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每天吃一斤米,飯量也不少啊,為何司馬懿判斷他陽壽已盡?

2020-12-05 劇透歷史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的註解中,引用了一段《魏氏春秋》的記載,說諸葛亮的使者到司馬懿軍中,司馬懿問及諸葛亮平日飲食,使者回答「所啖食不至數升」。

《晉書宣帝紀》也提到這件事,司馬懿問諸葛亮「食可幾米」,使者回答「三四升」,司馬懿由此認為諸葛亮吃得少,判斷他命不久矣。

於是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三四升到底是多少?為什麼吃三四升,司馬懿就判斷諸葛亮活不長了。

按照漢代的標準,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一石糧食大概是120斤,漢代一斤大概等於今天的四斤多一些。也就是說。一石就是不到三十斤,一鬥不到三斤,一升不到0.3斤,三四升也就是一斤左右。

那麼問題來了,一天吃一斤左右的米,很少嗎?大學時,我作為一個壯碩的小夥子,一頓也就三兩米飯,一天還不到一斤呢。諸葛亮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吃得比我還多,怎麼就算是吃得少命不久矣了?

其實,古人吃飯跟我們今天的狀況可謂大相逕庭。在史料記載中,司馬懿問諸葛亮吃多少,而使者回答的都是吃了多少米,這其實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不吃菜!

尤其是在行軍打仗過程中,很難有充足的肉、菜供應,所以人體所需的營養,基本都由主食供應。而一旦沒有了副食品的營養成分,人體對主食的需求也就會大大增加。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見那些家庭條件不是太好的人,買不起肉,吃菜也少,而相對便宜的米飯會比別人多吃兩三倍,卻還是長得精瘦。可見,主食提供的營養是不能和副食品相比的。

另外,行軍打仗為了方便攜帶,吃的還不是大米,而是被我們稱為粗糧的小米。雖然我們今天說吃粗糧對身體有益,那是基於現在大魚大肉營養過剩而言的。在那個飲食營養極其不充足的情況下,還拿粗糧「刮油水」,那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我們知道,計劃經濟時期,每人每月的糧票定額從數字看就真的很驚人,一般人都是二三十斤,重體力勞動者和特殊工種甚至能有37、45斤,折合下來一天怎麼都超過一斤了。

但是這麼大的數量,從沒聽說有誰家吃不完,只有不夠吃的,而這還是有雞蛋、肉等供應的情況下(雖然不多)。如果只靠主食,一個月三十斤真的是無論如何都不夠的。

古人的標準飯量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有一個人給了我們一個好例子,那就是著名的老將廉頗。

趙王想重新起用廉頗,讓人看看廉頗是不是老了,不中用了。年已八十的老將軍二話不說,吃了一鬥米、十斤肉。

一鬥米,換到今天也就是將近三斤!還有十斤肉,先秦時期可能每國的斤有些差異,大體當時的一斤等於今天的半斤左右,也就是說,廉頗吃了三斤米加五斤肉!

當然,廉頗是武將出身,和文質彬彬的諸葛亮不能同日而語,但趙國要的是將才,也不是大胃王啊。所以,廉頗的飯量,應該是體現了一個古代壯漢的較高標準。諸葛亮這樣的文官,當然不可能吃這麼多,但一斤米,顯然太少了。

話又說回來了,僅僅吃得不多,也不見得就很快會一命嗚呼。況且諸葛亮貴為蜀漢丞相,即便身處飲食條件不怎麼齊全的北伐前線,也不少他那點特供吧?曹操在漢中之戰時能吃上雞肋,諸葛亮應當也不缺肉吃。

司馬懿認定諸葛亮大限將至,《三國演義》概括的那四個字特別準確,「食少事煩」,就是說諸葛亮吃得少但管的事情多。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處理軍政事務,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所謂「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也就是說,軍中打二十棍以上的處罰都必須由他親自裁定。

當然,這說明諸葛亮治軍嚴明,公正無私,但確實極大增添了他身體的負擔。再加上蜀漢在國力和軍事實力上都相差曹魏太多,指揮北伐大軍一招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也就進一步增加了諸葛亮的心理負擔。

身心兩方面壓力大,吃得少營養跟不上,加上行軍途中舟車勞頓,再強的人也扛不住啊

反觀司馬懿,顯然是個養生達人。他本人活了七十三歲,在古代絕對算是高壽了。弟弟司馬孚更可怕,居然活了九十三歲。除了自帶長壽基因外,司馬家想必對於身心健康的保護很是在行。

司馬懿熬死了多少人?

