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周宜王時期,顯赫大臣尹吉甫有一個忠厚老實的兒子伯奇,尹吉甫在娶了年輕貌美的後妻後,有了幼子伯封,兄弟二人善良仁愛,但後妻很想讓親子伯封繼承尹吉甫的爵位,總想設法除掉繼子伯奇。
有一天,她在尹吉甫面前進讒言,說伯奇調戲她,尹吉甫不信。於是狡猾的後妻叫他第二天早上躲在後花園的樓臺上觀察院裡的動靜。次日一早,後妻便在衣領、袖子裡藏了十幾隻蜜蜂,然後在花園中徘徊,等到伯奇去給父母問安路過時,後母便把暗藏的蜜蜂放出來,故意裝作驚慌失措的樣子,伯奇看見了,生怕後母被蜜蜂傷到,趕忙跑過來,挽住她的衣袖,幫她趕走身上的蜜蜂。
藏在閣樓上的尹吉甫看見了背影,頓時勃然大怒,立刻上前把伯奇打了一頓.然後驅逐出家門。遍體鱗傷的伯奇覺得委屈,天天抱著琴在江邊徘徊,唱著一首悲悽的歌。後來他越來越覺得生活很絕望,於是抱琴投江自殺。伯奇死後化為鳥,長長的尾巴,全身灰褐色,總是站在田邊桑樹上不停地哀鳴。
自從伯奇被趕出家門後,尹吉甫覺得越來越不對勁,他妻子的真面目也一天天地顯露出來。尹吉甫越來越懷疑自己冤枉了伯奇。一天,沮喪的尹吉甫駕車去郊外散心,突然聽到桑樹上鳥兒悲傷的鳴叫。他感到莫名的心痛,心想不知道這隻鳥是不是兒子伯奇變的。抬頭看到一隻淺灰色的小鳥在向他哀嚎。看到尹吉甫的頭伸出來,鳥兒的叫聲變得更加激動。
尹吉甫立刻停下來,對小鳥說:「小鳥,如果你是我的兒子伯奇,你會飛到我的車上。如果不是,你便離開。」他一說完,那隻鳥就展開翅膀,飛到尹吉甫的車頂上,依舊對他呻吟。
當尹吉甫看到這一幕時,他後悔了,說:「你受苦了!」說著,忍不住流淚,然後立刻把小鳥帶回家。他一進屋,那隻鳥就徑直飛進院子,在後母門口不停地叫著。當後母聽到這些,她走出來說:「這野鳥是從哪裡來的?太吵了!趕出去!」尹吉甫說:「這是我的兒子伯奇,可憐他死在外面,現在變鳥回來。」
妻子聽到後,眉頭緊鎖,拿起掃帚想把伯奇趕了出去。尹吉甫這下確認是後妻殺了嫡子,他假裝遞給她一張弓和一支箭,說:「既然你這麼恨他,那就射死他。」他的妻子立即拿起弓和箭,但她還沒來得及射出箭,尹吉甫就從後面把她射死了。後來,尹吉甫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了幼子伯封,從此他們和伯奇變成的那隻小鳥一直生活在一起。因為尹吉甫曾對那隻鳥說「你可受勞苦了」,於是人們把它叫做「伯勞」。
尹吉甫並非不愛伯奇,只是沒有做到明察秋毫。對於自己的孩子,他應該有比較深的了解,但是他卻誤中圈套,如果能給伯奇一個解釋的機會,或者再給他多一些信任,是可以避免悲劇的。我們常常容易被表面假象所蒙蔽,我們應該理智多點,少衝動,多觀察,少武斷,聽取不同意見,少輕信一面之詞,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誤會,也就可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