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堅持免費修灶、換配件 他家的雷鋒精神傳承了三代人

2020-12-05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丁豐林 文圖

今天是全國第55個「學雷鋒紀念日」。在鄭州,有一家燃氣具公司,老闆帶領所有員工,已經堅持21年為市民免費修灶、換配件,還主動走進社區為市民服務。更為不易的是,這家公司還把「雷鋒精神」當做「傳家寶」和「生意經」,傳承了祖孫三代人。

這家公司叫鄭州穀神燃氣具大世界有限公司,位於鄭州市興華街與汝河路口附近。昨日早上8:30分,公司總經理谷玉橋帶著20多名員工,在公司門前的雷鋒雕像前,集體高唱《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並莊嚴宣誓:我寧願失去金錢,失去個人的一切,也不願意失去雷鋒精神,堅決爭當雷鋒傳人,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在他們身前的一個學雷鋒日期牌上顯示著:今天是他們堅持學雷鋒活動的第7663天。

早在1985年,谷玉橋的父親谷殿明就踏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從河北省棗強縣隻身一人來鄭州創業。1990年,谷殿明成立了「鄭州穀神燃氣具大世界有限公司」,從1997年起,他就打出了「堅持天天學雷鋒」的旗幟,專門成立了一個70人隊伍的雷鋒班,員工統稱「雷鋒戰士」,谷殿明自封「雷鋒班長」,開始了「堅持天天學雷鋒」之路。提出「365天天天學雷鋒,免費修灶換配件不收錢」的口號,還挨個兒走進鄭州的各個家屬院和小區主動服務,深受鄭州市民的歡迎。以後的幾年裡,谷殿明又先後舉行了「為雷鋒遷戶口」活動,象徵性地把雷鋒戶口遷到了穀神燃氣大世界的店面裡,還在滎陽建立起了學雷鋒實踐教育基地,後來又出資打造了一尊雷鋒塑像,要求自己帶動家人和員工在學雷鋒的道路上永不停步。2015年,谷玉橋的哥哥在自己的家鄉河北開設了店鋪,開業伊始,他們就捐贈一座雷鋒銅像,和河北省文明辦工作人員一起,將其安放石家莊市的時光公園裡,市民稱之為雷鋒廣場。

2015年,80歲的谷殿明將企業學雷鋒的事業正式交班給了自己的兒子谷玉橋,自己則開始了「講雷鋒」,到鄭州市一些大中專院校、社區講述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的種子傳播到人們心中。谷殿明走到哪,雷鋒精神就講到哪,好事就做到哪。後來,谷玉橋又將學雷鋒的事業傳承給他的兒子谷世濤,成為家庭裡的第三代學雷鋒傳承人。目前,谷殿明家已經是有45口人的四世同堂大家庭,大家沒有分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雷鋒精神是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價值觀,谷殿明和他的學雷鋒家庭也先後獲得了「鄭州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21年來,從谷殿明,到他的兒子谷玉橋,再到他的孫子谷世濤,一家三代人帶領著他們的「雷鋒班」,先後走遍了鄭州市的1500多個家屬院,免費服務群眾近20萬人次,光是活動的記錄本就寫滿了200多本。現在,公司在鄭州的店鋪已經擴大到四家,但是免費維修灶具、免費更換配件的行動他們還一直堅持著。

「這麼多年堅持下來,學雷鋒做好事的觀念,已經滲透到我們家裡每一個人,甚至是公司每個員工的骨子裡了」。作為學雷鋒家庭的第二代傳承人,谷玉橋表示,雷鋒精神已經成了他們家的「傳家寶」和「生意經」,成為了全家人共同遵守的價值觀。

