基因編輯人類胚胎「浮出水面」
    美國首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   OHSU科學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領導了這次研究,他拒絕對實驗結果進行評論,並表示是否公布還沒最後決定。但實驗組其他科學家證實,他們確實利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進行了編輯。實驗組核心成員、美國索克生物研究所的吳軍對媒體表示:「據我所知,這是美國首例對人類胚胎開展的基因編輯研究。」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人類需要「基因改造的嬰兒」麼?
    此次會議的主題——人類基因組編輯的道德倫理問題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對人類基因組的幹預應僅可用於預防、診斷或治療目的,不能用於對後代進行改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物倫理委員會在一份公告中稱。 人們擔心「定製嬰兒」帶來的科學、倫理和監管問題。
  • 基因編輯「催生」優質人類血管細胞
    為幫助幹細胞更好地發揮作用,劉光慧團隊利用基因編輯的方法同時解決了這兩大難題。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團隊通過靶向編輯單個長壽基因FOXO3,得到了能抵抗細胞衰老和癌變的人類血管細胞,有望被用於血管退行性疾病的治療。
  • 美國研發出基因編輯豬,能吃也能用於醫療
    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昝慧昉1令人糟心的2020年年末,對豬肉過敏的人們收穫了一則好消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以下簡稱FDA)披露,最近批准了一種基因編輯豬肉「GalSafe pigs」,這種豬肉既能食用,也可用於人類醫療。
  • 基因編輯技術人類的災難/福音
    換言之用基因改造技術來製造生化武器是不被允許的。藉此,我方認為,未來基因編輯可用來消除遺傳疾病。英國斯巴大學的研究表示,基因編輯可以消除三千種遺傳疾病。每年讓790萬孩童擺脫遺傳病的困擾。甚至於,有科學家提出大膽設想,利用基因編輯改造人類,提高人類的整體水平。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飽受倫理爭議
    無論是如今如日中天的胚胎基因編輯技術,還是20世紀90年代就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的生殖細胞系基因治療,都是人類為了自身健康而主動開展的技術嘗試。誕生於2013年的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已成功運用到定點敲除大、小鼠的基因,且效率高、速度快、簡便易行,它也有望根除致病基因在世代間的傳遞。如果基因編輯技術用於預防和治療人類疾病,這種醫學目的之訴求具有技術的合理性。
  • 當基因可以編輯,可以為人類帶來什麼?
    編者按:小小的基因背後隱藏著人類身體的無限奧秘,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了解到基因對於人類遺傳所起的重要作用。那麼,基因缺陷的人是否可以通過修改基因使下一輩獲得健康?基因編輯技術到底是什麼?本文帶你探索基因編輯的奧秘。「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這句話出自德國哲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
  • 改造的I型CRISPR-Cas系統可用於人類基因組編輯
    改造的I型CRISPR-Cas系統可用於人類基因組編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5:55:10 美國馴鹿生物科學公司Samuel H.
  • 人類真的對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存在免疫力嗎?
    (原標題:人類機體真的對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存在免疫力嗎?)
  • 人類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歷史倫理最終會站在哪一邊?
    其中,CRISPR 的發現可以最早回溯到 1987 年,由日本大阪大學研究院石野良純首次發現,而 CRISPR 在經歷了多年的探索之後,已經成為一項相對成熟的基因編輯技術,並且已被實際應用於動植物基因編輯並獲得成功——雷鋒網注意到,就人類而言,這一項技術已經在被用於疾病治療的驗證,並且隨著技術操作範圍(由體細胞轉向胚胎細胞)的擴大,已經引起巨大爭議。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基因組編輯涉及對細胞DNA序列的精確操縱,以改變細胞命運和生物特徵,具有提高我們對人類遺傳學認識和治癒遺傳疾病的潛力。 然而,評估早期人類胚胎中基因校正的研究報告說,突變修復效率低,鑲嵌率高以及可能產生病理後果的意外編輯結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