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催生」優質人類血管細胞

2021-01-11 騰訊網

胚胎幹細胞起源於胚胎時期。它不僅可以長期自我複製,還具有分化形成人體內各種組織細胞的潛力。

通過控制人胚胎幹細胞的分化,可修復或替換那些受損和「即將退休」的組織細胞,用於治療心肌梗死、糖尿病、骨髓細胞疾病、老年性退化症等多種疾病。

但是,幹細胞治療技術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局限。如果貿然注入體內,很容易遭受來自疾病和衰老等微環境的攻擊。這些「人生地不熟」的幹細胞很快就會消失在體內。即便有頑強存活下來的,也可能因為基因組不穩定而突變成腫瘤細胞,在細胞治療中形成安全隱患。

為幫助幹細胞更好地發揮作用,劉光慧團隊利用基因編輯的方法同時解決了這兩大難題。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團隊通過靶向編輯單個長壽基因FOXO3,得到了能抵抗細胞衰老和癌變的人類血管細胞,有望被用於血管退行性疾病的治療。

研究人員先用第三代腺病毒載體HDAdV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置換了人類幹細胞中FOXO3基因第3號外顯子中兩個單核苷酸,實現了抑制細胞中FOXO3蛋白的磷酸化和降解,促進了FOXO3在細胞核內的聚集,該基因的轉錄活性得到提高。又將其分化成血管內皮細胞(血管內膜)、血管平滑肌細胞(血管中膜)和間質細胞(血管外膜)。

血管像是身體中縱橫交錯的道路,營養物質的運輸離不開這些道路。如果道路老化,總是擁堵,血液不能及時輸送到各個器官,器官很快就會「罷工」。

這些遺傳增強的人類血管細胞就像是增強了裝備的士兵,既提高了戰鬥力,又可以適應「戰場」中惡劣的環境,隨時準備支援體內老化損傷的細胞。

用於實驗研究的小鼠腿部大動脈血管處被人為結紮後,向腿部輸送血液的道路就被封住了。把遺傳增強的血管細胞注射到腿部,相當於引入了一股有著強戰鬥力的外援。和對照組中那些未經過遺傳增強的野生細胞相比,這股外援有著更強的自我更新、抵抗氧化損傷及延緩細胞衰老等能力,可高效促進受損血管再生,迅速恢復缺血部位血流。

在機制方面,內源激活的FOXO3通過拮抗CSRP1基因表達介導對血管細胞衰老的抵抗作用。

研究人員還將多種致癌基因導入了遺傳增強的血管細胞中,發現它也可以有效抵抗癌基因誘導的細胞惡性轉化,這大大降低了利用這些細胞進行治療的安全隱患。

這些研究從概念上證明了利用基因編輯策略獲得優質安全的人類血管細胞的可行性。未來,這種策略可能會被應用於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風、糖尿病足、視網膜血管病變,以及其他血管損傷性疾病。

目前廣泛應用於細胞培養的是胎牛血清,可用於:病毒載體生產、細胞治療、哺乳動物細胞培養。胎牛血清是生物製品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原材料,它的品質會直接影響到生物製品的質量及安全性。雖然減少動物來源成分是現在生物製品行業發展的趨勢,可是離攻克無血清的技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胎牛血清依舊在細胞培養領域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如:Ausbian品牌胎牛血清。那好的胎牛血清應具備什麼特點呢?

1. 精選極低內毒素低,內毒素選取小於3Eu/ml,可以使細胞更健康。

如果選取內毒素較高的血清,細胞一直泡在毒液裡,短期內試不出結果,用不健康的細胞做實驗,對實驗結果造成嚴重影響。

2. 同批次數量多,保證了實驗更加順利的同時,節省了試用的時間和成本。

3.具有詳細完整的《檢測報告》,包括:品名,貨號,批號,血源地,生產日期,保質期,pH值、滲透壓、血紅蛋白、總蛋白、球蛋白、IgG、內毒素、無菌檢查(細菌、真菌、支原體)、病毒檢查(如BVD、牛腺病毒、細胞病變效應等)、促細胞生長能力、細胞毒性、BVD-1/2抗體檢查等。