41歲時,他熬死了65歲的曹操;47歲,熬死了39歲的曹丕;55歲,熬死了53歲的諸葛亮;60歲,熬死了35歲的曹睿;70歲,直接發動政變乾死了政敵曹爽,並且實質上熬死了曹魏。

老頭愣是把曹魏那些強勢的大臣一個個都熬死了,終於輪到自己上位。不得不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此言不虛啊!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司馬懿這輩子最怕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的主子曹叡,另一個就是疆場上的對手諸葛亮。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其中第4次,第5次的對手就是司馬懿。司馬懿本來就是戲精,他假裝生氣要和諸葛亮決戰。但是這麼大的事要走程序,得皇帝批准才行。然後千裡之外的司馬懿上表曹叡,請求決戰。這一來一回一個月就過去了。曹叡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司馬懿想幹什麼。於是曹叡派辛毘拿著皇帝的符節,站在軍營門口,誰要敢出戰就斬誰。司馬懿和手下將領一攤手說:「你們看,不是我不敢出戰,是皇帝不讓我們出戰。」
  • 上方谷疑雲:諸葛亮終極火攻,為何沒有絕殺司馬懿?或藏一個秘密
    魏軍統帥司馬懿深知蜀軍弱點,堅守不出。諸葛亮求戰不得,卻另闢蹊徑,一方面讓蜀兵與魏民在渭河流域相雜種田,給司馬懿一個要與魏軍打持久戰信號。在魏軍看來,蜀兵好像篤定魏軍龜縮不出,就四散結營,到處屯田,分明是要在這裡紮根,如果真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那還得了?這讓魏軍不得不考慮找機會打擊一下;另一方面,諸葛亮物色了一個絕佳的伏擊地點上方谷,要引誘魏軍,打一個殲滅戰。
  • 三國那些事兒:司馬懿為何會中空城計 他是如何考慮的?
    三國那些事兒:司馬懿為何會中空城計 他是如何考慮的?時間:2021-01-14 17:4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司馬懿為何會中空城計 他是如何考慮的? 說起《三國演義》,諸葛亮則是其中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火燒上方谷,究竟為何會功敗垂成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的故事,也是其中的一例。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是發生在他最後一次北伐時的事。在這一次北伐時,諸葛亮已經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所以在這一次北伐中,諸葛亮盡了最大的努力。他動員了最大的兵力,積聚了三年的糧草,用木牛流馬解決了後勤的問題,準備在有限的生命中與曹魏決戰。
  • 拼命工作的諸葛亮,最後一年在忙什麼?
    諸葛亮徵調各郡兵員、錢糧時,不少地方不能及時如數提交。史載,巴西太守呂乂曾為北伐召募士兵五千人交給諸葛亮,幸虧他「慰喻檢制」,手下士卒才無人逃竄,這也說明,此前一直都有人逃走。昔日晉文公出徵,聲稱三日內攻陷城池,後來期限已到,城池將陷,他仍撤圍退兵。古人尚且如此守信用,我們豈能失信於將士。下一批將士已束裝待發,家中妻兒翹首以待,我們不能取消輪休。」正是因諸葛亮治軍嚴明,睏乏的蜀漢將士方能同仇敵愾,與遠強於自己的魏軍拼死相搏。
  • 一齣好戲:孫悟空分明已經長生不老,閻王卻告訴他陽壽已盡
    《西遊記》裡,孫悟空從通臂老猿那裡得知,要想在這個世界上上真正逍遙快活並且遠離生死,必須要修煉成仙,於是他毅然離開花果山,獨自一人出海求學,歷經艱辛之後終於拜在菩提祖師門下,學得長生不老之術,順利實現了以前的願望。
  • 諸葛亮空城計裡彈的什麼曲介紹 司馬懿故意敗走成就經典?
    電視劇《軍師聯盟2虎嘯龍吟》中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弈精彩異常,最新劇情中諸葛亮空城計上演,那麼諸葛亮空城計為什麼會成功,諸葛亮空城計裡彈的什麼曲?一起看看相關介紹!    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故事,其實在《軍師聯盟》中就早有鋪墊,司馬懿年輕時就十分崇拜諸葛孔明,甚至曾在家中描繪他的畫像。
  • 105年浴血三國,盡歸司馬懿:全因那個下雨的午後,張春華能殺掉無辜...
    也許你們猜到了,這個人就是——晉宣帝司馬懿。關於司馬懿的生平,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作為《三國演義》後半部的大反派,老羅在他身上下的筆墨不少。但是,那真的是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嗎?這個被正統史學家批判得體無完膚的男人,這個在任何小說中都是奸邪、狡詐的代名詞的男人,真的不能給如今的我們任何啟迪嗎?
  • 諸葛亮為三國頂尖人才 曹操為何不邀他出山呢
    但是看完這段故事後,小編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操是有名的求賢若渴,為何沒有去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呢?諸葛亮當時年齡很小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才27歲。而諸葛亮去荊州的時候,年僅16歲。諸葛亮當時只是個小孩子,不出山是很正常的。諸葛亮當時的年齡很小,曹操又有什麼理由邀請他出山呢?
  •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導語:三國時期蜀漢的創立可以說是所有勢力裡面最艱辛的一個,因為當時的諸侯都有身家背景,而劉備這邊只能白手起家,經過幾十年南徵北戰終於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
