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肥胖是遺傳「節儉基因」|造就一代貴族,需換三代人的食譜

2021-01-21 柏思得解

英國有一句諺語:「造就一代貴族,需換三代人的血」。

這是典型的血統論,在我們國家,自打清皇朝滅亡後,就沒有了貴族這一說,尤其是新中國成立,翻身農奴得解放,身處社會底層的人民群眾開始當家作主。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新一代中國人享受著國泰民安帶來的紅利,雖非貴族,但勝似貴族。

但隨著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於是乎吃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越來越豐富。

問題來了:

同樣是營養不良,原來我們所說的營養不良,更多指的是吃不飽造成的營養缺乏;

但現在說的營養不良,更多指的是吃了太多造成的營養過剩。

事實已很明顯,現在中國肥胖者眾多,平均三個人中有一個人體重超標。

「三高」者眾多,有人打趣說「除了身高沒長,其它的身體指標都在漲」,究其原因,從遺傳的角度,就是上一代人因經常挨餓,身體缺乏安全感,而造成「拼命儲備能量」的基因,並且遺傳給了下一代。

而下一代不愁吃,不愁穿,體力活動大大減少,一旦飲食沒有節制,就很容易造成肥胖。所以,很多肥胖是遺傳了祖上的「節儉基因」所造成,並不只是因為吃得過多的原因。

幸運的是,飲食方式能改變基因的運作方式。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發現,人們吃的食物,保持的想法,呼吸的空氣,甚至做的事情,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對基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以某種方式影響基因的表現。

這些影響會被遺傳給下一代並被放大,在實驗室測試中,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僅通過給老鼠餵食混合維生素,就能改變下一代成鼠的體重和疾病易感性;同時,成鼠體重和疾病易感性的改善又能遺傳給第3代。

所以,葛叔提出「造就一代貴族,需要換三代人的食譜」。

因此,無論是西方提出的「造就一代貴族,要換三代人的血」,還是葛叔提出:「造就一代貴族,要換三代人的食譜」,其實都是為了使我們人類生存能不斷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並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從一日三餐入手,把食物當成改變的工具,既方便又有效。

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家似乎都低估了諺語「人如其食」的真實性。不僅我們每天吃的東西的會影響後代的基因,我們的身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我們父輩祖父輩的飲食影響。

基因健康的理念其實也很簡單,既沒有外部幹擾,基因運作就沒有問題,幹擾基因運作的外力有兩種:毒素和營養失衡,這兩種幹擾因素幾乎都指向食物。

毒素是指我們可能食用,飲用或吸入體內的有害化合物,甚至在我們壓力過大時體內也會產生毒素。

營養失衡通常源於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或其他細胞存活所需原材料的缺失。

我們也許無法決定空氣的質量,也不能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辭職,但你可以掌控管理基因的最強因素——食物。

管理基因從食物入手

現在,我們只是把食物當作營養和熱量的來源,古人則把食物當作神聖的東西,把吃飯看作神聖的行為。「夫禮之初,始於飲食」,他們的頌歌和祈禱反映了這樣的信仰:

通過攝入食物,我們與偉大的造物主互相聯繫,與萬物緊密相關。

表觀遺傳學證實了這種直覺的正確性。

我們的基因做出日常反應的依據是:

從我們所吃食物中獲取的化學信息,植根於食物本身和食材原產地,可能是一塊土地,也可能是一片海域的相關信息,所謂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從這種意義上講食物絕非養分那麼簡單,它更像一種攜帶外界信息的語言,這些信息會重組基因,要麼使它們更好,要麼使它們更糟。

如今的那些「貴族」的祖先有能力獲取攜帶有優良化學信息的食物,因而擁有了良性發展的健康基因,並遺傳給他們的後代。

我們從飲食上得到的多是「吃出病來無人替」的無奈和教訓,但只要掌握了食物這柄「既能吃出毛病,也能吃出健康」雙刃劍,我們就能用食物代替藥物,管理好一日三餐,把廚房當藥房,用養生模式代替「養醫生模式」。