來源:大河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雷鋒群英」耀望城
    長沙晚報記者 顏家文    望城是雷鋒的故鄉。半個多世紀以來,望城堅持以雷鋒精神興區育人,始終把學雷鋒作為一份情感來守護、一大傳統來傳承、一種習慣來延續,堅持不懈開展學雷鋒活動,雷鋒精神已經成為望城的城市之魂。
  • 湖南雷鋒紀念館——在行動中續寫雷鋒故事
    2019年8月,湖南雷鋒紀念館退休職工譚荒芳和長沙雷鋒書畫院的志願老師一起,定時到社區做志願服務,免費教學。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來的孩子多,於是辦完一期又辦二期。去年9月起,譚荒芳和其他志願者約定每周六上午都來,把一項階段性的志願服務,辦成了一個長期性的志願項目。  「做志願服務,既要有情懷,也要有毅力。」譚荒芳說。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遼陽文化名人徐文濤回母校為廣大師生做弘揚雷鋒精神報告
    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和發揚雷鋒精神,12月22日下午,遼陽文化名人、一中校友徐文濤回到母校,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而又難忘的弘揚雷鋒精神報告會。,1973年入黨,大校軍銜,技術五級,高級工程師。報告會以《踐行雷鋒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題,向同學們介紹了雷鋒同志的生平及先進事跡,樸實的言語還原了一個生動的雷鋒形象,英雄事跡讓在場學生感動不已,仿佛雷鋒的故事就發生在身邊。他倡議母校的全體師生與時俱進學雷鋒,讓雷鋒精神貫徹到學習工作中,做到「知雷鋒,愛雷鋒,學雷鋒,做雷鋒」。徐文濤的報告生動感人,贏得了全體師生的陣陣掌聲,受到了熱烈歡迎。
  • 莆田:三月春風處處暖 雷鋒精神代代傳
    雷鋒,起初只是一個普通士兵的名字,後來卻成為幾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他的一生不長,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進的步伐。三月春風暖,連日來,行走在莆田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不同身份,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在以各種方式傳承雷鋒精神,讓滿城儘是「紅馬甲」,處處湧現「活雷鋒」!
  • 三月春風暖 雷鋒伴我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志願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傳承公安民警優良作風。近日,新密市公安局白寨派出所組織民、輔警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激發民輔警立足崗位學雷鋒的工作熱情,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 莒縣雷鋒救援隊舉辦首屆年會 歡聚一堂歌頌雷鋒精神
    莒縣縣委組織部宋時輪與雷鋒救援隊隊長周忠廷暢談雷鋒精神三句半《雷鋒救援隊》以幽默詼諧的形式展現出雷鋒救援隊隊員們的無私奉獻精神;男女朗誦詩集《雷鋒救援隊贊》更是用詩歌的形式去弘揚雷鋒精神;爵士舞、鬼步舞、手語舞等舞蹈表演贏得陣陣掌聲;活動最後全體雷鋒救援隊成員集體合唱《我的好兄弟》更是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 讓雷鋒精神永放光芒——我市「四季同行」學雷鋒志願服務主題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進一步推進全市學雷鋒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品牌化,根據省文明委部署,2020年我市全面啟動「四季同行」學雷鋒志願服務主題活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五個郴州」作出應有貢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聯合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各類志願服務主題活動1.8萬多場次,參與人數近40萬人次,受惠群眾達60萬人次。
  • 酷暑下,一杯免費茶水沁心脾
    82歲的「茶水奶奶」還在堅持        早晨6點半,在這個茶水攤已經能喝上熱騰騰的大麥茶了。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坐在茶攤邊上的竹椅上,悠閒地看著報紙。她就是82歲的「茶水奶奶」李茂蘭。        「今年已經是我免費供應茶水的第21年了!」李奶奶放低手中的放大鏡,抬起頭。
  • 氣象精神傳承 校園青年人的堅持
    就是靠著這簡易的觀測設備,華師氣象人堅持了37年不間斷的觀測。1977年,為了適應地理系氣候氣象學的發展需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華師大決定建立氣象站,並由地理系的學生承擔觀測記錄的任務。曾擔任氣象站站長、現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的曾榮青介紹,在廣州高校中,華師最早建立了有實體與場地支撐起的氣象站。說起當時觀測情景,曾榮青感慨萬分。當時氣象站沒水、沒廁所,蚊子多,環境條件惡劣,設備簡陋。
