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狐媚取天下, 司馬懿靠什麼忽悠過騙人專家曹操

2020-12-05 福寧客

司馬懿被後世的歷史家批評為「以狐媚取天下」。這狐媚二字很恰當,一點兒也不冤枉。他會「媚」,會騙,先騙了曹操,後騙了曹丕,最後又騙了曹叡。他騙這三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個「媚」字。騙過這三人以後,他又騙曹爽,把曹爽騙進了鬼門關。這一次。他所用的不再是「媚」,而是「哄」。

敘過司馬懿的一生,便是敘述他如何媚了三個人,哄了一個人。

在他所騙所媚的三個人之中,最難騙、最難媚的當然是曹操了。曹操自己是騙人專家;對司馬懿來說,他是前輩,他是大巫,怎麼反而「敗」在司馬懿之手呢?

原因相當簡單。曹操只知騙而不知媚。曹操一生沒有媚別人的需要,自然也沒有練習媚的機會。換句話說,曹操對於媚與被媚,十足外行。於是,他終於被司馬懿媚得不知道這是司馬懿在對他媚!

曹操從崔琰等人的口中,聽到了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的一個人才。司馬懿的胞兄司馬朗,在曹操面前當過「主簿」(秘書),其後外放,做「兗州刺史」,做到了「政化大行」而本人「粗衣惡食」,給了曹操以相當好的印象。司馬朗在建安二十二年,在討伐孫權時,死在前線(染了瘟疫)。曹操這時候已經用了司馬懿做魏國的「太子中庶子」了。

曹操並不曾一下子就讓司馬懿當「太子中庶子」;司馬懿也沒有一下子,就乖乖地走到曹操的面前,請曹操給工作,聽曹操擺布。

司馬懿也並不是骨頭硬:彎不了腰,或不願意彎腰。他是早就看清楚了曹操的作風,以匡扶漢朝為號召,而心裡所想的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司馬懿覺得,犯不著和這樣的一個曹操混在一起,弄得將來成功失敗難以預料,是流芳百世,還是遣臭萬年,也毫無把握。因此,在曹操以「司空」的身份,派人來「闢召」他的時候,他假裝風癱,躺在床上不動。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騙」。曹操所派的人,被他騙過;曹操是否也相信他真的風癱了,無考。至少是在當時,曹操就不再派人去闢召他了。

不久,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由「自為司空」而「自為丞相」,想起了這位架子大的司馬懿,於是又派人去。這時候,曹操已經知道了他上次並非真有風癱;所以,就吩咐這一次被派去的人:「倘若他再不肯來,就抓了他來。」

於是,司馬懿也就不敢再裝風癱,而「敬酒不吃吃罰酒」了。他跟隨曹操的「行者」來到了許縣,曹操卻也暫時不給他官職,而把他當作一個晚輩(世交的子弟)看待,叫他與兒子曹丕在一塊兒住、一塊兒玩。

司馬懿很有辦法,花不了多少時間便把曹丕侍候得十分舒眼。曹丕舒服了,曹操也很舒服。曹操任命司馬懿作黃門侍郎,然後一升再升,作議郎、丞相東曹「掾屬」。掾是處長,屬是處長下面的職員。再過了一陣,司馬懿就當起丞相府的「主簿」來了。

曹操在建安二十年三月。去陝西打張魯,帶了司馬懿同去。

張魯很快便投降了。司馬懿勸曹操一口氣由漢中向南,越過大巴山,搶劉備從劉璋之手所奪到的今日四川省。曹操不太欣賞司馬懿的這種拍馬屁而不切實際的建議,卻不願意向司馬懿示弱,說沒有把握一口氣又打劉備,搶四川。曹操只是輕描淡寫,向司馬懿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曹操在建安十八年當魏公,二十一年稱魏王。魏國等於是漢朝內部的另外一國,自己有一個小朝廷,設了丞相以下的宮。「太子中庶子」是這些官之中的一個。「中」的意思,是「內」。「庶子」的意思在這裡不是嫡子以外、庶出的子;而是「眾多的子」,「眾多的、與太子年齡相仿佛的年輕人」。換句話說,是太子的「賓客」,他們住在太子公館之「內」,與太子生活在一起。

