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軍師聯盟2虎嘯龍吟》中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弈精彩異常,最新劇情中諸葛亮空城計上演,那麼諸葛亮空城計為什麼會成功,諸葛亮空城計裡彈的什麼曲?一起看看相關介紹!
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故事,其實在《軍師聯盟》中就早有鋪墊,司馬懿年輕時就十分崇拜諸葛孔明,甚至曾在家中描繪他的畫像。
在《虎嘯龍吟》中,隨著司馬懿在曹魏朝堂地位的提升,他終於迎來了與偶像諸葛亮同臺競技的機會。
徵孟達,司馬懿第一次中了諸葛亮的調虎離山之計,折服於孔明妙計的同時,甚至認為「孔明能以我為敵,是對我最大的尊重」。儘管此時兩人還沒有正面交鋒過,但他們早已視彼此為自己真正的對手。
在馬謖大意失街亭後,諸葛亮因轉移三郡百姓而滯留,一出空城計就此上演。在這場戲中,《虎嘯龍吟》別出心裁地讓司馬懿與諸葛亮來了一場「幻境」中的交流,特別是對司馬懿的五層心境解讀,堪稱絕妙。
其一,司馬懿其實看穿了這是座空城,急於一戰成名的他想要殺掉孔明;其二,孔明一語道破天機,「鳥盡弓藏」立刻戳到司馬懿的痛處,而司馬懿此時在生死面前仍要選擇榮耀。
其三,孔明以司馬家後代提醒司馬懿,令他在功名與家族的選擇之間掙扎;其四,司馬懿獨白此生跑過武帝文帝,卻始終跑不過自己的恐懼,從而認為人這一生就是為了抱負和榮耀而活,再次揮劍欲殺孔明。
最後,司馬懿震驚看到年老的自己與年輕的自己對話,「人這一生,依依東望的其實是時間」,爭這一時的成敗並不是有遠見之舉。
空城計表面上是諸葛亮妙計退敵,實際上是兩個彼此深知的知己之間的博弈,《虎嘯龍吟》所展現的空城計,是最貼合學術觀點的一次影視化解讀。
《軍師聯盟2虎嘯龍吟》諸葛亮空城計裡彈的什麼曲?
有幾種說法:一種是十面埋伏,讓司馬懿真的相信這個是孔明的計。還有種說法是孔明彈的曲子因為在戰場上沒法聽清楚。
所以現在也沒證實彈的什麼曲子 ,但是個人認為及時司馬懿活捉孔明也不會殺他。原因很簡單:如果蜀國沒有孔明,魏國就沒有在使用司馬懿的理由。
因此孔明不死,司馬懿才能在曹營中永久的待下去。所以司馬懿才故意成全孔明的空城計。
1、答:不應是《十面埋伏》。
第一,,因為時間不對。《十面埋伏》是古曲,但是沒有早到那個時候,諸葛亮彈的琴是古琴,那個時候還有瑟這個樂器在世。為什麼?
曹操的《短歌行》裡面有兩句是這樣寫的「今有嘉賓,鼓瑟吹笙」證明瑟是存在的,而《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
最早出現在,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而諸葛亮生活的年代是東漢,東漢四什麼時候呢?東漢是公園25年—220年。時間不對了,那麼曲子肯定也就不對了。
第二,琵琶的音域的比古琴更廣,聲音表現力更強,白居易在《琵琶行記》中是這樣描述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亂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可見琵琶聲音的清亮,是古琴所不及的。
結論:所以不是《十面埋伏》其實關鍵問題還是出現在時間上,和曲目上。
2、答:《臥龍吟》就是荒謬了,而且是荒天之大謬!
《臥龍吟》是現代作曲家,谷建芬老師的作品,怎麼可能讓諸葛孔明來彈?!豈不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