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2021開年大戲《金牌喜劇班》自11月3日至今近兩個月,終於完成了第一季的全部錄製。《金牌喜劇班》作為國內首檔喜劇傳承類綜藝,力邀當下喜劇界最具代表性的喜劇人加盟,深度挖掘喜劇背後的故事,展現喜劇大師培養新人的全過程,以匠心製作喜劇綜藝的新面貌,我們可從中一窺喜劇泰鬥們在藝術創作中的智慧與態度。
喜劇導師傳遞「匠心」喜劇精神
陳佩斯多年以來深耕喜劇藝術的研究。1984年的陳佩斯的《吃麵條》作品將「小品」這種表演藝術形式引入了春晚,自此到1998年陳佩斯在春晚一共11次登臺,成為了一代國人共同的春晚記憶。
而時至今日,陳佩斯早已超越普通的逗笑階段,成長為不折不扣的喜劇大師。他的《戲臺》話劇自2015年面世以來,巡演各地上座皆滿,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讚譽。他的話劇作品不僅包含了小品式的段子,而且有著成熟而複雜的架構,凝聚著他對於現實、歷史和藝術的思考。
他在《金牌喜劇班》表示,儘管隨著技術的發展,喜劇的表現形式與時俱進,比如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但不要想著怎麼樣更快的適應市場和技術條件,而是要回到藝術的本身,去尋找藝術的本體,看看這門藝術到底是什麼,該怎樣對待它。
身為「德雲社」當家人,郭德綱是一個尊重規矩,並執著將相聲這門衰落的行當以正統方式振興的匠人,他也對於喜劇藝術的傳承頗有體會。
2013年時他登上春晚,堅持穿大褂說相聲,在那場演出中,桌上擺著繡著銀龍的白手絹、扇子和醒木,未必用得上,觀眾也根本看不到,但他認為,「要以相聲標準的狀態出現」。德雲社的作品大多是老活翻新,會在傳統段子裡面加入新的笑料與情節,但相聲作品表達的核心是不會變的,「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在他看來,無論是身處什麼行業、什麼時代,傳承都是必要的,只有匠心精神才能保證藝術的完善性。
導演英達代表的是「情景喜劇」這一喜劇藝術形式,《我愛我家》除了表象的家長裡短、茶米油鹽,最關鍵的是作品背後的藝術精神。
英達之輩的創作者們是文化人,但他們從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獲取智慧、從「俗文化」中汲取營養,從傳統文化中繼承藝術。例如運用了中國傳統說唱藝術,三翻四抖、吃了吐等相聲抖包袱的技巧,並且通過大量的金句來引起人們的發笑以及思考。
優秀的藝術作品來自於創作者的文化和生活沉澱,更離不開匠心獨具的鑽研與思考。
東古堅持匠心製造好產品
《金牌喜劇班》展現喜劇大師培養喜劇接班人,傳遞「匠心」喜劇精神。作為此節目的贊助商,東古百年堅持傳承「匠心」工藝的企業理念與節目的核心精神一脈相承。
百年歷史,品質傳承。經歷一百七十多年的傳承至今,歲月荏苒,但東古調味品的傳統製作工藝始終沒有改變,致力為消費者提供百年不變好味道。
優質原料,嚴格把關。東古系列產品以天然山泉水為水源,採用優質非轉基因大豆、小麥為主要原料,利用國內先進的技術設備生產,始終以食品質量為重。
產品多樣,種類豐富。公司經一百七十多年的發展從單一品種發展成過百種產品,超過兩百種規格。分七大類:釀造醬油、南腐乳、食醋、醬、調味料、果醬、醬醃菜等調味品。
東古公司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研發新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更新的味覺享受。產品種類豐富,但對於產品質量的高標準、嚴要求一直不曾變化,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等系列環節,都是百年來的工藝傳承、優化、創新,才能續寫出現代味業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