本來,司馬懿早就在擔任黃門侍郎以前,與曹丕一起生活過,而不曾有什麼名義。現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叫他當正式的「太子中庶子」。

於是,司馬懿的一套「媚」的功夫,有了更確定的對象。他常常被曹丕邀請「參與機密」。他每次參與機密,都拿得出「奇策」來。因此,他越久越被信任。

陳群是曹家的「老臣」,陳群的地位被司馬懿趕上了。陳群與司馬懿,加上吳質、朱鑠,被人們稱為「四友」。

司馬懿一方面做了曹丕的親信,同時也保持了與曹操的接觸。他做了太子中庶子以後不久,曹操就把他調回,放在自己身邊當「軍司馬」。他常常對曹操有所建議。這些建議,也頗有被曹操採取的。

他的最重要的一次建議,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於關羽擄了于禁之時,有意思放棄許縣,遷都到黃河以北、鄴縣之類的地方,司馬懿懇切諫阻,說千萬不可遷都,一遷都人心就會動搖。曹操對司馬懿的建議,欣然接受。遷都的念頭,立即打消。

曹操與司馬懿處得很久了,對司馬懿的才幹,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對他也生了一種恐懼之心。曹操看出了司馬懿有一種「狼顧」的特徵。「顧」是回頭看;「狼顧」是像狼那樣能夠身體不動,兩肩不動,而頭與頸項可以向左右轉一百八十度。凡是有這種「狼顧」的特徵的人,曹操知道,心術一定很壞,壞得像狼一樣。曹操這個學問,是從看相的書上得來的。

曹操而且做過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同在一個馬槽裡吃草。這是「三馬吃一曹」(預言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將要把曹家的天下吃掉)。曹操因此對司馬懿更不放心。他向兒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能夠給別人當臣子的人。他會幹涉到你的家事。」曹丕這時候早已被司馬懿迷住,像被狐狸迷住了一樣。曹丕不僅不遵照父親的意思,對司馬懿疏遠,反而替司馬懿說了許多好話。

司馬懿也覺察到曹操對自己頗不放心,就更加在辦公之時特別賣力,一天到晚辦公,辦到深夜,應該睡覺之時,仍在處理公事。而且他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奉了命令的事,他一定去做;不曾奉到命令而似乎不妨一做的事,他也自動去做。例如餵曹操所騎的馬,如此的小忠小信,使得曹操漸漸感覺到自己的看相術可能有問題:這樣的一個忠心耿耿、辦事賣力的司馬懿,也許沒有什麼不可靠罷。

