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精神傳承 校園青年人的堅持

2020-11-23 中國天氣


華南師範大學頗有年代的木牌和觀測值班室

中國天氣網訊 1977年,華南師範大學有了自己的氣象站,這是廣州高校最早建立的氣象站。打從建站開始,華師大的老師、學生每天三次人工測量記錄天氣,從未間斷,過年也會安排人值班。多年努力的成果,是書架上那一疊疊泛黃的記錄簿,記錄著氣象數據的同時,也見證著屬於青年人的堅持。

「天上高高的雲塊是高層雲,從雲塊間隙如果能看到陽光就是透光高層雲。」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氣象站的站長這樣和我們說道,「如果在夏天的早晨看到濃濃黑黑的雲塊,那麼通常下午一、兩點天上就會下起對流雨」。關於觀雲識天氣,他也有自己的經驗和研究,一點兒都不比專業觀測員生疏。

華師大內的簡易觀測場四周圍著鐵絲,場內綠草地上矗立著4個百葉箱,周圍還有雨量筒、風向標等,這些設施都有老舊的痕跡。就是靠著這簡易的觀測設備,華師氣象人堅持了37年不間斷的觀測。

1977年,為了適應地理系氣候氣象學的發展需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華師大決定建立氣象站,並由地理系的學生承擔觀測記錄的任務。曾擔任氣象站站長、現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的曾榮青介紹,在廣州高校中,華師最早建立了有實體與場地支撐起的氣象站。說起當時觀測情景,曾榮青感慨萬分。當時氣象站沒水、沒廁所,蚊子多,環境條件惡劣,設備簡陋。氣象站成員為方便記錄,甚至堅持住進氣象站。

從1980年開始,華師地科系便遴選學生擔任氣象站站長,男性站長的一個要求往往是要住在氣象站。「過年都要留兩個人值班記錄。」站長鍾偉聰說。


在風雨中默默工作了37年的校園氣象站

1986年以後,設備方面逐漸實現部分自動化。但氣象站依然堅持「認真觀測,準確記錄」的傳統,以人工觀測為準,以自動化設備記錄作為參考,以保證觀測所達到的準確性。37年的氣象記錄,完整的觀測數據,被師生整理成集,堆滿整整一個書架。

據地理科學學院劉南威教授介紹,這些成果曾作為天氣情況預測,為六運會和九運會等大型活動服務,並為廣州氣象局所使用;曾為天氣災害造成的損失提供保險理賠依據,亦有用作科研資料。大多數的數據則成為歷屆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的資料庫。

氣象站資料有如此高的可信度,並不是一天建成的。「氣象觀測有準確性和長期性的要求」。基於這種要求,氣象站每年都沿襲大三大四幫帶大二的傳統,一載復一載,實現氣象數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伴隨著觀測能見度、雲、溼度、溫度、氣壓、蒸發量、降水量、風向、風速、辨彆氣候類型等實踐工作,歷屆站長和觀測員用一筆一畫,登記出龐大的數據資料,讓萬象變化在歲月裡分秒可見。

目前,氣象站共有4個站長,由大四及大三學生擔任,他們除了每天在三個規定的時間段做觀測記錄工作外,還會對觀測員進行培訓,並要求其撰寫天氣分析。「這就是一種學習機會,能夠接觸到課本以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技能與分析思考能力。」現任氣象站站長鍾偉聰說。這位校園站長一邊帶著墨鏡觀天一邊自豪地告訴我們,「從氣象站出來的學生,一般29種雲都會看。」

這就是華師氣象站,一代代觀測員的努力成果,匯集在書架上那一疊疊《地面氣象觀測記錄簿》。一頁頁泛黃的書頁記載著三十七年來的陰晴冷暖、氣候變遷,也見證著屬於青年人的堅持和氣象精神的傳承。(圖文/劉雲樺)