  • 諸葛亮七星陣也難續命,他到底得了什麼病?說出病名你可能不信
    諸葛亮七星陣也難續命,他到底得了什麼病?說出病名你可能不信 導語:要說歷史上最完美的幾個人,諸葛亮肯定是位列其中。 當時諸葛亮正在進行著第五次北伐,這次的對手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也是他畢生的勁敵。
  • 黑狗護主,奈何陽壽已盡,閻王憐憫,特許五年陽壽,侍奉主人
    嬸嬸見周譚看向黑狗,以為周譚惱了黑狗,便道:「大黑在這家中,已經二十年了,它五年前就看不見東西了,不要怪他」,說著見嬸嬸一臉哀色,道:「村中老人皆玩笑說,二十年的老狗,大黑怕是修煉成精了,我卻知道,大黑老了,也快要去了。」說罷,嬸嬸眼圈一紅,大黑似乎也聽到嬸嬸聲音,便抬頭「嗷嗚」了一聲,似是安慰嬸嬸。
  • 一個普通女生的飯量計算,體重身高為比例,你算是吃的多還是少?
    正常吃:每天大概:1.一斤肉或等量蛋白質的蛋/奶/魚/蝦/豆腐等,2.一至兩斤米飯或等量碳水的穀物/根莖/甜食等,3.一至兩斤蔬菜/水果,4.一把堅果或類似。後兩年同上,中午吃飯為了避開高峰期,不斷催眠自己「反正也不好吃,早吃晚吃都一樣」……大一,剛來到美食多多的大學啊!隨便點個外賣能把一整盒飯吃完,再喝杯飲料或者燒仙草。下了晚課再來一份手抓餅或者煎餅果子或者紫菜包飯……暑假後大二開學發現許多喜愛的店倒閉了真是心痛不已!從此以後食量回歸正常水平。
  • 晉宣帝司馬懿,看他如何有勇有謀,奠基晉之基礎
    小編一提起司馬懿,應該有很多小夥伴都會想到大司馬,大軍師等等詞彙,在古裝電視劇和書本上出鏡率都是非常高的,所以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在三國時期各方勢力分裂割據的局面下,他依舊有他的一席之地,他的智慧和謀略由此可見一斑,至少可以說他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最後為西晉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 曹操曾夢見「三馬食槽」,結果他誅滅馬騰一家,卻放過了司馬懿
    這是要吃垮我曹家啊。他一開始以為是馬騰一家,於是殺了馬騰全家,結果逼反了馬超。當然,曹操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這個三馬是指「三司馬」。這個說法當然是歷史的戲說和誇張。然而歷史上曹操真的沒有懷疑過司馬懿嗎?司馬懿本來是官宦子弟,本來說當官是穩穩的,但是,司馬懿從小心就不在官場上。
  • 為何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這一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心寒
    諸葛亮,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謀略家。諸葛亮原本深居於隱蔽之處,後被劉備的三次登門拜訪而打動並最終決定出山幫助劉備完成宏圖大業。諸葛亮跟隨劉備期間,鞠躬盡瘁,為劉備忙前顧後,成為劉備建功立業的一大功臣。
  • 司馬懿屠殺曹氏7000多人,為何曹操老部下,卻沒人敢管?
    在三國時期,出現了非常多的謀士,當然這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的特殊產物,這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諸葛亮,但是有另外一人的名字也不能忽視,這就是司馬懿。他的最大特點就是能隱忍和知道韜光養晦,之前很多年寧願忍受在別人之下,最終在震驚世人的高平陵之變中,將曹氏家族以及7000多個親信部下全部殺死。
  • 三國四位重要謀士稱號來歷,他稱水鏡,其他都是以動物名為「號」
    臥龍可以理解為一條隱居的龍,諸葛亮不出茅廬,盡知天下事,既符合了臥的特點,又符合龍的本質。但諸葛亮的號未免有些人覺得太高調,大家都知道,龍乃是古代皇帝的化身。三國雖然是亂世,但叫做臥龍也不免讓心胸狹隘的人多想。但實際上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最後也是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 諸葛亮這麼牛,他師傅是誰?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可以推測,在諸葛亮隱居南陽的這段時間,徐庶和崔州平對他的幫助是相當大的。他們雖然沒有師徒之名,卻可以算作是亦師亦友。除了徐庶,和崔州平,在諸葛亮未出山的時候,是否還有其他人給他的幫助很大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石廣元,孟公威等人。這些隱士,雖然史書上記錄很少,但從他們活躍的時間看,這些人可能都要比諸葛亮大很多。而且都是見多識廣之人。但這幾個人,同樣和諸葛亮是亦師亦友。
  • 曹芳父親曹楷是個什麼人,為何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他沒有行動
    他的兒子被欺負,他為什麼不站出來振臂一呼,號召曹魏宗室們與司馬懿鬥爭呢?但曹楷不一樣啊,那是自己親生兒子呀。親生兒子本身是皇帝,權力無邊,現在硬生生地被司馬懿那個老頭兒挾持著,權力都到了司馬懿身上。說不定將來還有可能連江山也落到司馬懿的手裡,曹楷為什麼竟然坐視不管呢?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來看看曹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曹叡沒有兒子,曹芳只是曹叡的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