結果,曹操終於也像曹丕那樣,對司馬懿放了心。作者:黎東方

相關焦點

  • 賈詡勸阻曹操打赤壁之戰,這是餿主意嗎?曹操聽後會統一天下嗎
    事實上在當時的魏國就有幾位能力不遜色於諸葛亮的謀士,司馬懿、郭嘉以及賈詡。 按照後人給予他們的綽號(臥龍諸葛亮、冢虎司馬懿、鬼才郭嘉、毒士賈詡)來看,這幾人的能力至少相差不遠,從他們的戰績上也能窺得一二。司馬懿自不用說,雖然司馬懿不受曹操待見,但卻靠抱著曹丕大腿一路發展自己的勢力,最後為子孫篡魏打下了堅實基礎。
  • 曹操曾夢見「三馬食槽」,結果他誅滅馬騰一家,卻放過了司馬懿
    在《晉書》裡,曹操曾經做過一個夢,那就是三匹馬同時在一個槽裡吃飯。當時曹操大驚:槽,肯定指我曹操,那三馬是誰?這是要吃垮我曹家啊。他一開始以為是馬騰一家,於是殺了馬騰全家,結果逼反了馬超。當然,曹操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這個三馬是指「三司馬」。
  • 高平陵事變後,司馬懿誅殺曹氏三族七千餘人,曹操的舊部都去哪了
    在這段精彩紛呈的三國歷史中,有著太多說不完、道不盡的英雄情懷和家國天下。曹操、孫權、劉備、呂布等一個個蓋世梟雄,為一統天下,彼此間相互攻伐數十年後,到頭來,大好的河山最終還是落入了一個「裝病、怕老婆」、不顯山不露水的司馬懿手中。
  • 曹操為什麼送給荀彧一個空飯盒,代表什麼意思
    1.曹操是三國時期中最厲害的人物之一,最後演變成三分天下,就走曹操的一分天下,那麼曹操為什麼有這麼厲害,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手裡面有很多的謀士,每個謀士都給曹操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同時對曹操的軍隊和招兵買馬,帶兵打仗都有非常有用的。
  • 司馬懿屠殺曹氏7000多人,為何曹操老部下,卻沒人敢管?
    但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為何司馬懿當初作出如此舉動,那些曹操的昔日老部下們,為何就不敢管一下呢?司馬懿在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本來在年齡上,司馬懿就比曹操年輕一些,而在曹操死的時候,司馬懿還是自己壯年時,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誇讚一下司馬懿的隱忍了,可以說他從一開始就是打算稱王稱帝的,而為了不讓曹操注意到自己的鋒芒,他甚至裝了十幾年的病人
  • 號稱外科鼻祖的神醫華佗,是曹操正宗的老鄉,為何會被曹操殺害
    尤其是在當時非常看重同鄉之情的時代,更是重視,所以曹操對華佗也是格外重視,於是曹操就派人把華佗找來治病,曹操一直有頭風病,就是長期的頭痛,一直治不好,華佗就用針灸幫曹操治病,當時治過就好了,但曹操這個病是慢性病,會復發,所以需要一直把華佗留在身邊治病。
  • 晉宣帝司馬懿,看他如何有勇有謀,奠基晉之基礎
    司馬懿從小都酷愛學習,常常自己鑽研學問,懂得很多的知識,也博學多才,經翻閱古今中外的書籍,通曉古今,比起那些胸無點墨的官家弟子不知道好了多少。畢竟要學習才能使人進步,平常說話做事也是頭頭是道,彬彬有禮。最喜歡的是儒家學派,常常研習儒家文化,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憂心國家大事和天下民生,可以說是非常的出色優秀了。
  • 司馬懿生前最後一計,千年來無人能破,最終被一位老農看穿!
    三國最後的贏家在戰火紛飛的三國,無數豪強逐鹿天下,欲一統中原,有救主心切結盟伐董的18路諸侯;有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也有德才兼備一心復漢的劉皇叔。為了一統天下,他們付出了無數,嘔心瀝血,更有為報明君賞識,奮不顧身,壯烈犧牲的將軍謀士。
  • 105年浴血三國,盡歸司馬懿:全因那個下雨的午後,張春華能殺掉無辜...
    嗯,我想你們都猜到了他的名字:曹操。騎牆派的影帝都說英雄總是惺惺相惜,兩個同類之間,可能真的有著那麼一點玄妙的默契。曹操早就聽說過司馬家的名氣,一直非常重視司馬懿,也非常希望能夠他能夠在自己手下做官。但司馬懿怎麼想?各種歷史告訴我們,司馬懿不想做官。甚至還有些地攤歷史說,司馬懿心系漢室國運,不希望在曹操手下謀事。
  • 曹操為何會選擇許昌?
    換句話說呢,就是取江南必取壽春,取壽春必取許昌。更何況許昌是國都洛陽的東南門戶,水陸要津之地。由於東漢之前沒有勢力割據於江南,所以許昌的地位不是特別重要,一直隸屬於潁川郡。許昌命運的轉機出現在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開了一場重要會議,會議討論了是不是要將四處流浪的獻帝迎接到許縣(許昌)。