實驗人對於新批次血清,應認真審閱《檢測報告》,做好試用前篩選第一步。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長壽蛋白FOXO3獲得優質人類血管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在Cell Stem Cell雜誌發表題為「FOXO3-engineered human ESC-derived vascular cells promote vascular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的研究論文,通過靶向編輯胚胎幹細胞中的長壽基因
  • 基因編輯技術使人類幹細胞的遺傳增強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學、中科院動物所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機構合作,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了人類幹細胞的遺傳增強。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改寫了人類基因組遺傳密碼中的單個鹼基,首次在實驗室中獲得了遺傳增強的幹細胞(GES細胞)。這種GES細胞能夠對細胞衰老和致瘤性轉化產生雙重抵抗作用,為開展安全有效的幹細胞治療提供可能的解決途徑。
  • 美國科學家通過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找到了可以減緩衰老的方法
    科學家找到了一種通過直接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來減緩衰老的方法。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研究人員利用年輕和老年患者的皮膚細胞(稱為成纖維細胞)成功創建了保留其年齡分子的血管細胞。基因編輯技術將是人類挑戰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於現在技術不夠成熟,目前基因編輯還只能做體外實驗研究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論述在《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
    央廣網北京10月6日消息(記者黃光輝)美國紐約時間10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與九位國際知名學者聯合署名的論述文章。文章首先綜述了科學界通過組織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和國際學術峰會為人類基因編輯尤其是可遺傳的胚胎基因編輯提供詳細的指導意見的努力。此後,文章著重闡述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對於胚胎發育等基礎研究的重要推動作用,以及國際學術合作對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潛在臨床應用的重要意義。基因編輯是指對「生物的整套遺傳物質——基因組」進行精確地插入、敲除和改變。
  •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專家:想多了
    原標題: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專家:想多了  36歲的Josiah Zayner近期搞出個大新聞。  據報導,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員Zayner自行設計了一套基因療法,試圖通過注射去除抑制自己左臂肌肉發育的蛋白質,獲得超強臂力。
  •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 專家:想多了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  本報記者 操秀英  36歲的Josiah Zayner近期搞出個大新聞。  據報導,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員Zayner自行設計了一套基因療法,試圖通過注射去除抑制自己左臂肌肉發育的蛋白質,獲得超強臂力。
  • Cell Res:劉光慧等通過單鹼基基因編輯重塑超級幹細胞
    從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到原位編輯動物遺傳密碼,再到靶向摧毀發生基因突變的線粒體,乃至特異性矯正病人細胞中的致病基因突變,基因編輯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為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不同層面的改變。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光慧課題組、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和中科院動物所曲靜課題組聯合開展的研究進一步拓展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範圍。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倫理問題
    與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相比, CRISPR使基因編輯更容易、更精確、更快、更便宜和更全面,甚至被認為是改變幾乎所有生物基因組的突破性手段。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的大流行,研究者們已經開始著手應用CRISPR以對抗大流行帶來的挑戰。長遠來看,利用CRISPR的力量能提升人類健康和福祉,但CRISPR也存在一定的倫理問題亟需解決。
  • 基因編輯技術:能讓人類永生下去?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丘奇稱,他的研究和其他基因編輯項目,有助於延長人類壽命,甚至逆轉衰老過程。丘奇向Medium表示,他正在探索數種生物學途徑,逆轉衰老過程的影響。這些途徑包括延長端粒存活時間的嘗試。但是,丘奇警告稱,儘管取得了多項有希望的進展,最終的解決方案不大可能簡單到只是服用一個藥片。
  • 基因編輯催生了牲畜「超級爸爸」的產生
    研究人員使用高科技基因編輯工具敲除了動物胚胎中的雄性育性基因。這些動物出生時是不育的,但在注射了來自捐贈動物的精子產生細胞後,它們開始產生精子。由於對產品安全、倫理和動物福利的擔憂,基因編輯過的牲畜尚未獲準供人類食用。
  • 人類生殖系細胞基因編輯何去何從?「全球暫停」不是永久禁令
    相關研究一直在提高基因編輯技術的準確度,但並未達到臨床級別。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在其《基因編輯帶來什麼危機》的演講中指出,基因編輯目前仍存在技術可控性低的問題。其次,生物技術的濫用一直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發生,例如生物黑客。
  • 斬獲諾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未來或將改造人類,進行星際移民
    ,是因為許多科學家認為基因編輯技術將成人類戰勝頑疾的「終極武器」。2015年6月,英國倫敦一名患白血病的1歲大女嬰生命垂危,醫生們嘗試將基因編輯過的血液細胞注入她體內,沒想到竟然成功消滅了癌魔,創造了世界首例嬰兒白血病的治療奇蹟。
  • 前沿熱點丨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倫理問題
    長遠來看,利用CRISPR的力量能提升人類健康和福祉,但CRISPR也存在一定的倫理問題亟需解決。一、突破性手段CRISPR作為可以改變幾乎所有生物基因組的突破性手段而聞名於世,與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相比, CRISPR使基因編輯更容易、更精確、更快、更便宜和更全面(圖1)。
  • 研究稱對人類大腦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有望預防老年痴呆症
    研究稱對人類大腦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有望預防老年痴呆症  Winnie Lee • 2020-11-30 16:06:34 來源:前瞻網
  • 62位科學家致信,支持全球暫停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
    因此,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究竟如何影響人類並不是很清楚。從科學的角度,針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還有太多科學問題要解決,尚不能成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應用。科學家們呼籲應當制定相應的具有全球約束力的監管條約,在能夠完全解決基因編輯帶來的科學、倫理和社會問題前,針對人類生殖系統的基因編輯應當被叫停。
  • 基因編輯技術人類的災難/福音
    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方觀點是基因編輯是人類福音。基因編輯,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基於此,我們應當明確,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不應當局限於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基本原則確立 基因編輯概念龍頭一覽
    養老金委託投資運營已開始 入市規模或達1080億元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2月17日訊  據媒體報導,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15日在美國華盛頓正式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研究報告,並從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方面提出相關原則。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不能「為所欲為」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 (趙永新 趙竹青)2月15日零點(華盛頓時間2017年2月14日11時),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人類基因編輯這一技術利器不能「為所欲為」,必須「按規矩行事」,嚴格遵守相關原則和標準。
  • 胚胎基因編輯倫理不容,另一項基因編輯技術卻在造福人類!
    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可能誘發非常嚴重的倫理問題,即被改寫的生殖細胞會影響其子孫後代,甚至隨著現象的普及、改變整個人類的基因池。因為存在高風險,基因編輯技術並未在人體上廣泛應用。過去有少數科學家曾在人類早期胚胎上進行實驗,但只是停留在胚胎階段。 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此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必將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 從「生命解碼」到「基因編輯」,「完美人類」會誕生嗎?
    在生命之初的胚胎階段,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能夠完善基因的表達和功能,減少先天性疾病、顯現優質性狀,甚至「完美人類」的誕生都有可能。一些先鋒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在未來十年內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當然,涉及人類基因的研究必須經歷嚴格的倫理審視。基因編輯技術目前不能逾越紅線,用來製造「完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