  • 喬安山:宣講雷鋒三千場《離開雷鋒的日子》原型 成名20年大半時間...
    他成了宣講雷鋒的「超級演說家」,即使而今已被高血壓和腦缺血疾病困擾多年,一年中有大半年時間,老人仍堅持在外演講。 「演講雷鋒是我的責任,只要能動,我就要講,我就是在用生命講好雷鋒故事。」喬安山說。 張淑芹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喬安山這些年來深受高血壓、慢性腦缺血等疾病的困擾。就在7月7日當天早晨,喬安山還因為發燒超過38攝氏度,在醫院打點滴。但下午1時,老兩口還是準時趕往機場,偏偏又遭遇了航班的長時間延誤,「機場的工作人員都和我們說了,遇到這種延誤的狀況,是可以免費退票的,我有些猶豫,但老爺子還是堅持過來。」
  • 《金牌喜劇班》傳承喜劇精神,東古百年堅持匠心製造
    央視2021開年大戲《金牌喜劇班》自11月3日至今近兩個月,終於完成了第一季的全部錄製。1984年的陳佩斯的《吃麵條》作品將「小品」這種表演藝術形式引入了春晚,自此到1998年陳佩斯在春晚一共11次登臺,成為了一代國人共同的春晚記憶。而時至今日,陳佩斯早已超越普通的逗笑階段,成長為不折不扣的喜劇大師。他的《戲臺》話劇自2015年面世以來,巡演各地上座皆滿,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讚譽。
  • 長沙白沙洲街道: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11月30日下午,長沙市望城區白沙洲街道黃田村黨總支特邀望城區委黨校丁浩波老師講授《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主題黨課,黃田村黨總支龍澤文書記帶領黃田村支村兩委、全體網格員、各支部黨員、白沙洲街道社工站社工等100餘人共同學習。
  • 有一種肥胖是遺傳「節儉基因」|造就一代貴族,需換三代人的食譜
    英國有一句諺語:「造就一代貴族,需換三代人的血」。這是典型的血統論,在我們國家,自打清皇朝滅亡後,就沒有了貴族這一說,尤其是新中國成立,翻身農奴得解放,身處社會底層的人民群眾開始當家作主。「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新一代中國人享受著國泰民安帶來的紅利,雖非貴族,但勝似貴族。
  • 守護與傳承歷史,在江東門紀念館當志願者的他們分享了怎樣的心聲
    10月19日,紫金草學雷鋒志願服務隊2019—2020年度表彰分享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簡稱「紀念館」)舉行,這些默默堅持用實際行動守護和傳承歷史的志願者們在現場分享感悟、共話成長。  據了解,紀念館自1994年成立志願服務工作隊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以來,註冊志願者達22984名,累計服務時間達百萬小時,2016年,更名為
  • 攝影師憶雷鋒經典照拍攝過程:耐心配合,手臉凍紅
    1998年,加拿大一家在國際上比較權威的藝術攝影組織「GAPA」,評選出全球20世紀最有影響的100張圖片,其中中國入選兩張,一張是毛主席於1966年在武漢暢遊長江的照片;另一張就是雷鋒頭戴一頂長耳皮毛軍帽,雙手緊握衝鋒鎗,端莊站在松樹前的照片。瀋陽市雷鋒精神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方介紹,這張照片是周軍在《東北民兵》雜誌任記者時所拍攝的。
  • 《雷鋒日記》:穿越「時光隧道」的青春印記
    作為湖南人的典型代表,雷鋒和以他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已成為這個時代的經典坐標。那麼,《雷鋒日記》背後,到底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雷鋒的日記」與《雷鋒日記》的區分 說到雷鋒日記,有著「雷鋒的日記」與《雷鋒日記》的區分。
  • 動漫連續劇《雷鋒》在湖南問世 這個雷鋒是個大眼睛男孩
    動漫《雷鋒》即將發行 濃眉大眼質樸可愛  掃二維碼看視頻  (賀菲菲/輯)  據新華社長沙3月4日專電(記者 譚暢)湖南省常德市委宣傳部4日說,26集原創動漫連續劇《雷鋒》已正式出品,以可愛平凡的大眼睛男孩形象出現的動漫雷鋒將很快與廣大電視觀眾見面。
  • 傳承了三代人的智慧,只為這道招牌酸菜鱘龍魚
    傳承了三代人的智慧,鱘龍記,位於四通八達的車公廟地鐵站附近,對面還有金融辦事大廳,很方便。店內口味菜色以川味為主,酸菜魚、川菜、涼菜、主食各式各樣很豐富,一次滿足你的胃~疫情期間,服務也沒下降,除了進門前會量體溫,登記個人信息之外,還會提供免洗手凝膠。
  • 傳承紅色精神,不只是一句口號
    2018年5月,旬邑縣檢察院在轄區開展掃黑除惡宣傳,鼓勵群眾勇於舉報相關線索,增強群眾安全感。  這裡是紅軍長徵的落腳點,也是抗日戰爭的指揮中心。這裡有彌足珍貴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和「馬欄精神」——這裡是地處我國西北的陝西。
  • 雷鋒,從苦孩子到「好榜樣」 - 青春勵志故事
    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返回連隊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立即著手洗車。在指揮喬安山駕車穿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時,雷鋒被車子碰倒的方木桿子砸倒了,昏了過去,再也沒有醒來。那一年,他才22歲。   雷鋒曾在日記中這樣說:「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