以食為醫 養出好身體

因此,如果你想讓你的基因更健康,就需要獲取攜帶優良化學信息的食物。

不要因為不懂吃,而「以愛的名義自我傷害,同時影響三代人。

食物的影響從身到心,無處不在,超乎您的想像。

記住:吃什麼,一定會讓你成為什麼。

相關焦點

  • 王立銘:讓你好吃懶做的「節儉基因」,真的存在嗎?|巡山報告
    在本期報告中,王立銘討論了上個月剛剛公布的北京新發地疫情的源頭分析,最新的抗新冠藥物臨床試驗,以及可能讓我們好吃懶做又耐餓的 「節儉基因」。那麼,節儉基因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在這樣的變化下,那些曾經性命攸關的節儉基因,反而成了麻煩和累贅,仍讓我們仍然頑固地保有多吃少動的本能,肥胖和糖尿病就因此流行起來。 從邏輯上說,節儉基因的理論是挺有說服力的,但是它也同樣受到不少來自學術界的批評。
  • 【雙語】研究顯示肥胖基因真的存在!網友:我命由天不由我……
    迄今為止,(研究者們發現)有超過400種不同的基因與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有關,但是只有少數基因似乎是主要因素。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其官網公布了8個與病態肥胖有關聯的基因(變體)。根據「節儉基因型」假說(the "thrifty genotype" hypothesis),在數次饑荒中撿了性命的古人們,靠的就是幫助人們少消耗點能量的基因。Energy is crucial to survival. 能量是生存之本。
  • 遺傳也不都是基因說了算
    通俗地說,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在沒有細胞核DNA序列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發生的可逆的、可遺傳的改變,從而影響生物行為及生理變化的學科。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甲基分子(-CH3),它就像一個帽子:帶上它,基因關閉;摘掉它,基因表達——被分別稱為甲基化和去甲基化。
  • 爹肥肥一窩:肥胖或通過精子基因傳遞給下一代
    男性的體重似乎能夠影響他精子基因的活性,這可能會遺傳給他的孩子們。  「我們的結果表明,環境會導致精細胞發生變化,這可能體現可以把肥胖遺傳給下一代的機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Romain Barrès說。他還認為,他的發現可能使一些準父母認真考慮在懷孕前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已經知道,孩子的體重看來與他們的父母有很大的相關性。
  • 父母這5個基因,誰的強大就容易遺傳給孩子,你們中招了嗎?
    那麼孩子可以從父母那遺傳到哪些基因呢?如果父母長得都不高,那寶寶只能靠自己那近三分之一的後天基因來改變自己的身高。雖然爸爸媽媽各佔三分之一,但有研究表明剛出生孩子的身高跟父親有更大的關係。如果父母肥胖,孩子跟父母的飲食習慣相似、肥胖的機率就會更高。甚至有專家研究過:如果父母兩者都是較肥胖的,那子女發生肥胖的機率有一半的可能;如果父母沒有肥胖問題,帶有肥胖的基因就會較小,孩子發生肥胖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 隔代遺傳的基因有多神奇?潘長江女兒躲過爸爸遺傳,外孫卻沒跑掉
    有種隔代遺傳叫潘長江,女兒跑掉了,外孫卻意外中招潘長江這位喜劇演員可以說是非常出名,沒有幾個人不知道他吧。但是就顏值而論,他確實長得不是那麼帥氣。但潘長江娶的老婆卻非常漂亮,他們生下的女兒潘陽也遺傳到了老婆的特點,完全躲過爸爸潘長江的基因,顏值非常出眾。但是潘長江的外孫卻意外中招。
  • 肥胖源自基因變異 導致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最近,科學家們的一項研究揭開了一些人肥胖的秘密,英國和芬蘭的科學家共同研究發現,人的基因變異會導致肥胖。知道了這種導致肥胖的原因,就可以對肥胖進行早期的預防。  其實導致肥胖的原因很多,基因突變可能是其中的一種,那究竟導致肥胖的還有哪些因素?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遺傳因素。  這個原因一直在肥胖的人群中佔有很高的比例。
  • 肥胖?找到「肥胖基因」啦!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近日,發表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可以引發肥胖的關鍵基因。該基因在機體所有細胞中都存在,而且其可以編碼一種名為14-3-3ζ的蛋白質。
  • 關於寶寶「顏值」,你的遺傳基因有多厲害?都在這些遺傳規律裡!