  • 曹芳父親曹楷是個什麼人,為何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他沒有行動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把曹爽以及黨羽一網打盡。按照史料記載,這次事件中,司馬懿一共鎮壓了五千多人。這些人中,絕大多數是曹魏的宗室。整個曹家從此一蹶不振,皇帝曹芳也成為司馬家族的傀儡。曹芳當時只有17歲,並不成熟,也沒有什麼經驗。被司馬懿挾持,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曹芳的生父曹楷年紀不小,是濟南王,有三千戶食邑。
  • 三國歷史:司馬懿歷經曹氏三代君王令他最害怕是誰呢
    我們都知道無論三國時期多麼的混亂,最終漁翁得利的是司馬懿!司馬懿善於偽裝,歷經了曹魏三代君王,也輔佐了曹魏三代君王,那麼在曹操、曹丕和曹叡三個人中誰讓司馬懿最害怕呢?很多人都會說是曹叡,其實不是,這三個人中最讓司馬懿害怕的其實是曹操!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曹操時期任何一個人都能置司馬懿於死地。
  • 三國最毒的3句話,兩句定生死,一句三分天下
    導語:三國時期不僅有波瀾壯闊的歷史,還有很多趣味小故事,小到一句話就能決定人物的命運,決定天下的走勢。比如當年董卓死後西涼軍團擔心遭到皇帝清算,正準備收拾東西跑路。而賈詡知道就這樣跑路和等死沒什麼兩樣,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教唆西涼集團攻打長安,這樣就可以掌控漢獻帝赦免罪過。
  • 曹操和劉備臨死前,說出了同一人名字,若後代提防,歷史或將改寫
    那麼,曹魏和西蜀兩方勢力是如何斷送天下的呢?從這一點來看,曹魏領導人曹操看人還是挺準的。 臨終前,曹操夢見三馬食槽(曹)的景象,於是千方百計叮囑曹丕,讓兒子多多提防司馬懿,對方是非人臣之相,如若不加以提防,則未來很有可能篡奪自家政權。從這裡可以看到,曹操基本上已經將司馬懿給定性了,他確定司馬懿未來必反。
  • 真三國無雙系列塑造頗為成功的人物——鷹顧狼視的司馬懿
    那我的第一想法當然是喜歡遊戲裡那些看上去很冷豔但穿得又很騷的小姐姐們,像什麼王異、星彩、辛憲英、孫尚香、稻姬、阿國、甲斐姬、綾音、雅典娜,通通都是我老婆!但如果要正經一點評價遊戲中的刻畫的話,那我比較欣賞司馬懿。
  • 曹爽原本有得力助手孫禮,卻因記恨孫禮將其罷官,司馬懿聽後笑了
    在《虎嘯龍吟》中,一開始是一個看不起司馬懿的將領,但通過司馬懿一系列的感化和能力的體現,孫禮逐漸佩服司馬懿並為其出謀劃策。孫禮是魏國著名將領,那在歷史上,孫禮又是如何與司馬懿搭上線的呢?拋棄曹氏宗親轉向司馬懿的導火索又是什麼呢?孫禮字德達,是涿郡容城人。曹操平定幽州基本剿滅袁氏勢力後,曹操徵辟孫禮為司空軍。
  • 曹操曾夢見「三馬食槽」,死後司馬家的三匹馬果然顛覆了曹魏
    由於曹髦的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把這個家族膨脹的野心表現得淋漓盡致,野史中記錄曹操曾經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三匹馬在馬廄中食草,故稱「三馬食槽」,夢中的三馬就是司馬懿父子三人。若此事屬實,恐怕「司馬氏取代曹魏」真的是天數了。
  • 曹氏一族與司馬家的愛恨情仇,曹操的崛起和沒落,和司馬氏有關
    在東漢末年,那個重視家庭出身的時代,曹操能夠進入京都為官,是即極為不易的,既要有著真才實學,同樣還要有著家世背景。在曹操進入京都的過程中,有一個的舉薦起到了大作用,那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昉。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說曹操為尚書右丞司馬建公所舉,這位尚書右丞便是司馬懿之父司馬昉。
  • 張松拜訪曹操送上地圖,為何曹操看不起張松,浪費統一天下的機會
    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張松的才能,還特意刻畫了張松過目不忘的才能,雖然張松其貌不揚,但是才華橫溢,卻陰差陽差不被曹操所重視,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原本張松拜訪曹操是向曹操獻出益州地圖,古代交通不發達,有了地圖差不多就等於拿個半個益州,可是曹操居然不重視張松,放棄了這麼一個絕好取益州的機會,同時也放棄了一個統一天下的極好機會。
  • 現代人看歷史——曹操如果不死會提前統一中國嗎
    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如果赤壁之戰勝利,曹操可一戰平定天下,然後將重心轉入到內政上。相比李唐面對的困難,其實曹操的壓力會輕鬆很多,因為此時的士族集團還不夠強大,儘管有些困難,但花點時間是可以處理的。曹操在用人方面,唯才是舉,更傾向於寒門。與科舉較為接近,只需在九品中正制加一項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