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生活中38個稍不注意就用錯的成語,小成語大道理

2021-01-21 學公文課堂

生活當中,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賣弄文採的事,譬如出口成章裡啪拉口中甩出一溜成語警句來,用得好無可厚非,只不過萬一說錯了,那就真成了「豬鼻子插蔥--裝象」囉!基本功很重要,以下38句生活中易用錯的成語相信對文秘新手會有些幫助。

1. 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2.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3.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

4. 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5. 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倖,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常誤來形容公安幹警的機智。

6.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常誤用為貶義詞。

7.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9.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10. 名噪一時:指在當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

11.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氣的創始者。常誤用為貶指。

12.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13. 腦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

14.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15.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相關焦點

  • 成語新解,又是漲知識的一天
    2020-11-25 21:57:12 來源: 襄陽房協 舉報   成語新解
  • 漲知識!這些中國成語中的花,你家養了幾種?
    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不少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成語故事,其實成語背後不僅有動人的故事,有些成語還包含了很多漂亮的花花,那麼成語中都有什麼花呢?趕緊跟小編一起看看吧?看看這些中國成語中的花,你家養了嗎?
  • 高考中哪些成語容易出錯?注意以下幾點,高考成語選擇題妥了!
    高考語文中,除了閱讀和寫作很重要,還有一部分內容也不容忽視,那就是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運用的選擇題包括成語、病句等。我們今天就來重點說說關於成語選擇題的那些事兒。如果你正好需要,就請接著往下看吧~做成語選擇題的時候要注意「六個看」。
  • 小學生作文《我的家》火了,百字作文藏了14個成語,自嘆不如
    那是因為人們用錯了成語,原成語叫做「五味雜陳」,形容人的心情不好受,各種滋味一起湧上心頭。不過,在你不知道的時候,人們已經用「五穀雜糧」和「五味雜糧」這兩個詞替代了五味雜陳,實力演繹用錯了成語有多尷尬!「我的心情,五穀雜糧。」「男朋友明天就要回去了,好捨不得他,心情五穀雜糧。」
  • 四個看似簡單的成語,含義和字面差很遠,很多語文老師都不知道
    現如今,人們生活在快節奏的時代中,大家每天要面臨繁雜的工作和沉重的生活壓力。無論是學生黨還是上班族,大多數人都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學習、工作已經夠煩惱了,很少有人再去看書,導致於很多古老的中國文化,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2011成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總結二
    弄清用錯的類型  成語使用時應注意成語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條件,成語本身的詞素含義,成語的感情色彩與適用範圍,還要注意這些成語與上下文語境之間的相關性與融合性。根據歷年高考考試的特點,熟悉這些出錯的類型,適當積累和練習,就能有的放矢。
  • 二十個常被誤解的成語,看看自己能用對幾個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中國先人的智慧結晶,是中國語言一種凝練的表現形式。有時,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它通過最簡單的幾個字像我們傳達出最真實的情感。據統計,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語。
  • ...阿貓阿狗居然都是成語?杭州語文老師:成語還有這些「坑」要繞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本周,新浪微博@央視新聞發了個視頻,並迅速上了熱搜,因為大家看完都驚到了:「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來源:央視新聞這段視頻來自央視大型勵志節目「挑戰不可能」。在最新一期節目中,當被問到「喝西北風」是不是成語,北大畢業的主持人撒貝寧十分有信心:「『喝西北風』要是成語,我把手卡吃掉!」
