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凱恩之角 霸氣無雙yong,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裡的天氣依舊寒冷,這裡的空氣帶著刺鼻的硝煙,這裡感受不到一絲溫暖,刺骨的寒風夾雜著雪花鑽進袖子裡,亞瑞特真是冷啊,直到進入戍衛要塞,才稍微有些暖意了。
各位玩家好,這是暗黑破壞神裡的冰雪世界,亞瑞特山區域。在這裡,玩家在多個場景都會感受到如《暗黑破壞神2》第五幕般的美景。但,真是冷呀!
一、引言
20年前,巴爾和他的惡魔大軍開始圍攻亞瑞特山脈,野蠻人之王卡奈率眾迎戰,但最終戰死沙場,而由於尼拉塞克的變節,在巴爾拿到靈魂石後,巴爾得以繞過古代人直接進入世界之石要塞。
暗黑2的英雄們在亞瑞特山頂接受了三位遠古蠻神的試煉。在得到他們的認可後,英雄通過古代人的大門進入了世界之石大殿,並在其中找到了巴爾並將其擊殺。
泰瑞爾發現世界之石已經被巴爾腐蝕了,為了防止世界之石影響庇護之地,他出手擊碎了世界之石,充滿力量的世界之石被毀,強力的爆炸移平了整個亞瑞特山脈和野蠻人的部族,整個山脈遭到了破壞,陸地也分崩離析,只剩下巨大的環形山,還有亞瑞特山火山口孤獨矗立在四海環伺的孤島上。而孤島東部,則形成了談之色變的恐懼之地。
二、氣象監測
氣象調查的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是通過歷史資料的記載,基於對歷史氣象數據資料的分析,發現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結合諸如地理變化、水文變化以及風向變化等因素,觀察當前的天氣情況,加以分析對比,來得出當前氣象情況的成因。
亞瑞特區域在庇護之地歷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區域,因亞瑞特山深處藏有世界之石,而聚集在亞瑞特山附近的野蠻人部族更是庇護之地的重要力量。
所幸暗黑2留給了我們很多有跡可尋的氣象資料,這對我們分析調查暗黑3的亞瑞特氣象有很大的幫助。
1.亞瑞特地理沿革
我們來分析下亞瑞特地區的地理沿革情況。首先我們來看一張亞瑞特山還沒被摧毀前的地圖,此時這個區域仍然是一整塊大陸。
從地圖觀察,在北方接近冰凍之海的區域,皚皚之狀應是溫度較低,雪原密布之因。塞斯雪隆位於亞瑞特山東部,哈洛加斯在亞瑞特山東南部的山腳下。
其次我們來看我們一直使用的世界地圖,也就是暗黑3亞瑞特山被摧毀後的地圖。
從圖中看,亞瑞特環形山很明顯地矗立在被炸後的遺蹟上,而這個區域四面環海,成了孤島一般的陸地,可見世界之石爆炸威力是超級強大的。暗黑3第三幕的故事也就發生在這個孤島般的陸地上。
因為哈洛加斯就在亞瑞特山腳下,故而在爆炸中消失,而東部距離稍遠的野蠻人首都塞斯雪隆僥倖在爆炸中倖存下來。
2.暗黑2亞瑞特山區域的氣象情況
哈洛加斯是暗黑二代第五幕的起點,哈洛加斯在亞瑞特山的山腳,推測距離頂峰應該有約有百裡的距離,這裡氣候是典型的高山高原氣候。
上圖我們看出,樹木枝葉掉落,但並無雪花落下,而且人物影子明顯,說明是晴天日照充足,細看地面有些許青苔,初冬蕭索季節。
這是哈洛加斯與亞瑞特山中間的位置,可見一些綠色植物存在,地面青苔可見,陽光充足。
隨著不斷前進,海拔不斷增高,這是到達亞亞瑞特半山腰的區域,雪原開始部分出現,氣溫明顯下降但並不支持成片雪原不化,這裡依然有一些植被存在,說明溼度可以。
我們來到亞瑞特山頂峰古代人的地方,這裡冰雪常年不化,俯瞰下方,冰雪累累,夾雜著冬松,景色清爽,遠望去心曠神怡。
總結,暗黑2代亞瑞特山區域為典型的高原氣候區,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風力較弱,在高山上有較強來自冰凍之海區域的東北風。
3.暗黑3的亞瑞特山區域的氣象情況
暗黑3的亞瑞特山區域氣候與2代相比,有兩個最大的差異點,一是常年大雪,二是雪雲濃厚見不到陽光。
以上區域為露天區域,調查數據顯示,四地氣溫較低、水情維持在中雪到大雪、據戰旗飛揚角度推測風力為東北風四級左右,光照較少,地面冰雪常年不化,偶見青苔、冬松。
其實從我的角度看,大雪天氣也是這一幕的一大優點,因為夏天玩的時候會莫名涼快一些。
三、氣象調查初步結論
亞瑞特山區域,位於庇護之地平面地圖的西北之地,北方是冰凍之海。
在亞瑞特山仍存在時期,這個區域為高原氣候區域,由於北方山脈阻擋了冰凍之海南下的冷空氣,故而海拔稍低的山腳氣候還是比較宜人的,也多見綠色植物,風力溫和,陽光燦爛,是野蠻人部族適宜生活的家園。隨著高度不斷增加的地區,冰雪見多且逐漸不化。
在泰瑞爾那牽強的理由出手毀滅世界之石後,世界之石的爆炸摧毀了整個亞瑞特山脈,也造成了大陸版塊的破碎,之前阻擋北方冷空氣的山脈直接破裂,變成了海峽通道,結果北方冷空氣順勢而下完全佔領了此區域,造成了該區域常年大雪紛飛的接近極地的氣象情況。
這裡重點分析亞瑞特山爆炸後大雪封域的原因。雪,我們現實世界中很常見,北極南極那更是雪域。庇護之地的亞瑞特地區,自世界之石爆炸後造成了大雪肆虐的氣象,是有其內因的。
按術語來講雪是從混合雲降落到地面的固體水,亞瑞特地區的空氣體系是典型的混合雲體系,北方冰凍之海的冷空氣毫無阻擋地南下位於空氣上層,而南方的暖溼氣流北上位於空氣下層,造成了混合雲體系。
形成降雪其成因一是混合雲氣中含有有大量的凝結核,世界之石爆炸後,在該地區形成了大量的塵埃,這是凝結核的大量來源。成因之二是有足夠的飽和水汽量,我們在新崔篇提到過,西南方向的暖溼氣流遇到泰摩山脈的阻擋,部分暖溼氣流順北而上的暖溼氣流給亞瑞特地區帶來大量的溼潤空氣。成因之三是達到了露點溫度,亞瑞特地區的空氣要達到一個露點溫度,才能飽和空氣溼度,加之凝結核形成降雪。而中到大雪這個露點溫度大約在零下20度左右,地面溫度要求不高於0度。在世界之石爆炸後的亞瑞特地區,這三個條件都符合,故而形成了大雪不斷的氣象條件。
亞瑞特山是世界之石的隱藏地點,當年為何選擇這個區域作為隱藏地點,仍需我們去尋找答案。而這個區域寒冷冰雪的簡單表象下面到底隱藏著哪些複雜的真相,我覺得應該從庇護之地創立初找尋線索了。
如果你想閱讀往期的菠蘿學派,可以點擊這裡進入菠蘿學派專欄頁面進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