    還有他們愛情的結晶丹尼爾,小小的一隻但是分外的軟萌可愛,充分繼承的爸媽的好基因,小小的年紀便有著超高的顏值,也因為長相精緻漂亮,性格可愛討喜引來了一大批的粉絲,很有網友直呼精緻的好像洋娃娃。龍生龍,鳳生鳳,基因實在是太強大了。我們都知道,孩子會遺傳父母的很多基因,但是你造嗎?
  • JASN:肥胖其實是一種腎臟疾病
    先前的研究發現,肥胖與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尚不清楚肥胖是否直接導致了腎臟疾病或是否涉及其他因素,例如人們飲食中的鹽分。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組研究了來自英國生物庫的近300,000個DNA樣品。他們搜索了1,000多種已知的遺傳變異,這些遺傳變異使人們容易患上更高的整體體重指數(BMI)或更多的腹部脂肪沉積(中間脂肪)。具有這些基因變異的人更容易超重或肥胖。
  • 5項研究盤點:宮內環境,後代肥胖和糖尿病
    先前的研究試圖通過對母親在GDM診斷之前和之後出生的後代使用同胞配對設計,或者通過直接控制後代肥胖遺傳風險評分,來分離母親傳遞給後代的母體遺傳易感性的貢獻,二者都得出結論顯示:宮內暴露於GDM對後代肥胖的影響確實代表了一種特定的宮內效應,超越了遺傳易感性的傳播。
  • 表觀遺傳學因素在肥胖遺傳中起到關鍵作用
    表觀遺傳學因素在肥胖遺傳中起到關鍵作用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者:亦云   日期:2016-04-20   今日/總瀏覽:1/4300
  • 基因遺傳很神秘,十種現象有五類會100%遺傳父母,禿頭無需太擔心
    醫生還說,其實長相遺傳父母的概率其實是各佔一半的,主要取決於顯性遺傳的特徵是否明顯,大眼睛、雙眼皮是顯性遺傳,只要父母一方有這個特徵,寶寶有很大的概率也是大眼睛、雙眼皮,除了長相,孩子從父母身上也會遺傳其他的基因。
  • Scientific Reports:以鍛鍊對抗肥胖基因
    Hudson Reddon和David Meyre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通過身體活動活躍的生活方式(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來減弱遺傳性肥胖基因的影響
  • 科學家發現能夠促進機體肥胖的「滾雪球效應」基因
    2017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如果你擁有較高的體重指數(BMI),那麼你機體中或許就有9個基因會讓你增重。
  • 令人無奈的事實:父母若有6種病,可能會一代代的遺傳下去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的基因決定了孩子長相、身材甚至是健康狀況,不僅會遺傳到父母好的基因,在胎兒發育過程中,還有可能遺傳到父母基因裡的疾病,但這並不是孩子能選擇的事情。令人無奈的事實:父母若有6種病,可能會一代代的遺傳下去1.
  • 父母易遺傳給孩子的幾個「基因缺陷」,有個專挑男孩,躲都躲不掉
    且幾個的遺傳規律都相同,我們以單雙眼皮為例來說明: 其實單雙眼皮是有單基因決定,且分顯性和隱性兩種,其中單眼皮是隱性基因決定,雙眼皮則為顯性基因。 如果父母都有一雙大耳朵(招風耳),那麼孩子一定是大耳朵,而父母中只有一方是大耳朵,那麼孩子是大耳朵的機率也高達90%以上,可以說是遺傳機率最大的一項基因了。
  • 夫妻誰的基因決定了寶寶的相貌?爸爸的哪些顯性基因會遺傳給孩子
    作為父親來說,都希望孩子長得像他自己,其實,孩子長得像誰,在相貌方面是由雙方的基因決定的。 我們知道,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這一定是由父親決定的。什麼原因? 因為母親的卵子只有X一種,而父親的精子有兩個,一個是X一個是Y。
  • 爺爺有個基因缺陷會「隔代遺傳」,子女能躲過,但孫子一輩卻難逃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跟莉莉一樣情況的有很多,孩子出生後跟自己和老公一點都不像,反倒是跟公公婆婆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就屬於隔代遺傳,基因的強大有時候真的是讓人猝不及防。1、耳朵據研究發現,耳朵屬於一種隱性遺傳,因此如果爺爺為招風耳、大耳朵,那麼很可能會遺傳給孫子。
  • 孤獨已經寫入我們的 DNA:35% 的孤獨寂寞來自基因遺傳
    北京時間1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孤獨已經寫入我們的DNA,它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人們的孤獨感35%來自於基因遺傳。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作者表示,這些基因仍然對我們周圍世界產生反應,因此你的DNA並不一定會讓你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