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學生實名舉報,持續引發關注。新京報記者通過中國知網檢索發現,張裕卿目前總發文量為53篇,總下載量為12184,主要方向為有機化工、無機化工、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上述論文中10篇最高被引用文獻,大部分第一作者為張裕卿。其中,一篇發表於2015年的文獻第一作者為張裕卿,第二作者為舉報者。
新京報記者在中國知網檢索發現,張裕卿在《天津大學學報》上發表過4篇文章,在《中草藥》上發表過3篇文章,在《工業水處理》上發表了3篇文章,在《化學工業與工程》發表了2篇文章。
23日下午,新京報記者聯繫《工業水處理》編輯部,對方電話一直顯示無人接聽。另外三個期刊編輯部工作人員均表示,還未接到關於調查張裕卿論文的通知。
其中,《化學工業與工程》編輯部工作人員稱,由於此前編輯部沒有過此類事件,「如果確有張裕卿學術不端的證據,不知道要不要撤稿,還在學習怎麼處理。」
新京報此前報導,11月19日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發布通報稱,收到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
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
━━━━━
論文數據是否造假,編輯部無法準確判斷
2007年,張裕卿以第一作者在《中國生物工程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超聲波對木質纖維素糖化過程影響的研究》。
11月23日,《中國生物工程雜誌》編輯部的工作人員表示,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除編輯部自己審核外,還會有年檢,目前尚未發現這篇論文有問題。
上述工作人員稱,得知張裕卿被天津大學開除後,他們將對這篇論文重點關注。如果後續收到學校正式發函或實名舉報者的證據,將對張裕卿的論文展開調查,聯繫所在課題組或所在學院,重新組織專家,對這篇文章相應的一些事實進行審稿。
「如果調查發現論文確實有問題,張裕卿也無法解釋這些問題,那麼將對這篇論文進行處理。」這名工作人員說。
實名舉報文件中提及,張裕卿在論文中對數據進行造假。上述工作人員表示,當初期刊發表這篇論文,說明查重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文中數據是否造假,是編輯部及審稿人無法準確判斷的,「因為原始實驗記錄都在他們手上。」
資料顯示,《中國生物工程雜誌》是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刊,由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等國內外多個著名檢索系統收錄。
此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發布通報稱,認定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
本人回應:舉報與女兒沒有關係
實名舉報材料中,舉報人名叫呂翔,自稱來自普通家庭,原為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張裕卿是其導師。
舉報材料稱,張裕卿所做的實驗、數據和發表論文多次造假,在2011年到2020年間,「張裕卿至少造假了30到40篇碩士畢業論文,還有至少50篇學術期刊論文。」
舉報材料中列舉張裕卿學術造假主要分為5個方面:張裕卿所教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造假、張裕卿指導舉報人造假、張裕卿發表的學術論文造假現象、張裕卿一稿多投和相互抄襲等證據。
值得注意的是,除張裕卿本人所涉的問題外,呂翔還同時指出張裕卿之女張絲萌所涉的學術不端問題。
舉報材料中稱,張裕卿多次利用天津大學碩士生論文幫助其女兒進行學術造假。「造假的文章一共7篇,其中一作4篇,三作3篇,他女兒的文章數已經超過天大化工學院對博士畢業的要求。」
新京報記者檢索其中一篇發表於2013年的文獻發現,第一作者是來自河北工業大學的張絲萌,第五作者為張裕卿。
▲張裕卿及其女兒合作發表的論文截圖。來源:ELSEVIER官網
論文所刊發的外文期刊影響因子為10.652,在SCI分區中位於Q1區,影響因子屬於學科的前25%。
此外,在知網以「張絲萌」為關鍵詞進行檢索, 所屬天津大學的作者共發表1篇中文文獻,11篇外文文獻。在11篇外文文獻中,共有6篇與「Yuqing Zhang」為共同署名,這其中,有3篇為「Yuqing Zhang」第一作者,3篇為張絲萌第一作者。
「本科生能在SCI一區發文的概率很低,這幾乎可以達到碩博生畢業的要求。」香港大學一名化學博士介紹。
上述文獻「Yuqing Zhang」所屬學校為天津大學,而張絲萌2014年所屬學校為河北工業大學,2015年變更為天津大學。
11月20日,張裕卿回復新京報記者簡訊稱,上述舉報與女兒沒有關係,學校已經通過相關渠道去處理。