  • 成語「狼狽為奸」中的狽,指的是什麼生物?看完漲見識!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成語方面最有特色,會用不同的詞語來形容不同的人,比如「狼狽為奸」指的就是互相勾結幹壞事的人。相反「善解人意」指的則是很能體諒人,很能體貼人,學會換位思考的意思。從這兩個成語中的意思就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它能成為流傳數千年的文化。
  • 瘋狂猜成語:「七月流火」是熱還是涼
    「七月流火」這個成語,糖糖考考你,「七月流火」是指天氣很熱的意思嗎?錯!實際上這個「火」甚至都不讀「huǒ」,古讀huǐ,是天蠍座裡最亮的一顆星:阿爾法(α)星的名字,即天蠍座的主星——心宿二。七月流火其實這種知識錯用的現象在文化流傳上時有發生。
  • 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來源 | 央視新聞整理自《成語典故歌》《中華成語故事辭典》等在《挑戰不可能》最新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
  • 這些成語如果用錯了,就會鬧出大笑話了
    用錯對象與褒貶誤用(一)易用錯對象成語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恰當的兩項是(  )A.眾多的山峰,高峰峻骨,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不正確的兩項是(  )A.曉宇常在人前人後吹噓自己的藏書可謂汗牛充棟,直到他去過老師家後,方才自行慚愧,再也不提藏書之事。
  • 十個常被誤用的成語,有文化的你,用對了嗎?
    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這麼咬文嚼字,但是偶爾能用上幾個成語,還是能顯出一些「文學氣息」,不過據官方統計,我國有10個成語成語常被人誤用,你用錯過嗎?第一個成語:炙手可熱該成語原本是指,手一靠近該物品,就感覺到非常燙手,所以不敢靠近,用來形容權勢滔天的人,有非常囂張的氣焰。
  • 容易被解釋錯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很多漢字成語的詞義也是經過歷史的變遷變得大不相同。所以,在成語這方面要是不認真學習,就會導致一些成語的解釋弄混淆掉。今天魔方小編為同學們整理了一些容易被解釋錯的成語,趕緊收藏起來。
  • 成語題的準確率及語病識別和語言連貫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黃月榮耀最高點43,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成語題的準確率及語病識別和語言連貫的介紹。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語。由於該題難度較高,考生答題的正確率偏低,這是同學們最為頭疼的難點之一。況且成語成千上萬,誰知道在高考的時候考哪一個呢?難道做成語題就真的只能依靠數量上的積累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成語 一觸即發 詳解
    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成語出處毛澤東《評蔣介石發言人的談話》:「共產黨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就為罅內戰。現在蔣介石拒絕了這個主張,致使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成語辯形即,不能寫作「既」。成語辨析一觸即發和「劍拔弩張」都形容事態發展緊張;有時可以通用或連用。但「劍拔弩張」形容書法雄健或氣勢逼人;一觸即發不能。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文 | 歷史九點半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漢語獨有的表達方式,博大精深。它一般由4個字組成,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千百年來影響深遠。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看圖猜成語:一顆花生加一個柿子,你能猜出是什麼成語嗎?
    看圖猜成語:一顆花生加一個柿子,你能猜出是什麼成語嗎?各位家長與小朋友們大家好,辣媽又要給大家出看圖猜成語的題了哦,如果家裡有小朋友學習成語比較困難的話就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學習了,這樣小朋友既能學到知識,家長也能跟孩子們一起學習與探討,這樣親子關係也會加深哦。
  • 學習成語為實用:「以貌取人」有什麼不對?
    因為,我總會想起一個與之相關的成語,叫做「以貌取人」。「以貌取人」,這個詞大多數時候都被用做貶義,來說明某些人僅憑著一個人的衣著長相來判斷這個人本身。傳說中,孔子有兩個弟子,一個長得很醜,也不會什麼穿著打扮,另一個則不僅穿的光鮮亮麗還能言善辯。
  • 不喝西北風是成語,這些奇怪的詞也是成語,成語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最近一期《挑戰不可能》中「北大不行」撒貝寧認為加減乘除、喝西北風都不算作成語,實際上加減乘除、喝西北風都是成語。蒙曼老師在節目中簡單為觀眾朋友們介紹了一下加減乘除和喝西北風這兩種成語,實際上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於加減乘除這樣看起來不像成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