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復產復工之後,北京地鐵的客流也在逐周攀升。近一周,連接新城與中心城區的多條地鐵線客流「飄紅」,高峰期滿載率直逼50%,為此,從3月24日一早開始,地鐵昌平線和八通線縮短高峰期列車運行間隔,並開行多交路套跑,最大程度降低高峰小時列車滿載率。
兩線開啟最小運行間隔
今天起,昌平線和八通線開始先行使用超常超強列車運行圖,昌平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2分鐘,八通線最小運行間隔縮至1分58秒。
今早,記者在昌平線沙河高教園站看到,每隔兩趟車就有一趟空車從這一站始發。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下一趟是始發空車,在前一趟列車進站的同時,站臺還會通過廣播提示乘客可以等待下一趟列車。
「今天開始,從沙河高教園始發的區間車的數量從原來的4趟增加到18趟。由於出城方向會有列車在這站折返,我們現在也會通過廣播等方式加強提示,別讓乘客上錯車。」南邵站區副站區長王鵬介紹,近兩周沙河高教園站的客流出現增長,早高峰期間進站量約在3000人左右,已達到常規客流的30%左右,目前進站集中時間段約為早7點半到8點半,「今天早上縮短列車間隔後,有效地緩解了站內車內密度。現在車內外乘客都有了合適的距離和空間,站臺上已不會出現滯留乘客。」
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服務管理部高級工程師蔡宇介紹,從今天起,地鐵昌平線和八通線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採取多種交路套跑運行方式,降低客流量較大區段的列車滿載率。其中昌平線早高峰最小間隔由3分40秒縮短至2分,預計列車滿載率下降45%;八通線最小間隔從2分50秒縮短至1分58秒,預計列車滿載率下降30%。目前昌平線和八通線最小運行間隔已經達到極限。
北京地鐵數據顯示,此前平日早高峰,八通線東向西進城方向列車滿載率曾超過120%,昌平線進城方向列車滿載率更是超過130%。去年10月,地鐵八通線在撥線改造期間完成了信號系統升級改造,改造後八通線具備了列車發車間隔2分鐘的條件。此次運行圖調整,也是八通線改造之後最小運行間隔第一次「闖進」2分鐘。蔡宇介紹,目前地鐵部門正針對5號線和15號線制定相應措施,至於何時會加以推廣,還需要根據昌平線和八通線兩條線路的試點效果及乘客反應來決定。
兩線限流頻次將減少
近幾周,隨著企業復產復工,北京地鐵全路網客運量幾乎每周都要比前一周增長三四十萬。
「目前北京地鐵的客運量雖然低於上海、廣州、深圳和香港等國內一線城市,但是北京對控制列車滿載率的要求是最高的。因此運營調度的壓力更加巨大。」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調度指揮中心主任陳文介紹,本周一早高峰期間,地鐵公司管轄的16條線路,共啟動12次二級預警響應和6次三級預警響應,涉及15號線、昌平線、八通線和6號線。一些車站也採取了臨時限流等措施,乘客需分批進站,「在昌平線和八通線率先採取超常超強措施,隨著最大運力的逐漸投入,實際上限流的頻次會逐漸減少。」
車上人多可等小交路列車
車廂滿載率是如何計算的?一位地鐵工作人員介紹,滿載率的計算方法,通俗來講就是用每小時客運量,除以一條線路的運力。如果線路上每小時開行列車的數量增加了,運力得到提升,乘客不必擠在同一趟車裡,就相當於把滿載率的「分母」變大,那麼在乘客數量變動不大的情況下,列車的滿載率也就降下來了。
目前地鐵昌平線和八通線採用6節編組的B型車運營,全列的額定載客人數為1440人上下。如果按照滿載率50%算,每列車可以運大約720名乘客。不過在高峰期,即使一個區間滿載率沒有超過50%,個別列車實際滿載率也可能超過這一數字。一般而言,同一條線路大交路列車上的乘客相對更多,如果早高峰期間乘客覺得車廂裡較為擁擠,也可以在小交路列車的始發站下車,原地等待小交路列車。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博 程功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