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輔食可以給寶寶補充大量的鐵和蛋白質。
當給寶寶添加輔食以後,有個問題大家一直比較糾結,那就是什麼時候給寶寶吃肉?吃早了吧,擔心消化不好;吃晚了吧,又擔心寶寶營養跟不上?今天奶爸就和大家聊聊關於寶寶吃肉這件事。
寶寶為什麼要吃肉
一般寶寶在4~6個月後,體內儲存的鐵就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此時需要及時補充鐵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足月健康出生的寶寶滿6個月就要添加輔食,最初的輔食必須含有豐富的鐵。所以首選的米粉應該是強化鐵米粉,但隨著寶寶的快速生長,像強化鐵米粉等輔食不能滿足每日必需的鐵含量,所以需要紅肉類輔食、肝類輔食、動物血類等高鐵食物來幫忙。
如果過晚添加豬肉、牛肉等紅肉,容易造成寶寶鐵元素攝入不足,嚴重者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甚至影響生長發育。
寶寶多吃肉的好處
吃肉可以有效預防蛋白質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適量吃肉,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來說非常重要。具體好處分析如下:
1、營養豐富
肉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這些元素是平衡寶寶輔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肉類中的胺基酸,對寶寶的身體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2、預防缺鐵性貧血
7~12月齡的寶寶,從輔食中獲取的能量約為1/3~1/2;13~24月齡的寶寶,從輔食中獲取的能量約為1/2~2/3。而寶寶需要從輔食中獲取的鐵高達99%,對於富鐵的高能量食物,除了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類是製作寶寶高鐵輔食的關鍵食物。
常見高鐵輔食:肉類輔食:各種紅肉泥(牛瘦肉、羊瘦肉、豬瘦肉等);肝類輔食:各種肝泥(豬肝、雞肝等)每周吃1-2次,每天少量;動物血類:豬血、鴨血、雞血等(注意購買渠道)。
3、飽和脂肪
對成人而言,不宜食用過多的飽和脂肪,但是兩歲以前寶寶的飲食中,不可缺少飽和脂肪,在寶寶輔食中,需要添加豐富的飽和脂肪。
PS: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主要有肉、禽類、全脂乳製品、蛋等。
寶寶多大可以吃肉?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吃肉?
一般在寶寶滿7個月後就可以嘗試添加肉泥了,尤其是富含血紅素鐵的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這是寶寶鐵的重要來源之一。
過晚添加紅肉類食物,容易造成鐵、鋅攝入不足,嚴重者更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當然每天不止吃一種食物,吃肉的同時也要保證主食、蔬菜和其他食物的合理搭配。
寶寶每天吃多少肉?
每次新增一種食物時,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餵養。可以先給寶寶餵一小勺,嘗試2~3次後,寶寶不排斥的情況下,再在接下來的幾頓逐漸加量。不同月齡段,不同的食用量。
7~12月齡:從最開始的嘗試,逐漸達到50g(1兩)肉禽魚;
13-24個月:每天需要50~75g(1兩~1兩半)肉禽魚;
2~3歲:每天對畜禽肉類、蛋類、水產品類膳食的需求量總和是50~70g;
4~5歲:每天對畜禽肉類、蛋類、水產品類膳食的需求量總和是70~105g。
寶寶的肉輔食怎麼吃?
可遵循輔食3原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寶寶月齡不同,肉輔食的做法也不同。肉類食物的性狀應逐漸從泥糊狀(肉泥)-半固體(肉末)-固體(肉粒)過渡。大致時間為:
7-8個月:建議肉泥
9-12個月:建議肉丁、小肉塊
1歲以後:肉丸、肉腸、肉絲
ps:從易消化的角度,添加肉類可以先吃最好消化的肉,比如鱈魚等,後續還可添加雞肉、豬肉等;每次添加1種新事物,觀察3天無不良反應後再添加新食物。
常見問題
Q1、寶寶沒長牙能吃肉嗎?
可以!寶寶沒長牙並不代表只能吃泥糊狀食物,寶寶的牙齒出生後就藏在牙齦下面,即使沒有萌出,牙床也有一定的咀嚼能力。爸媽們可根據自家寶寶的咀嚼能力,逐漸過渡食物性狀,一直吃泥糊狀的食物可不行哦!
Q2、寶寶吃肉容易消化不良嗎?
不會!只要家長給寶寶提供的肉類,剁得足夠碎、煮得足夠軟了,寶寶就不會消化不了。在這一點上,家長們要對寶寶有足夠的信心,只要寶寶不對某種肉出現過敏反應,那麼就可以放心地給寶寶吃。當然一天不止吃一種食物,吃肉的同時也要保證主食、蔬菜和其他食物。肉不能不吃,但也不能多吃!
Q3、喝肉湯比吃肉更補充營養嗎?
不對!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湯裡的蛋白質含量只佔肉的7%左右,大部分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都在肉本身中。所以吃肉比喝湯重要!
Q4、肉類輔食可以加鹽嗎?
不可以!1歲之內不要加鹽,鹽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其他作料也沒必要添加。相對於大人來說,小孩子本身味覺很敏銳,可以很好的體驗到食物本身的味道,如果此時就開始吃鹽,以後養成「重口味」可不是什麼好事。
肉類輔食最好現做現吃,一次不要做太多,有時間現做的話最好,沒時間的話做個幾天的量放冰箱也是可以的。雖然吃肉對寶寶很重要,但家長們也要注意搭配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其他事物,這樣才能促進寶寶對營養的吸收,保證營養均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