校方已與其解聘,並刪除相關信息
公開資料顯示,張裕卿為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招收化學工程、生物化工、膜科學專業學生。
1982年,張裕卿開始在天津大學應用化學系應用化學專業讀本科。1996年在同系同專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任教師。1997年至2000年,張裕卿在本校獲得工學博士學位,此後兩年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生物化工專業做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7年,張裕卿受中國教育部CSC資助,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工學院AIBN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高級訪問學者研究。2008年,便在天津港保稅區規劃建設局掛職,擔任副局長。
在獲得支持基金一欄,發現張裕卿獲得7種項目基金支持,共55項,其中天津市的有11項。
11月19日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發布通報稱,收到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
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
11月20日,新京報記者查詢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官網發現,在「師資隊伍」頁面中並未發現「張裕卿」的介紹。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官方微信上以「張裕卿」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2018年曾有一篇新聞稿提及,但是上述文章已於2020年11月19日修改,正文已刪除張裕卿相關內容。
一.張裕卿和其女張絲萌論文造假
據了解,張裕卿教授給他女兒張絲萌造假的文章,一共7篇,其中一作4篇,三作3篇,其女兒從來沒有來過舉報者實驗室。在這裡,我們只舉例3篇文章的部分圖片涉嫌學術不端的行為。
張裕卿2013年為其女張絲萌發表的小論文,下面是這篇小論文所對應的張裕卿教授碩士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為張裕卿教授學生單星2012年的碩士畢業論文。
張裕卿為其女張絲萌2014年發表的另一篇小論文,所有的作者和第一篇一樣,對應的大論文也和上一篇一樣,即是單星2012年碩士畢業論文。
張裕卿教授為其女張絲萌2015年發表的小論文,甚至把他女兒當成通訊作者,下面是這篇小論文所對應的大論文,為張裕卿教授學生曹志普2014年的碩士畢業論文。
另外,張裕卿還為其女兒準備了三作論文三篇,三篇文章的投稿日期分別為2011年9月,2011年11月,和2012年1月,他女兒是2011年9月進的河北工業大學。
2015年春天,張絲萌被保送為天津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2016年張絲萌被保送到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直博生,2017年夏張絲萌被保送到澳大利亞Monash大學直博生。是否由於相關的文章發表,而得到相關的利益,不是很清楚。
二.張裕卿教授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造假(數量過多,只是少量舉例)
三.在關於我的論文寫作中,張裕卿如何指導造假
從計算的到的數據可以看出,這個pKa不僅不是定值,而且在表1裡有三個地方根本就不存在。為什麼不存在呢!因為這個值超出數學界的定義了,根本算不出來。下面是第1和2行的pKa值:
a= 14.7 lg( 0.40)
大家看到這裡出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數學問題,lg指數居然出現了負數指數(-0.4 和-0.18),這在數學界是不存在的。
四.簡要介紹張裕卿發表的學術論文造假現象(數量過多,只是少量舉例)
大家看看前面五篇文章的EDX圖,有沒有發現特別像,就像是一個,前面四個峰的形狀和強度還有Ti都是一模一樣。加Fe的時候把鐵的峰加上,加Y元素的時候把Y的峰加上,就是這樣。有EDX經驗的人知道就是同一個樣品,測試不同點的時候,峰值就很可能不一樣,別說不同的樣品了。沒錯,這些圖都是自己加工的。得到的答案是EDX這樣的圖和我們的元素數差不多的網上太難找了,SEM和TEM網上好找很多,所以不得已不在這一個EDX圖像上自己加工,實驗裡加了什么元素就把那個元素的峰加上就行了,這也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