相關焦點

  •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傳承航天精神需要更多青年人
    航天資深院士、航天專家、資深教授以及航天青年人才等200餘人一同就航天精神、青年人才發展等話題進行討論。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進入太空,大家要記住這個日子。」會上,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為與會青年作題為《銘記歷史,傳承精神——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的報告。
  • 氣象科普進校園的意義
    20世紀 30年代初,經我國氣象科學的一代宗師竺可楨先生倡導,將學校小型氣象站引進了中小學校園。建國後 ,黨和國家非 常重視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素質教育,在全國中小學校建立了 很多校園氣象站 ,便於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開展氣象科普活動。
  • 戲曲進校園⑧|一師斑馬湖小學:講述大師故事 傳承戲曲精神內核
    12月5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長沙市戲曲進校園活動總匯演在長沙實驗劇場舉行。由望城區一師斑馬湖小學表演的豫劇《我心中的常香玉》帶來了令人感動和震撼的力量。在戲曲進校園的舞臺上,這也是首個講述人物故事、展示大師風採的節目。節目負責人、一師斑馬湖小學的舞蹈老師張標介紹,學校剛剛建校三年,此次是第一次參加戲曲進校園活動的比賽。而且戲曲對當代的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即便有了解平時接觸較多的也是京劇和花鼓戲,很少有孩子知道豫劇、評劇等。張標老師希望通過排練和參賽讓同學們了解更多不同的戲曲文化,於是選擇了豫劇作品。
  • 《金牌喜劇班》傳承喜劇精神,東古百年堅持匠心製造
    《金牌喜劇班》作為國內首檔喜劇傳承類綜藝,力邀當下喜劇界最具代表性的喜劇人加盟,深度挖掘喜劇背後的故事,展現喜劇大師培養新人的全過程,以匠心製作喜劇綜藝的新面貌,我們可從中一窺喜劇泰鬥們在藝術創作中的智慧與態度。
  • 傳承石油精神,不一樣的戰士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石油精神,不一樣的戰士》。  這次演講的主題我想了很久,思路也是斷斷續續的,總在構思的過程中跳出如何做好北京市的天然氣銷售工作的想法。北京市的氣化率高,城市地位特殊,北京燃氣集團又處在絕對的主導地位,LNG銷售也處於剛起步的階段,說實話,市場開發和LNG用戶開發的難度很大,壓力也可想而知。這時候我突然想,是什麼支持我在這個崗位上堅持和努力?
  • 21年堅持免費修灶、換配件 他家的雷鋒精神傳承了三代人
    在鄭州,有一家燃氣具公司,老闆帶領所有員工,已經堅持21年為市民免費修灶、換配件,還主動走進社區為市民服務。更為不易的是,這家公司還把「雷鋒精神」當做「傳家寶」和「生意經」,傳承了祖孫三代人。 這家公司叫鄭州穀神燃氣具大世界有限公司,位於鄭州市興華街與汝河路口附近。
  • 校園氣象觀測站組成部分介紹
    校園氣象觀測站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校園氣象觀測站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傳感器、採集器和傳輸模塊、太陽能電板和蓄電池、氣象站支架、後臺電腦端這些部分,通過這些配合實現對於校園氣象要素的監測,對於這些組成部分給您簡單的介紹一下。
  • 傳承李保國精神 河北農大近千名師生志願服務接力
    如今,李保國教授雖已去世一年多時間,但記者在對河北農業大學師生的走訪中,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李保國精神的追隨與傳承,充滿了正能量。  精神力量融入內心永志追隨  11日上午,記者來到李保國任教多年的河北農業大學走訪。盛夏的校園鬱鬱蔥蔥,一條條林蔭路,曾留下他匆匆腳步;一間間教室,曾留下他教學身影。
  • 堅持優秀性標準 確保文化傳承格調
    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做到忠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把握文化的科學內涵。  從廣義來說,文化指的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文化特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個社會都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化。這是《辭海》的釋義。
  • 傳承責任 爭做奉獻——記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黨支部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有這樣一支由22名黨員組成的隊伍,承擔著發掘衛星遙感應用信息的重任,不斷在業務、科研和工程建設工作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這支隊伍就是剛剛獲得「中央國家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黨支部。
  • 氣象科普進校園——山東省氣象專家走進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傳授...
    為豐富校園文化,普及氣象科學知識,1月5日,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山東師範大學勸學裡實驗小學)特邀全國優秀預報員、山東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處長張颯,山東氣象學會副秘書長任年民親臨學校,多種形式為全校師生普及氣象科普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素養。
  • 傳承石油精神我來談
    自9月25日,集團公司在總部舉辦「石油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宣講報告會以來,陝西延安石油組織幹部職工集中學習石油精神、石化傳統的核心內容和形成背景,就深刻把握石油精神、石化傳統和延安精神的時代內涵,領會以「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求真務實、精細嚴謹、家國情懷」為主要內涵的石化傳統和以「艱苦奮鬥、實事求是、自力更生」為核心的延安精神展開深入研討
  • 神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入心間
    為了傳承和保護好神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神木市中小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近年來,神木市文化館本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堅持開展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 以科學精神築人生基石——記「2020年院士科學家走進汕頭校園講科學主題教育活動」
    高教授還勉勵同學們堅定自己的選擇,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林曉湧副市長代表汕頭人民向科學家們表示歡迎,並在致辭中號召學子們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為國奉獻的擔當情懷,學習他們不斷探求科技前沿的求知精神,培養科學素養,力爭成為科技人才,為民族復興擔當重任。隨後,科學家代表、市政府領導和主辦單位、協辦單位的領導共同按動LED啟動球,宣布活動正式開啟。
  • 傳承書法藝術 讓墨香浸潤校園
    「我們參與走進校園志願服務活動,將文藝工作者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通過書法教學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愛圍繞童心,讓墨香浸潤校園,這就是我們文藝工作者價值的最大體現。我今後還將為傳承書法藝術做更多努力!」志願者楊秋表示。  女書家委員會主任王雅珊介紹,女書家委員會還將在年底組織「節日送福」志願服務活動,既做好書法傳承,也為廣大市民送上書法工作者的問候與祝福。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2020-11-30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聆聽科學報國故事 傳承中國科學家精神
    聆聽科學報國故事 傳承中國科學家精神 2020-09-07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海氣象: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
    2020年11月18日和11月21日,北海市氣象局團支部聯合北海市海城區第二小學團支部開展「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系列主題活動,向學校師生們傳遞和普及氣象科學知識。系列活動通過氣象科普小課堂、贈送氣象書籍以及參觀北海天氣雷達站等形式開展。
  • 青島空管參加華東空管局「安康杯」氣象技能大賽紀實
    參加華東空管局「安康杯」氣象技能大賽紀實12月14日-17日,華東空管局2020年「安康杯」氣象預報及信息崗位技能大賽在上海舉行。青島空管站由設備信息室李翯、劉壽鑫和預報室劉曦、周勃暘共四名青年組成的青空隊,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狀態參加了此次比賽。
  • 氣象部門「憲法宣傳周」活動開啟
    11月30日,2020年全國氣象部門「憲法宣傳周」活動開啟。  今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當周也是第三個「憲法宣傳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推動憲法全面實施,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要求在全國氣象部門開展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憲法宣傳周」活動,活動開展時間為11月30日至12月6日。