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出現了非常多的謀士,當然這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的特殊產物,這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諸葛亮,但是有另外一人的名字也不能忽視,這就是司馬懿。他的最大特點就是能隱忍和知道韜光養晦,之前很多年寧願忍受在別人之下,最終在震驚世人的高平陵之變中,將曹氏家族以及7000多個親信部下全部殺死。但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為何司馬懿當初作出如此舉動,那些曹操的昔日老部下們,為何就不敢管一下呢?
本來在年齡上,司馬懿就比曹操年輕一些,而在曹操死的時候,司馬懿還是自己壯年時,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誇讚一下司馬懿的隱忍了,可以說他從一開始就是打算稱王稱帝的,而為了不讓曹操注意到自己的鋒芒,他甚至裝了十幾年的病人,所謂博學洽聞,伏膺儒教。而一直到曹操死了之後,司馬懿的謀略則是徹底展現。而在裝病這些年,司馬懿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幹,而是在專心培養下線和自己的親信,這十幾年,司馬懿的部下已經發展壯大,而同樣的曹操這邊的部下們則是已經老邁,死亡,根本就沒有辦法和司馬懿去對抗了。
當時司馬懿能得手,其實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實在是沒有其他的能人。因此當司馬懿當時發起病變的時候,其他人對此根本是敢怒不敢言,更何況當時的司馬懿已經掌握著兵權,這讓其他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對其反抗。其他人也沒有這樣的本事,所以這才讓司馬懿為所欲為了。
說到底,司馬懿在做這樣的不光彩事情時候,其實也是做好了提前準備,那就是將一切可能潛在的阻礙力量全部消除,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動病變。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司馬懿這樣的舉動真的是有點過分,他當初本來就是託孤大臣,司馬家族並且之前都是貴族,按理說他專心輔佐曹氏家族未來也不會太差。但是顯然司馬懿還是權力薰心,他當時可能想的只有自己當皇帝。
不過他這樣摘取別人的果實,最終的下場 也沒有太好,司馬家族的晉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和失敗的朝代,到現在依然是後人心目中不想提及的一段恥辱歷史,本身就得位不正,這樣的結局和評價也是正常的。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
《三國志》
《晉書》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系北說名科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